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820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饮水机按制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制冷压缩机为工作部件,其原理与一般电冰箱相同,另一种是以制冷芯片为工作部件,是利用珀尔贴效应的一种特殊制冷方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饮水机的制冷速度与制冷芯片的功率呈正相关,制冷芯片的功率增大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大功率制冷芯片的散热效率亟待提高,目前市场上的制冷饮水机一般是直接在制冷芯片的热端设置铝型材散热器及风扇来为制冷芯片散热,使制冷芯片产生的热量因此浪费,故设计一种可以回收利用制冷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的饮水机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箱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接水桶,所述冷水箱的外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制冷芯片,所述制冷芯片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水管,所述外壳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水箱,所述热水箱的上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预热出水管,所述预热出水管的上部与预热箱固定连接,所述预热箱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余热回收器,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外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余热回收器外部右侧通过出气管与热水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与热水箱的外部均设置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接水桶通过热水管与预热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器的下部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水管的左侧管口应高于右侧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使制热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得以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通过将热水管固定安装于制冷芯片右侧热端,可以便于吸收制冷芯片工作时热端产生的热量,实现第一次预热,通过设置余热回收器与导热片,可以便于吸收热水箱内产生的热气,使其得以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对预热箱中的水进行第二次预热,最终到达热水箱中水的温度,明显高于接水桶中的水温,可以减少热水箱电能的输入,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水管、2外壳、3冷水箱、4排气管、5冷水管、6热水管、7接水桶、8预热箱、9导热片、10余热回收器、11出气管、12预热出水管、13热水箱、14支架、15制冷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水箱3,所述冷水箱3与热水箱13的外部均设置有出水管1,所述冷水箱3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冷水管5,所述冷水管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接水桶7,所述接水桶7通过热水管6与预热箱8固定连接,所述冷水箱3的外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制冷芯片15,所述制冷芯片1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水管6,所述热水管6的左侧管口应高于右侧管口,通过将热水管6固定安装于制冷芯片15右侧热端,可以便于吸收制冷芯片15工作时热端产生的热量,实现第一次预热,所述外壳2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水箱13,所述热水箱13的上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预热出水管12,所述预热出水管12的上部与预热箱8固定连接,所述预热箱8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片9,所述导热片9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余热回收器10,所述余热回收器10的外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4,所述余热回收器10的下部通过支架14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余热回收器10外部右侧通过出气管11与热水箱1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余热回收器10与导热片9,可以便于吸收热水箱13内产生的热气,使其得以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对预热箱8中的水进行第二次预热,最终到达热水箱13中水的温度,明显高于接水桶7中的水温,可以减少热水箱13电能的输入,达到节能的效果。

工作原理:该饮水机开始工作时,冷水箱3中的水通过冷水管5进入,继而由固定安装在冷水箱3右侧的制冷芯片15对其进行制冷工作,制冷芯片15工作时热端产生的大量热量由热水管6吸收进行第一次预热,热水箱13工作时内腔产生的热气通过出气管11流入余热回收器10中,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继而通过导热片9将热量传递至预热箱8中,实现对预热箱8中水的第二次预热,最终通过预热出水管12进入热水箱13的水温要高于接水桶7中的水温,实现了回收利用制冷芯片1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节约了电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