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1839发布日期:2020-10-02 08:3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制冷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高端食材的家庭储备量也在增加。经研究,食材的储存温度低于其玻璃化温度,食材性质会相对稳定,保质期限会大大延长。其中,食材的玻璃化温度多集中在-80℃~-30℃。

现有的家用冰箱都是采用蒸气压缩方式制冷,近些年研发出采用半导体、磁制冷等方式的冰箱,但因制冷效率的限制,箱内温度难以达到-30℃以下。航天、医疗等领域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制冷,该系统可实现制冷温度-200℃以下,但其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较大。长期以来,如何减小斯特林制冷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其应用于家用冷藏冷冻装置上一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制冷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斯特林制冷机的振动传递至储物间室内。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散热效率。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和

斯特林制冷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储物间室内或通达至该储物间室内,以向该储物间室提供冷量,所述斯特林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斯特林制冷机;其中

所述箱体的后侧底部还限定有器件室,所述斯特林制冷机设置于所述器件室内。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热交换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一个储物间室内;且所述斯特林制冷系统还包括导冷装置,且所述导冷装置包括:

冷端适配器,设置为与所述斯特林制冷机的冷端热连接,且其开设有至少一个管孔;和

至少一个导冷热管,预设于所述箱体的隔热层内,且其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管孔内并与所述冷端适配器热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所述热交换器热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冷热管包括多个折弯部;且

每个所述导冷热管的至少一个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90°且小于360°°。

可选地,所述斯特林制冷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热端适配器,设置为与所述斯特林制冷机的热端热连接,且其开设有至少一个管孔;

至少一个导热热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管孔内并与所述热端适配器热连接;和

多个散热翅片,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热管热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热热管包括:

径向段,设置为自所述热端适配器向所述热端的径向外侧延伸;和

轴向段,设置为自所述径向段的外侧端部沿所述热端的轴向方向延伸;且

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为与所述轴向段热连接。

可选地,所述斯特林制冷机的冷端位于其热端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保温罩,设置为将斯特林的冷端和热端分隔于其内侧和外侧。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储物间室内或通达至该储物间室内,以向该储物间室提供冷量,所述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包括一个压缩机和一个冷凝器;其中

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器件室内。

可选地,所述斯特林制冷机、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在横向方向上依次排布。

可选地,所述斯特林制冷机的热端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的上方;且

所述器件室设置有与机外环境连通的至少一个斯特林通风口和位于所述斯特林通风口下方的至少一个压缩机通风口,其中所述斯特林通风口用于为所述热端散热,所述压缩机通风口用于为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将斯特林制冷机设置在箱体的后侧底部,不仅便于斯特林制冷机的安装和维护,还可提高斯特林制冷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斯特林制冷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箱体引起共振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冷热管设置为包括多个折弯部,并使至少一个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90°且小于360°,有效地减少了斯特林制冷机传递至热交换器的振动,进而避免了振动传递至储物间室产生回声放大噪声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器与导冷热管的连接可靠性,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每个导热热管设置为先沿斯特林制冷机的热端的径向方向延伸,再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将部分或全部的散热翅片设置在导热热管的轴向延伸的部分,避免了斯特林制冷机产生的振动被导热热管和散热翅片放大,提高了散热装置的可靠性,并延长了斯特林制冷机的热端、热端适配器、导热热管与散热翅片的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斯特林制冷机的周向方向上分布的多个弹簧悬吊装置将斯特林制冷机悬吊在罩壳内,并在罩壳的底部支脚与安装表面之间设置多个弹性垫脚,不仅避免了斯特林制冷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罩壳与罩壳、箱体发生共振,还在使斯特林制冷机的安装稳定可靠的同时,在各个方向上减少甚至消除斯特林制冷机的振动,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斯特林制冷机、压缩机和冷凝器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在器件室,使斯特林制冷机的热端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压缩机和冷凝器的上方,并在斯特林制冷机、与压缩机和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分别开设斯特林通风口和压缩机通风口,可在使整机结构紧凑的同时,避免了压缩机、冷凝器与斯特林制冷机产生的热量互相干扰,在整体上提高了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蒸气压缩制冷系统与斯特林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器件室的盖板被去除;

图3是图2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一个半壳、一个弹性垫脚、和保温罩均被去除;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图4中导冷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8是实施例1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11是实施例2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比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对比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图5所示导冷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15是图4中散热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6是图4中弹性垫脚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后视图。参见图1,冷藏冷冻装置1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箱体、用于分别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门体、至少为一个储物间室制冷的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至少为一个储物间室制冷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以及控制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斯特林制冷系统运行的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冷藏冷冻装置100可为冰箱、冷柜、冰柜等。

箱体可包括外箱111、设置于外箱111内的至少一个内胆、以及设置于外箱111与至少一个内胆之间的隔热层。其中,至少一个内胆分别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斯特林制冷系统均可设置为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一个储物间室内或通达至该储物间室内,以向该储物间室提供冷量。

在图示实施例中,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设置为向内胆112和内胆113限定的储物间室提供冷量。斯特林制冷系统可设置为仅向内胆112限定的储物间室提供冷量。

具体地,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包括一个压缩机131、一个冷凝器132、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至少一个蒸发管路134。其中,至少一个蒸发管路134可分别设置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内。

斯特林制冷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120、分别与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热连接的至少一个导冷装置150、以及分别与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热连接的至少一个散热装置160。在图示实施例中,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数量为一个。

具体地,每个斯特林制冷机120可包括机壳、气缸、活塞、和驱动活塞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机壳可由主体121和圆筒部122组成。驱动机构可设置于主体121内。活塞可设置为在圆筒部122内往复运动,以形成冷端和热端。

图2是图1所示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器件室114的盖板115被去除。参见图2,外箱111的后侧底部还可限定有一个器件室114。特别地,斯特林制冷机120可设置于器件室114内,以便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安装和维护,并提高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斯特林制冷机12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箱体引起共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与外箱111固定连接的底钢。底钢可设置于器件室114的底部,用于支撑斯特林制冷机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可设置于其热端的上方,以便于将冷端产生的冷量传递至储物间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也可设置于器件室114内,以使结构紧凑,箱体具有较大的储物空间,而且有利于压缩机131、冷凝器132和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安装维护和线路布局,降低了生产成本。

斯特林制冷机120、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可在横向方向上依次排布,以在便于线路连接的同时,减小斯特林制冷机120、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之间的热量干扰,提高斯特林制冷机120、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在自然对流散热时的效率。

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可位于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的上方,以进一步减小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与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的热量干扰,在整体上提高散热效率。

器件室114可设置有与机外环境连通的至少一个斯特林通风口116和位于斯特林通风口116下方的至少一个压缩机通风口117。其中,斯特林通风口116主要用于为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散热,压缩机通风口117主要用于为压缩机131和冷凝器132散热,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外环境是指冷藏冷冻装置100的周围环境。

器件室114还可设置有压缩机散热风机133和斯特林散热风机(在图示视图角度,被斯特林通风口116处的格栅遮挡),以促使器件室114内的气体流动,提高散热效率。

至少一个压缩机通风口117可包括分别设置于斯特林制冷机120与压缩机131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压缩机通风口。该两个压缩机通风口可分别设置于器件室114的两个横向侧壁。

压缩机散热风机133可配置为促使气流自冷凝器132经压缩机131流向斯特林制冷机120的主体121,以在整体上提高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避免过热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压缩机散热风机133可设置于冷凝器132与压缩机131之间,以降低风阻,提高风量,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控制器也可设置于器件室114内,并位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主体121的下游,以便于控制器与斯特林制冷机120和压缩机131的电连接。

至少一个压缩机通风口117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于盖板115对应冷凝器132和对应斯特林制冷机120的主体121的部分的另两个压缩机通风口,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斯特林通风口116的数量可为两个,其中一个斯特林通风口116可开设于器件室114的横向侧壁,另一个斯特林通风口116可开设于盖板115。

斯特林散热风机可设置于器件室114的横向侧壁的斯特林通风口116处,以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使结构紧凑,散热风机的安装更加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器件室114还可设置有隔板140,用于将器件室114分隔为压缩机散热区114a和斯特林散热区114b。其中,压缩机131、冷凝器132、压缩机散热风机133、以及斯特林制冷机120的至少部分主体121可设置于压缩机散热区114a,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和散热装置160可设置于斯特林散热区114b,以进一步地避免了压缩机131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产生的热量互相干扰,进一步地降低能耗,提高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斯特林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图3是图2所示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一个半壳181、一个弹性垫脚190、和保温罩145均被去除;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参见图2至图4,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保温罩145。保温罩145可设置为将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和热端分隔于其内侧和外侧,以避免冷端受热端的热量干扰,使冷端产生的冷量大部分甚至全部传输至深冷间室,进而提高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罩壳180,罩设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主体121的外侧,以避免压缩机131产生的热量影响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工作效率,并对斯特林制冷机120产生的振动噪声进行屏蔽,减少了传递至周围环境的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罩壳180可由关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纵向中央对称平面镜像对称的两个半壳181组成。即罩壳180的两个半壳181可关于一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活塞运动方向共面的平面镜像对称,以便于斯特林制冷机120与罩壳180的装配,以及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和热端的引出。

图5是图4中导冷装置1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图5所示导冷装置150的热交换器170的示意性后视图。参见图4、图5和图14,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一个储物间室内的热交换器170。导冷装置150可设置为与热交换器170热连接,以为该储物间室提供冷量。其中,导冷装置150可包括冷端适配器和至少一个导冷热管152。

具体地,冷端适配器可设置为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热连接,且其可开设有至少一个管孔。至少一个导冷热管152可预设于箱体的隔热层内,且其一端分别设置于至少一个管孔内并与冷端适配器热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热交换器170热连接,以接收冷端的冷量,并将冷量传递至热交换器170。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导冷热管152的数量可为多个。冷端适配器可包括两个安装件151a和一个锁紧件151b。

两个安装件151a可设置为关于冷端的纵向中央平面(即轴向中央平面)径向对称,并将冷端夹置于其间,以与冷端热连接。

两个安装件151a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管槽153。锁紧件151b可形成有多个管槽153,并与两个安装件151a的管槽153沿导冷热管152的纵向方向拼合形成多个管孔,来与多个导冷热管152热连接,以提高冷端适配器的可靠性,并便于冷端适配器与导冷热管152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冷热管152可包括多个折弯部154,且至少一个折弯部154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90°且小于360°,以减少斯特林制冷机120传递至热交换器170的振动,进而避免振动传递至储物间室产生回声放大噪声的问题,提高热交换器170与导冷热管152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折弯角度为该折弯部154的始端延伸方向与末端延伸方向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折弯部154可呈弧形,以进一步地减小振动。

每个导冷热管152的折弯部154的数量可为2~5个,例如2个、3个、4个、或5个,以在保证减振效果的同时,降低生产难度。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导冷热管152至少有一个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可大于等于150°且小于240°,例如,150°、163°、176°、191°、230°或250°,例如3/5个圆周、3/4个圆周、或4/5个圆周,以进一步地较小振动。

每相邻两个导冷热管152之间的间距可大于等于1mm,例如0.5mm、0.8mm、或1mm,以避免导冷热管152互相碰撞,产生噪音。

每个导冷热管152可包覆有减震胶泥,以进一步地减少振动噪音。在该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导冷热管152之间的间距为该两个导冷热管152的减震胶泥之间的间距。

减振胶泥可为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丁基橡胶及丁腈橡胶等。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更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6,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分别为163°、176°、191°和230°。

实施例2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9,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均为90°。

对比例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比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2,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分别为80°、75°、70°、65°。

上述实施例1-2及对比例1中的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相对位置均相同。

对实施例1-2及对比例1进行性能测试。测试说明:保留并固定导冷热管与斯特林制冷机以及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即冷端适配器与制冷端适配器),向用于与斯特林制冷机连接的连接结构施加一个10微米(μm)的强制位移,测定导冷热管在不同频率的强制位移下的受到的最大应力及最大加速度。其中,测试使用的连接结构均相同。

图7是实施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图10是实施例2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图13是对比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参见图7、图10和图13,在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直线距离均相同的情况下,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在各个频率下受到的最大应力均远远小于对比例3的导冷热管受到的最大应力。即在实际应用时,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施加给热交换器的应力远远小于对比例3的导冷热管施加给热交换器的应力,使得导冷热管与热交换器的连接更加可靠。

图8是实施例1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加速度(单位mm/s2);图11是实施例2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加速度(单位mm/s2)。参见图8和图11,在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相对位置均相同的情况下,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最大加速度略小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最大加速度。即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振动强度略小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振动强度,实际应用时振动噪音较小。

此外,对实施例1-2的导冷热管进行固有频率测试,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6hz、149hz、205hz,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6hz、49hz、78hz。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更加适用于常用的50~90hz的斯特林制冷机,与常用斯特林制冷机发生共振的可能性更低。

参见图14,热交换器170可包括制冷端适配器171、背板172、以及盖板173。其中,冷端适配器可与多个导冷热管152热连接。盖板173可设置于背板172的前侧并将一个蒸发管路134夹置于其与背板172之间。

盖板173可设置有间隔设置并自盖板173向前延伸的多个导冷翅片,以增大蒸发管路134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70还可包括电加热管174,蛇形布置于多个导冷翅片之间并与盖板173导热连接,以为热交换器170除霜。

图15是图4中散热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4和图15,散热装置160可包括热端适配器、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以及多个散热翅片163。

具体地,热端适配器可设置为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热连接,且其可开设有至少一个管孔。

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可分别设置于至少一个管孔内并与热端适配器热连接,以接收热端的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导出。

多个散热翅片163可设置为与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热连接,以增大导热热管162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图示实施例中,导热热管162的数量为多个。热端适配器可包括两个安装件161a和两个锁紧件161b。两个安装件161a可关于热端的纵向中央平面(即轴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并将热端夹置与其间,以与热端热连接。

两个安装件161a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管槽164。每个锁紧件161b可形成有至少一个管槽164,并与一个安装件161a的至少一个管槽164沿导热热管162的纵向方向拼合形成至少一个管孔,来与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热连接,以提高热端适配器的可靠性,并便于热端适配器与导热热管162的装配。

每个锁紧件161b可与安装件161a的远离热端的部分拼合,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两个安装件161a和两个锁紧件161b的靠近冷端的表面可形成有沿导热热管162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条,以提高两个安装件161a和两个锁紧件161b的结构强度。

每个导热热管162可包括自热端适配器向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段162a和自径向段162a的外侧端部沿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段162b。

散热翅片163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为导热热管162的轴向段162b热连接,以避免斯特林制冷机120产生的振动被导热热管162和散热翅片163放大,提高散热装置160的可靠性,并延长斯特林制冷机120的热端、热端适配器、导热热管162与散热翅片163的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可设置为自热端适配器延伸至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冷端与斯特林散热区114b的横向侧壁的斯特林通风口116之间。

位于盖板115的斯特林通风口116可开设于盖板115的位于至少一个导热热管162后侧的部分,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减少热管传递至冷端的热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热管162的数量为多个并自热端适配器分别延伸至热端的横向两侧。即至少有一个导热热管162延伸至热端的横向一侧,至少有一个导热热管162延伸至热端的横向另一侧,以提高热端适配器的受力均匀性,进而提高热端适配器的可靠性。

位于盖板115的斯特林通风口116可开设于盖板115的位于远离该横向侧壁的导热热管162后侧的部分,以使机外空气与导热热管162和散热翅片163的换热更加充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在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弹簧悬吊装置182。每个弹簧悬吊装置182可与罩壳180和斯特林制冷机120固定连接,以将斯特林制冷机120悬吊在罩壳180内,以在使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安装稳定可靠的同时,在各个方向上减少甚至消除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振动,进而防止斯特林制冷机120产生的振动经由导冷热管152和导热热管162放大。

每个弹簧悬吊装置182可包括与斯特林制冷机120的外壳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与罩壳180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以及两端分别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拉力方向的延长线交汇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的两根拉簧。

罩壳180可设置有向其内侧凹陷的多个凹陷部。多个弹簧悬吊装置182可设置为分别与多个凹陷部的底壁固定连接,以提高罩壳180的结构强度,减小罩壳180的厚度,节约罩壳180的生产成本。

图16是图4中弹性垫脚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4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180的底部可设置有多个支脚183。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支脚183与安装罩壳180的安装表面之间的多个弹性垫脚190,以进一步地减小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振动。

具体地,安装表面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横截面为环形的多个安装柱118。每个弹性垫脚190可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弹性垫脚190的安装孔191、和沿其周向方向延伸且开口向外的安装槽192。其中,安装柱118的内周壁可用于与紧固件配合,安装孔191可套设于安装柱118,且支脚183卡接于安装槽192内,以在竖直方向上减小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振动,并在水平方向上减小一定的斯特林制冷机120的振动,进而防止斯特林制冷机120产生的振动经由导冷热管152和导热热管162放大。

在图4实施例中,每个半壳181设置有一个支脚183,且每个支脚183设置为卡接于两个弹性垫脚190的安装槽192内。

每个弹性垫脚190的位于安装槽192下侧的部分的外径可大于位于安装槽192上侧的部分的外径,以节约生产成本并提高弹性垫脚190的可靠性。

每个弹性垫脚190还可开设有与安装孔191互相连通并分别位于安装槽192的内侧和下侧的两个缓冲槽193,以利用两个缓冲槽193与安装柱118形成的气室,提高弹性垫脚190的弹性,进而提高减振效果,延长弹性垫脚190的使用寿命。

罩壳180可由金属制成,以提高罩壳180的屏蔽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180可由钢制成。罩壳180的厚度可为2~5mm,例如2mm、3mm、4mm或5mm,以减小安装槽192的尺寸,进而提高弹性垫脚190的弹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