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3909发布日期:2022-07-26 23:4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蒸发式换热器可以看作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器与冷却塔的组合式换热器。蒸发式换热器则把被冷却的工艺流体在管内流动,水和空气同时在管外流动,管内流体的热量通过管外的水传给空气,达到冷却的目的,通过设置倾斜状的中空散热板将所需冷却的流体均匀分布于其内部,增大与冷却介质接触面积同时也可进行辐射散热工作,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及与冷却液体的充分接触。
3.市场上的蒸发式换热器不具有倾斜状的热交换结构,一般是通过蜿蜒的管道增大所需冷却液体与冷却介质之间的面积,其蜿蜒的管道仅增加横截面面积,且无法冷却介质之间充分接触,容易造成冷却介质使用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的蒸发式换热器不具有倾斜状的热交换结构,一般是通过蜿蜒的管道增大所需冷却液体与冷却介质之间的面积,其蜿蜒的管道仅增加横截面面积,且无法冷却介质之间充分接触,容易造成冷却介质使用浪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包括主体结构、喷淋结构和热交换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下端外部设置有喷淋结构,且主体结构的内部中端设置有分流管道组,所述分流管道组的外壁连接有热交换结构,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铜制散热板、圆台凹槽、热液进管道、冷液出管道和交错匀料夹层,且铜制散热板的外壁两侧开设有圆台凹槽,所述铜制散热板的上端外壁两侧开设有热液进管道,且铜制散热板的下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冷液出管道,所述铜制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交错匀料夹层。
6.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结构与分流管道组之间相连通,且热交换结构呈倾斜状均匀与分流管道组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圆台凹槽均匀分布于铜制散热板外壁两侧,且圆台凹槽与分流管道组之间相互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铜制散热板包裹于交错匀料夹层,且交错匀料夹层呈错位镂空状。
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机体、收集槽、匀布器、蜂窝错位扰流组件和活性炭吸附层,且机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机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匀布器,且匀布器的上方设置有设置有蜂窝错位扰流组件,所述蜂窝错位扰流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
10.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卡合于机体内部,且活性炭吸附层与匀布器、蜂窝错位扰流组件之间相互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结构包括冷液存贮罐体、增压泵、喷淋管道和雾化喷淋组件,且冷液存贮罐体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喷淋管道,且喷淋管道的外壁一端连接有雾化喷淋组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通过倾斜安装热交换结构于雾化喷淋组件下方,提高热交换结构与冷液介质之间接触面积,利用圆台凹槽可增大铜制散热板与空气、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交错匀料夹层呈蜂窝状,且相互之间开设有连接孔道,通过交错连接的孔道可将所需冷却液体均匀分布铜制散热板内部,从而使铜制散热板受热相对均匀。
13.热交换结构与分流管道组之间相连通,通过倾斜安装热交换结构于雾化喷淋组件下方,提高热交换结构与冷液介质之间接触面积,且热交换结构之间相互错位,从而有效的提高冷液介质使用率,减少冷却液体使用浪费。
14.圆台凹槽均匀分布于铜制散热板外壁两侧,通过设置于铜制散热板外壁的圆台凹槽可增大铜制散热板与空气、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15.铜制散热板包裹于交错匀料夹层,交错匀料夹层呈蜂窝状,且相互之间开设有连接孔道,通过交错连接的孔道可将所需冷却液体均匀分布铜制散热板内部,从而使铜制散热板受热相对均匀,且相比管道状的蒸发式换热器,同步提高冷却液体与铜制散热板接触面积,辅助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结构局部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结构;101、机体;102、收集槽;103、匀布器; 104、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5、活性炭吸附层;2、喷淋结构;201、冷液存贮罐体;202、增压泵;203、喷淋管道;204、雾化喷淋组件; 3、分流管道组;4、热交换结构;401、铜制散热板;402、圆台凹槽; 403、热液进管道;404、冷液出管道;405、交错匀料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所示,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包括:主体结构1,主体结构1的下端外部设置有喷淋结构2,且主体结构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分流管道组3,分流管道组3的外壁连接有热交换结构 4,主体结构1包括机体101、收集槽102、匀布器103、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和活性炭吸附层105,且机体10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收集槽102,机体10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匀布器103,且匀布器103的上方设置有设置有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05,活性炭吸附层105卡合于机体101内部,且活性炭吸附层105与匀布器103、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之间相互配合,冷却液体一般是通过低温水喷淋工作,通过匀布器103可将水蒸汽均匀分布导流至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处,利用蜂窝错
位扰流组件104增大水蒸汽与其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部分气化冷却液体冷凝成液体,便于收集,最后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105对其余气化冷却液体内部空气杂质进行过滤,提高收集的标准,降低循环使用过多杂质容易导致连接管道以及机器出现堵塞的情况,喷淋结构2包括冷液存贮罐体201、增压泵202、喷淋管道203和雾化喷淋组件204,且冷液存贮罐体20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增压泵202,增压泵202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喷淋管道203,且喷淋管道203的外壁一端连接有雾化喷淋组件204。
22.如图2-4所示,一种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热交换结构 4包括铜制散热板401、圆台凹槽402、热液进管道403、冷液出管道 404和交错匀料夹层405,且铜制散热板401的外壁两侧开设有圆台凹槽402,铜制散热板401的上端外壁两侧开设有热液进管道403,且铜制散热板401的下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冷液出管道404,铜制散热板401的内部设置有交错匀料夹层405,热交换结构4与分流管道组 3之间相连通,且热交换结构4呈倾斜状均匀与分流管道组3连接,通过倾斜安装热交换结构4于雾化喷淋组件204下方,提高热交换结构4与冷液介质之间接触面积,且热交换结构4之间相互错位,从而有效的提高冷液介质使用率,减少冷却液体使用浪费,圆台凹槽402 均匀分布于铜制散热板401外壁两侧,且圆台凹槽402与分流管道组 3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设置于铜制散热板401外壁的圆台凹槽402可增大铜制散热板401与空气、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铜制散热板401包裹于交错匀料夹层405,且交错匀料夹层 405呈错位镂空状,交错匀料夹层405呈蜂窝状,且相互之间开设有连接孔道,通过交错连接的孔道可将所需冷却液体均匀分布铜制散热板401内部,从而使铜制散热板401受热相对均匀,且相比管道状的蒸发式换热器,同步提高冷却液体与铜制散热板401接触面积,辅助提高散热效果。
23.综上,该可将空气处理的蒸发式换热器,首先将上端分流管道组 3一端与所需冷却液体进行输入端口进行连接,下端分流管道组3一端与收集存储罐体进行连接,接着同步开启增压泵202,将冷却液体通过冷液存贮罐体201、喷淋管道203输送至雾化喷淋组件204进行覆盖喷淋工作,接着开启输入端口阀门,通过上端分流管道组3分流输送至多组热液进管道403,交错匀料夹层405呈蜂窝状,且相互之间开设有连接孔道,通过交错连接的孔道可将所需冷却液体均匀分布铜制散热板401内部,从而使铜制散热板401受热相对均匀,且同时通过设置于铜制散热板401外壁的圆台凹槽402可增大铜制散热板 401与空气、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接着通过倾斜安装热交换结构4于雾化喷淋组件204下方,提高热交换结构4与冷液介质之间接触面积,且热交换结构4之间相互错位,从而有效的提高冷液介质使用率,减少冷却液体使用浪费,最后部分冷却介质受热气化上升,通过匀布器103可将水蒸汽均匀分布导流至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处,利用蜂窝错位扰流组件104增大水蒸汽与其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105对其余气化冷却液体内部空气杂质进行过滤,部分冷却液体直接流入收集槽102内,通过连接管道进行收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