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368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藏室组件和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单系统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共用一个蒸发器仓,冷风通过冷藏室风道正面出风结构或侧面和顶部出风结构进入冷藏室内,具有以下技术缺陷:

(1)冷藏室的内部温度偏差较大,储藏效果较差;

(2)冷藏室的开口部温度偏差较大,容易发生凝露,影响冷藏室内的环境卫生,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室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冷藏室组件,包括制冷内胆和用于向制冷内胆送风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冷藏室风道;制冷风机,设置于冷藏室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处;传导部,传导部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传导部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冷内胆的外侧顶部,其中,传导部处于外侧顶部的区域沿导风方向间隔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以在冷风由制冷风机导入传导部内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导入制冷内胆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风道组件向制冷内胆送风,冷藏室风道第一出风口处的制冷风机强制将冷风导入连接在第一出风口的传导部内,传导部的另一端将冷风导入制冷内胆内,可以实现向制冷内胆内导入冷风,进而控制制冷内胆内的温度,其中,传导部处于外侧顶部的区域沿导风方向间隔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向制冷内胆内导风,可以将冷风从制冷内胆顶部的不同位置导入,使进入制冷内胆的冷量分布较均匀,进而实现制冷内胆内的精确控温,减少了制冷内胆开口部凝露的可能性。

另外,也可以直接将冷藏室风道延伸至制冷内胆的顶部,通过冷藏室风道上的出风口实现送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藏室风道设置于制冷内胆的背部,出风口设置于冷藏室风道的顶部;传导部包括相互导通的进风结构与出风结构,进风结构设置于制冷内胆的背部,出风结构设置于制冷内胆的顶部,其中,进风结构连接至第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把冷藏室风道设置在制冷内胆的背部,出风口设置在冷藏室风道的顶部,一方面,降低了制冷风机向传导部内导风的难度,进而减少了制冷风机的能耗,另一方面,缩短了冷藏室风道的长度,减少了冷藏室风道的占用空间,把传导部的进风结构设置在制冷内胆的背部,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可以充分利用制冷风机,提高冷风的导入速度,把出风结构设置在制冷内胆的顶部,可以使冷风从制冷内胆的顶部导入,实现制冷内胆内的控温。

其中,进风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进风通道,出风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出风通道。

另外,冷藏室风道也可以设置在制冷内胆的侧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导部为l形结构,出风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向制冷内胆导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把传导部设为l形结构,可以使冷风从制冷内胆背部进入制冷内胆顶部的过程更加流畅,减少了冷风的流动损失,通过出风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开设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向制冷内胆导风,可以将冷风从制冷内胆顶部的不同位置导入,使进入制冷内胆的冷量分布更加均匀,制冷内胆内的控温更加精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量大体一致,减小了制冷内胆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另外,设置在导风方向的第二出风口靠近制冷内胆的口部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结构包括u形结构,以及与u形结构的底部导通的第一通道结构,u形结构包括两条并行的出风道,任一出风道上沿导风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把u形结构以及与u形结构的底部导通的第一通道结构作为出风结构,增加了制冷内胆外侧顶部的出风结构面积,通过u形结构的两条并行的出风道和任一出风道上沿导风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使得向制冷内胆导风的第二出风口分散开来,冷风可以从制冷内胆外侧顶部的比较均匀的导入制冷内胆内,进而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一出风道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任一出风道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量大体一致,减小了制冷内胆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通道结构为单通道结构,单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任一出风道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相对单通道结构对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结构为单通道结构,可以将冷风比较均匀的分送到u形结构的两条并行的出风道,单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可以将冷风导入第一通道结构下方的制冷内胆内,减少第一通道结构下方制冷内胆部分温度高于制冷内胆其他部分的可能性,进而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以及与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分别导通的第二通道结构,其中,第二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中的任一出风道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并且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以及与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分别导通的第二通道结构作为出风结构,增加了出风结构在制冷内胆外侧顶部的覆盖率,通过第二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多个并行的出风道结构中的任一出风道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使得第二出风口在制冷内胆外侧顶部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导入制冷内胆冷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内胆温度控制的精确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进入制冷内胆内的冷量大体一致,进而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减小了制冷内胆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内胆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电动风门,设于冷藏室风道的进风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于冷藏室风道进风口处的电动风门,控制冷风是否进入冷藏室,当冷藏室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或者不需要工作时,可以通过关闭电动风门,使冷风不进入冷藏室循环,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冷藏室温度过低的可能性,提高冷藏室的储藏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制冷内胆内;控制器,分别连接至温度传感器与电动风门,其中,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到制冷内胆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风门打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制冷内胆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连接在温度传感器与电动风门之间的控制器,来控制电动风门的开合,可以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处于预设的温度阀值内,一方面,可以使冷藏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和稳定,提高冷藏室的储藏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节约资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设置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从而具有冷藏室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冷冻室组件,包括冷冻室;蒸发器仓,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部,其中,将蒸发器仓的出风口设置为冷藏室风道的进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冷冻室背部的蒸发器仓分别向冷藏室组件和冷冻室组件提供冷风,其中,将蒸发器仓的出风口设置为冷藏室风道的进风口,可以将蒸发器仓内的冷风导入冷藏室风道进风口内,进而向制冷内胆提供冷风,提高冷风传递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中的风道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风道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中的传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的制冷内胆的外侧顶部的出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6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的冷风传导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冷藏室组件,10制冷内胆,20风道组件,202冷藏室风道,2022第一出风口,204制冷风机,206传导部,2062第二出风口,2064第一通道结构,2066出风道,208电动风门,2冷冻室组件,3蒸发器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1,包括制冷内胆10和用于向制冷内胆10送风的风道组件20,风道组件20包括:冷藏室风道202;制冷风机204,设置于冷藏室风道202的第一出风口2022处;传导部206,传导部20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2022,传导部206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冷内胆10的外侧顶部,其中,传导部206处于外侧顶部的区域沿导风方向间隔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以在冷风由制冷风机204导入传导部206内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导入制冷内胆10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道组件20向制冷内胆10送风,冷藏室风道202第一出风口2022处的制冷风机204强制将冷风导入连接在第一出风口2022的传导部206内,传导部206的另一端将冷风导入制冷内胆10内,可以实现向制冷内胆10内导入冷风,进而控制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其中,传导部206处于外侧顶部的区域沿导风方向间隔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向制冷内胆10内导风,可以将冷风从制冷内胆10顶部的不同位置导入,使进入制冷内胆10的冷量分布较均匀,进而实现制冷内胆10内的精确控温,减少了制冷内胆10开口部凝露的可能性。

另外,也可以直接将冷藏室风道202延伸至制冷内胆10的顶部,通过冷藏室风道202上的出风口实现送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冷藏室风道202设置于制冷内胆10的背部,出风口设置于冷藏室风道202的顶部;传导部206包括相互导通的进风结构与出风结构,进风结构设置于制冷内胆10的背部,出风结构设置于制冷内胆10的顶部,其中,进风结构连接至第一出风口20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把冷藏室风道202设置在制冷内胆10的背部,出风口设置在冷藏室风道202的顶部,一方面,降低了制冷风机204向传导部206内导风的难度,进而减少了制冷风机204的能耗,另一方面,缩短了冷藏室风道202的长度,减少了冷藏室风道202的占用空间,把传导部206的进风结构设置在制冷内胆10的背部,连接至第一出风口2022,可以充分利用制冷风机204,提高冷风的导入速度,把出风结构设置在制冷内胆10的顶部,可以使冷风从制冷内胆10的顶部导入,实现制冷内胆10内的控温。

其中,进风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进风通道,出风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出风通道。

另外,冷藏室风道202也可以设置在制冷内胆的侧部。

实施例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传导部206为l形结构,出风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向制冷内胆10导风。

在该实施例中,把传导部206设为l形结构,可以使冷风从制冷内胆10背部进入制冷内胆10顶部的过程更加流畅,减少了冷风的流动损失,通过出风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开设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向制冷内胆10导风,可以将冷风从制冷内胆10顶部的不同位置导入,使进入制冷内胆10的冷量分布更加均匀,制冷内胆10内的控温更加精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2062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量大体一致,减小了制冷内胆10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具体地,冷风由制冷风机204强制导入l形传导部206内,在l形传导部206内流动,经过每个第二出风口2062时会有部分冷风导入制冷内胆10内,剩余的冷风继续流向下一个第二出风口2062,冷风的导入量受第二出风口2062面积的限制。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结构包括u形结构,以及与u形结构的底部导通的第一通道结构2064,u形结构包括两条并行的出风道2066,任一出风道2066上沿导风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把u形结构以及与u形结构的底部导通的第一通道结构2064作为出风结构,增加了制冷内胆10外侧顶部的出风结构面积,通过u形结构的两条并行的出风道2066和任一出风道2066上沿导风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使得向制冷内胆10导风的第二出风口2062分散开来,冷风可以从制冷内胆10外侧顶部的比较均匀的导入制冷内胆10内,进而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任一出风道2066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任一出风道2066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2062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量大体一致,减小了制冷内胆10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通道结构2064为单通道结构,单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2062;任一出风道2066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相对单通道结构对称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结构2064为单通道结构,可以将冷风比较均匀的分送到u形结构的两条并行的出风道2066,单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2062,可以将冷风导入第一通道结构2064下方的制冷内胆10内,减少第一通道结构2064下方制冷内胆10部分温度高于制冷内胆10其他部分的可能性,进而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具体地,冷风由制冷风机204强制导入传导部206内,经过第一通道结构2064,部分冷风从第一通道结构2064的第二出风口2062导入制冷内胆10内,其余冷风分别流向两条并行的出风道2066,经过出风道2066的第二出风口2062依次导入制冷内胆10内。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以及与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分别导通的第二通道结构,其中,第二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2062,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中的任一出风道2066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并且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以及与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分别导通的第二通道结构作为出风结构,增加了出风结构在制冷内胆10外侧顶部的覆盖率,通过第二通道结构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2062,多个并行的出风道2066结构中的任一出风道2066结构沿导风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使得第二出风口2062在制冷内胆10外侧顶部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导入制冷内胆10冷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内胆10温度控制的精确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2062的出风面积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加,使晚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多于早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风量,进而使通过不同第二出风口2062进入制冷内胆10内的冷量大体一致,进而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减小了制冷内胆10开口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内胆10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具体地,冷风由制冷风机204强制导入传导部206内,经过第二通道结构,部分冷风从第二通道结构的第二出风口2062导入制冷内胆10内,其余冷风分别流向并行设置的出风道2066,经过出风道2066的第二出风口2062依次导入制冷内胆10内,其中,并行设置的出风道2066上的并行第二出风口2062面积一样大,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内胆10内冷量的均匀分布,进而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风道组件20还包括:电动风门208,设于冷藏室风道202的进风口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于冷藏室风道202进风口处的电动风门208,控制冷风是否进入冷藏室,当冷藏室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或者不需要工作时,可以通过关闭电动风门208,使冷风不进入冷藏室循环,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冷藏室温度过低的可能性,提高冷藏室的储藏效果。

具体地,电动风门208打开,冷风导入冷藏室风道202内,制冷风机204强制将冷风从冷藏室风道202导入传导部206,经由传导部206上的第二出风口2062依次导入制冷内胆10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制冷内胆10内;控制器,分别连接至温度传感器与电动风门208,其中,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到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风门208打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连接在温度传感器与电动风门208之间的控制器,来控制电动风门208的开合,可以使制冷内胆10内的温度处于预设的温度阀值内,一方面,可以使冷藏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和稳定,提高冷藏室的储藏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节约资源。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1。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设置有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1,从而具有冷藏室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冷冻室组件2,包括冷冻室;蒸发器仓3,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部,其中,将蒸发器仓3的出风口设置为冷藏室风道202的进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冷冻室背部的蒸发器仓3分别向冷藏室组件1和冷冻室组件2提供冷风,其中,将蒸发器仓3的出风口设置为冷藏室风道202的进风口,可以将蒸发器仓3内的冷风导入冷藏室风道202进风口内,进而向制冷内胆10提供冷风,提高冷风传递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通过传导部处于外侧顶部的区域沿导风方向间隔开设至少两个出风口,使冷风由制冷风机导入传导部内后,通过至少两个出风口导入制冷内胆内,使制冷内胆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了冷藏室的精确控温,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