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632发布日期:2022-09-10 08:0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换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新风换气机是近年来常应用于室内的通风换气设备,其内设置有两个风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再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使得形成空气内外双向流通换气。现有的新风换气机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该设备安装时一般采用吊顶式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在吊杆上端安装一个吊式减震器来减轻设备的振动,但仅仅通过一个吊式减震器难以达到减少振动的目的,另外由于新风换气机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风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动较小且噪音较小的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包括新风换气机本体,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外侧底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四角处均设置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吊装杆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部分上套装有支撑盘,且所述吊装杆下部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吊装杆上位于所述支撑盘的下方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支撑盘的螺母;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吊装杆上套装有弹簧一;所述吊装杆的上端通过吊式减震器固定在天花板上。
5.进一步地,所述吊式减震器包括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弹簧二;所述吊装杆贯穿所述外壳底部的通孔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吊装杆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上套装有限位盖,所述吊装杆位于所述限位盖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将吊装杆的上端限制在限位盖上方,所述弹簧二套装在所述吊装杆位于所述限位盖与所述外壳底部之间的部分上。
6.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分隔板,以及全热交换芯;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为分别贯穿所述全热交换芯且呈“x”形分布新风风道和污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内和所述污风风道内分别设置有送风机和排风机;所述壳体上位于污风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处均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新风的过滤装置;所述送风机和所述排风机的下方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均匀分布有至少四个减震装置。
7.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水平板一,设置在水平板一下表面的上套筒,套装在上套筒外侧的下套筒,以及位于下套筒下端的水平板二;所述水平板一的上表面设置与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水平板一通过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锁紧块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之间设置有大弹簧,所述上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杆,所述下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杆穿过的竖直的长条
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卡盘,所述卡盘用于将连接杆的端部限定在所述下套筒外;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下套筒内的部分上套装有小弹簧。
8.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一的下表面和所述水平板二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大弹簧的上下两端处、所述吊装杆上位于所述弹簧一的上下两端处、以及所述吊装杆上位于所述弹簧二的上下两端处均套装有橡胶减震盘。
9.进一步地,所述下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减震层。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结构;所述吸音结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多个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吸音板;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吸音板之间形成有多个空腔,其内填充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所述吸音棉的厚度为5-10cm。
11.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连接有一段柔性管道,并通过该柔性管道分别与进风管和出风管连接;该柔性管道的长度为15-25cm。
12.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一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防滑垫。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与支撑盘之间设有弹簧一,同时在吊装杆的上端设置有吊式减震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仅在吊装杆上方设置吊式减震器的方法而言,该种方式多增加了一个弹簧一,因此减震效果更佳;另外,本实用新型送风机和排风机下方均设置有减震装置,利用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大弹簧可以有效降低风机产生的竖直方向的振动,另外在连接杆上设置小弹簧可以减轻风机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振动;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设置有吸音板,同时在吸音板与支撑架之间的空腔内填充吸音棉,有效降低了风机产生的噪音;最后本实用新型在弹簧一的上下两端,以及弹簧二的上下两端处,大弹簧的上下两端处均增设橡胶减震盘进一步地降低设备产生的震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好且噪音较小,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换气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壳体;2、吊装杆;3、安装板;4、支撑盘;5、螺母;6、外壳;7、全热交换芯;8、柔性管道;9、送风机;10、排风机;11、固定板;12、水平板一;13、螺纹杆;14、锁紧块;15、上套筒;16、下套筒;17、连接杆;18、卡盘;19、小弹簧;20、长条孔;21、橡胶减震层;22、橡胶减震盘;23、水平板二;24、吸音板;25、吸音孔;26、支撑架;27、吸音棉;28、弹簧一;29、限位盖;30、限位块;31、弹簧二;32、分隔板;33、过滤装置;34、大弹簧;3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以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该技术方案的内容。
20.实施例1:
21.一种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包括新风换气机本体,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外侧底
部固定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四角处均设置有吊装杆2;所述吊装杆2贯穿所述安装板3,所述吊装杆2位于所述安装板3下方的部分上套装有支撑盘4,且所述吊装杆2下部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吊装杆2上位于所述支撑盘4的下方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支撑盘4的螺母5;所述支撑盘4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的吊装杆2上套装有弹簧一28;所述吊装杆2的上端通过吊式减震器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吊式减震器包括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外壳6以及位于所述外壳6内的弹簧二31;所述吊装杆2贯穿所述外壳6底部的通孔并延伸至外壳6的内部;所述吊装杆2位于所述外壳6内的部分上套装有限位盖29,所述吊装杆2位于所述限位盖29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将吊装杆2上端限制在限位盖29上方的限位块30,所述弹簧二31套装在所述吊装杆2位于所述限位盖29与所述外壳6底部之间的部分上。所述吊装杆上位于所述弹簧一的上下两端处、以及位于所述弹簧二的上下两端处均套装有橡胶减震盘22。
22.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隔板32,以及全热交换芯7;所述分隔板32将所述壳体1内分隔为分别贯穿所述全热交换芯7且呈“x”形分布新风风道和污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内和所述污风风道内分别设置有送风机9和排风机10;所述壳体1上位于污风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处均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连接有一段柔性管道8,并通过该柔性管道8分别与进风管和出风管连接;该柔性管道8的长度为15-25cm。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新风的过滤装置33;此处的过滤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新风换气机内的过滤装置,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高效过滤器,此处不做改进,只要起到过滤新风中的灰尘及有害物质的作用即可,因此此处不做过多叙述。另外此处设置柔性管道,主要为了防止装置晃动时对管道造成影响,而柔性管道长度进行限制,是为了防止过长造成柔性管道弯曲影响通风。
23.所述送风机9和所述排风机10的下方均设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下方均匀分布有至少四个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水平板一12,设置在水平板一12下表面的上套筒15,套装在上套筒15外侧的下套筒16,以及位于下套筒16下端的水平板二23;所述水平板一12的上表面设置与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贯穿所述固定板11,所述水平板一12通过与所述螺纹杆13螺纹连接的锁紧块14与所述固定板11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15与所述下套筒16之间设置有大弹簧34,所述上套筒15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水平的连接杆17,所述下套筒16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杆17穿过的竖直的长条孔20,所述连接杆17的端部设置有卡盘18,所述卡盘18用于将连接杆17的端部限定在所述下套筒16外;所述连接杆17位于所述下套筒16内的部分上套装有小弹簧19,小弹簧的尺寸大于所述长条孔的尺寸,小弹簧限制在所述下套筒内。所述水平板一12的下表面和所述水平板二23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大弹簧34的上下两端处分别设置有橡胶减震盘22。所述下套筒16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减震层21。所述水平板一12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设置有防滑垫35。本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通过设置大弹簧和橡胶减震盘有效减缓风机产生的上下方向的震动,通过设置连接杆和小弹簧以及橡胶减震层,从而有效消除风机产生的水平方向的震动。
2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吊式减振器、弹簧一以及减震装置有效地降低了装置产生的震动。
25.实施例2:
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结构;所述吸音结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的多个支撑架26、以及设置在支撑架26上的吸音板24;所述支
撑架26和所述吸音板24之间形成有多个空腔,其内填充有吸音棉27;所述吸音板24上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25;所述吸音棉27的厚度为5-10cm。本实施例中设置吸音板,有效降低风机产生的噪音,另外在空腔内填充吸音棉,进一步增加其降噪吸音的能力。
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