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3854发布日期:2019-02-19 19: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



背景技术:

喷射制冷系统是一种热能驱动的制冷技术,可使用水、碳氢化合物或氢氟烃类等环境友好型工质,系统结构简单、不含运动部件、可靠性高。因此,喷射制冷系统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喷射器常被应用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替代传统节流装置。然而,随着制冷温度的降低,喷射制冷系统运行所需压比会升高,而喷射器压比增大会引起其喷射系数急剧降低,因此传统喷射制冷循环很难获得较低制冷温度。

现有技术中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如中国专利文件(CN102620461B)公开的一种自复叠喷射式制冷机,该制冷机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的方法,有效降低制冷系统需要达到的压缩比,能利用喷射制冷技术实现较低的制冷温度。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喷射式制冷机,由于采用节流阀实现节流,使得节流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射式制冷系统节流损失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包括:发生器、第一喷射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第二喷射器及溶液泵;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蒸发冷凝器冷凝侧输入口、所述第二喷射器及所述溶液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器冷凝侧的输出口与所述节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节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及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蒸发侧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器蒸发侧的输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连通;所述发生器输入端与所述溶液泵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喷射器输入端与所述发生器的输出端及所述蒸发冷凝器蒸发侧的出口连通,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该混合工质包括高沸点工质及低沸点工质,该高沸点工质为1,1,1,2-四氟乙烷R134a、正丁烷R600、1,1-二氟乙烷R152a、五氟丙烷R245fa、异丁烷R600a和/或六氟丙烷R236fa;该低沸点工质为三氟甲烷R23、二氟甲烷R32、丙烷R290和/或 1,1,1-三氟乙烷R143a。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在气液分离器液体出口与蒸发冷凝器低压侧进口间配置第二喷射器,使得第二喷射器出口处工质与气液分离器气体出口工质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可以在蒸发器中获得低温制冷温度同时通过第二喷射器回收膨胀功,提高系统性能,减少节流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发生器,2-第一喷射器,3-冷凝器,4-气液分离器,5-蒸发冷凝器,6-节流阀,7-蒸发器,8-第二喷射器,9-溶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下面通过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该制冷机可以包括:

发生器1、第一喷射器2、冷凝器3、气液分离器4、蒸发冷凝器5、节流阀6、蒸发器7、第二喷射器8及溶液泵9。

发生器1的输入端与溶液泵9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第一喷射器2的工作流体输入端连通,用于将溶液泵9输出的液态混合工质加热,并输出高压的气态混合工质至第一喷射器2。

第一喷射器2工作流体输入口与发生器1的输出端连通,引射流体入口与蒸发冷凝器5蒸发侧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喷射器的输出端与冷凝器3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喷射器2用于将发生器1输出的高压的气态混合工质及蒸发冷凝器5蒸发侧输出口输出的低压的气态混合工质混合增压,并输出至冷凝器3。

冷凝器3的输出端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用于将混合增压后的气态工质制冷为气液两相混合工质,并将气液两相混合工质输出至气液分离器4。

气液分离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5冷凝侧输入口、第二喷射器8 工作流体输入口及溶液泵9的输入端连通,气液分离器4用于将气液两相混合工质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气态的混合工质输送至蒸发冷凝器5的冷凝侧,将液态的混合工质输出至溶液泵9及第二喷射器8。

应理解,输送到蒸发冷凝器冷凝侧的气态的混合工质包括低沸点的工质和少量高沸点的工质。输送到第二喷射器8及溶液泵9的液态工质包括高沸点工质和少量的低沸点工质。

蒸发冷凝器5冷凝侧的输出口与节流阀6的输入端连通;蒸发冷凝器5的冷凝侧用于将气液分离器4输出的的气态的混合工质冷凝为气液两相工质,并输送至节流阀6。

节流阀6的输入端与蒸发器7的输入端连通,用于将气液两相工质输送至蒸发器7以制冷,并由蒸发器7输出低温低压的气态混合工质。

第二喷射器8的工作流体输入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输出端连通,引射流体输入口与所述蒸发器(7)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喷射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5的蒸发侧输入口连通,第二喷射器8用于将蒸发器7输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态混合工质及气液分离器4输出的液态的混合工质输送至蒸发冷凝器5的蒸发侧。

蒸发冷凝器5蒸发侧的输出口与第一喷射器1的引射流体输入口连通,用于将接收的第二喷射器输送的两相混合工质换热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工质,并输送至第一喷射器1的引射流体输入口。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混合工质可以包括高沸点工质及低沸点工质,高沸点工质可以为1,1,1,2-四氟乙烷 R134a、正丁烷R600、1,1-二氟乙烷R152a、五氟丙烷R245fa、异丁烷R600a 和/或六氟丙烷R236fa;低沸点工质可以为三氟甲烷R23、二氟甲烷R32、丙烷 R290和/或1,1,1-三氟乙烷R143a。

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气液分离器4内存储混合工质。首先开启冷凝器3,使得工质冷凝储存在气液分离器4底部。当气液分离器中溶液达到一定高度时开启溶液泵9。使得经过气液分离后的一部分液态混合工质经过溶液泵9被输送到在发生器1,进而被发生器1加热汽化为高压过热状态的气态工质,作为工质被输送到第一喷射器2工作流体入口。

另一部分液态混合工质则进入第二喷射器8的工作流体入口,去引射蒸发器7出口的低温低压混合工质蒸汽,使得从蒸发器7出口输出的低温低压混合工质蒸汽进入第二喷射器8的引射流体入口。进而使得进入第二喷射器8工作流体入口的液态混合工质与进入引射流体入口的气态低温低压混合工质一起被输送到蒸发冷凝器5的蒸发侧。

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气态混合工质被输送到蒸发冷凝器5的冷凝侧。则气态的混合工质与经过第二喷射器8输送到蒸发侧的混合工质在蒸发冷凝器5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凝侧的气态混合工质被冷却为气液两相的混合制冷,并经过冷凝侧输出口输出到节流阀6。节流阀6将气液两相的混合制冷调节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的混合制冷,并输送到蒸发器7,进行蒸发吸热以制冷。

应理解,在蒸发器7内吸热后,低温低压混合工质蒸汽输出到第二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且与一部分液态混合工质一起被输送到蒸发冷凝器5的蒸发侧,并经过换热后成为低压过热的气态混合工质。

进一步,经过发生器1输送到第一喷射器2的工作流体入口的高压过热气态混合制冷剂去引射蒸发冷凝器5蒸发侧的低压过热的气态混合制冷剂,使得低压过热的气态混合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2的引射流体入口。即第一喷射器 2完成的对蒸发冷凝器5蒸发侧出口的低压混合制冷剂的引射。

最后,第一喷射器2将蒸发冷凝器5的蒸发侧出口的低压的气态混合制冷剂经过与发生器加热后的高压过热状态的气态制冷剂一起混合增压,成为中间压力状态的过热气态混合制冷剂,并输送到冷凝器3。在冷凝器3中,输入的混冷制冷剂经过热交换后成为气液亮相的混合制冷剂,并输送到气液分离器4 进行气液分离,继续进行循环工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在气液分离器液体出口与蒸发冷凝器低压侧进口间配置第二喷射器,使得第二喷射器出口处工质与气液分离器气体出口工质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可以在蒸发器中获得低温制冷温度同时通过第二喷射器回收膨胀功,提高系统性能,减少节流损失。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