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_3

文档序号:94691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涉,位于中间的安装部相对于位于上下两侧的安装部向安装板25的前方凸出的设置,和/或位于中间的蜗壳风机的吹出口2311从后方至前方朝远离所述蜗壳风机的蜗壳的方向倾斜的延伸(如图10所示),使得上下吹出口的气流吹出方向与位于上下两侧的蜗壳风机的蜗壳在前后方向上错开,两者不发生干涉。位于中间的蜗壳风机231可以上下同时出风,风量贡献较大。这种结构可实现空调器的上下同时送风,使得气流能够同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 4和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且能够满足气流量的要求,达到使用需求。
[0048]如图2、8所示,所述安装板25在本体2内相距所述进风口 21 —定距离,并与所述进风口 21相对地竖向设置,其上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200上,其下端固定在位于底盘3上侧的底座29(后面有详细介绍)上。在所述进风口 21和安装板25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20,和所述安装板25相同,所述热交换器2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200上,其下端固定在位于底盘3上侧的底座29上。所述蜗壳风机231的蜗壳2312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5上,在所述蜗壳2312内设置有风机叶轮2313,在所述蜗壳上设置有叶轮电机2314,所述叶轮电机2314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机叶轮2313相连接,所述风机叶轮2313在所述叶轮电机2314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在所述蜗壳2312内形成负压,使得流经所述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在所述安装板25上设置有与所述蜗壳2312的入风口相对应的通孔,从所述进风口21进入本体2内的气流经过热交换器20换热后,进入所述蜗壳风机231的蜗壳2312内,并经吹出口 2311吹出,最终从所述第一出风口 4或者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
[0049]如图2所示,径向上在所述安装板25和挡风板28之间,具体是在送风装置23和挡风板28之间,纵向上在所述第一出风口 4和第二出风口 311之间形成所述主体风道22,所述主体风道22包括位于向下的吹出口 2311 (包括位于最下端的蜗壳风机的吹出口和位于中间的蜗壳风机的朝向下方的吹出口)和第二出风口 311之间的下侧风道221,位于向上的吹出口 2311 (包括位于最上端的蜗壳风机的吹出口位于中间的蜗壳风机的朝向上方的吹出口)和第一出风口 4之间的上侧风道222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4和第二出风口 311之间的可换向风道223。优选地,在所述底盘3上、第二出风口 311的内侧设置有风道挡板34 (参见图6),所述风道挡板34具有两个位置: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所述第二出风口31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风道挡板34处于关闭位置,从而挡在所述下侧风道221和可换向风道223的最下端,使得从所述下侧风道221向下的气流能够顺畅地转换方向,进入所述可换向风道223,从而能够从所述第一出风口 4吹出(参见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当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打开时,所述风道挡板33处于打开位置,从所述下侧风道221和可换向风道223过来的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所述风道挡板34与驱动机构35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5用于驱动所述风道挡板3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例如,在立式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可关闭第二出风口 311,经由下侧风道221过来的冷气流经所述风道挡板33变向后,经所述可换向风道223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4,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 4吹出,可避免冷气直接从位于下端的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使用户产生不适感。
[0050]优选地,所述安装板25和挡风板28之间密封连接,这样在安装板25和挡风板28之间形成一个除蜗壳风机231的入口外在径向上与外界密封的空间,所述主体风道22位于该空间内,这样,在主体风道22内流通的冷/热气流与位于挡风板28径向外侧的前面板27密封地隔离开,能够有效减少这些冷/热气流和前面板27的接触,可减少前面板27前后两个表面上的温度差,有效减少在前面板27上的凝露的产生。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25的两侧与所述进风面板26密封连接,热交换器20的两侧与所述进风面板2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这样可进一步地减少立式空调器内的冷/热气流对外界的影响。
[005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8、11所示,在位于最下端的蜗壳风机231和底盘3之间设置有底座29,该底座29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3上。优选地,所述底座29通过插销(图中未示出)连接到底盘3上,底座29的两侧连接到所述进风面板26上,三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骨架,能够有效增加立式空调器的整体强度。热交换器20和安装板25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29的上端面上,并由所述底座29支撑。在所述底座29上形成有凹槽291,该凹槽291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位于底盘3上的底盘风道312处,并与该底盘风道312无缝对接,所述凹槽291的槽面构成所述下侧风道221的部分风道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91的凹槽底面在纵向上形成为弧形(参见图2),可有利于气流的流通,减小对气流的阻力。优选地,在凹槽291的下部形成有导风面2911,所述导风面2911由竖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倾斜,用来把从风道吹来的气流向上引导,避免气流直接吹向空调的底面,把灰尘吹起来。
[0052]本申请中的立式空调器在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4和第二出风口 311,例如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仅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4,使得冷空气进入房间的上部空间,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人体,增加舒适度;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可同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4和第二出风口 311,使得房间内迅速制热,或者仅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使得热气能够吹向腿脚部,随着热气的上升使得房间内温度上升,亦能增加舒适度。
[0053]本申请中的立式空调器在安装时,将所述进风面板26通过插销连接到底盘3上,利用螺钉固定;将所述底座29通过插销连接到底盘3上,底座29的两侧连接到进风面板26上,底座29、底盘3和进风面板三者通过螺钉固定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骨架。热交换器20通过卡扣连接到进风面板26上,其底端直接放置在底座29上,通过螺钉与进风面板26固定起来。多个蜗壳风机231通过插销装配到安装板25上,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装配好的所述多个蜗壳风机231和安装板25构成一个风道部件,然后整个风道部件再与进风面板26螺钉固定,底端放置在底座29上,同样利用螺钉固定。顶盖组件I通过前后方向插销装配到进风面板26上端,利用螺钉固定,其中顶盖组件I可以上下升降用于打开关闭第一出风口 4,如图2、图13所示,其中图2中第一出风口 4处于打开状态,图13中,第一出风口 4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挡风板28通过卡扣装配在所述安装座200上,利用螺钉与进风面板26固定。其中挡风板28是用于通风过道的保温,因内部的风与外面的风温度不同,因而容易在前面板27上产生凝露,这个挡风板28就是用于隔开它们,防止机体产生凝露。前面板27通过卡扣挂在进风面板26上,内侧使用螺钉与进风面板26固定。
[0054]当空调器启动时,所述顶盖组件I中的顶盖11向上升起,打开第一出风口 4,底盘3内的转动驱动部33驱动所述外壳32转动,将所述外壳32转动到使所述出风格栅321位于前侧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相对应的位置,从而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然后,3组蜗壳风机231随即启动,进风面板26侧的风通过进风口 21,流过热交换器20,通过热交换器换热后,冷/热风被吸入到蜗壳风机231内,然后通过蜗壳风机231内的风叶甩向3个蜗壳的吹出口 2311。其中,通过上蜗壳风机的风经上侧风道222直接流往第一出风口 4,下蜗壳风机的风经下侧风道221流往第二出风口 311,中间蜗壳风机的风一部风通过安装板25与挡风板28之间的密封风道流向第一出风口 4,一部分则通过底座29与底盘3形成的通道流往第二出风口 311。第一出风口 4的风是由上蜗壳和中间蜗壳的风组成,由顶盖组件I的导流导向外面,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的风由下蜗壳和中间蜗壳的风组成,由底盘3导流导向外面,实现空调器的上下同时出风。
[0055]当第二出风口 311打开,第一出风口 4关闭时(此时所述顶盖11在驱动机构12的带动下运动到最下方位置),流向第一出风口 4的风在顶盖11的作用下改变流动方向,经所述换向风道223流向第二出风口 311,全部风都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311吹出,实现仅由空调器的下部出风;当第二出风口 311关闭,第一出风口 4打开时(此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