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688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贮藏室内冷却保存食品等的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经过过冷却来冷冻冷冻室内的食品等的功能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在冷冻室冷冻时经过过冷却状态而使食品冷冻的冷冻方法被使用,当使用此方法时,则由于冰的结晶小,不易破坏食品的细胞,因此能得到减少血水流失的效果。中国专利号2016100332561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过冷却功能的制冷设备,通过采用具有通孔的载置板放置需要过冷却处理的物品,利用载置板顶部风道输出的冷气透过通孔从载置板的上部和下部均对物品进行制冷。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从载置板通孔进入到底部的冷气量相对较少,依然无法很好的达到过冷却的效果。如何设计一种冷量分布均匀以提高过冷却效果的制冷设备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能够利用过冷却高效地冷冻食品以提高过冷却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冷冻室,用于收纳被冷冻物;

冷冻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和蒸发器,通过所述蒸发器冷却产生制冷的冷气;

供给风路,用于将输送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气;

托盘,用于在所述冷冻室内部承载所述被冷冻物,所述托盘上具有多个贯通孔;

送风机,用于在所述冷冻室内部朝向下方的所述托盘吹送所述供给风路输送的冷气;

所述托盘的底部形成有送风腔体,所述送风腔体用于接收所述供给风路输送的冷气并从所述托盘的底部经由贯通孔向上排出冷气。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室中设置有收纳容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收纳容器中,所述托盘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送风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室的上端部设置有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冷冻室的顶部之间形成分隔风道,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配置有所述送风机;所述供给风路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分隔风道送风的第一风口,所述供给风路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送风腔体送风的第二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容器的后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风口连接的对接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室中与所述第二风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弧形导风板,所述弧形导风板的两侧为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风口的对应侧壁之间形成两条倾斜的子送风出口;两条所述子送风出口输送冷气从所述送风腔体的两侧进入以在所述被冷冻物底部两侧形成风幕。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室内形成:第1风路,其由从所述送风机输送的冷气从上方吹向所述托盘上的所述被冷冻物后再进入到所述回风口中;第2风路,其由从所述送风腔体中的冷气经由所述贯通孔从下方吹向所述托盘上的所述被冷冻物后再进入到所述回风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盖板的后部形成有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室中还具备检测所述被冷冻物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在托盘的底部形成送风腔体,供给风路将被蒸发器冷却的冷气导入托盘的内部空间送风腔体,从而经由托盘底部的送风腔体向上供给冷冻室冷气,能够对放置于托盘的上表面的被冷冻物从下方供给冷气而均匀地进行冷却,在保持被冷冻物的新鲜度的状态下进行冷冻,配合顶部设置的送风机从上部输送冷气,使得被冷冻物能够均匀的被冷气包裹住,利用过冷却高效地冷冻食品以提高过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制冷设备的正面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制冷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图1中的a-a截面中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b-b截面中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c-c截面中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局部爆炸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中传感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图5中a1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的中收纳容器与传感器组件的组装剖视图一。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的中收纳容器与传感器组件的组装剖视图二。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制冷设备冷却运转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制冷设备、2保温箱体、2a外壳、2b内胆、2c保温层、3冷藏室、4冷冻室、5上层冷冻室、6下层冷冻室、7蔬菜室、8门、9被冷冻物、10门、11门、12门、13蒸发器安装室、13b开口、14供给风路、15供给风路、、17返回风路、18风门、19除霜加热器、20风道盖板、21回风口、23第二送风机、24对接端口、25滑槽、26送风腔体、27操作面板、28开口部、29收纳容器、30控制装置、31压缩机、32第一送风机、33蒸发器、34温度传感器、35操作按钮、36绝热隔断、37绝热隔断、38隔板、39挡板、40托盘、41第二风口、42贯通孔、45导热罩、46导热板、47传感器组件、49倾斜部、50倾斜部、51内胆背面、52冷冻室底面、53弹簧座、54复位弹簧、55通道、56保温层、57传感器罩、58隔温垫、59通信线、60连接口、61连接口、63通道单元、64通信管道、65凹槽、66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制冷设备1具备作为主体的保温箱体2,在保温箱体2的内部形成储藏食品等的储藏室。作为该储藏室,最上层是冷藏室3、其下层是上层冷冻室5、再下一层是下层冷冻室6、最下层是蔬菜室7。这里,因为上层冷冻室5和下层冷冻室6都是冷冻温度区域的储藏室,所以,有时将其单纯地统称为冷冻室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冷冻室5具有经过过冷却状态冻结被储藏的被冷冻物9的功能,有关该功能将在下面叙述。

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作为制冷设备1的具备多个储藏室的制冷设备,但是,也可以作为制冷设备1采用仅具有冷冻室4的制冷设备,具有在该冷冻室4中经过过冷却冻结被冷冻物9的功能。

制冷设备1的基本功能在于将收纳于各储藏室中的食品等被储藏物冷却至规定温度。即,冷藏室3的室内温度是冷藏温度区域,冷冻室4的室内温度是冷冻温度区域,蔬菜室7的室内温度是冷藏温度区域。

保温箱体2的前面开口,在与各储藏室3等相对应的开口部分别开闭自如地设有门8等。门8的右侧上下部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断热箱体2上。此外,门10、11、12在制冷设备1的前方拉出自如地支撑于断热箱体2上。

这里,门8的前面具备操作面板27,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面板27,从而实施制冷设备1的各种功能。例如,使用者通过按压操作面板27的操作按钮,从而在上层冷冻室5实施用于对被冷冻物9过冷却的过冷却运转。关于该事项下面叙述。

如图2所示,制冷设备1的主体保温箱体2具有: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钢板制的外壳2a,以及使外壳2a的内侧具有间隙而配置,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内胆2b。此外,在外壳2a与内胆2b的间隙中充填发泡聚氨酯制的保温层2c并使其发泡。另外,上述的各门8等也采用与保温箱体2同样的绝热构造。

冷藏室3与位于其下层的上层冷冻室5之间被绝热隔断36隔开。绝热隔断36是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其内部充填有保温层。此外,下层冷冻室6与蔬菜室7之间被绝热隔断37隔开。上层冷冻室5与设置于其下层的下层冷冻室6之间冷气流通自如地连通。

在内胆2b的内部的冷藏室3的里面和顶面形成将被冷却的空气流向冷藏室3的供给风路15。同样,在上层冷冻室5的里侧形成由合成树脂制的隔板38区划的供给风路14。

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被合成树脂制的风道盖板20区划,形成与供给风路14连通的风路。并且,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面配置有在过冷却运转时向上层冷冻室5送出冷气的第二送风机23。

在内胆2b的内部的供给风路14的更内侧设有被挡板39区划形成的蒸发器安装室13。在蒸发器安装室13上部的挡板39上形成有连接蒸发器安装室13与供给风路14的开口,在其开口中配置有用于使空气循环的第一送风机32。在蒸发器安装室13的下方形成有将从储藏室返回的冷气吸入至蒸发器安装室13的内部的开口13b。

在上层冷冻室5中设有用于收纳食品等的被冷冻物9的收纳容器29。收纳容器29是上方开口的大致箱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收纳容器29组装于固定在门10的未图示的框体上,与门10一起向前方自如抽出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容器29的内部配置托盘40。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经由第二风口41与供给风路14连通。由此,能够经由供给风路14和第二风口41,由第一送风机32送的冷气朝向被冷冻物9供给,经过过冷却更有效地冻结食品等的被冷冻物9。因而,能够减小食品等的被冷冻物9的冰结晶,不易破坏食品的细胞而抑制水滴的发生。有关此内容将详细叙述。

在蒸发器安装室13的内部配置有冷却循环空气的蒸发器33。蒸发器33借助于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31、未图示的冷凝器、作为未图示的膨胀单元的毛细管连接,构成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回路。此外,在蒸发器33的下方配置有用于溶解付着于蒸发器33的表面的霜的除霜加热器19。

此外,制冷设备1具备下面所述的控制装置30,各储藏室内的室内温度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表示该室内温度的电气信号输入控制装置30。此外,控制装置30基于从温度传感器等输入的电气信号等,控制压缩机31、第一送风机32、第二送风机23、除霜加热器19、风门18等,将各储藏室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区域。

下面,参照图3对上述制冷设备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制冷设备1电连接的方框图。参照该图,制冷设备1具有由控制制冷设备1的各部位动作的cpu组成的控制装置30。此外,在上述的上层冷冻室5中,具备在过冷却运转时,对被冷冻物9吹冷气的第二送风机23,该第二送风机23内藏的发动机与控制装置30的输出侧端子连接。上层冷冻室5中配置有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4,该温度传感器34与控制装置30的输入侧端子连接。

操作面板27具备的操作按钮35与控制装置30的输入侧端子连接。如下所述,当使用者按下操作按钮35等进行操作时,控制装置30开始经过过冷却状态来冻结被冷冻物9的过冷却运转。

再者,第一送风机32、风门18、压缩机31以及除霜加热器19与控制装置30的输出侧端子连接。控制装置30通过基于设置于在此未图示的各储藏室的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这些各器械,从而将各储藏室设定在规定温度区域。在这里,各储藏室是包括上述的冷藏室3、上层冷冻室5、下层冷冻室6以及蔬菜室7。

下面,参照图2说明有关具有上述构造的制冷设备1的基本冷却动作。

首先,控制装置30通过使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的压缩机31运转,从而由蒸发器33冷却蒸发器安装室13内的空气。被蒸发器33冷却的冷气通过控制装置30控制的第一送风机32从蒸发器安装室13的开口向供给风路14排出。

并且,排出到供给风路14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由发动机减震器组成的风门18调整为适当的流量,流向供给风路15,供给冷藏室3。由此,能够以适当的温度冷却保存储藏在冷藏室3的内部的食品等。

供给冷藏室3的内部的冷气借助于未图示的连结风路向蔬菜室7供给。并且,在蔬菜室7循环的冷气经由返回风路17、蒸发器安装室13的开口13b而返回至蒸发器安装室13的内部。因此,再次被蒸发器33冷却。

另一方面,排出到供给风路14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向上层冷冻室5供给。并且,上层冷冻室5的内部的空气流向连通的下层冷冻室6,下层冷冻室6的内部的空气流入下层冷冻室6的下部,借助于蒸发器安装室13的开口13b而流向蒸发器安装室13的内部。

如上说明,被蒸发器33冷却的空气在储藏室内循环,进行食品等的冷冻或冷却保存。在本实施方式,具备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冻结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的被冷冻物9的过冷却运转功能。该功能将在下面叙述。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详细叙述上层冷冻室5附近的构成。

参照图4和图5,上层冷冻室5配置有呈大致箱型形状的收纳容器29,收纳容器29的底部配置有托盘40.托盘40是由在下方具有开口的大致箱形或者大致盘形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构件,其内侧形成有送风腔体26。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的后方端部借助于第二风口41与图2所示的供给风路14连通。托盘40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冷气流通的多个贯通孔42。托盘40的构成等将在下面叙述。

托盘40的内部内藏有搭载有温度传感器34的传感器组件47。作为温度传感器34采用例如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传感器。传感器组件47组装有温度传感器34的构成将在下面叙述。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过冷却运转时,由温度传感器34直接检测被冷冻物9的下表面的温度,并调节冷却能力。通过由温度传感器34直接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从而能够正确地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基于其检测结果能够适宜地实现过冷却状态。有关事项将在下面叙述。

风道盖板20是由板状树脂组成的构件,是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端用于区划风路的构件。在风道盖板20上形成有多个回风口21。上层冷冻室5的里侧配置有第二送风机23。

对上层冷冻室5中的冷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参照图4,当为了进行过冷却运转使第二送风机23运转时,图2所示的蒸发器33中被冷却的冷气通过第二送风机23的送风效果而被送入上层冷冻室5的内部。具体来说,沿下方的斜前方前行的冷气吹到放置于托盘40的上表面的被冷冻物9的表面。之后,被吹的冷气上升,经由设置于风道盖板20的回风口21而进入风道盖板20与绝热隔断36之间。

此外,经由第二风口41进入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的冷气经由托盘40的贯通孔42进入上层冷冻室5,从下方吹到被冷冻物9的表面之后,冷却被冷冻物9的冷气,例如进入下层冷冻室6。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送风机23从上方将冷气吹到被冷冻物9,从下方将经由第二风口41和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的冷气吹到被冷冻物9。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被冷冻物9,能够较好地实现下面所述的过冷却状态。

参照图6,在传感器组件47的后端附近形成有俯视为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部49、50。倾斜部49是朝向前方而向右方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部50是朝向前方而向左方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部49、50与所述第二风口41的对应侧壁之间形成两条倾斜的子送风出口;两条所述子送风出口输送冷气从所述送风腔体26的两侧进入以在所述被冷冻物9底部两侧形成风幕,从第二风口41进入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的冷气由倾斜部49、50分歧之后,进入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在这里,由于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与传感器组件47的送风腔体不连通,因此,冷气不进入传感器组件47的送风腔体。由此,冷气对温度传感器34的影响减小,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34正确地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并且,在被冷冻物9底部两侧形成风幕,能够更好的将被冷冻物9均匀的被冷气包裹住,提高过冷却效果。其中,上层冷冻室5内形成:第1风路,其由从所述第二送风机23输送的冷气从上方吹向所述托盘40上的所述被冷冻物9后再进入到所述回风口21中;第2风路,其由从所述送风腔体26中的冷气经由所述贯通孔42从下方吹向所述托盘40上的所述被冷冻物9后再进入到所述回风口21中。

参照图7的解体立体图,详细叙述上述的上层冷冻室5的构造。在这里,为了详细表示收纳容器29的底面部分,图示了部分地截断收纳容器29的情况。

通道单元63是由树脂成形品组成的构件,安装于内胆背面51。上述的第二风口41从通道单元63的前方侧朝向前方而形成于突出的开口部。

传感器组件47从前方与通道单元63连接,并内藏温度传感器34。传感器组件47载置于隔开上述的上层冷冻室5与下层冷冻室6的冷冻室底面52的上表面。如上所述,传感器组件47是在下方具有开口的盖形状的树脂形成构件,具备温度传感器34和支撑该温度传感器34的各种构件。在传感器组件47的送风腔体也配置连接温度传感器34和控制装置30的未图示的通信线。传感器组件47即使在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的情况下,也不配置在收纳容器29的内部,而配置在收纳容器29的下方。在传感器组件47的上表面配置有保护温度传感器34的导热罩45。

如上所述,风道盖板20是由合成树脂组成的板状的构件,其后方部分安装有第二送风机23,其前方部分形成有多个回风口21。

托盘40由成形为下方有开口的大致盖状的合成树脂形成,从上方遮盖传感器组件47,在其内部构成上述的送风腔体26。在托盘4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附近嵌入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的导热板46,在其上表面的周边部行列状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2。在这里,作为贯通孔42的形状显示圆形,但是贯通孔4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六角形等的多角形的形状。如下所述,通过在导热板46的上表面放置被冷冻物9,从而能够由温度传感器34正确地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托盘40设置于收纳容器29的底面。因此,在向前方抽出收纳容器29时,托盘40与收纳容器29一起移动。因而,能够从收纳容器29卸下托盘40容易地冲洗。

收纳容器29是收纳有被冷冻物9的大致箱形状的容器,拉出自如地配置于上层冷冻室5。通过使收纳容器29的右方侧的底面部分地向上方突出,从而可形成收纳上述传感器组件47的滑槽25。传感器组件47在收纳容器29被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时,收纳于收纳容器29的滑槽25中。此外,在与托盘40的导热板46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在滑槽25的上表面开口的检测开口28。配置于传感器组件47的上表面的导热罩45经由滑槽25的检测开口28,与托盘40的导热板46的下表面抵接。

通过在收纳容器29的后方下端部分地开口,从而形成两个对接端口24。对接端口24形成于夹持滑槽25的位置,与第二风口41的位置对应。在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时,通道单元63的第二风口41从对接端口24向收纳容器29的送风腔体突出。由此,能够经由第二风口41可靠地将冷气导入托盘40的送风腔体26。

参照图8的分解立体图,对温度传感器34等收纳于传感器组件47的构造进行说明。传感器组件47中,在其后方部分具有收纳有与温度传感器34连接的通信线59的通信管道64,在其前方部分具有配置有温度传感器34等的弹簧座53。在传感器组件47的后端形成有连接口61,该连接口61被插入通道55的连接口60中。因而,下述的与温度传感器34连接的通信线59在通信管道64、连接口60、61中被引导,与这里未图示的控制装置30连接。

在传感器组件47的弹簧座53中,从下方起配置有复位弹簧54、保温层56、传感器罩57、隔温垫58、温度传感器34以及导热罩45。复位弹簧54由沿纵向卷绕的金属线形成,朝向上方对传感器罩57施加力。保温层56由形成与复位弹簧54对应的开口的发泡pe(polyethylene)等保温层构成,从下方与传感器罩57的下表面接触。传感器罩57是在下方具有开口的盖形状的树脂构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凹槽65。传感器罩57以从上方覆盖弹簧座53的方式安装于传感器组件47上。在传感器罩57的凹槽65中铺有由绝热性优异的发泡pe等构成的隔温垫58,隔温垫58的上表面载置有温度传感器34。此外,温度传感器34从上方被导热罩45覆盖。导热罩45的两端部安装于传感器罩57的上表面。

参照图9,对传感器组件47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4的部分进行说明。图9是放大图5的区域a1的放大剖视图。参照该图,传感器罩57被复位弹簧54朝向上方施加力。此外,在形成于传感器罩57的上表面的凹槽65中配置有隔温垫58和温度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34从上方被导热罩45保护,温度传感器34与导热罩45接触。此外,传感器罩57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温层56。覆盖温度传感器34的导热罩45的上表面与安装于托盘40的导热板46的下表面面接触。因而,当在导热板46的上表面放置上述的被冷冻物9时,温度传感器34借助于导热板46和导热罩45与被冷冻物9接触。由于导热板46和导热罩45由不锈钢等良好的热导体构成,因此,能够由温度传感器34正确地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

再者,如上所述,支撑导热罩45的传感器罩57被复位弹簧54朝向上方施加力。因此,通过复位弹簧54的作用力,导热罩45按压导热板46,导热罩45与导热板46形成良好的热传导,能够由温度传感器34正确地进行温度检测。

进而,温度传感器3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隔温垫58、56。因此,即使传感器组件47的送风腔体的温度降低,由于该送风腔体与温度传感器34被隔温垫58、56绝热,因此,可抑制由于送风腔体的低温造成温度传感器34的精确度变差。

参照图10和图11,对通过将上述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内,从而将传感器罩57向规定位置按压的事项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处于将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的途中阶段的传感器罩57的状态,图11是表示处于将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之后的传感器罩57的状态。另外,在该图中,未表示内藏于传感器罩57的温度传感器34等。参照图10,首先,在收纳容器29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66。这里,传感器组件47的上表面、以及传感器罩57的上表面以与倾斜面66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在收纳容器29未被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的阶段,作为收纳容器29的底面的倾斜面66不与传感器组件47的传感器罩57接触。在该阶段,由于向下方的按压力未作用于传感器罩57,因此,通过复位弹簧54的作用力传感器罩57向上方抬起。此外,未图示的保护温度传感器34的导热罩45比传感器罩57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参照图11,当通过向后方按压收纳容器29,从而使收纳容器29收纳于上层冷冻室5内时,作为收纳容器29的底面的倾斜面66使传感器组件47的传感器罩57边滑动边向下方按压。由此,传感器罩57的上表面与收纳容器29的下表面密接。此外,如图9所示,传感器组件47的导热罩45的上表面与导热板46的下表面密接,能够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放置于导热板46的上表面的被冷冻物9的温度。

因此,当收纳容器29向上层冷冻室5进出时,配置于收纳容器29底面的托盘40与收纳容器29一起移动。另一方面,配置于收纳容器29下方的传感器组件47固定于制冷设备1的主体侧不移动。

下面,基于图12所示的流程图,参照上述各图的同时,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1的动作以过冷却运转时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0中,控制装置30执行通常的冷却运转。即,控制装置30基于设置于各储藏室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使冷冻循环的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具体来说,参照图2,在冷藏室3、冷冻室4以及蔬菜室7的任一个或者多个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基于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装置30使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由此,冷藏室3、冷冻室4和蔬菜室7可保持在规定温度区域。

接着,在步骤s11中,参照图4,例如将作为食材的被冷冻物9投放在上层冷冻室5中。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边正确地检测被冷冻物9的温度边进行运转,因此,即使采用作为被冷冻物9的重量是数kg的肉类的情况下,也能够经过过冷却状态适宜地冻结被冷冻物9。

接着,在步骤s12是yes的情况下,即,当使用者按下图1所示的操作面板27所具备的操作按钮35时,控制装置30开始过冷却运转。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未按下操作按钮35的情况下,步骤s12是no,控制装置30不开始过冷却运转。

在步骤s13中,控制装置30进行作为用于过冷却的准备工序的冷却运转,渐渐地冷却被冷冻物9。具体来说,控制装置30基于由配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使冷冻循环的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另一方面,控制装置30为了全面地冷却被冷冻物9,设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第二送风机23不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由于将由第二风口41导入的冷气从托盘40的贯通孔42导入上层冷冻室5,因此,能够全面地冷却储藏于上层冷冻室的被冷冻物9。

在步骤s14中,判断由图4所示的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被冷冻物9的检测温度是否冷却至第一设定温度。第一设定温度是例如7℃。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4是no的情况,控制装置30继续执行步骤s13的冷却运转。另一方面,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4是yes的情况,控制装置30转移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控制装置30增强冷却能力。具体来说,控制装置30使冷冻循环的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通过上述运转,参照图4,冷气经由第二风口41和托盘40的贯通孔42从下方连续地供给上层冷冻室5,冷却被冷冻物9的冷却能力增强,实现了过冷却状态。另外,控制装置30为了增强冷却能力也可以使配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第二送风机23运转,也可以为了调整冷却能力停止运转。

在步骤s16中,判断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被冷冻物9的检测温度是否冷却至第二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是例如-5℃。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6是no的情况,控制装置30继续执行步骤s15的冷却运转。另一方面,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6是yes的情况,控制装置30转移至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控制装置30进行作为保存冷却状态的冷却保存工序的冷却运转。具体来说,控制装置30基于由配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使冷冻循环的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进而,控制装置30为了冷却被冷冻物9的表面附近的部分,使设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第二送风机23运转。

在步骤s18中,判断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被冷冻物9的检测温度是否冷却至第三设定温度。第三设定温度是例如-15℃。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三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8是no的情况,控制装置30继续执行步骤s17的冷却运转。另一方面,如果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三设定温度的情况,即,如果步骤s18是yes的情况,控制装置30转移至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通过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被冷冻物9的检测温度冷却至作为第三设定温度的-15℃,从而判断被冷冻物9经过过冷却状态而冻结,结束过冷却运转,转移至步骤s20的通常冷却运转。即,使冷冻循环的压缩机31和第一送风机32断续地运转。进而,控制装置30使设置于上层冷冻室5的第二送风机23停止。

在这里,控制装置30在转移至步骤s13时,测量在步骤s21连续地进行过冷却运转的累计时间,如果在步骤s22累计时间经过24小时,判断被冷冻物9的温度难以降低而结束过冷却运转,转移至步骤s20的通常运转。

此外,在进行过冷却运转期间,在步骤s23使用者打开图1所示的门10、11的情况下,由于上层冷冻室5的冷气逃出外部,不能够继续执行过冷却运转,因此,转移至步骤s20的通常冷却运转。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1的构造和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他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例如,参照图7,放置有被冷冻物9的导热板46被嵌入托盘40,但是,也可以将导热板46嵌入收纳容器29的滑槽25的上表面。这种情况下,被嵌入滑槽25的导热板46从形成于托盘40的开口部向上方露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