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8444061阅读:来源:国知局
运行。
[0029]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在进入到步骤411的舒适制冷之后,预先设定一个最高频率作为舒适制冷的最高频率,不管是根据第一目标频率还是根据第二目标频率控制压缩机,均保证压缩机的频率不超过设定的最高频率。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目标频率或第二目标频率大于最高频率,则根据最高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0030]步骤5:在上述的常规制冷或舒适制冷过程中,检测人体温度,并判断人体温度是否异常。如果异常,执行步骤7,升高室内目标温度,并根据升高后的室内目标温度执行制冷控制;否则,执行步骤6,保持室内目标温度不变,继续执行制冷控制。
[0031]而且,如果检测到人体温度异常,还可以控制空调发出报警信息和/或报警信号。譬如,控制空调通过内置的通讯单元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手机收到报警信息后通过灯光、振动或声音的方法发出报警信号。或者,控制空调通过自身设置的报警装置发出声音、灯光等报警信号。
[0032]在空调制冷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因过冷而导致着凉感冒。如果用户自我感知意识和空调操作水平正常、且处于清醒状态,能够及时感知是否过冷而控制空调的运行状态,以提高室内环境温度。但是,如果用户自我感知意识和空调操作水平异常,例如婴儿或者睡眠状态下的成人,不能感知到过冷,处于冷风环境下,则会更容易受凉感冒。为解决该问题,该实施例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实时检测人体温度,并判定人体温度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将自动升高室内目标温度,使得房间温度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0033]具体来说,人体温度异常包括人体第一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值。例如,第一预设部位是头部,头部温度值能够反映人体是否发烧。人体预设部位及预设部位温度的检测,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检测手段来实现。譬如,通过红外热成像装置生成的红外热图像进行分析,确定人体头部位置,从而确定出头部温度。然后,判断头部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值。第一设定温度值也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数值,反映人体是否发烧,例如为37°C。如果头部温度大于该第一设定温度值,表明人体出现了发烧的异常,将自动升高室内目标温度,使得房间维持较高温度。
[0034]或者,考虑到个体体温差异及检测装置精度问题,人体温度异常还可以包括人体第一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且呈上升趋势。例如,第一预设部位仍为头部,在确定出头部温度、且头部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后,再判断头部温度是否呈上升趋势。如果头部温度呈上升趋势,表明人体出现了发烧的异常。
[0035]此外,人体温度异常还可以包括人体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小于第三设定温度值。例如,第二预设部位是躯干,通过躯干温度值反映人体在睡眠状态下是否蹬被子。同样的,第二预设部位及该部位的温度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检测手段来实现。第三设定温度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表征第二预设部位裸露在环境中的实际温度。当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小于第三设定温度值时,表明人体该部位未被遮盖,而是裸露在环境中,从而判定人体此处的遮盖物如被子被掀开。此时,也自动升高室内目标温度,使得房间温度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0036]考虑到个体体温差异,例如成年人和婴幼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一定差异,第三设定温度值包括有和不同用户对应的多个值,譬如,包括对应于成人的值和对应于婴幼儿的值。在判断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值时,先根据红外检测结果确定人体是成人还是婴幼儿,针对不同人体与不同数值的设定温度值作比较。
[0037]此外,人体温度异常还可以包括人体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小于第四设定温度值、且与第四设定温度值的差值达到第一差值。此处的第四设定温度值是标识第二预设部位被遮盖状态下的温度值,可以利用空调的自学习功能在人体被遮盖的状态下自学习得到。在通过自学习获得第四设定温度值后,检测人体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将该温度值与第四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二预设部位的温度值小于第四设定温度值,且下降到了一定幅度,与第四设定温度值的差值达到了设定的第一差值,则表明第二预设部位未被遮盖。此时,也自动升高室内目标温度。
[0038]采用上述过程对空调进行制冷控制,在室内温度较高时,采用室温PID控制压缩机运行,使得室内温度快速降温并逼近室内目标温度;而在室内温度小于舒适温度时,采用基于蒸发器盘管温度的舒适制冷控制,选择室温PID或者降低的频率控制压缩机,在使得室内温度逼近室内目标温度的基础上使得盘管温度逼近盘管设定温度,既满足室温调节,又实现空调出风的舒适性,达到出风凉而不冷的制冷效果。而且,在制冷控制过程中,检测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是否出现异常来决定是否升高室内目标温度,从而使得空调的控制更加灵活、人性化,进一步提高了制冷舒适性。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舒适制冷控制的过程中,仍然不断地比较室内温度与舒适温度的大小。一旦室内温度不小于舒适温度,则退出舒适制冷控制过程,转入到常规制冷控制过程。
[0040]请参见图2所示的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来说,该第二个实施例是针对舒适制冷控制的一个具体流程。除了舒适制冷控制过程与图1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外,其余的室温PID运算、室温PID控制、人体温度检测、人体温度异常判定及处理等过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具体阐述。下面仅就该实施例的舒适制冷控制过程作详细叙述如下:
步骤421:检测蒸发器的盘管温度。
[0041]蒸发器的盘管温度的检测可通过在蒸发器盘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
[0042]步骤422:判断盘管温度是否大于盘管目标温度。若是,转至步骤427 ;否则,执行步骤423。
[0043]该步骤更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实施例步骤412的描述。
[0044]步骤423:判断盘管温度是否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若是,执行步骤424 ;否贝丨J,执行步骤425。
[0045]如果步骤422判定盘管温度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再判断是否为开机后首次不大于,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处理。
[0046]步骤424:若盘管温度是开机后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则将制冷最小频率作为第二目标频率。然后,执行步骤426。
[0047]制冷最小频率为空调制冷运行过程中的设定的最小频率。一般的,该制冷最小频率为空调出厂前即设定好的一个参数。
[0048]步骤425:若盘管温度是开机后非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则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降低,获得介于当前运行频率和制冷最小频率之间的第二目标频率。
[0049]如果盘管温度开机后非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则读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然后将第二目标频率选定为介于当前运行频率和制冷最小频率之间的一个频率值。然后,执彳丁步骤426。
[0050]步骤426:根据第二目标频率以及根据室温PID运算得出的第一目标频率中的较小值控制压缩机。
[0051 ] 其中,第一目标频率的计算参见图1实施例步骤3的描述,而第二目标频率是指根据步骤424或步骤425所确定的目标频率。而且,步骤424中的制冷最小频率是不大于第一目标频率的一个频率值,因而,如果盘管温度开机后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控制压缩机以制冷最小频率运行。
[0052]如果盘管温度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为避免空调出风温度的降低而导致出风为冷风,先将压缩机的频率限定为制冷最小频率,使得盘管温度尽快上升至盘管设定温度。如果盘管温度非首次不大于盘管目标温度,表明已经执行过舒适制冷控制,则盘管温度不会太低于盘管目标温度,此时,第二目标频率不必降至最低,而是介于当前运行频率和制冷最小频率之间,以兼顾室温调节的速度。
[0053]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舒适制冷控制的过程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