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液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液器。
背景技术:
空调和制冷领域都用到了分液头,分液头主要对制冷剂进行均匀分配,若分液头分配不均时导致一些分路制冷剂分配过多或过少,当制冷剂分配过多时,蒸发器容易结霜,无法蒸发完全,以至于带液流出蒸发器,当制冷剂分配过少时,不能充分利用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从而制冷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吸气带液,影响制冷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所以分液头的分液能力和效果极大地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市场上现有的分液头一般采用一次分液,即分液管均与一个分液腔连通,当分液管数量较多时,各个分液管之间的间距过小,不仅焊接加工不便,而且容易出现焊堵引发分液不均,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为将分液腔做大,但过大的分液腔又降低了分液头分配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分液器,其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液器,包括一级分液头和二级分液头,一级分液头包括与进液管连通的一级分液腔和多个与一级分液腔连通的一级出液管,所述二级分液头包括连接头、二级分液腔和多个与二级分液腔连通的二级出液管,连接头连接于一级出液管,二级分液腔连通于一级出液管,二级出液管围绕对应的一级出液管的轴线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分液头上的一级出液管设有至少两个,并且各个一级出液管的口径大小相同,二级分液头上的二级出液管至少设有3个,并且各个二级出液管的口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出液管围绕一级分液腔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出液管围绕二级分液腔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分液腔内设有节流环,一级出液管流出的液体通过节流环的节流口流向各个二级出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分液腔的轴线与一级出液管之间的夹角α为18°~22°。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分液腔为盲孔结构,一级出液管的入口设于一级分液腔的底壁,一级分液腔的底壁设有位于各个一级出液管之间的一级导流部,一级导流部设有与一级出液管的内管壁连接的一级导流面,一级导流面与一级分液腔的轴线的夹角γ为28°~35°。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分液腔的轴线与二级出液管的轴线的夹角β为23°~27°。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分液腔为盲孔结构,二级出液管的入口设于二级分液腔的底壁,二级分液腔的底壁设有位于各个二级出液管之间的二级导流部,二级导流部设有与二级出液管的内壁连接的二级导流面,二级导流面与二级分液腔的轴线的夹角θ为28°~35°。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分液腔的入口的截面积大于与所有一级出液管的出口截面积之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方面,分液器包括一个一级分液头和多个二级分液头,多个二级分液头并联于一级分液头上,从而将进液管内的液体通过两次分液形成多个分液支路,即经过一级分液头完成一次分液的制冷剂再通过二级分液头进行进一步分液,从而减少了一级分液头上一级出液管的数量,不仅避免相邻一级出液管的 之间的距离过近而不利于焊接,而且在保证分液数量的条件下,减小了一级分液腔的大小,进一步保证分液器对制冷剂分配的均匀度;另一方面,一级分液头和多个二级分液头为分体件,独立加工以后的二级分液头安装至一级出液管形成具有多级分液功能的分液器,加工方便,易于更换;最后,位于同一二级分液头上的二级出液管围绕一级出液管分布,从而满足分液数量的条件下,减小了整个分液器在径向上的尺寸,同时,利于制冷剂在二级分液头内分配均匀。
2、各个一级出液管的口径大小相同,从而从各个一级出液管流出制冷剂的量更加接近,即提高了一级分液头的分配效果,每个二级分液头上二级出液管至少设有3个,不仅保证分液器的分液数量,而且保证各个二级出液管之间的焊接空间,并且各个二级出液管的口径大小相同,从而从各个二级出液管流出制冷剂的量更加接近,即提高了二级分液头的分配效果,同时,同一级的出液管的口径相同不仅方便加工,而且方便连接头安装至一级出液管上,通用性强。
3、一级出液管围绕一级分液腔的轴线均匀分布。从而设置一级出液管的一级分液头的外侧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多个二级分液头,避免二级分液头之间发生相互干涉。
4、二级出液管围绕二级分液腔的轴线均匀分布,保证二级分液头均匀分液,同时,减小连接头在一级出液管的出口外侧的占用空间,以便设置更多的二级分液头。
5、二级分液腔内设有节流环,一级出液管流出液体通过节流环的节流口后流向各个二级出液管,节流环作为降压分配机构,减小了整个分液系统的系统压差,降低了压缩机的负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分液器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一级分液头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二级分液头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二级出液管对应的一级出液管是指二级出液管所在的二级分液头连接的一级出液管。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液器,如图1所示,包括一级分液头1和二级分液头2,一级分液头1包括与进液管3连通的一级分液腔11和多个与一级分液腔11连通的一级出液管12,所述二级分液头2包括连接头20、二级分液腔21和多个与二级分液腔21连通的二级出液管22,连接头20连接于一级出液管12,二级分液腔21连通于一级出液管12,二级出液管22围绕对应的一级出液管12的轴线分布。
一方面,分液器包括一个一级分液头1和多个二级分液头2,多个二级分液头2并联于一级分液头1上,从而将进液管3内的液体通过两次分液形成多个分液支路,即经过一级分液头1完成一次分液的制冷剂再通过二级分液头2进行进一步分液,从而减少了一级分液头1上一级出液管12的数量,不仅避免相邻一级出液管12的之间的距离过近而不利于焊接,而且在保证分液数量的条件下,减小了一级分液腔11的大小,进一步保证分液器对制冷剂分配的均匀度;另一方面,一级分液头1和多个二级分液头2为分体件,独立加工以后的二级分液头2安装至一级出液管12形成具有多级分液功能的分液器,加工方便,易于更换;最后,位于同一二级分液头2上的二级出液管22围绕一级出液管12 分布,从而满足分液数量的条件下,减小了整个分液器在径向上的尺寸,同时,利于制冷剂在二级分液头2内分配均匀。
一级分液头1上的一级出液管12设有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等,并且各个一级出液管12的口径大小相同,从而从各个一级出液管12流出制冷剂的量更加接近,即提高了一级分液头1的分配效果,二级分液头2上的二级出液管22至少设有3个,每个二级分液头2上二级出液管22的数量优选3个、4个和5个,不仅保证二级分液头2的分液数量,而且保证各个二级出液管22之间的焊接空间,并且各个二级出液管22的口径大小相同,从而从各个二级出液管22流出制冷剂的量更加接近,即提高了二级分液头2的分配效果,同时,同一级的出液管的口径相同不仅方便加工,而且方便连接头20安装至一级出液管12上,通用性强。
一级分液腔11为盲孔结构,一级出液管12的入口设于一级分液腔11的底壁,保证一级分液腔11内的液体同时进入各个一级出液管12中,保证一级出液管12中流出的制冷剂等量,即提高了一级分液头1的分配效果,一级分液腔11的轴线与一级出液管12之间的夹角α为18°~22°其中α优选18°、20°和22°。不仅保证各个一级出液管12在一级分液头1上具有足够的焊接空间,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而且在保证分液器长度的条件下,减小了分液器的宽度,即避免一级出液管12在一级分液腔11外侧过于分散而增加了分液器的径向尺寸。
二级分液腔21为盲孔结构,二级出液管22的入口设于二级分液腔21的底壁,保证二级分液腔21内的液体同时进入各个二级出液管22中,保证二级出液管22中流出的制冷剂等量,即提高了二级分液头2的分配效果,二级分液腔21的轴线与二级出液管22的轴线的夹角β为23°~27°,其中β优选23°、 25°、27°,不仅保证二级出液管22在二级分液头2上具有足够的焊接空间,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而且避免二级出液管22相对与二级分液腔21的张开角度过大而增大整个分液器的径向尺寸。
本实施例中,一级出液管12围绕一级分液腔11的轴线均匀分布。从而设置一级出液管12的一级分液头1的外侧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多个二级分液头2,避免二级分液头2之间发生相互干涉,本实施例中,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处设有连接槽13,连接头20伸入连接槽13密封连接于一级出液管12,从而增加了连接头20与一级出液管12在安装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保证一级出液管12与连接头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连接头20伸入连接槽13安装,避免连接头20占用一级出液管12的外侧空间,利于整个分液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二级出液管22围绕二级分液腔21的轴线均匀分布,保证二级分液头2均匀分液,同时,减小连接头20在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外侧的占用空间,以便设置更多的二级分液头2。二级分液腔21内设有节流环4,一级出液管12流出的液体通过节流环4的节流口后流向各个二级出液管22,节流环4作为降压分配机构,减小了整个分液系统的系统压差,降低了压缩机的负荷。本实施例中,二级分液腔21为阶梯孔,节流环4抵触于台阶211上,实现节流环4安装的定位,避免节流环4受到两侧压力作用而移动,可靠性更高。
一级分液腔11的底壁设有位于各个一级出液管12之间的一级导流部14,一级导流部14设有与一级出液管12的内管壁连接的一级导流面141,一级导流部14设于一级分液腔11中,引导制冷剂沿一级导流面141分别流向对应的一级出液管12中,提高了一级分液头1的分液效率,本实施例中,一级导流面141与一级分液腔11的轴线的夹角γ为28°~35°,其中γ优选30°、33°和35°,从而一级导流面141与一级分液腔11的轴线的夹角γ大于一级出液管12与一 级分液腔11的轴向的夹角α,促进一级分液腔11内的制冷剂向一级出液管12的入口聚集,保证一级出液管12的入口具有足够的制冷剂,利于分液时液体的连续流动,进一步促进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二级分液腔21的底壁设有位于各个二级出液管22之间的二级导流部24,二级导流部24设有与二级出液管22的内壁连接的二级导流面241,引导二级分液腔21内的制冷剂沿二级导流面241分别流入对应的二级出液管22中,二级导流面241与二级分液腔21的轴线的夹角θ为28°~35°,其中θ优选30°、33°和35°,促进二级分液腔21内的制冷剂向二级出液管22的入口聚集,保证二级出液管22的入口外侧具有足够多的制冷剂,增加了二级分液腔21在二级出液管22入口处的压力,利于分液时液体的连续流动,进一步促进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一级分液腔11的入口的截面积大于所有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截面积之和,此处的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截面积是指液体在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的有效截面积。从而进液管3向一级分液头1供给制冷剂时,整个一级分液头1内部的压力持续增加,促进制冷剂向一级出液管12的出口流动,保证制冷剂流动的连续性,促进分液均匀分配。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