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27102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到地热能热栗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的水源井回灌问题,尤其是一种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热能热栗中央空调(亦称“水源热栗中央空调”),是以温度长年恒定的地下水为地热能的传递介质,通过热栗机组,提高或降低水温来达到制冷、制热目的,为建筑物提供冷、热源的中央空调。由于其能效比高,比传统的其它形式中央空调节能40?60%,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而逐步受到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青睐,同时达到了大多数的用户的认可。目前,已实施安装水源热栗中央空调的回水方式均采用“多井回灌”方式。即从一口水源井抽水,通过热栗主机的换热器将水中的冷量或热量取走后将水排出,向二口或二口以上的水源井回灌。此方式优点是能效比高,但存在排出的水无法及时全部回灌至地下的问题。首先,由于回水是在井口敞开式无压力自然流淌,不仅回流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回水污染。而无法及时回到地下的水,会从井口溢出或由管道直接排放至地面。长期的排放,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进而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其次,需要打的井数较多,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在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群(物)中无法使用。“多井回灌”方式的上述缺点,使得水源热栗中央空调的节能优势被抵消,是在水源热栗中央空调推广,实施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的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国家水利部门严格禁止的行为。
[0003]由于其弊端已经大面积显现,主要表现在取用的地下水不能做到100%全部回灌至地下,转而向地面排放,造成热源井淤塞、水位下降。此方式在“取用”地热能的同时,还“使用”了地下水,造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使水源热栗中央空调因无水可用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多井回灌”方式的缺点成为水源热栗中央空调推广和发展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包括一根套装在水源井内侧的支撑透水管及设在支撑透水管中的内水管,内水管中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潜水栗,出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地热热栗机组,支撑透水管与内水管的环形空腔中设有回水管,回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地热热栗机组的出水口,其特征是:支撑透水管与内水管的环形空腔中还设有高压管,所述内水管外圆表面固定有η个密封圈组,所述每个密封圈组包括密封圈及压设在密封圈的上、下侧面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密封圈为中空的弹性环形圈,上压板和下压板均固定的套设在内水管的外圆周上,所述高压管伸入密封圈的部分设有高压管出口,高压管露出地表的一端设有高压管控制阀;η个密封圈组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匹配压合并密封在一起形成η个隔离层;各回水管出水口分别位于η个隔离层上侧的回水空间中;η > 1且为整数。
[0007]优选的,所述高压管为无缝钢管,密封圈通过高压管向密封圈内充入高压水或高压油或压缩空气。
[0008]优选的,所述高压管出口处均设有电磁阀。
[0009]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制作。
[0010]优选的,每个密封圈组均由两个密封圈、一个下压板及两个上压板组成,所述密封圈与上、下压板间隔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下压板固定的套设在内水管的外圆周上,所述上压板卡装固定的套设在内水管上。
[0012]优选的,所述内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有保温夹层,保温夹层内灌注隔热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保温夹层为空气隔热层。
[0014]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数量为η个,每个回水管的出水口分别位于η个隔离层上侧的回水空间中;或者,回水管的数量不大于η个,同一回水管在相邻回水空间设置有出水口。
[0015]优选的,所述潜水栗设在内水管内,且潜水栗设在地下水的上水位。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实用新型利用内水管上的密封圈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组成多组隔离层及独立封闭的回水空间,从而可使回水管分别压入不同的回水空间中,达到多条回水路径目的。使同一口井内实现等量的出水、回水,并利用土壤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循环使用。由于地下水在全过程中封闭、循环使用,对地下水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真正做到了只“取用”地热能而不“使用”地下水资源,使得环保、节能循环经济得以实现。
[0018]2.密封圈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组成的密封结构,通过高压管出口向密封圈的空腔中充入高压水或高压油或压缩空气来增大空腔内的压力,从而增大密封圈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的接触面积,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将高压管露出地表的高压管控制阀关闭,从而达到最佳的密闭效果,上压板可设置成可拆装的卡装形式,安装调整非常方便,使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0019]3.回水与出水管管壁接触过程中,不与已达到初始出水温度的出水产生新的热交换,从而可以大幅提高水源热栗机组效率。
[0020]4.潜水栗设在内水管内,且潜水栗设在地下水的上水位,潜水栗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可以在不拔出内水管的情况下拔出潜水栗,使得更换或者维修潜水栗更容易,潜水栗设在地下水的上水位,节省出水管的长度。
[0021]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确保单井即可完成全部回水任务。借助于环形渗水层及土壤层,降低回水流动速度,以便温度高的回水与地层充分进行热交换后在将回水汇总于地下水,最终达到同井水资源循环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避免地下水位因移动而下降甚至枯竭,确保地下构造稳定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潜水栗、2.出水管、3.回水管、31.回水支管一、32.回水支管二、33.回水管出水口、4.内水管、5.支撑透水管、6.上压板、7.密封圈、71.空腔、8.下压板、9.高压管、91.高压管出口、92.高压管控制阀、10.透水段、11.环形渗水层、12.井盖、13.土壤层、A.地下水空间、B1.回水空间一、B2.回水空间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