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7519阅读:26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虹吸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制冷领域,制冷系统中载冷剂通常要求温度在0℃以下,所以工业载冷剂常用氯化钙、乙二醇、氯化钠等水溶液,而出于节能的目的,使用这些质量浓度和运动粘度较大的载冷剂的制冷场合,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靠重力超倍供液的再循环式蒸发器,即虹吸式蒸发器。

虹吸式蒸发器的原理是:该类型的蒸发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气液分离器,下部为换热器,节流后的制冷剂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器,其中保持一定的静液压力,凭借重力向换热器管程供液,液态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热,部分气化使进、出口液体产生密度差(位能差),此压差产生动力,使制冷剂在管程的质量流率和循环倍率提高,这种由于相变引起密度改变的自循环现象叫热虹吸。

但是现有的热虹吸式蒸发器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较明显的缺点是,制冷系统需要充注比使用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多几倍的制冷剂,系统中充注的冷冻油也较多,从而造成了制冷系统总体成本的上升。并且常用制冷剂以碳氟化合物为主,对大气温室效应产生不利影响,过多的碳氟化合物制冷剂的使用不利于环境保护。

另外卧式气液分离器的在液位波动较大的时候会出现气液分离不彻底的情况,造成压缩机回气带液,发生压缩机液击现象,从而给压缩机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因此,如何保证虹吸式蒸发器在发挥能效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尽量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从而实现节能与环境保护双收益的目的已经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剂充注量较少,且气液分离彻底的虹吸式蒸发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虹吸式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和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方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中空的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用于封闭所述气液分离器两端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盖板通过支撑部件平行固定在所述换热器上,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立式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

所述气液分离器分别通过上升循环管和下降循环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管程连通,所述上升循环管安装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的中部侧面,上升循环管的上端端部伸入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内,并开有向下的斜口,所述下降循环管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盖板上,所述制冷剂气体出口通过接管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在所述上升循环管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两挡液板将所述制冷剂气体出口与位于所述下挡液板下方的制冷剂液体隔开。

优选地,所述上挡液板呈半圆形,位于与上升循环管入口相对一侧的上方;下挡液板为一方形平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与壳体内壁焊接固定,下挡液板位于第一盖板上方80mm~100mm位置。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侧面还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包括液位计套管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计套管平行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并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液位计套管的底部高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高度一致,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液位计套管内,所述液位传感器的外部接线与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制冷剂液体进口位于所述下降管上,所述制冷剂液体进口通过三通分别与所述下降管、换热器的换热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回油阀接头位于所述下降管上。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两端的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以及密封在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侧面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换热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部空间形成换热器的管程流道;所述换热器的壳体内还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为弓形平板结构或连续螺旋状结构,且外围圆周上设置有裙边,所述折流板上开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管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管孔,将所述折流板定位在其周边,对流经其外部的载冷剂液体导流,在所述换热器的壳体内形成壳程流道。

优选地,所述上升循环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通,所述下降循环管的底端与第一端盖连通,在所述换热器的管程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形成制冷剂的循环流道。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盖板通过支撑部件平行固定在换热器上,从而使气液分离器立式安装在换热器的上方,同时改变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各接管的位置,改变传统的气液分离器卧式的安装形式,大大减少了制冷剂的充注量,实现节能与环保的目的;另外由于气液分离器立式的安装形式,制冷剂液体与制冷剂气体出口距离相对较远,能够使制冷剂气液分离彻底,进一步提升虹吸式蒸发器的能效优势;

(2)本实用新型中气液分离器内在所述上升循环管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上挡液板能够防止从上升循环管8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飞溅被制冷剂气体裹挟进入制冷剂气体出口,下挡液板防止从上升循环管8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在向下滴落时对底部液位产生的波动影响,两挡液板配合气液分离器立式的安装结构,彻底保证了制冷剂气液分离,使虹吸式蒸发器在发挥能效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中在气液分离器的侧面设置了液位计,液位计内液体高度与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的高度保持一致,液位控制的高度在80mm~120mm范围内,液位计将液位信号传给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液位高度来实现制冷剂的供液量控制;

(4)本实用新型中制冷剂液体进口位于下降管上,通过三通分别与下降管、换热器的换热管连通,通过制冷剂液体进口位置的改变,增加制冷剂的循环动力,可以使气液分离器的安装高度进一步下降,进而继续降低制冷机组的安装高度,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吸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端盖、2-第一管板、3-换热器壳体、4-换热管、5-折流板、6-第二管板、7-第二端盖、8-上升循环管、9-下降循环管、10-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13-制冷剂气体出口、14-上挡液板、15-下挡液板、16-液位计套管、17-液位传感器、18-制冷剂液体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虹吸式蒸发器,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和安装在换热器上方的气液分离器。

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3,设置在换热器壳体3两端的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6,以及密封在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6侧面的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7,第一管板2与第二管板6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换热管4,用于连通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7的内部空间形成换热器的管程流道;换热器壳体3内还设置有折流板5,折流板5为弓形平板结构或连续螺旋状结构,且外围圆周上设置有裙边,折流板5上开有与换热管相对应管孔,换热管4穿过管孔,将折流板定位在其周边,对流经其外部的载冷剂液体导流,在换热器壳体3内形成壳程流道。

气液分离器包括中空的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10,用于封闭气液分离器两端的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盖板11通过支撑部件平行固定在换热器上,使气液分离器立式安装在换热器的上方;

气液分离器分别通过上升循环管8和下降循环管9与换热器的管程连通,上升循环管8上端安装在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10的中部侧面,上升循环管8的上端端部伸入气液分离器立式壳体10内,并开有向下的斜口,上升循环管8的下端与第二端盖7连通;下降循环管9的上端安装在第一盖板11上,下端与第一端盖1连通,在换热器的管程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形成制冷剂的循环流道;气液分离器内在上升循环管8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14和下挡液板15,上挡液板14呈半圆形,位于与上升循环管8入口相对一侧的上方,防止从上升循环管8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飞溅被制冷剂气体裹挟进入制冷剂气体出口;下挡液板15为一方形平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与壳体10内壁焊接固定,下挡液板15位于第一盖板11上方80mm~100mm位置,下挡液板15是为了防止从上升循环管8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在向下滴落时对底部液位产生的波动影响。

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气体出口13位于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盖板12上,通过接管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制冷剂液体进口18位于下降管9的下端,并通过三通分别与下降管9、第一端盖1连通。

气液分离器的侧面还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包括液位计套管16和液位传感器17,液位计套管16平行与气液分离器设置,并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液位计套管16的底部高度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高度一致,液位传感器17安装于液位计套管16内,液位传感器的外部接线与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连接。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