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626发布日期:2020-05-26 17:4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有通过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该制冷装置即分体式空调机。

根据制冷装置的设置状况,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管道或构成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会发生腐蚀。有时,会由于腐蚀而在管道或传热管上出现孔,制冷剂会通过该孔泄漏出来。

所谓的氟利昂制冷剂被广泛用作制冷循环用的制冷剂。大多数氟利昂制冷剂的全球增温潜势(gwp:globalwarmingpotential)较高。因此,从抑制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要尽量减少从制冷剂回路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有时使用例如像hfc-32那样的具有微燃性的物质作为制冷循环用制冷剂。虽然上述制冷剂的可燃性很小,但是如果这该制冷剂泄漏到封闭空间中,泄漏出来的制冷剂就有可能起火。因此,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也要尽量减少从制冷剂回路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空调机构成为:进行将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出来的制冷剂的量抑制到较少的工作。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与液侧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液侧管道以及与气侧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气侧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如果检测出制冷剂已泄漏到室内,该空调机就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

空调机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进行所谓的抽空降压(pumpdown)运转,将室内机中的制冷剂回收到室外机中。具体而言,该空调机将四通阀设定为制冷运转时的状态,在已将液侧管道的控制阀关闭的状态下让压缩机工作,让压缩机从室内机吸入且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发生冷凝,再将冷凝后的制冷剂贮存在贮液器等中。如果抽空降压运转的结束条件(例如,抽空降压运转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或者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低于规定的基准值)成立,该空调机就关闭气侧管道的控制阀,让压缩机停止工作。其结果是,室内机中的制冷剂被回收到室外机中并被封入室外机中。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0096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谓的抽空降压运转,是指在已利用阀阻止制冷剂从热源侧回路朝向利用侧回路流动的状态下将利用侧回路中的制冷剂吸入压缩机中的运转。因此,在抽空降压运转的过程中,压缩机的吸入压力(即被吸入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压缩机的喷出压力(即已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逐渐上升。因此,在抽空降压运转的过程中,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与压缩机的喷出压力之间的差值增大,压缩机的喷出温度(即已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逐渐上升。

如果压缩机的喷出温度达到某种程度以上(例如135℃以上),就会产生压缩机自身损坏、贮存在压缩机中的冷冻机油劣化等问题。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装置需要设定抽空降压运转的结束条件,以便能够将压缩机的喷出温度抑制在某种程度以下。但是如果在利用侧回路中残留有较多的制冷剂时抽空降压运转就结束的话,则可能无法将利用侧回路中的制冷剂充分地回收到热源侧回路中。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既避免压缩机损坏等,又将制冷剂从利用侧回路回收到热源侧回路中,结果可靠地减少在制冷剂发生泄漏时从利用侧回路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发明是以一种制冷装置为对象,该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30,所述制冷剂回路30具有热源侧回路40和利用侧回路60,所述热源侧回路40中设置有压缩机41和热源侧热交换器43,所述利用侧回路60中设置有利用侧热交换器61,该制冷装置能够进行冷却运转,所述冷却运转在所述制冷剂回路30中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3为放热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61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所述热源侧回路40中具有液侧控制阀44、55、液侧旁路管道50以及液侧旁路阀51,所述液侧控制阀44、55设置在液侧管道47上,所述液侧管道47供制冷剂在所述冷却运转中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3朝向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61流动,所述液侧旁路管道50用于让所述液侧管道47的位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3和所述液侧控制阀44、55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压缩机41的吸入侧连通,所述液侧旁路阀51设置在所述液侧旁路管道50上。该制冷装置包括控制器80,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当接收到表示制冷剂已从所述利用侧回路60泄漏出来的信号时,为了将所述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回收到所述热源侧回路40中,该控制器80进行在已将所述液侧控制阀44、55关闭的状态下让压缩机41工作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在所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打开所述液侧旁路阀51的阀控制工作。

在第一方面发明中,制冷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30具有热源侧回路40和利用侧回路60。在制冷装置10的冷却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30中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43起放热器的作用且利用侧热交换器61起蒸发器的作用的制冷循环。

在第一方面发明中,当控制器80接收到泄漏信号时,该控制器80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泄漏信号是表示制冷剂已从利用侧回路60泄漏出来这一情况的信号,该泄漏信号从例如制冷剂传感器等发送给控制器80。在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液侧控制阀44、55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41工作。通过液侧控制阀44、55阻止制冷剂从热源侧回路40朝向利用侧回路60流动,另一方面,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被压缩机41吸引并被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

第一方面发明中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阀控制工作。在液侧旁路管道50由于阀控制工作已打开的状态下,压缩机41既吸入已从利用侧回路60流入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又吸入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也就是说,已从利用侧回路60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液侧旁路管道50后被吸入压缩机41中。通过让压缩机41吸入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已从利用侧回路60流入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能够将压缩机41的吸入压力持续地保持在某种程度以上。因此,在该方面发明中,能够在液侧控制阀44、55已关闭的状态下,让压缩机41长时间地持续工作。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回路40具有气侧旁路管道52和气侧旁路阀53,所述气侧旁路管道52用于让所述压缩机41的喷出侧与所述压缩机41的吸入侧连通,所述气侧旁路阀53设置在所述气侧旁路管道52上。

在第二方面发明中,在热源侧回路40中设置有气侧旁路管道52和气侧旁路阀53。在气侧旁路阀53已打开的状态下,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气侧旁路管道52后再次被吸入压缩机41中。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发明中,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作为所述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所述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以保证被吸入所述压缩机41的制冷剂呈气体单相状态。

在第三方面发明中,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阀控制工作时,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通过该控制器80的工作,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保持在气体单相状态。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发明中,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作为所述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所述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以保证从所述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达到规定值以上。

在第四方面发明中,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阀控制工作时,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通过该控制器80的工作,能够将从所述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上。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发明中,所述液侧旁路阀51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可变的阀,所述气侧旁路阀53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固定不变的阀,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作为所述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所述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和打开所述气侧旁路阀53的工作,,以保证被吸入所述压缩机41的制冷剂呈气体单相状态。

在第五方面发明中,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作为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的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和打开气侧旁路阀53的工作。通过该控制器80的阀控制工作,能够将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保持为气体单相状态。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发明中,所述液侧旁路阀51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可变的阀,所述气侧旁路阀53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固定不变的阀,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作为所述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所述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和打开所述气侧旁路阀53的工作,以保证从所述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达到规定值以上。

在第六方面发明中,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作为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的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和打开气侧旁路阀53的工作。通过该控制器80的阀控制工作,能够将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上。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在所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对所述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以保证被所述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高于大气压的规定的目标压力。

在第七方面发明中,通过由进行制冷剂回收工作的控制器80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能够将利用侧回路60的压力保持在高于大气压的目标压力上。因此,即使在利用侧回路60损坏的状态下,空气也不会通过利用侧回路60的损坏部位流入制冷剂回路30内。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回路40具有四通换向阀42,所述四通换向阀4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为让所述压缩机41的喷出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3连通且让所述压缩机41的吸入侧与所述利用侧回路60连通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让所述压缩机41的喷出侧与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60连通且让所述压缩机41的吸入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3连通的状态,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在所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将四通换向阀42设定为第一状态,所述液侧旁路管道50与管道48相连接,所述管道48用于让所述四通换向阀42与所述利用侧回路60连通。

在第八方面发明中,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工作中将四通换向阀42设定为第一状态。其结果是,压缩机41从利用侧回路60吸入制冷剂,朝向热源侧热交换器43喷出制冷剂。在热源侧回路40中,液侧旁路管道50与管道48相连接,所述管道48用于让四通换向阀42与利用侧回路60连通。在液侧旁路阀51由于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的阀控制工作而被打开的状态下,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已从利用侧回路60流入热源侧回路40的管道48中的制冷剂合流,然后通过四通换向阀42被吸入压缩机41中。因此,在利用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启动压缩机41并经过了某种程度的时间以后,能够将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状态保持在与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大致相同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回路40具有容器部件57,所述容器部件57布置在所述液侧旁路管道50中且所述液侧旁路阀51和所述液侧管道47之间,用于贮存制冷剂。

在第九方面发明中,在热源侧回路40的液侧旁路管道50上设置有容器部件57。通过由控制器80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将已从利用侧回路60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贮存在该容器部件57中。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九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回路40具有气侧控制阀56,所述气侧控制阀56设置在管道48上,所述管道48供制冷剂在所述冷却运转中从所述利用侧回路60朝向所述压缩机41流动,所述控制器80构成为:如果所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结束条件成立,该控制器80则关闭所述气侧开关阀56,让所述压缩机41停止工作。

在第十方面发明中,如果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结束条件成立,控制器80则关闭气侧控制阀56。在该状态下,由于液侧控制阀44、55以及气侧控制阀56二者均关闭,因此在制冷剂回路30中,热源侧回路40与利用侧回路60二者间被完全切断。控制器80关闭气侧控制阀56,将热源侧回路40与利用侧回路60二者间完全切断后,让压缩机41停止工作。因此,在压缩机41停止工作以后,已被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也不会返回利用侧回路60。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发明中的控制器80接收到泄漏信号时,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并且,在该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该控制器80进行打开液侧旁路阀51的阀控制工作。在液侧旁路阀51已打开的状态下,压缩机41既吸入已从利用侧回路60流入热源侧回路40的制冷剂,也吸入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如果让压缩机41吸入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则能够将压缩机41的吸入压力持续地保持在某种程度以上。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压缩机41的喷出温度过度上升。

这样一来,第一方面发明的结果是,在控制器80接收到泄漏信号且已将液侧控制阀44、55关闭的状态下,既能够避免压缩机41的喷出温度过度上升,又能够让压缩机41持续工作。结果能够将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持续地吸入压缩机41中。因此,根据第一方面发明,当发生制冷剂已从利用侧回路60泄漏出来这样的情况时,能够充分地减少残留在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量,从而能够可靠地降低从利用侧回路6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在第二方面发明中,在热源侧回路40中设置有气侧旁路管道52和气侧旁路阀53。如果打开气侧旁路阀53,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就会流入压缩机41的吸入侧。因此,根据该方面发明,通过在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打开气侧旁路阀53,就能够控制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所述第三方面和第五方面各方面发明中,通过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阀控制工作,就能够将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保持为气体单相状态。

在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如果利用侧回路60与压缩机41的吸入侧相连通的状态持续某种程度以上的时间,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状态就会变为与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相同的状态。因此,根据第三和第五方面各方面发明,在控制器80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时,能够将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保持在气体单相状态。其结果是,能够尽量将从利用侧回路6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抑制到较少。

在所述第四方面和第六方面各方面发明中,通过已接收到泄漏信号的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阀控制工作,就能够将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上。其结果是,能够将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的湿度抑制在某种程度以下,从而能够避免压缩机41因吸入湿度高的制冷剂而损坏。

这里,在利用侧回路60已损坏的情况下,如果空气通过利用侧回路60的损坏部位流入制冷剂回路30内,则不仅必须修复利用侧回路60的损坏部位,还必须将空气从制冷剂回路30排出。其结果是,修理制冷装置10所需的时间和费用都会增加。

相对于此,在第七方面发明中,控制器80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由此将利用侧回路60的压力保持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上。因此,在利用侧回路60损坏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空气通过利用侧回路60的损坏部位流入制冷剂回路30内。因此,根据该方面发明,能够将修理利用侧回路60已损坏的制冷装置10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抑制得较低。

在所述第八方面发明中,设置有热源侧回路40中的四通换向阀42,液侧旁路管道50与用于让四通换向阀42与利用侧回路60连通的管道48相连接。因此,利用由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启动压缩机41并经过了某种程度以上的时间以后,能够将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状态保持在与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大致相同的状态,从而能够保持着一种仅有少量的制冷剂残留在利用侧回路60中的状态。

在所述第九方面发明中,通过控制器80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能够将从利用侧回路60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贮存在容器部件57中。因此,根据该方面发明,能够让已从利用侧回路60回收来的制冷剂可靠地停留在热源侧回路40中。

在所述第十方面发明中,如果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结束条件成立,则液侧控制阀44、55以及气侧控制阀56二者均处于已关闭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30中,热源侧回路40与利用侧回路60二者间被完全切断。因此,在压缩机41停止工作以后,已回收到热源侧回路40中的制冷剂也不会返回利用侧回路60中。因此,根据该方面发明,在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结束,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以后,也能够保持利用侧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残留量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

图2是方框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控制器的构成;

图3是莫里尔图(压焓图),示出在空调机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图4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

图5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

图6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构成;

图7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机的构成;

图8是制冷剂回路图,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机的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只不过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范围的意图。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不损坏空调机或制冷剂机的功能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适当地组合或置换。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由制冷装置构成的空调机10。

-空调机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包括一台室外机15和多台室内机20。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室外机15的台数和室内机20的台数均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也就是说,在空调机10中可以设置有多台室外机15,也可以设置有一台或三台以上的室内机20。

〈室外机〉

室外机15构成热源侧机组。在室外机15中设置有室外回路40、室外风扇16以及室外控制器80。室外风扇16构成热源侧风扇,用于朝着后述的室外热交换器43供给室外空气。室外回路40和室外控制器80后述。

〈室内机〉

各室内机20构成利用侧机组。在各室内机20中分别设置有室内回路60、室内风扇21、室内控制器22以及制冷剂传感器23。

室内风扇21构成利用侧风扇,用于朝着后述室内热交换器61供给室内空气。

室内控制器22包括存储器和cpu,未图示。其中,存储器存储cpu工作所需的数据,cpu进行控制工作。该室内控制器22构成为:对室内风扇21和室内膨胀阀62进行控制。

制冷剂传感器23为一种如果空气中的制冷剂浓度超过规定的基准浓度则输出检测信号的传感器。该制冷剂传感器23构成泄漏检测部,对制冷剂已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制冷剂传感器23的检测信号为泄漏信号,表示制冷剂已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室内回路60后述。

-制冷剂回路的构成-

在空调机10中,通过液侧连接管道31和气侧连接管道32将室外机15的室外回路40与室内机20的室内回路60连接起来,由此构成为制冷剂回路30。在制冷剂回路30中填充有例如hfc-32来作为制冷剂。液侧连接管道31是用于将各室内回路60的液侧端与室外回路40的液侧常闭阀45连接起来的管道。气侧连接管道32是用于将各室内回路60的气侧端与室外回路40的气侧常闭阀46连接起来的管道。在该制冷剂回路30中,各室内机20的室内回路60相互并联连接。

〈室外回路〉

室外回路40构成热源侧回路。在该室外回路40中设置有压缩机41、四通换向阀42、室外热交换器43、室外膨胀阀44、液侧常闭阀45以及气侧常闭阀46。在室外回路40中设置有液侧旁路管道50和气侧旁路管道52。

在室外回路40中,压缩机41的喷出管与四通换向阀42的第一阀口相连接,压缩机41的吸入管与四通换向阀42的第二阀口相连接。四通换向阀42的第三阀口与室外热交换器43的气侧端相连接,四通换向阀42的第四阀口与气侧常闭阀46相连接。室外热交换器43的液侧端经由室外膨胀阀44与液侧常闭阀45相连接。在室外回路40中,将室外热交换器43与液侧常闭阀45连接起来的管道构成液侧管道47,将四通换向阀42的第四阀口与气侧常闭阀46连接起来的管道构成气侧管道48。

压缩机41为全密闭型涡旋压缩机。在压缩机41中,压缩机构和电动机被收纳在密闭容器状的壳体中,未图示。其中,压缩机构由涡旋型流体机械构成,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构。已从压缩机构喷出的制冷剂或被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流动。

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可变。具体而言,通过图外的变频器向压缩机41的电动机供给交流电。如果变频器变更朝着压缩机41供给的交流电的频率(即压缩机41的工作频率),则压缩机41的转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发生变化。

四通换向阀42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阀。其中,第一状态为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相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

室外热交换器43为所谓的横肋管片式热交换器,让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室外热交换器43构成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膨胀阀44为阀体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该室外膨胀阀44兼作在后述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关闭液侧管道47的液侧控制阀。

液侧旁路管道50的一端连接在液侧管道47中的将室外热交换器43和室外膨胀阀44连接起来的部分,液侧旁路管道50的另一端连接在气侧管道48上。该液侧旁路管道50是用于让液侧管道47的位于室外热交换器43与室外膨胀阀44之间的部分与压缩机41的吸入侧连通的管道。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上设置有液侧旁路阀51。液侧旁路阀51为阀体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电动阀。也就是说,液侧旁路阀51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可变的调节阀。

气侧旁路管道52的一端连接在将压缩机41的喷出管与四通换向阀42的第一阀口连接起来的管道上,气侧旁路管道52的另一端连接在气侧管道48上。该气侧旁路管道52是用于让压缩机41的喷出侧与压缩机41的吸入侧连通的管道。气侧旁路管道52的另一端连接在气侧管道48上,连接位置与液侧旁路管道50和气侧管道48相连接的位置实质相同。在气侧旁路管道52上设置有气侧旁路阀53。气侧旁路阀53为阀体由螺线管驱动的电磁阀。也就是说,气侧旁路阀53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固定不变的开关阀。

在室外回路40中,在将压缩机41的喷出管与四通换向阀42的第一阀口连接起来的管道上设置有喷出温度传感器70和喷出压力传感器75。喷出温度传感器70测量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喷出压力传感器75测量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室外回路40中,在将压缩机41的吸入管与四通换向阀42的第二阀口连接起来的管道上设置有吸入温度传感器71和吸入压力传感器76。吸入温度传感器71测量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吸入压力传感器76测量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

〈室内回路〉

室内回路60构成利用侧回路。在该室内回路60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1和室内膨胀阀62。在室内回路60中,室内热交换器61和室内膨胀阀62按照从室内回路60的气侧端朝向液侧端这样的顺序依次串联而设。

室内热交换器61为所谓的横肋管片式热交换器,让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室内热交换器61构成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62为阀体由步进电动机驱动且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

-室外控制器的构成-

如图1所示,室外控制器80包括cpu81和存储器82。其中,cpu81进行包括后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控制工作,存储器82中存储cpu81进行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数据等。向室外控制器80中输入喷出温度传感器70、吸入温度传感器71、喷出压力传感器75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向室外控制器80输入设置在各室内机20中的制冷剂传感器23的检测信号。

如图2所示,在室外控制器80中设置有正常控制部85和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正常控制部85构成为:在后述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进行控制空调机10的各种构成设备的正常控制工作。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构成为:在后述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中进行控制空调机10的各种构成设备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

-空调机的工作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选择性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在制冷剂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已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该空调机10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

〈制冷运转〉

对空调机10的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将四通换向阀42设定为第一状态,将室外膨胀阀44保持在完全打开状态,将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保持在关闭状态,让室外风扇16工作。在制冷运转中,各室内机20的室内控制器22对室内膨胀阀62的开度进行调节,让室内风扇21工作。

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一让压缩机41工作,制冷剂就会在制冷剂回路30中循环,而能够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30中,室外热交换器43作为冷凝器(即放热器)发挥作用,各室内热交换器6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在通过四通换向阀42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3,朝着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液侧管道47后流入液侧连接管道31中,然后被分配给各室内回路60。已流入各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62时被减压,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61,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各室内机20朝着室内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61中已被冷却的空气。在各室内回路60的室内热交换器61中已蒸发的制冷剂流入气侧连接管道32并合流,然后依次通过室外回路40的气侧管道48和四通换向阀42后而被吸入压缩机41中。被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被压缩后,从压缩机41喷出。

在制冷运转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进行调节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的控制工作。具体而言,正常控制部85对将交流电供向压缩机41的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调节,以保证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即制冷循环的低压)达到规定的目标值。

〈制热运转〉

对空调机10的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将四通换向阀42设定为第二状态,对室外膨胀阀44的开度进行调节,将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保持在关闭状态,让室外风扇16工作。而且,在制热运转中,由各室内机20的室内控制器22调节室内膨胀阀62的开度,让室内风扇21工作。

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一让压缩机41工作,制冷剂就会在制冷剂回路30中循环,而能够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30中,各室内热交换器6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4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在依次通过四通换向阀42和气体侧管道48后流入气侧连接管道32中,然后被分配给各室内回路60。已流入各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61,朝着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各室内机20朝着室内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61中已被加热的空气。在各室内回路60的室内热交换器61中已冷凝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62后流入液侧连接管道31并合流,然后流入室外回路40的液侧管道47。已流入液侧管道47中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44时被减压,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3,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已蒸发的制冷剂在通过四通换向阀42后被吸入压缩机41中。已被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被压缩后,从压缩机41喷出。

在制热运转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进行调节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的控制工作。具体而言,正常控制部85对将交流电供向压缩机41的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调节,以保证喷出压力传感器75的测量值(即制冷循环的高压)达到规定的目标值。

〈制冷剂回收运转〉

对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进行说明。该制冷剂回收运转是用于将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的运转。在制冷剂已从至少一个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进行该制冷剂回收运转。

如上所述,如果空气中的制冷剂浓度超过规定的基准浓度,设置在各室内机20中的制冷剂传感器23就会输出检测信号。当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从至少一个制冷剂传感器23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为了让空调机10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该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

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室外膨胀阀44保持在完全关闭的状态,让室外风扇16工作。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时压缩机41正在工作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让压缩机41继续工作;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时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启动压缩机41。

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同时,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在阀控制工作中,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让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处于打开状态。在阀控制工作中,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后述。

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四通换向阀42设定为第一状态。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接收到制冷剂传感器23的检测信号时,该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四通换向阀42保持在第一状态;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接收到制冷剂传感器23的检测信号时,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四通换向阀42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向各室内机20的室内控制器22输出指令信号,而让室内风扇21工作且将室内膨胀阀62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30中,存在于液侧连接管道31和各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41中并被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具体而言,存在于液侧连接管道31和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通过气侧连接管道32后流入室外回路40的气侧管道48,然后通过四通换向阀42后被吸入压缩机41中。已被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被压缩后,从压缩机41喷出,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3,朝着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由于室外膨胀阀44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已冷凝的制冷剂被贮存在室外回路40中。

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压缩机41吸入存在于液侧连接管道31和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此外压缩机41还吸入已从液侧旁路管道50流入气侧管道48中的制冷剂与已从气侧旁路管道52流入气侧管道48中的制冷剂。液侧旁路管道50将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已冷凝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朝着气侧管道48引导。气侧旁路管道52将已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朝着气侧管道48引导。

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阀控制工作中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呈气体单相状态。为了将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保持在气体单相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便能够将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即被吸入压缩机41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在规定的目标过热度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落在目标过热度范围内,即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在该范围下限值以上且上限值以下。

具体而言,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利用吸入温度传感器71和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计算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落在规定的目标过热度范围(例如5℃±1℃)内。也就是说,在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超过目标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例如5℃+1℃)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增大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在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低于目标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例如5℃-1℃)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减小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示出的目标过热度范围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目标过热度范围也可以为例如5℃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

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以保证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保持在包括规定的目标压力pt的目标压力范围(pt±δp)内。具体而言,在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超过目标压力范围的上限值(pt+δp)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提高压缩机41的转速来增加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在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低于目标压力范围的下限值(pt-δp)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降低压缩机41的转速来减少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

目标压力pt被设定为高于大气压且使得制冷剂从室内回路60泄漏的泄漏速度(即每单位时间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制冷剂的质量)在规定的上限速度以下这样的一个值。这里,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30中泄漏出来的情况大多是由于在管道或传热管上因为腐蚀而形成孔所引起的。由于腐蚀而造成的孔的直径最大在0.2mm左右。因此,优选,在出现在管道等上的孔的直径为0.2mm的情况下,目标压力pt的值会让制冷剂从该孔泄漏出来的泄漏速度达到上限速度以下。

如果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大致保持为目标压力的状态持续某种程度以上的时间,则会成为一种仅有气体制冷剂残存在液侧连接管道31和各室内回路60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压缩机41实质上只吸入已从液侧旁路管道50流入气侧管道48的制冷剂以及已从气侧旁路管道52流入气侧管道48的制冷剂。

参照图3的莫里尔图(压焓图)对该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30中的制冷剂的状态进行说明。在制冷剂回路30中,图3中点2状态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41喷出。点2状态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质量流量:gb)流入气侧旁路管道52,点2状态下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质量流量:gm)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3。

已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3的点2状态下的制冷剂朝着室外空气放热而成为点3的状态(过冷却状态)后,流入液侧旁路管道50中,在通过液侧旁路阀51时膨胀而成为点4状态(气液两相状态),然后流入气侧管道48中。另一方面,已流入气侧旁路管道52的点2状态下的制冷剂在通过气侧旁路阀53时膨胀而成为点5的状态(过热状态),然后流入气侧管道48中。

在气侧管道48中,已从液侧旁路管道50流入的点4状态下的制冷剂与已从气侧旁路管道52流入的点5状态下的制冷剂合流,从而成为点1状态(过热状态)下的制冷剂。然后,该点1状态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41中。

图3中点1状态下的制冷剂的压力大致为目标压力,其过热度大致为目标吸入过热度。也就是说,在实质上已完成了从液侧连接管道31和室内回路60朝着室外回路40回收制冷剂的状态下,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也保持为较小的值。因此,在该状态下,也能够避免压缩机41的喷出温度(具体而言,喷出温度传感器70的测量值)过度上升,还能够让压缩机41持续工作。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经由气侧连接管道32与室内回路60相连通的气侧管道48中的制冷剂呈图3中点1的状态。因此,在压缩机41在该状态下持续工作的那段时间内,残留在液侧连接管道31和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状态保持着图3中点1的状态(即气体单相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当从至少一台室内机20的制冷剂传感器23输出检测信号时,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室外控制器80就会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压缩机41既吸入已从室内回路60流入室外回路40的制冷剂,又吸入在液侧旁路管道50中流动的制冷剂以及在气侧旁路管道52中流动的制冷剂。因此,能够将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抑制在某种程度以下,从而既能够避免压缩机41的喷出温度过度上升,又能够让压缩机41持续工作。最终结果是,能够持续地将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吸入压缩机41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剂传感器23检测到制冷剂已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减少残留在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量,从而能够可靠地减少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制冷剂的量。

这里,在室内回路60已损坏的情况下,如果空气通过室内回路60的损坏部位侵入制冷剂回路30内,则不仅必须修复室内回路60的损坏部位,还必须从制冷剂回路30中将空气排出。其结果是,修理空调机10所需的时间和费用都会增加。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在制冷剂传感器23检测到已有制冷剂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通过室外控制器80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就能够将室内回路60的压力保持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上。因此,在室内回路60已损坏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空气通过室内回路60的损坏部位侵入制冷剂回路30内。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修理室内回路60已损坏的空调机10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抑制得较低。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在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的过程中,由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就能够将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大致保持在目标吸入过热度上。在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如果室内回路60与压缩机41的吸入侧相连通的状态持续某种程度以上时间,室内回路60的制冷剂的状态就会变为与被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实质相同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保持在气体单相状态。其结果是,能够尽量将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制冷剂的量抑制得较少。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液侧旁路管道50和气侧旁路管道52二者均与将四通换向阀42与气侧常闭阀46连接起来的气侧管道48相连接。因此,在利用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启动压缩机41并经过了某种程度的时间以后,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能够保持着与被压缩机41吸入的制冷剂大致相同的状态,从而能够保持着一种仅有少量的制冷剂残留在室内回路60中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基础上,改变室外回路40的构成而得到的。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在室外回路40的液侧旁路管道50上设置有贮液器57和旁路开关阀58。贮液器57布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侧旁路管道50中比液侧旁路阀51更靠液侧管道47的部分,旁路开关阀58布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侧旁路管道50中比贮液器57更靠液侧管道47的部分。贮液器57构成用于贮存制冷剂的容器部件。旁路开关阀58为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电磁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在空调机10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将旁路开关阀58保持在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空调机10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的过程中,将旁路开关阀58保持在打开状态。在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已从液侧连接管道31和室内回路60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冷凝后流入并贮存在贮液器57中。

如果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即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结束条件)成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就关闭液侧旁路阀51和旁路开关阀58,让压缩机41停止工作。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流入贮液器57的制冷剂在压缩机41停止工作后继续停留在贮液器57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以后,也能够保持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残留量较少。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列举出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例如有: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已保持在包括目标压力的目标范围内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规定的基准时间。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基础上,改变室外回路40的构成而得到的。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在室外回路40的液侧旁路管道48上设置有气侧开关阀56。在气侧管道48中,气侧开关阀56布置在比液侧旁路管道50和气侧旁路管道52在气侧管道48上的连接部位更靠近气侧常闭阀46的位置。气侧开关阀56为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电磁阀,构成气侧控制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在空调机10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将气侧开关阀56保持在打开状态。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将气侧开关阀56保持在打开状态。如果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成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则关闭气侧开关阀56而让压缩机41停止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条件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如果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成立,则室外膨胀阀44和气侧开关阀56二者均变成已关闭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30中,室外回路40与室内回路60二者间完全被切断。因此,在压缩机41停止工作以后,已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的制冷剂也不会返回室内回路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空调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以后,也能够保持室内回路60中制冷剂的残留量较少。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也可以将气侧开关阀56设置在室外回路40的气侧管道48上。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由制冷装置构成的制冷机10。该制冷机10例如设置在冷库中,对冷库的库内空间进行冷却。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包括一台冷凝机组17和多台单元冷却器25。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冷凝机组17和单元冷却器25的台数均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也就是说,在制冷机10中可以设置有多台冷凝机组17,也可以设置有一台或三台以上的单元冷却器25。

〈冷凝机组〉

冷凝机组17构成热源侧机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5一样,在冷凝机组17中设置有室外回路40、室外风扇16以及室外控制器80。

冷凝机组17的室外回路4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5的室外回路40的构成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回路40中,省略了四通换向阀42和室外膨胀阀44。相伴于此,在该室外回路40中,气侧管道48直接与压缩机41的吸入管相连接,压缩机41的喷出管直接与室外热交换器43的气侧端相连接。在该室外回路40中,气侧旁路管道52的一端连接在将压缩机41的喷出管与室外热交换器43连接起来的管道上,气侧旁路管道52的另一端连接在液侧旁路管道50的比液侧旁路阀51更靠气侧管道48的部分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回路40中设置有液侧开关阀55和气侧开关阀56。液侧开关阀55是设置在液侧管道47上的电磁阀,构成液侧控制阀。液侧开关阀55布置在液侧管道47上的比液侧旁路管道50的连接部位更靠液侧常闭阀45的位置。气侧开关阀56是设置在气侧管道48上的电磁阀,构成气侧控制阀。气侧开关阀56布置在气侧管道48上的比液侧旁路管道50的连接部位更靠气侧常闭阀46的位置。

〈单元冷却器〉

各单元冷却器25构成利用侧机组。单元冷却器25设置在冷库中,对冷库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0一样,在各单元冷却器25中分别设置有室内回路60、室内风扇21、室内控制器22以及制冷剂传感器23。

-制冷机的工作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进行冷却运转。该制冷机10在制冷剂在冷却运转中已从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

〈冷却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进行的冷却运转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进行的制冷运转相同。也就是说,在冷却运转中,制冷剂回路30中的室外热交换器4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制冷剂回路30中的各室内热交换器6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进行制冷循环。

在该冷却运转中,室外控制器80的正常控制部85将液侧开关阀55和气侧开关阀56保持在打开状态,将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保持在关闭状态,让室外风扇16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正常控制部85根据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在冷却运转中,各单元冷却器25的室内控制器22对室内膨胀阀62的开度进行调节,让室内风扇21工作。

〈制冷剂回收运转〉

对制冷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进行说明。该制冷剂回收运转是用于将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的运转,在制冷剂已从至少一个室内回路60泄漏出来的情况下进行该制冷剂回收运转。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进行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相同。

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液侧开关阀55保持在关闭状态,将气侧开关阀56保持在打开状态,让室外风扇16工作。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时压缩机41正在工作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让压缩机41继续工作;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时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启动压缩机41。

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同时,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的阀控制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的阀控制工作相同。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打开气侧旁路阀53,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保持在规定的目标过热度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各室内控制器22输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指令信号。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压缩机41的工作排量进行调节,以便将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保持在目标压力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制冷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将气侧开关阀56保持在打开状态。如果制冷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即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结束条件)成立,则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关闭气侧开关阀56,让压缩机41停止工作。该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的工作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的工作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中,如果制冷剂回收运转的结束条件成立,则液侧开关阀55和气侧开关阀56二者均变成关闭状态,在制冷剂回路30中,室外回路40与室内回路60二者间完全被切断。因此,在压缩机41停止工作以后,已回收到室外回路40中的制冷剂也不会返回室内回路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机10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压缩机41已停止工作以后,也能够保持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残留量较少。

(其他实施方式)

可以将以下变形例应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和制冷机10中。

-变形例1-

如图7所示,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中,气侧旁路阀53也可以为打开状态下的开度可变的调节阀。在本变形例的室外回路40中,阀体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电动阀作为气侧旁路阀53设置在气侧旁路管道52上。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将本变形例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例子。

在本变形例的空调机10或制冷机10中,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作为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和调节气侧旁路阀53的开度的工作。对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的阀控制工作之一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已将气侧旁路阀53的开度保持为一定不变的状态下,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以保证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达到目标吸入过热度。在即使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的下限开度,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或喷出过热度也仍低于目标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例如5℃-1℃)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将气侧旁路阀53的开度增大一规定值,在该状态下继续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

-变形例2-

如图8所示,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中,也可以省略气侧旁路管道52和气侧旁路阀53。在本变形例的空调机10或制冷机10中,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进行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作为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进行的阀控制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图8示出将本变形例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例子。

-变形例3-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作为阀控制工作进行调节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的工作,以保证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达到规定值以上。

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阀控制工作中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即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落在规定的目标过热度范围内。也就是说,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落在目标过热度范围内,即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在该范围的下限值以上且上限值以下。

具体而言,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利用喷出温度传感器70和喷出压力传感器75的测量值,计算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即从压缩机41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然后,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保证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落在规定的目标过热度范围(例如5℃±1℃)内。也就是说,在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超过目标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例如5℃+1℃)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增大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在计算出的压缩机41的喷出过热度低于目标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例如5℃-1℃)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减小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示出的目标过热度范围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目标过热度范围也可以为例如5℃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将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被吸入压缩机41的制冷剂的湿度抑制在某种程度以下。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压缩机41因吸入湿度高的制冷剂而损坏,并且能够让压缩机41持续工作。最终结果是能够充分地减少残留在室内回路60中的制冷剂的量,从而能够可靠地减少从室内回路6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变形例4-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不是在开始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的同时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而是在开始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后如果规定的条件成立,才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

例如,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在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中,如果“吸入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pl低于规定的基准压力pr(pl<pr)”的开始条件成立,则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

这里,存在当制冷剂回收工作开始时,室内热交换器61中存在较多的液体制冷剂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二者均为关闭状态,压缩机41的吸入压力也保持在某种程度以上,因此,压缩机41的喷出温度也保持在某种程度以下。这里,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在保持着液侧旁路阀51和气侧旁路阀53处于关闭状态不变的状况下,开始制冷剂回收控制工作,如果之后上述开始条件(pl<pr)成立,则开始进行阀控制工作。

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在阀控制工作中,如果开始条件(pl<pr)成立,则打开气侧旁路阀53,并开始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

本变形例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在阀控制工作中,如果开始条件(pl<pr)成立,则在保持着已将气侧旁路阀53关闭的状态不变的状况下,开始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如果之后规定的开阀条件成立,则打开气侧旁路阀53,在该状态下继续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考虑到的开阀条件为:即使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的下限开度,压缩机41的吸入过热度或喷出过热度仍低于目标过热度(例如5℃-1℃)。

-变形例5-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外控制器80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部86也可以构成为:在阀控制工作中,在保持着已将液侧旁路阀51关闭的状态不变的状况下,打开气侧旁路阀53,如果之后规定的条件成立,则开始对液侧旁路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

-变形例6-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在对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机20中设置有制冷剂传感器23,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中,在对库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单元冷却器25中设置有制冷剂传感器23。相对于此,制冷剂传感器23也可以布置在室内机20的外部或单元冷却器25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制冷剂传感器23设置在通过空调机10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间中或通过制冷机10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间中,如果制冷剂传感器23周边的制冷剂浓度超过规定的基准浓度,则发出作为泄漏信号的检测信号。

-变形例7-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0也可以不包括制冷剂传感器23。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外控制器80构成为能够接收从制冷剂传感器23发出的检测信号。在将本变形例的空调机10或制冷机10安设在建筑物等上时,与空调机10或制冷机10分开准备的制冷剂传感器23设置在室内空间的适当位置,该制冷剂传感器23与空调机10或制冷机10相连接。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通过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空调机(制冷装置)

30制冷剂回路

40室外回路(热源侧回路)

41压缩机

42四通换向阀

43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44室外膨胀阀(液侧控制阀)

47液侧管道

48气侧管道

50液侧旁路管道

51液侧旁路阀

52气侧旁路管道

53气侧旁路阀

55液侧开关阀(液侧控制阀)

56气侧开关阀(气侧控制阀)

57贮液器(容器部件)

60室内回路(利用侧回路)

61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80室外控制器(控制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