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4662发布日期:2022-05-18 00:3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温度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目前采用的措施包括:(1)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即利用室内空气的循环,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除味等净化处理;(2)通过新风机从室外送入新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3)室外送风与室内空气内循环净化同时进行,当室内外温差大时,通过全热交换器能量转换,避免能量的损失。
3.现有空气处理装置中,提高空气处理效率是不变的主题,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8006940b所公开的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具体公开了通过设置第一传热回路和第二传热回路,制冷剂在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吸湿溶液在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以及设置三个换热区域以保证空调器在不增添外加热源的前提下实现除湿-再生循环且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提升换热效率,但其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存在安装不方便,以及更换或维修成本高。
4.中国发明专利cn109028360b还公开了一种户式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分为室内模块和室外模块两个部分,利用溶液除湿循环与蒸汽压缩式热泵循环相结合,以同时实现夏季的制冷除湿和冬季的制热加湿;采用新型的膜-制冷剂盘管复合组件解决溶液携带问题的同时提升空气处理的效率。这种结构也能提高空气处理效率,但同样的,其室内模块为一个整体式结构,也存在着安装不方便,以及更换或维修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空气处理装置,尤其是空气处理装置室内机部分的安装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空气处理装置室内机部分安装便捷,维修或更换便利等效果,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
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柜体、第二柜体和第三柜体;所述第一柜体设置有新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柜体设置有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三柜体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柜体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三柜体还设置有第一组对外接口。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柜体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机。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柜体还设置第一回风口。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柜体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柜体内还设置有冷凝水箱。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柜体还设置有第二组对外接口。
12.本技术在使用时,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分解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柜体、第二柜体和第三柜体;其中三个柜体均可选择方形体,采用壳体结构,相互之间除了管路连接外,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之间,以及第二柜体和第三柜体之间均还可通过螺栓连接结构、或通过榫卯连接结构、或通过现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以此让三个柜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13.在本技术中,在第一柜体顶面一体设置有新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其中新风口用于室外新风进入,第一出风口用于排风;所述第二柜体设置有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可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板式换热器或者翅片式换热器,通过镶嵌、或螺栓结构或其他方式将第一换热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柜体内;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用于空气的进入或流出;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用于换热介质的进入或流出,换热介质可选择水;所述第三柜体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是用于对第一换热装置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例如当第一换热装置中换热介质选择水时,第二换热装置可选择水氟换热器;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连接。第三柜体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三柜体底部;所述第一流体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接;新风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流体进口连接。第三柜体还设置有第一组对外接口,通过第一组对外接口可选择与现有空调外机连接,第一组对外接口包括位于第三柜体两侧的第一左接口和第一右接口,通过第一左接口和第一右接口可与现有空调外机内的换热铜管连接。
14.具体地,新鲜空气通过新风口进入到第一柜体,,然后经过管道进入到第二柜体,又经第一流体进口进入第一换热装置,在第一换热装置中进行热交换后又经第一流体出口流出,在经过第二出风口进入室内。其中第一换热装置通过换热介质采用热交换的方式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以此达到改善室内空气温度的效果。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一组对外接口,利用现有空调外机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以此达到循环使用。本技术中第一柜体负责进风处理,为室内提供所需要的新鲜空气;第二柜体负责风温处理,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提供室内所需要的温度;第三柜体负责水温处理,即提供第二柜体中所需要的换热介质。通过设置三个柜体,将空气处理装置转为模块化结构,不仅可降低热交换连接管道,提高空气处理效率;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还便于维修和安装,即可提升安装效率,当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后只需要拆解其中对应的柜体,以此提高维修效率,且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柜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柜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柜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三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第一柜体、110新风口、120第一出风口、130第一回风口、140第一风机、141新风初效过滤器、142新风hepa过滤器、143新风阀、200第二柜体、210第一换热装置、300第三柜体、310第二换热装置、320第二出风口、331第一外机左接口、332第一外机右接口、341第二外机左接口、342第二外机右接口、350冷凝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 向”、“上”、
“ꢀ

ꢀ”

“ꢀ

ꢀ”

“ꢀ

ꢀ”

“ꢀ

ꢀ”

“ꢀ

ꢀ”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同样地,术语
ꢀ“
第一”或“第二”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也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柜体100、第二柜体200和第三柜体300;所述第一柜体100设置有新风口110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柜体200设置有第一换热装置210,第一换热装置210包括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一换热装置210还包括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三柜体300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310,第二换热装置310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20;所述第一流体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320连接;所述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一组对外接口。
20.如附图3、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柜式空气处理装置,分解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柜体100、第二柜体200和第三柜体300;其中三个柜体均可选择方形体,采用箱体类壳体结构,为了便于安装,可选择通过钣金件或其他型材焊接而成,整体成长方体或其他较为规则的方形柱体结构;相互之间除了管路连接外,第一柜体100和第二柜体200之间,以及第二柜体200和第三柜体300之间均还可通过螺栓连接结构、或通过榫卯连接结构、或通过现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以此让三个柜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21.在本技术中,在第一柜体100顶面一体设置有新风口110和第一出风口;其中新风口110用于室外新风进入,第一出风口用于排风;所述第二柜体200设置有第一换热装置210,第一换热装置210可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板式换热器或者翅片式换热器,通过镶嵌、或螺栓结构或其他方式将第一换热装置210固定设置在第二柜体200内;第一换热装置210包括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用于空气的进入或流出;第一换热装置210还包括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用于换热介质的进入或流出,换热介质可选择水;所述第三柜体300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310,第二换热装置310是用于对第一换热装置210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例如当第一换热装置210中换热介质选择水时,第二换热装置310可选择水氟换热器;第二换热装置310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连接。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20,位于第三柜体300底部;所述第一流体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320连接;新风口110通过管道与第一流体进口连接。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一组对外接口,通过第一组对外接口可选择与现有空调外机连接,第一组对
外接口包括位于第三柜体300两侧的第一左接口和第一右接口,通过第一左接口和第一右接口可与现有空调外机内的换热铜管连接。
22.具体地,新鲜空气通过新风口110进入到第一柜体100,,然后经过管道进入到第二柜体200,又经第一流体进口进入第一换热装置210,在第一换热装置210中进行热交换后又经第一流体出口流出,在经过第二出风口320进入室内。其中第一换热装置210通过换热介质采用热交换的方式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以此达到改善室内空气温度的效果。第二换热装置310通过第一组对外接口,利用现有空调外机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以此达到循环使用。本技术中第一柜体100负责进风处理,为室内提供所需要的新鲜空气;第二柜体200负责风温处理,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提供室内所需要的温度;第三柜体300负责水温处理,即提供第二柜体200中所需要的换热介质。通过设置三个柜体,将空气处理装置转为模块化结构,不仅可降低热交换连接管道,提高空气处理效率;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还便于维修和安装,即可提升安装效率,当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后只需要拆解其中对应的柜体,以此提高维修效率,且方便操作。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柜体100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机140。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气流动速度,可选择在第一柜体100内设置第一风机140,通过第一风机140辅助从室外进风,如附图3所示,在第一柜体100内形成有进风通道,通过设置第一风机140,能够提高进风速度;为了提高从新风口110进入的新鲜空气洁净度,在第一柜体100内形成的进风通道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尤其是设置两级过滤器,例如第一级过滤采用新风初效过滤器141,第二级过滤采用新风hepa过滤器142,以此过滤效果最好,能够提供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的洁净度。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柜体100还设置第一回风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择在壳体上一体设置有第一回风口,且第一回风口与第一柜体100内的进风通道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回风口,能够提高本技术结构对室内空气的换气效率。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择在第一柜体100的过滤装置后面设置新风阀,通过新风阀的开启或关闭,以控制是否有新的新鲜空气进入,例如当第一回风口使用时,如果关闭新风阀,则室内无新鲜空气进入,此时室内空气经回风口进入第一柜体100,进而再经过第一流体进口进入第一换热装置210,后经第二出风口320排出在室内,以此提高室内空气的处理效率,能够最快的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柜体200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320连通。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空气流动,在第二柜体200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道,其中第二风道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通过管道还与第二出风口320连通,通过管道还与第一流体出口连通,即新鲜空气经过第一换热装置210加热或降温后,经第二风道后由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320排出至室内。通过设置第二风道,降低可空气流动的阻力,同时也降低了本技术结构内管道的长度,不仅提高空气的处理速度,还降低了本技术结构安装的复杂程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柜体300内还设置有冷凝水箱350。本技术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提供换热效率,第一换热装置210中常选择水为换热介质。因此在第三柜体300内,通过设置第二换热装置310,例如可选择设置水氟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同时第三柜体300通过设置的第一组对外接口与现有空调外机连接,第一组对外接口包括第一
外机左接口331和第一外机右接口332。当需要温度高的水进入第一换热装置210与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时,气体氟利昂被外机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外机左接口331进入水氟换热器,氟利昂冷凝液化放热,形成液体,此时作为换热介质的水温度增加,进而通过第一换热装置210提高新鲜空气的温度,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进一步规范本技术结构,避免不必要的管路影响整体结构的安装,可选择在第三柜体300内设置冷凝水箱350,用过承接第二换热装置310的冷凝水。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二组对外接口。为了提高本技术结构的用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柜体300还设置有第二组对外接口,其中第二组对外接口包括第二外机左接口341和第二外机右接口342。且在第三柜体300内,第二组对外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310的水循环回路连接;在第三柜体300外,第二外机左接口341和第二外机右接口342可分别通过管路与室内地暖管道或其他水冷管道连接,即第二换热装置310可通过第二组对外接口连接地暖管道或其他水冷管道,可直接提供地暖换热或水冷换热,拓展了本技术结构的使用范围。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