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3787发布日期:2022-04-07 03:4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业热水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3.目前,换热器用热流体大部分为热水,在实际生产中,先使用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等方式,将工业软水加热成高温热水,加热完成后输送至换热器内,将热量传递至冷流体,然后从换热器内排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为提高换热效率,多数换热器采用的是流动热交换的方式,故高温热水在换热器内停留的时间较短,排出换热器时,换热水仍具有一定的温度,而具有一定温度的换热水直接排出就存在有热量利用不充分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换热器用热水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外壳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进料端、加热端以及出料端,所述加热端位于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管相连通,所述出料管穿设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管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提供换热热水时,将加热机构的出料端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入口端相连,回收管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出口端相连,从加热机构的进料端输入换热水,换热水在经过加热端加热成高温热水后,从出料端流至换热器中。换热完成后的高温热水变为低温热水,低温热水从回收管处流入空腔内,在空腔底部的出料管流出,并经驱动机构驱动流至进料端继续加热。换热完成后的低温热水经回收管、空腔、出料管后回流至加热机构内重新加热使用,从而提高了热水热量的利用率。
9.可选的,所述加热端包括加热管以及用于通入高温蒸汽的进气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相互连通,所述进气管穿设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与所述加热管相连通;所述外壳体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蒸汽通过进气管输送至加热管中,在加热管中与换热水混合,达到加热换热水的目的。因高温蒸汽的输入,蒸汽在混合液化之后水的流量会随之增大,空腔内会逐渐出现低温热水的聚积,溢流管有利于聚积水的排出。
11.可选的,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内管和加热外壳,所述加热内管穿设在所述加热外壳内且与所述进料端、出料端相互连通,所述加热内管与所述加热外壳之间形成有蒸汽腔;
所述进气管穿设在所述加热外壳上并与所述蒸汽腔相连通;所述加热内管周侧壁设置有多个喷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蒸汽通过进气管通入蒸汽腔内,再蒸汽腔内经加热内管上的喷孔与换热水混合,蒸汽腔内的高温蒸汽同时也会将热量通过加热内管传递至换热水,从而有利于提高加热热水时的加热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加热内管设置有拉瓦尔喷管,所述喷孔位于所述拉瓦尔喷管细管径位置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瓦尔喷管是一种中间细两边粗的管结构,液体在流经细管径位置处时,根据伯努利原理,液体的流速加快,压强减小,在细管径位置处的喷管靠换热水处的压强小于靠蒸汽腔处的压强,从而高温蒸汽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加热内管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15.可选的,所述喷孔沿所述加热内管中介质流动方向倾斜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喷孔使得高温蒸汽的进入方向与换热水流动方向相同,从而有利于于换热水的循环速率和换热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外壳体顶部位置处上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溢流管内流出的低温热水进行二次利用时,可通过补水管预先将空腔内注满工业软水,使得在机构再运行时就会有溢流的低温热水流出,从而减少了二次利用溢流低温热水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出料端设置有用于测量管内介质温度的测温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温件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判断流入换热器内热水的温度,从而有利于保证换热操作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热水泵。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水泵适用于高温热水增压驱动操作,有利于提高加热机构的使用稳定性与循环速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提供换热热水时,将加热机构的出料端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入口端相连,回收管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出口端相连,从加热机构的进料端输入换热水,换热水在经过加热端加热成高温热水后,从出料端流至换热器中。换热完成后的高温热水变为低温热水,低温热水从回收管处流入空腔内,在空腔底部的出料管流出,并经驱动机构驱动流至进料端继续加热。换热完成后的低温热水经回收管、空腔、出料管后回流至加热机构内重新加热使用,从而提高了热水热量的利用率;
25.2.高温蒸汽通过进气管输送至加热管中,在加热管中与换热水混合,达到加热换热水的目的。因高温蒸汽的输入,蒸汽在混合液化之后水的流量会随之增大,空腔内会逐渐出现低温热水的聚积,溢流管有利于聚积水的排出;
26.3.高温蒸汽通过进气管通入蒸汽腔内,再蒸汽腔内经加热内管上的喷孔与换热水混合,蒸汽腔内的高温蒸汽同时也会将热量通过加热内管传递至换热水,从而有利于提高加热热水时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为突显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2、空腔;3、回收管;4、出料管;5、加热机构;51、进料端;52、加热端;521、加热管;5211、加热内管;5212、加热外壳;522、进气管;53、出料端;6、蒸汽腔;7、驱动机构;8、溢流管;9、补料管;10、测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参照图1,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包括圆柱形外壳体1,外壳体1内同轴设置有圆柱形空腔2。外壳体1上设置有回收管3以及出料管4,回收管3位于外壳体1顶部位置处且与空腔2相连通,在装置使用过程中,回收管3通过法兰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出口相连接。出料管4位于外壳体1底部位置处且同样与空腔2相连通。
31.外壳体1位于空腔2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加热机构5,加热机构5包括进料端51、出料端53以及加热端52,加热端52位于进料端51与出料端53之间且相互连通。进料端51密封穿设在外壳体1底部端面中心处,进料端51与出料管4相连通。出料端53密封穿设在外壳体1顶部端面中心处,在装置使用过程中,出料端53通过法兰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入口相连接。
32.加热端52包括加热管521和进气管522,加热管521位于进料端51与出料端53之间且相互连通。进气管522密封穿设在外壳体1上且与加热管521相连通,进气管522与加热管521相垂直。
33.加热管521包括加热内管5211和加热外壳5212,加热内管5211设置为拉法尔喷管且与进料端51、出料端53连通设置,加热内管5211上沿管内换热水流动方向倾斜设置有多个喷孔,喷孔均匀设置在加热内管5211的周侧壁上且位于细孔径位置处。加热内管5211密封穿设在加热外壳5212中,且加热外壳5212与加热内管5211之间形成有蒸汽腔6。进气管522密封穿设在加热外壳5212上且与蒸汽腔6相连通。
34.出料管4与进料端51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设置为热水泵,在热水泵的作用下低温热水从出料管4内抽出,输送至进料端51内。外壳体1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溢流管8,溢流管8位于回收管3下方,在蒸汽输入加热内管5211的过程中,水量会随之增多并在内腔中聚积,在水聚积至溢流管8处时,会从溢流管8处排出。
35.外壳体1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补料管9,补料管9位于回收管3上方。在需要对溢流管8内的溢流热水进行二次利用时,可通过补料管9往空腔2内注满工业软水,则在加热装置启动时,变回有水从溢流管8处流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6.出料端53的管壁上密封穿设有测温件10,测温件10可选用为工业温度计,测温件10密封穿设在出料端53且测头与换热水相接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换热热水的温度。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换热器用热水加热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提供换热热水时,将加热机构5的出料端53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入口端相连,回收管3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出口端相连。从加热机构5的进料端51输入换热水,换热水在经过加热内管5211时,与进气管522内的高温蒸汽混合加热成高温热水后,从出料端53流至换热器中。换热完成后的高温热水变为低温热水,低温热水从回收管3处流入空腔2内,在空腔2底部的出料管
4流出,并经驱动机构7驱动流至进料端51继续加热。换热完成后的低温热水经回收管3、空腔2、出料管4后回流至加热机构5内重新加热使用,从而提高了热水热量的利用率。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