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和恒温恒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64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和恒温恒湿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和恒温恒湿箱。



背景技术:

传统制冷量的调节,是以压缩机的启停来达到控制目标,其反应迟钝且控制麻烦对设备内部温湿度波动影响较大。

而随着变频压缩机的普及,制冷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变频压缩机进行制冷,变频压缩机在性能和能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基于直接对变频压缩机调节的变频控制存在较多缺点,例如变频压缩机通常在启动时功率较大,转速较快,导致制冷设备的整体噪音值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的整体噪音值较大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包括: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头位于箱体内,用于检测箱体内的温度并输出;

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的输出口连接,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蒸发器的进口连接,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来调节制冷液的流量;

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

冷凝器,冷凝器的输出口与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口与冷凝器的输出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口与电子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

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口与第一毛细管的输入口连接;

第一毛细管,第一毛细管的输出口与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口连接;

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口与蒸发器的进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的输入口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口连接,第二毛细管的输出口与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管的长度小于第二毛细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变频用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恒温恒湿箱,包括上述的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和箱体,所述变频制冷控制系统位于箱体内。

优选地,还包括:内胆、工作腔、混合腔、风道板、加湿组件、加热组件、隔离板和风机;

所述内胆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风道板置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工作腔置于所述内胆与所述风道板之间形成的区域,所述隔离板置于风道板与内胆之间,所述风机置于隔离板和内胆之间,所述混合腔置于所述内胆、所述风道板、所述隔离板之间形成的区域;

加湿组件和加热组件分别位于风机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水槽和加湿电热管,所述水槽焊接于内胆的后底部,所述加湿电热管置于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电热管,所述加热电热管置于内胆背部。

优选地,还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焊接于所述箱体的下部,压缩机和冷凝器位于所述下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制冷控制系统,通过采用了温度传感器感应,利用智能控制制冷液供液量达到调节制冷效果的功能,克服对变频压缩机直接控制所造成的噪声较大的缺陷,且对设备内部温湿度波动度影响也较小,具有噪声小、更为智能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恒湿箱,结构简单,制造装配容易,造价低廉,使用中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具有较高的温度、湿度控制精度,且能快速的控制温湿度的到达。可广泛应用于药物、纺织、食品加工等无菌试验、稳定性检查及工业产品的原料性能、产品包装、产品寿命等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变频制冷控制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恒温恒湿箱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恒温恒湿箱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内胆;3、工作腔;4、混合腔;5、风道板;6、隔离板;7、风机;8、加热电热管;9、加热电热管支架;10、蒸发器;11、加湿电热管支架;12、加湿电热管;13、水槽;14、压缩机;15、冷凝器;16、下箱体;17、温度传感器;18、电子膨胀阀;19、第一三通接头;20、第二三通接头;21、第一毛细管;22、第二毛细管;100、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温度传感器17、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压缩机14、冷凝器15、蒸发器10等。温度传感器17的敏感头位于箱体1内,用于检测箱体1内的温度并输出;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的输入端与冷凝器15的输出口连接,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的输出端与蒸发器10的进口连接,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17输出的温度来调节制冷液的流量;压缩机14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5的输入口连接;冷凝器15的输出口与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的输入端连接;蒸发器10的出口与压缩机14的回气口连接。优选地,压缩机14为变频用压缩机。

上述变频制冷控制系统,通过采用了温度传感器感应,利用智能控制制冷液供液量达到调节制冷效果的功能,克服对变频压缩机直接控制所造成的噪声较大的缺陷,且对设备内部温湿度波动度影响也较小,具有噪声小、更为智能的优点。

优选地,如图1所示,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三通接头19,电子膨胀阀18,第一毛细管21,第二三通接头20等。第一三通接头19的第一口(A口)与冷凝器15的输出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19的第二口(B口)与电子膨胀阀18的输入口连接;电子膨胀阀18的输出口与第一毛细管21的输入口连接;第一毛细管21的输出口与第二三通接头20的第一口(A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20的第三口(C口)与蒸发器10的进口连接。

优选地,如图1所示,制冷液流量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毛细管22等。第二毛细管22的输入口与第一三通接头19的第三口(C口)连接,第二毛细管22的输出口与第二三通接头20的第二口(B口)连接。

优选地,第一毛细管21的长度小于第二毛细管22的长度。第一毛细管21为短毛细管,第二毛细管22为长毛细管。

通过采用了电子膨胀阀变频节流,实现智能控制制冷量达到精确控制温度的效果。当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偏离设定值时,电子膨胀阀就会自动放大或减小制冷液的流量以达到控制制冷量的效果。电子膨胀阀智能控制制冷量,从而保证了更小的温湿度波动度,达到了智能控温、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恒温恒湿箱,如图2和3所示,包括实施例1的变频制冷控制系统和箱体1,变频制冷控制系统位于箱体1内。

优选地,恒温恒湿箱还包括:内胆2、工作腔3、混合腔4、风道板5、加湿组件、加热组件、隔离板6和风机7;内胆2置于箱体1内,风道板5置于内胆2中,工作腔3置于内胆2与风道板5之间形成的区域,隔离板6置于风道板5与内胆2之间,风机7置于隔离板6和内胆2之间,混合腔4置于内胆2、风道板5、隔离板6之间形成的区域;加湿组件和加热组件分别位于风机7的下方。

在风道板上部设置有送风口,风道板下部设置有回风口,由隔离板分隔成为上下两部,且由风机提供动力且强制气流混合后垂直扩散形成整个风道循环,当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偏离设定值时,电子膨胀阀就会自动放大或减小制冷液的流量以达到控制制冷量的效果。

恒温恒湿箱工作时,加湿电热管12开始运行产生湿气,2分钟后风机7开始运行,驱动设备内空气流动,流动空气首先经过风道板5下部的进风孔被送进下风道空气处理腔,顺序流过空气处理模块的加湿电热管12、蒸发器10、加热电热管8等空气处理段,后经风机7将冷热湿气混合后垂直送入混合腔,再经由风道板5上部的出风口整流后进入内胆,最后向下回流至下风道进行循环流动,维持设备内热湿动态平衡,因为采用了将冷热湿气混合后再送入工作腔,使得温湿度可以更快速更精确的到达,且均匀性好。

上述恒温恒湿箱,结构简单,制造装配容易,造价低廉,使用中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具有较高的温度、湿度控制精度,且能快速的控制温湿度的到达。可广泛应用于药物、纺织、食品加工等无菌试验、稳定性检查及工业产品的原料性能、产品包装、产品寿命等测试。

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加湿组件包括:水槽13和加湿电热管12,水槽13焊接于内胆2的后底部,加湿电热管12置于水槽13内。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电热管8,加热电热管8置于内胆2背部。

优选地,如图1所示,恒温恒湿箱还包括:下箱体16,下箱体16焊接于箱体1的下部,压缩机14和冷凝器15位于下箱体16内。

如图2和3所示,压缩机14及冷凝器15用M6×30圆柱头内六角螺钉固定与底板上,水槽13与内胆全焊连接,加湿电热管支架11焊接于内胆后壁上,将加湿电热管12卡在加湿电热管支架11上,将蒸发器10用M4×12十字槽盘头螺钉固定于内胆后壁上,温度传感器17用塑料支架固定于隔离板6上,加热电热管支架9焊接于内胆后壁上,将加热电热管8卡在加热电热管支架9上,风机7转轴从内胆后壁外侧插入预留孔中,用M4×12十字槽盘头螺钉将风机7固定于内胆后壁外侧上,将风叶安装于内侧风机转轴上,将隔离板6用M4×12十字槽盘头螺钉安装于风机前侧,然后将风道板5安装,压缩机14与冷凝器15安装于底部固定板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