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806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板式换热器被定义为传热元件由流通板片组成的换热器,流通板片是其核心部件,常见的翅片类型有:人字形波纹、水平平直波纹、球形波纹、斜波纹和竖直波纹等。为了增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人们对其流通板片结构进行了不断的研发和改进。
[0003]相比于传统的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十分紧凑;多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十分轻巧;同时由于流通板片的高导热性,使得板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板式换热器的适应性很强,可以用于各种流体之间的换热以及发生集态变化的相变换热;通过流道的布置和组合能够适应逆流、错流、多股流和多程流等不同的换热工况;通过单元间串联、并联、串并联的组合可以满足大型设备的换热需要。
[0004]目前,板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空分设备、石油化工、制冷及低温领域、汽车和航空工业等领域。
[0005]随着对换热器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也需要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对板式换热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以得到加工合格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换热性能更强的板式换热器。
[0006]由于板式换热器的外接管路直接与板式换热器的内部流道连通,外部流体直接流入到板式换热器内部的分配流道中,当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体从外接管路进入到板式换热器的分配流道中时,流体的流速会降低,流动状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分配流道中,流体的气、液分层现象加剧,这样进入到各个板片间的流道中的流体有些气体多,有些液体多,进而降低其在各个流道中的分配均匀度,使得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止流体的气、液分层加剧,提高流体在各个流道中的分配均匀度的板式换热器是当下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外接管(I)、第二外接管(2)、第三外接管
(3)、第四外接管(4)和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流通板(6)和多个第二流通板(7),相邻的所述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形成第一流通通道或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通板(6)包括第一孔口(61)和第二孔口(62),所述第二流通板(7)包括第一孔口(71)和第二孔口(72),各所述第一孔口(61,71)层叠形成一第一通道,各所述第二孔口(62,72)层叠形成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外接管(I)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外接管(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或者第二流通通道连通;
[0010]所述第二通道内还设置有一内伸管(23),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内伸管(23)与所述第二外接管连通。
[0011]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外接管(2)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外接管(I)连通;所述内伸管(2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孔口(62,72)的内径,所述内伸管(23)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周边不接触;所述内伸管(23)的长度h与第二通道的长度I之间满足:0.1彡h/Ι彡0.6。
[0012]所述内伸管(23)的长度h与第二通道的长度I之间满足:0.3彡h/Ι彡0.5。
[0013]所述内伸管(23)与所述第二外接管(2)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外接管(2)包括外接管段(21)、装配结构(22)和所述内伸管(23);所述装配结构(22)的外径大于所述外接管段(21)外径和内伸管(23)的外径。
[0014]在所述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的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外接管⑴和第二外接管(2)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区域的长度L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D之间满足:1 < L/D < 5。
[0015]在所述换热芯体的外侧还设置有边板(5),所述第二外接管(2)通过所述装配结构(22)与所述边板(5)焊接固定。
[0016]所述第一流通板(6)设置有第一缺口(65),所述第二流通板(7)设置有第二缺口(75),各所述第一缺口 ¢5)大致位于一直线,各所述第二缺口(75)也大致位于一直线,各所述第一缺口 ¢5)所组成直线位于各所述第二缺口(75)所组成直线的左侧或者右侧。
[0017]所述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为同一形状结构的流通板,在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流通板(6)相对于第二流通板(7)转动180°。
[0018]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用于制冷剂的流通,所述第一外接管(I)和所述第二外接管(2)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外接管(I)为制冷剂的进口,所述第二外接管(2)为制冷剂的出口。
[0019]所述第一外接管(I)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外接管(2)的内径;所述第一流通板
(6)还包括第三孔口 ¢3)和第四孔口(64),所述第二流通板(7)包括第三孔口(73)和第四孔口(74),所述第一流通板¢)的第三孔口(63)、所述第二流通板(7)的第三孔口(73)层叠形成一第三通道,所述第一流通板(6)的第四孔口(64)、所述第二流通板(7)的第四孔口(74)层叠形成一第四通道,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通过第二流通通道连通。
[0020]实用新型通过在板式换热器中设置短管,可以抑制制冷剂在分配通道中的气、液分层现象,减小过热度的震荡,提高制冷剂在板换芯体内部各个制冷剂通道中的分配均匀度,从而提高板换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第一流通板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第二流通板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第一外接管和伸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6]图6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通过在板式换热器中设置短管,可以抑制制冷剂在分配通道中的气、液分层现象,减小过热度的震荡,提高制冷剂在板换芯体内部各个制冷剂通道中的分配均匀度,从而提高板换的换热性能。
[0028]在本说明书中,将流通板中第一孔口的中心与第二孔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流通板中换热区域的长度L,将流通板中第一孔口的中心与第四孔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流通板中换热区域的宽度W,将流通板层叠方向上的两边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换热器的厚度D。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相互间隔层叠设置的若干个第一流通板6和若干个第二流通板7,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相互间隔层叠设置的若干个第一流通板6和若干个第二流通板7交替设置并相互配合安装形成为换热芯体。
[0031]图2和图3示出了叠装形成换热芯体时的各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在如图所示位置叠装形成换热芯体。
[0032]如图所示,第一流通板6包括板平面以及包围板平面的翻边结构,在板平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孔口:第一孔口 61、第二孔口 62、第三孔口 63和第四孔口 64,在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缺口 65。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流体在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中的扰流性能,可以在第一流通板6的板平面上设置有翅片,或者在第一流通板6上还设置有凸出于板平面一定高度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可以是人字形波纹状,也可以是酒窝状结构。
[0033]第二流通板7包括板平面以及包围板平面的翻边结构,在板平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孔口:第一孔口 71、第二孔口 72、第三73和第四孔口 74,在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缺口 75。在换热芯上,各第一缺口 65大致位于一直线上,各第二缺口 75也大致位于一直线上,各第一缺口 65位于各第二缺口 75的左侧或者右侧,第一缺口 65和第二缺口 75呈相互错开设置,这样可以从换热器外部即可分辨出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的安装位置,也方便流通板的安装,防止流通板安装错误。
[0034]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流体在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中的扰流性能,可以在第二流通板7的板平面上设置有翅片,或者在第二流通板7上还设置有凸出于板平面一定高度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可以是人字形波纹状,也可以是酒窝状结构。
[0035]第一流通板6上的第一孔口 61、第二孔口 62、第三孔口 63和第四孔口 64分别与第二流通板7上的第一孔口 71、第二孔口 72、第三孔口 73和第四孔口 74相对应设置。
[0036]这里应当说明,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可以为同一形状结构的流通板,叠装时,第一流通板6相对于第二流通板7转动180°进行叠装。
[0037]各第一流通板6和第二流通板7相互配合安装形成为换热芯体,各孔口层叠形成四个分配通道,分别为各第一孔口(61,71)层叠形成的第一通道、各第二孔口(62,72)层叠形成的第二通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