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677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灶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厨房灶具大部分都是固定安装,不能调节高度,使不同人群不能够更适应的享受烹饪的乐趣。
[000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高度的可调节的灶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度可调节的灶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度可调节的灶具,所述高度可调节的灶具包括燃气灶、位于所述燃气灶下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旋转杆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升降装置左侧的踩压装置、位于所述踩压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底座,所述燃气灶的下方设有支撑块及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平板,所述旋转杆装置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的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下方的第二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右侧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右侧的第二竖直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一斜杆交错放置的第二斜杆、贯穿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的转轴及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左侧的第一按压板,所述踩压装置包括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上方的环状部、设置于所述环状部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上方的支撑部及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方的踩压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推拉板、位于所述推拉板上方的滑动块、位于所述滑动块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上方的矩形块及位于所述矩形块左侧的定位块。
[0007]所述框体呈长方体,所述框体包括左壁、位于所述左壁右侧的右壁及位于所述右壁上方的上壁,所述框体的左壁的下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框体的左壁的左右表面。
[0008]所述框体的上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成圆柱体,所述支撑块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09]所述框体的右壁上设有位于上端的第三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下方的第四通孔。
[0010]所述第一水平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左侧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右侧。
[0011]所述第一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框体的右侧。
[0012]所述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的左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右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轴转连接。
[0013]所述第二水平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左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内部。
[0014]所述环状部呈圆环状,所述圆环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环状凹槽。
[0015]所述推拉板呈长方体,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板左端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踩压板的下方。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高度可调节的灶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轻松的调节灶具的高度,并且方便的将其高度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使得烹饪更加简单有乐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高度可调节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度可调节的灶具包括燃气灶1、位于所述燃气灶I下方的框体2、位于所述框体2右侧的旋转杆装置3、位于所述框体2内部的升降装置4、位于所述升降装置4左侧的踩压装置5、位于所述踩压装置5上方的固定装置6及位于所述框体2下方的底座7。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灶I为家用燃气灶,所述燃气灶I的下方设有支撑块11及位于所述支撑块11下方的平板12。所述支撑块11呈圆柱体,所述燃气灶I位于所述支撑块11的上方,所述支撑块11的下表面与所述平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平板12呈长方体,所述平板12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接触。所述框体2呈长方体,所述框体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框体2的左壁的下方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通孔22贯穿所述框体2的左壁的左右表面。所述框体2的上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第二通孔21成圆柱体,所述支撑块1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1,所述支撑块11与所述上壁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块11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21中上下滑动。所述框体2的右壁上设有位于上端的第三通孔23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23下方的第四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通孔23贯穿所述右壁的左右表面。所述第四通孔2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通孔24贯穿所述右壁的左右表面。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杆装置3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一水平部31、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31下方的第一竖直部32、位于所述框体2右侧的支撑杆33、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2下方的第二水平部34、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2右侧的第一弹簧35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5右侧的第二竖直部36。所述第一水平部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31左侧位于所述框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水平部31的上表面与所述平板12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水平部31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3延伸至所述框体2的右侧。所述第一竖直部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31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2左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32位于所述框体2的右侧。所述支撑杆3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33的左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右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3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杆3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2的中间部分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竖直部32可以围绕所述支撑杆33的右端旋转。所述第二水平部3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水平部34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2的左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34的左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24延伸至所述框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3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部3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36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2及第二水平部34的右侧,所述第二竖直部3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直部3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第一斜杆41、与所述第一斜杆41交错放置的第二斜杆42、贯穿所述第一斜杆41与第二斜杆42的转轴43及位于所述第二斜杆42左侧的第一按压板44。所述第一斜杆41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41的右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24的左侧且所述第二水平部34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斜杆41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二斜杆42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二斜杆42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31的下方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水平部3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按压板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按压板44与所述第二斜杆42 —体成型,所述第一按压板44与所述第二斜杆42之间呈一定角度,所述第一按压板44的左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延伸至所述框体2的左侧。所述转轴43呈圆柱体,所述转轴43贯穿所述第一斜杆41、第二斜杆42的前后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斜杆41与所述第二斜杆42可以相对旋转,从而推动所述平板12的上升和下降。
[0022]如图1所示,所述踩压装置5包括固定块51、位于所述固定块51上方的环状部52、设置于所述环状部52内的第二弹簧53、位于所述第二弹簧5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