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257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机等各种设备在工作时容易产生热量,常通过利用内风带走其产生的热量,以确保电机等各种设备能正常工作。而由于内风带走设备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为了使内风可循环利用,一般在换热装置内与流入其内的外冷风进行热交换,从而可对高温的内风进行降温,以方便于降温后的内风继续流入电机等各种设备内对其进行冷却降温。现有的换热装置一般包括壳体、换热器,但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风与外风相混合的现象,而由于外风常混有杂质异物,从而影响内风的洁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其通过采用相互隔离的外风风道和内风风道,使外风、内风可沿着各自的风道流动,以避免外风、内风相混合,从而可避免外风的杂质异物混入内风内,以确保内风的洁净度。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外风送风风机、以及内风循环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风通道、外风通道、连通通道;所述换热器上形成有外风换热流道、第一内风换热流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所述外风通道包括外风进风通道和外风出风通道;所述外风进风通道通过外风换热流道与外风出风通道连通,且外风进风通道、外风换热流道、外风出风通道配合形成供外风流经的外风风道;所述外风送风风机用于驱使外风从外风进风通道流入并向着外风出风通道流出;所述内风通道包括内风进风通道和内风出风通道;所述内风进风通道通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与连通通道的进风端连通,连通通道的出风端通过第二内风换热流道与内风出风通道连通,且内风进风通道、第一内风换热流道、连通通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内风出风通道配合形成供内风流经的内风风道;所述内风循环风机用于驱使内风从内风进风通道流入并向着内风出风通道流出;所述外风风道与内风风道相互隔呙。
[0006]所述外风换热流道从换热器的前侧壁贯穿至后侧壁;所述外风出风通道包括连通段、与连通段连通的出口段;所述外风进风通道与连通段分置于换热器的前后两侧。
[0007]所述外风送风风机设置在外风进风通道的进风口处。
[0008]所述内风进风通道、内风出风通道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连通通道与内风通道分置于换热器的上下两侧。
[0009]所述第一内风换热流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均从换热器的顶部贯穿至底部。
[0010]所述内风循环风机设置于连通通道处。
[0011]该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模数转换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内风进风通道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内风出风通道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模拟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一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并将第二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二温度数字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从模数转换器接收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并控制外风送风风机的工作状态。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在工作过程中,内风从内风进风通道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连通通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然后从内风出风通道流出,外风从外风进风通道流入,然后经过外风换热流道,并从外风出风通道流出,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相互隔离的外风风道和内风风道,使外风、内风可沿着各自的风道流动,以避免外风、内风相混合,从而可避免外风的杂质异物混入内风内,以确保内风的洁净度;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模数转换器、控制装置的结合设计,还可通过控制装置智能控制外风送风风机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其通过箭头示意出内风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其通过箭头示意出外风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0017]其中,1、壳体;11、连通通道;2、换热器;21、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2、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3、外风换热流道;3、外风送风风机;4、内风循环风机;5、内风通道;51、内风进风通道;52、内风出风通道;6、外风通道;61、外风进风通道;62、外风出风通道;71、第一检测元件;72、第二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换热器
2、外风送风风机3、以及内风循环风机4 ;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内风通道5、外风通道6、连通通道11 ;所述换热器2上形成有外风换热流道23、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 ;所述外风通道6包括外风进风通道61和外风出风通道62 ;所述外风进风通道61通过外风换热流道23与外风出风通道62连通,且外风进风通道61、外风换热流道23、外风出风通道62配合形成供外风流经的外风风道;所述外风送风风机3用于驱使外风从外风进风通道61流入并向着外风出风通道62流出;所述内风通道5包括内风进风通道51和内风出风通道52 ;所述内风进风通道51通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与连通通道11的进风端连通,连通通道11的出风端通过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与内风出风通道52连通,且内风进风通道51、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连通通道11、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内风出风通道52配合形成供内风流经的内风风道;所述内风循环风机4用于驱使内风从内风进风通道51流入并向着内风出风通道52流出;所述外风风道与内风风道相互隔离,也就是说,外风风道与内风风道处于不相连通状态。
[0020]在工作时,内风在内风循环风机4的驱使作用下从内风进风通道51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连通通道11、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然后从内风出风通道52流出,外风在外风送风风机3的驱使作用下从外风进风通道61流入,然后经过外风换热流道23,并从外风出风通道62流出。而在外风进入外风换热流道23内,内风进入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或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时,内风与外风在换热器2内进行热交换,内风的热量通过换热器2传递至外风,而随着外风的不断流动可将热量不断带走,从而可实现内风的降温。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相互隔离的外风风道和内风风道,使外风、内风可沿着各自的风道流动,以将外风、内风隔离开可避免外风、内风相混合,从而可避免外风的杂质异物混入内风内,以确保内风的洁净度,可满足待冷却设备内、室内对于空气质量的高要求;而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还可增长内风的换热流动路程,从而可提高内风的换热效果。
[0021]优选的,所述外风换热流道23从换热器2的前侧壁贯穿至后侧壁;所述外风出风通道62包括连通段、与连通段连通的出口段;所述外风进风通道61与连通段分置于换热器2的前后两侧。而通过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