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100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能源供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暖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暖通是指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说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暖通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0003]目前,国内城市发展中所采用的暖通系统主要为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多采用单一热源,管网的主布置形式为枝状,这种形式的供热方式容易产生热量供需不平衡以及热网波动较大的问题,当某一处管网发生故障时,使得整个热网处于瘫痪状态。
[0004]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主热源为中心、辅助热源分散布置的多热源联合供热管网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具有主辅热源优势互补、供热量可灵活调节的优点,这种供热管网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供水管3与回水管6,其中,所述供水管3用于将经主热源I或者辅助热源11供热后的能量传输介质提供给各个用户2,所述能量传输介质经所述用户2换热后通过回水管6循环至所述供水管3内,这样不断循环进行供热,这种供热管网采用供水管3与回水管6分别布置的形式,能量传输介质经用户换热后需要经过回水管再循环至供水管以进行循环供热,整个热网的散热面积较大,使得能量损失较大,供热能效降低,且所述管路错综复杂,管路投资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通系统,能够在提高整个暖通系统的供热能效的同时减少管路用量,降低管路投资成本。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暖通系统,包括:
[0008]至少一个能源站;
[0009]至少一个用户;
[0010]供能管路,所述供能管路包括环状主管路,所述环状主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栗;
[0011 ] 每一个所述能源站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用户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环状主管路上与每一个所述能源站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的连通口沿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环状主管路中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环状主管路上与每一个所述用户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的连通口沿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环状主管路中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布。
[0013]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能源站的出口通过支管路一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所述支管路一与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支管路一与所述环状主管路的连通处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每一个所述用户的出口通过支管路二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所述支管路二与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主管路二与所述环状主管路的连通处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4]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能源站的个数与所述用户的个数相同时,所述能源站与所述用户间隔设置;
[0015]当所述能源站的个数大于所述用户的个数时,每两个相邻的用户之间设置的能源站的个数差最小;
[0016]当所述能源站的个数小于所述用户的个数时,每两个相邻的能源站之间设置的用户的个数差最小。
[0017]可选的,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循环栗,每一个所述循环栗提供的循环动力方向一致。
[0018]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能源站的进口和每一个所述用户的进口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变频栗。
[0019]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能源站包括至少一个冷/热源,每一个所述冷/热源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能源站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0020]进一步优选的,每一个所述用户包括至少一个负荷单元,每一个所述负荷单元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用户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0021]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储能装置;
[0022]每一个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环状主管路连通。
[0023]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为两个以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储能装置之间的能源站与用户的总个数之差最小。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暖通系统,所述暖通系统采用环状主管路将所述能源站与所述用户连通起来,所述环状主管路的能量传输介质首先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所述能源站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再经所述能源站的出口被注入所述环状主管路中,经制冷或者制热之后的能量传输介质在环状主管路中继续运行经所述用户的进口进入为用户提供能量,经过用户换热后的能量传输介质被注入所述环状主管路中继续运行,能量传输介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将所述能源站提供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用户,整个暖通系统采用环状主管路即可实现能量传输介质的不断循环,节省了现有技术中的回水管,减少设置回水管造成的热量损失,能够在提高整个暖通系统能效的同时减少管路用量,降低管路投资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供水管与回水管分别布置,使得整个热网管路错综复杂,散热面积大,从而使得能量损失大以及管路投资成本大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暖通系统,包括:
[0037]至少一个能源站(以两个能源站为例,所述能源站记为I);
[0038]至少一个用户(以一个用户为例,所述用户记为2);
[0039]供能管路3,所述供能管路3包括环状主管路31,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栗4 ;
[0040]每一个所述能源站I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连通,每一个所述用户2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连通。
[004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暖通系统的整个布局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都有关系,例如,当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的流动方向与某区域的地形特点相符合时,即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符合所述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的循环流动,这时,能量传输介质在整个环状主管路31中能够自然流动,实现能量的传送。但是,往往一个区域的地形特点很难满足能量传输介质的自然循环。因此,通过设置循环栗4,使得整个暖通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00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暖通系统,所述暖通系统采用环状主管路31将所述能源站I与所述用户2连通起来,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的能量传输介质首先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所述能源站I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再经所述能源站I的出口被注入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经制冷或者制热之后的能量传输介质在环状主管路31中继续运行经所述用户2的进口进入为用户2提供能量,经过用户2换热后的能量传输介质被注入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继续运行,能量传输介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将所述能源站I提供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用户2,整个暖通系统采用环状主管路31即可实现能量传输介质的不断循环,节省了现有技术中的回水管,减少设置回水管造成的热量损失,能够在提高整个暖通系统能效的同时减少管路用量,降低管路投资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供水管与回水管分别布置,使得整个热网管路错综复杂,散热面积大,从而使得能量损失大以及管路投资成本大的缺陷。
[004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循环栗4,每一个所述循环栗4提供的循环动力方向一致。采用此结构,所述循环栗4能够为流经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的能量传输介质的循环运行提供动力,使得能量传输介质能够按照需要的流动方向顺畅流动。
[0044]其中,对所述循环栗4的种类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循环栗4可以为变频栗。采用变频栗,当运行工况发生改变时,能够对能量传输介质的流量与扬程进行及时调节,使得满足各个运行工况的不同需求。
[004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能源站I的出口通过支管路一(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连通,所述支管路一与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支管路一(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的连通处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每一个所述用户2的出口通过支管路二(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连通,所述支管路二与能量传输介质在所述支管路二(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的连通处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46]采用此结构,在能量传输介质经所述能源站I换热后经所述能源站I的出口注入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时,能够减小经换热后的能量传输介质与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经所述用户2换热后的能量传输介质之间的逆流接触,从而能够减小能耗,同时,还能够减小所述环状主管路31中局部能量传输介质的温度波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