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682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使用贯流风机和折弯式蒸发器进行送风。该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不仅容易出现外观视觉审美疲劳,而且折弯式蒸发器换热后的风直接在内部贯流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出,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
[0003]此外,由于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不仅体积大,占用的安装空间大,而且不够美观,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其不仅送风量大,且能够吹出温度适宜的柔和混合风,以提高使用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时空间空气的流动性和调温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外观漂亮的空调室内机。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防止异物或人手从出风口进入离心风机的叶轮内,从而防止叶轮损坏和人手受伤。
[0007]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0008]壳体,其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9]离心风机,设置于壳体内,配置成促使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
[0010]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且处于离心风机的进风区内;
[0011]引流导风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配置成将来自离心风机的气流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导入其内以进行混合,且使混合后的气流从出风口吹送出;和
[0012]防护格栅,设置于离心风机的叶轮和引流导风装置之间。
[0013]可选地,防护格栅包括格栅部,其具有:多个第一格栅条,相互平行设置;和多个第二格栅条,相互平行设置,每个第二格栅条垂直于第一格栅条,且在其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处依次固定于多个第一格栅条。
[0014]可选地,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的距离为7.5mm至9mm;和/或
[0015]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格栅条之间的距离为7.5mm至9mm。
[0016]可选地,防护格栅还包括:从至少两个第一格栅条的两端分别向格栅部外侧延伸出的至少四个固定部,每个固定部的末端形成有固定圈,以使固定柱穿过固定圈将防护格栅固定于壳体、离心风机的蜗壳和/或引流导风装置。
[0017]可选地,引流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导风圈,且至少三个导风圈在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且至少三个导风圈的中央圈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贯通风道,贯通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0018]每两个相邻的导风圈之间形成连通离心风机和贯通风道的热交换风风道,以将来自离心风机的气流引导至贯通风道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混合。
[0019]可选地,防护格栅为朝叶轮拱起的弧形状格栅,其轴线与贯通风道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0020]可选地,引流导风装置还包括风道壁,其与离心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单独地或与壳体共同限定出导流风道,以使来自离心风机的气流全部从热交换风风道进入贯通风道。
[0021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前侧上部或后侧上部;第二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后侧下部;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前侧下部;且
[0022]离心风机为单吸入式离心风扇,其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换热器设置于离心风机和第一进风口之间。
[0023]可选地,第一进风口为两个,设置于壳体的两侧上部;第二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后侧下部;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前侧下部;且
[0024]离心风机为双吸入式离心风扇,其每个进风口分别朝向一个第一进风口;
[0025]换热器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离心风机和一个第一进风口之间。
[0026]可选地,壳体在一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
[0027]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且采用离心风机和引流导风装置,不仅送风量大、使室内风循环速度快、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够使非热交换风与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进行混合,增大了该空调室内机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另外,也可使该空调室内机的体积更小,不仅便于安装、移动,而且能够制作成各种各样、外观漂亮的室内机。
[002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在离心风机的叶轮和引流导风装置之间设置有防护格栅,防止异物或人手从出风口进入离心风机的叶轮内,防止叶轮损坏和人手受伤。
[002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3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3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2]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3]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0034]图4是图1所不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不意性结构图;
[003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防护格栅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003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8]图8是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包括壳体20、离心风机30、换热器40和引流导风装置50。壳体20可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30设置于壳体20内,配置成促使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换热器40设置于壳体20内,且处于离心风机30的进风区内。引流导风装置50可设置于壳体20内,配置成将来自离心风机30的气流(即来自第一进风口并经由换热器40换热后的气流)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导入其内以进行混合,且使混合后的气流从出风口吹送出。
[0040]该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且采用离心风机30和引流导风装置50,不仅送风量大、使室内风循环速度快、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够使非热交换风与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进行混合,增大了该空调室内机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另外,也可使该空调室内机的体积更小,不仅便于安装、移动,而且能够制作成各种各样、外观漂亮的室内机。例如,壳体20在一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外形独特美观,完全不同于现有长条状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在这里需要的注意的是,一些壳体20在一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为近似圆形,也应当属于圆形的特殊形式,即属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一种。
[0041]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空调室内机的体积小、结构紧凑,则出风口距离离心风机30的叶轮31之间的距离就小,人手或异物有从出风口位置伸入叶轮31而受伤且可损害叶轮31的隐患。为此,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可包防护格栅60,设置于离心风机30的叶轮31和引流导风装置50之间。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格栅60包括格栅部61,如图5所示,格栅部61可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格栅条和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格栅条。每个第二格栅条垂直于第一格栅条,且在其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处依次固定于多个第一格栅条。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的距离为7.5mm至9mm,优选为8mm至8.5mm。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格栅条之间的距离也可为7.5_至9_。进一步地,防护格栅60还包括:从至少两个第一格栅条的两端分别向格栅部61外侧延伸出的至少四个固定部62,每个固定部62的末端形成有固定圈,以使固定柱穿过固定圈将防护格栅60固定于壳体20、离心风机30的蜗壳32和/或引流导风装置50,显著提高了防护格栅的安装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防护格栅60的格栅部61可为铁丝网、钢丝网等。
[00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导风装置50包括至少三个导风圈。至少三个导风圈在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且至少三个导风圈的中央圈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贯通风道,贯通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每两个相邻的导风圈之间形成连通离心风机30和贯通风道的热交换风风道,以将来自离心风机30的气流引导至贯通风道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混合。进一步地,热交换风风道的宽度可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缩小。当离心风机30工作时,可在贯通风道中形成的负压从第二进风口引入未与换热器40进行热交换的气流,以使来自第一进风口并经由换热器40换热后的气流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在至贯通风道混合,从而吹出较为柔和的混合气流。该引流导风装置50特别适合与离心风机30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