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48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因管路较长,落差较高的安装特点,往往会设置过冷器,以增加系统冷媒的过冷度,提升制冷效果。

通常情况下,由冷凝器进入过冷器内的冷媒会分为两路,一路经过过冷器的膨胀阀后在过冷器内形成温度较低的冷媒,该路冷媒被称为冷却冷媒,另一路冷媒与过冷器内的冷却冷媒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蒸发器内进行制冷;目前的空调系统中,完成热交换的冷却冷媒一般直接回到压缩机吸气侧的气液分离器内,然后再进入到压缩机。

由于过冷器内的冷却冷媒在过冷换热后难以完全蒸发,此时直接回流到气液分离器内非常容易导致系统回液、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过低,不利于压缩机性能的发挥和工作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过冷器内冷却冷媒的温度,提高其蒸发程度,避免系统回液,从而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期能够提高过冷器内冷却冷媒的温度,提高其蒸发程度,避免系统回液,从而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联为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过冷器相连的冷媒管路分为相互换热接触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降低冷媒温度以形成冷却冷媒的膨胀阀,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

穿出所述过冷器后的所述第一支路再次分出第一子支路和第二子支路,所述第一子支路被散热装置加热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通,所述第二子支路直接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通;

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的气体过热度检测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支路上的第一开关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支路上的第二开关阀,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和制热状态时,若所述气液分离器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小于预设过热度,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阀;若所述气液分离器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不小于所述预设过热度,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气体过热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化霜状态时,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为所述空调系统的驱动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为套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套设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子支路穿入所述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内,并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换热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为手动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预设过热度为1℃-3℃。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空调系统中,通过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在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实际过热度小于预设过热度时,对过冷器中的冷却冷媒加热后在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以及在气液分离器出气口的实际过热度不小于预设过热度时,使冷却冷媒直接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的目的。因此该空调系统有效保证了过冷器内的冷却冷媒的温度,保证了其具有理想的蒸发程度,从而有效避免了系统回液,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系统的制冷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制热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压缩机,2为油分离器,3为高压传感器,4为四通阀,5为室外换热器,6为风机,7为第二支路,8为第一支路,9为膨胀阀,10为过冷器,11为第一子支路,12为第二子支路,13为第一开关阀,14为第二开关阀,15为散热装置,16为室内换热器,17为气液分离器,18为感温包,19为低压传感器,20为套管式换热器,21为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期能够提高过冷器内冷却冷媒的温度,提高其蒸发程度,避免系统回液,从而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系统的制冷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制热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联为回路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5、过冷器10、室内换热器16和气液分离器17,其中,

室外换热器5与过冷器10相连的冷媒管路分为相互换热接触的第一支路8和第二支路7,第一支路8上设置有降低冷媒温度以形成冷却冷媒的膨胀阀9,第二支路7与室内换热器16相连;

穿出过冷器10后的第一支路8再次分出第一子支路11和第二子支路12,第一子支路11被散热装置15加热后与气液分离器17的入口相通,第二子支路12直接与气液分离器17的入口相通;

与气液分离器17相连的气体过热度检测装置;

设置在第一子支路11上的第一开关阀13,和设置在第二子支路12上的第二开关阀14,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和制热状态时,若气液分离器17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小于预设过热度,打开第一开关阀13,关闭第二开关阀14;若气液分离器17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不小于预设过热度,关闭第一开关阀13,打开第二开关阀14。预设过热度根据不同的空调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预设过热度的范围为1℃-3℃。

请参考图2和图3,当气液分离器出口17气体的实际过热度小于预设过热度时,打开第一开关阀13,关闭第二开关阀14,过冷器10中的冷却冷媒将通过第一子支路11后再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7内,而第一子支路11被散热装置15加热,这就使得冷却冷媒的过热度被提升,其气化程度得到了保证,有效避免了过多液体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7内,从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而当气液分离器17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不小于预设过热度时,说明此时过冷器10内的冷却冷媒的过热度较高,没有过多的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器17内,不会对压缩机1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无需对冷却冷媒进行加热,关闭第一开关阀13,打开第二开关阀14,过冷器10中的冷却冷媒将直接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7内。

由此可见,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系统有效保证了过冷器10内的冷却冷媒的温度,保证了其具有理想的蒸发程度,从而有效避免了系统回液,提高了压缩机1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热度检测装置具体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7入口管上的低压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为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7出口管上的感温包18,通过低压传感器19和感温包18的配合可以测出在该压力下冷媒气体的实际过热度。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系统对制热化霜模式进行了优化,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制热化霜具体是采用逆循环的方式实现制热化霜,在制热化霜时,实际相当于制冷状态,只不过室内机不吹风,制热化霜时需要保证冷却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7时具有足够的过热度,以增加压缩机1的吸气量,提高化霜效果,因此在制热化霜状态下,打开第一开关阀13,关闭第二开关阀14。

也就是说使冷却冷媒经过散热装置15加热后再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7。在制热化霜模式下,无需检测气液分离器17出气口的实际过热度,直接对冷却冷媒进行加热后再使其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7,以保证冷却冷媒具有足够的过热度。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15具体为空调系统内的驱动控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是,驱动控制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否则不利于驱动控制模块的可靠工作,而使冷却冷媒流经驱动控制模块,一方面实现了对冷却冷媒的加热,另一方面还实现了对驱动模块的散热,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达到了双重效果。当然,除此之外还可设置单独的加热器作为散热装置来对第一子支路11进行加热。

请参考图3,图3中所示的空调系统采用了套管式换热器来对第一子支路11进行加热,具体的,该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套设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21上,并且第一子支路11穿入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内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21换热接触,这可以利用压缩机排气对第一子支路11内的冷媒加热。

第一开关阀13和第二开关阀14可以为手动开关阀,当然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开关阀13和第二开关阀14可以为均为由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