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97113发布日期:2021-03-17 00: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测试过程中其内部循环的冷媒量通常采用由测试人员依据经验直接排放或外接冷媒瓶直接加注的方式进行调节。然而,上述调节方式,使得空调器工作时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与其最佳冷媒量存在较大偏差,从而会影响空调器的性能。而且,直接排放的冷媒会影响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相应的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属性参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调器的换热性能的测试精度。另外,多次重复排出或加注冷媒容易导致压缩机含油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媒调节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同时可以保证空调器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冷媒调节系统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冷媒调节装置,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所述流路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通过在冷媒调节系统中设置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储液罐和冷媒调节装置,且冷媒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储液罐的位于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流路和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使得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同时,节省了因拆机,排放冷媒,抽真空以及重新加注冷媒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整机性能匹配的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调节装置包括:冷媒调节流路,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所述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所述冷媒排出端或所述冷媒加注端;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冷媒调节流路上以检测流经所述流量计的冷媒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调节流路包括:冷媒加注流路,所述冷媒加注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所述冷媒加注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冷媒排出流路,所述冷媒排出流路的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所述冷媒排出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为所述冷媒排出端时所述冷媒排出流路导通,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为所述冷媒加注端时所述冷媒加注流路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排出流路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加注流路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流路的自由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所述第一流路上设有第一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一流路的通断,所述第二流路上设有第二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二流路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加注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的一端相连,所述冷媒排出流路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冷媒加注旁路,所述冷媒加注旁路与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开关并联连接,所述冷媒加注旁路上设有旁路开关以控制所述冷媒加注旁路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支路开关,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支路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支路和第二子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开关包括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所述第一子开关设在所述第一子支路上,所述第二子开关设在所述第二子支路上;所述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子开关并联连接,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三支路开关;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三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支路上设有第四支路开关。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冷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冷时排出空调器内的冷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热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热时排出空调器内的冷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冷媒调节系统;

1:压缩机;11:吸气口;12:排气口;

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

5:储液罐;51:进口;52:第一出口;53:第二出口;

6:冷媒调节装置;61:冷媒加注流路;611:第一流路;

6111:第一开关;612:第二流路;6121:第二开关;

62:冷媒排出流路;621:第二节流装置;63:流量计;

64:冷媒加注旁路;641:旁路开关;65:第一支路;

651:第一支路开关;6511:第一子开关;6512:第二子开关;

652:第一子支路;653:第二子支路;66:第二支路;

661:第二支路开关;67:第三支路;671:第三支路开关;

68:第四支路;681:第四支路开关;

200:空调器;

201:空调压缩机;202:节流装置;

203:室内换热器;204:室外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200通过使用空调压缩机201、冷凝器、节流装置202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200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空调压缩机201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202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节流装置202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空调压缩机201。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20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200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空调压缩机201和室外换热器204的部分,空调器200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203,并且节流装置202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换热器203和室外换热器204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200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200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100。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应用于空调器200,以对空调器200中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其中,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在测试阶段对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以使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含量达到最佳值。当然,冷媒调节系统100还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以使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值。

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冷媒调节系统100应用于测试阶段的空调器200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冷媒调节系统100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而不限于空调器2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储液罐5和冷媒调节装置6。

具体而言,压缩机1包括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吸气口11用于吸入待压缩的冷媒(例如,低温低压的冷媒),排气口12用于排出压缩后的冷媒(例如,高温高压的冷媒)。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下端)与吸气口11相连,第二换热器3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下端)与排气口12相连。储液罐5包括进口51、第一出口52和第二出口53,进口51与第二换热器3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上端)相连。储液罐5内的冷媒可以从第一出口52流向空调器200内以实现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可以通过进口51流入储液罐5以实现空调器200内的冷媒的排出。第一节流装置4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上端)和第二出口53之间。

如此设置,当采用冷媒调节系统100对测试过程中的空调器200内的冷媒进行调节时,由于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以及储液罐5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中不同位置处的冷媒的压力可能不同,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在经过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装置4后可以从低温低压的冷媒转换为高温高压的冷媒,由于储液罐5的进口51与第二换热器3的上述另一端相连,从第二换热器3的上述另一端流出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冷媒,从而由进口51流入储液罐5内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上述冷媒循环回路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媒调节系统100内的压力环境,保证储液罐5的冷媒为高压液态状,使得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随时排出到冷媒调节系统100中或者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可以随时加注到空调器200内,从而可以通过冷媒调节系统100的不断调节使得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冷媒调节装置6的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和第一出口52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当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相连时,冷媒调节装置6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如图3和图5所示)。当空调器2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大于其最佳冷媒量时,冷媒排出端可以连接在空调器200的高压段,且空调器200高压段的冷媒压力大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内的冷媒的压力,从而空调器200可以将多余的高压冷媒经冷媒调节装置6顺利地流向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以使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的冷媒可以依次经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转换为高压液态,最终流向冷媒调节系统100的储液罐5内。

当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一端与第一出口52相连时,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如图2和图4所示)。当空调器2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小于其最佳冷媒量时,冷媒加注端可以连接在空调器200的低压段,由于储液罐5中的冷媒为高压液态冷媒,从而可以将冷媒调节系统100的储液罐5内的冷媒通过第一出口52经冷媒调节装置6加注至空调器200内。

由此,与传统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式相比,可以通过冷媒调节系统100调节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直至空调器2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而且,在空调器200的冷媒调节过程中,冷媒可以始终在封闭环境内进行循环,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参数的稳定,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200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同时,空调器200可以在不拆机的情况下精确地调节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节省了因拆机,排放冷媒,抽真空以及重新加注冷媒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整机性能匹配的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100,通过在冷媒调节系统100中设置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储液罐5和冷媒调节装置6,且冷媒调节装置6的一端与储液罐5的位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流路和第一出口52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使得空调器200内循环的冷媒量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200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而且,可以提升空调器200整机性能匹配的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境友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冷媒调节装置6包括冷媒调节流路和流量计63,冷媒调节流路的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上述流路和第一出口52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或冷媒加注端。流量计63设在冷媒调节流路上以检测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当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4下游的上述流路相连时,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如图3和图5所示),此时空调器200可以将多余的冷媒经冷媒调节流路排出至冷媒调节系统100的储液罐5中,在上述过程中,从空调器200内排出的冷媒流经流量计63,从而可以检测从空调器200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当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一端与第一出口52相连时,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如图2和图4所示),此时可以将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经冷媒调节流路加注到空调器200内,在上述过程中,从冷媒调节系统100内排出的冷媒流经流量计63,从而可以检测从冷媒调节系统100排出的冷媒的流量。由此,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空调器200内预充注的冷媒量以及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包括加注或排出的冷媒量)来计算出加注或排出后空调器200内的实际冷媒量,从而实现冷媒调节系统100在空调器200运行状态下对空调器200进行冷媒定量加注或定量排出,进而可以精确地控制被测空调器200中的冷媒量。另外,通过设置流量计63可以准确地检测流经冷媒调节流路的冷媒的流量,从而使得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减小排出或加注冷媒的次数,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压缩机201中含油量的损失。

可选地,流量计63可以为质量流量计。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5,冷媒调节流路包括冷媒加注流路61和冷媒排出流路62,冷媒加注流路61的一端与第一出口52相连,冷媒加注流路61的另一端与流量计63相连。当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时冷媒加注流路61导通(如图2和图4所示)。此时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另一端为高压端,且与空调器200的低压段连通,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顺利地经冷媒加注流路61和流量计63流向空调器200,在上述过程中,流量计63可以实时检测流经冷媒加注流路61的冷媒的流量,从而测试人员可以得到加注至空调器200内准确的冷媒量。冷媒排出流路62的一端与流量计63相连,冷媒排出流路6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的上述另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当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时冷媒排出流路62导通(如图3和图5所示),此时冷媒调节装置6的上述另一端为低压端,且与空调器200的高压段连通,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可以顺利地经冷媒排出流路62和流量计63流向储液罐5,在上述过程中,流量计63可以实时检测流经冷媒排出流路62的冷媒的流量,从而测试人员可以得出空调器200内剩余的冷媒量。

可选地,冷媒排出流路62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621。例如,在图1-图5的示例中,冷媒排出流路6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冷媒排出流路62的另一端与冷媒加注流路61相连,第二节流装置621串联连接在冷媒排出流路62上。当空调器200排出冷媒时,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节流装置621的开度以使冷媒排出流路62导通,且空调器200排出的高压液态冷媒可以经过第二节流装置621进行节流降压,使得上述冷媒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内,与液态冷煤可以在第一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以保证进入压缩机1内的冷媒为气态,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压缩机1出现液击的现象,之后从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3换热后变为高压液态冷媒,并最终流向储液罐5内。由此,通过设置第二节流装置621可以对冷媒排出流路62的冷媒进行降压,以使流经入第二节流装置621前的冷媒与流入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形成压力差,保证冷媒排出流路62中的冷媒可以顺畅地流入第一换热器2。可选地,第二节流装置621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冷媒加注流路6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流路611和第二流路612,第一流路611的自由端与储液罐5的第一出口52相连,第二流路612的自由端与流量计63相连,第一流路611上设有第一开关6111以控制第一流路611的通断,第二流路612上设有第二开关6121以控制第二流路612的通断。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当空调器200需要加注冷媒时,第一开关6111和第二开关6121均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冷媒加注流路61导通,此时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依次流经第一流路611、第二流路612以及流量计63并流向空调器200。当空调器200需要排出冷媒时,第一开关6111和第二开关6121均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沿冷媒排出流路62经进口51流向储液罐5,有效避免冷媒由第一出口52流向储液罐5或冷媒不流经流量计63直接流入储液罐5内。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开关6111和第二开关6121,有效地保证了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按照指定的流路流向空调器200,同时可以准确地得出加注到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5,冷媒加注流路61的上述另一端与流量计63的一端相连,冷媒排出流路62的上述一端与流量计63的另一端相连。如此设置,当冷媒调节系统100工作时,无论是冷媒加注流路61导通,还是冷媒排出流路62导通,流经冷媒加注流路61或冷媒排出流路62的冷媒均流过流量计63,流量计63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流经冷媒加注流路61或冷媒排出流路62的冷媒的流量,从而测试人员可以得知每次调节后空调器200内的实际冷媒量。

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冷媒加注旁路64,冷媒加注旁路64与流量计63和第二开关6121并联连接,冷媒加注旁路64上设有旁路开关641以控制冷媒加注旁路64的通断。例如,在图3和图5的示例中,当空调器200需要排出冷媒时,旁路开关641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冷媒加注旁路64导通,此时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经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冷媒排出流路62、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流向储液罐5内,有效地保证空调器200的冷媒可以按照指定的流路流向储液罐内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第一支路65和第二支路66,第一支路65的一端与流量计63相连,第二支路66与第一支路65并联连接,第二支路66的一端与流量计63相连。参照图2,当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加注冷媒时,第一支路65的另一端为高压端且适于与空调器200的低压段连通,储液罐5中的高压冷媒可以经冷媒加注流路61、流量计63以及第一支路65顺利地流向空调器200。参照图3,当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排出冷媒时,第二支路66的另一端为低压端且适于与空调器200的高圧段连通,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可以经第二支路66、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以及冷媒排出流路62流向储液罐5。由此,当空调器200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可以从不同的流路加注至空调器200的低压段或从空调器200的高压段排出,从而使得空调器200内的冷媒调节可以在封闭环境下进行,同时可以实现对空调器200内的冷媒的自动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第一支路65上设有第一支路开关651。例如,第一支路65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支路652和第二子支路653,第二子支路643的一端与流量计63的邻近冷媒加注旁路64的一端相连,第二子支路643的另一端与第一子支路642的一端连接,第一子支路643的另一端适于连接在空调器200的节流装置202和室内换热器203之间。第一支路开关651包括第一子开关6511和第二子开关6512,第一子开关6511设在第一子支路652上,用以于控制第一子支路652的通断。第二子开关6512设在第二子支路653上,用于控制第二子支路653的通断。当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加注冷媒时,第一子开关6511和第二子开关6512均打开,第一子支路652和第二子支路653均导通,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经冷媒加注流路61、流量计63、第一子支路652和第二子支路653流向空调器200内。当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加注冷媒时,第一子开关6511关闭,第二子开关6512打开,此时第二子支路653导通,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经冷媒加注流路61、流量计63和第二子支路653流向空调器200内。由此,当空调器200加注冷媒时,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冷媒可以从不同的流路流至空调器200内。

第二支路66上设有第二支路开关661,用于控制第二支路66的通断。当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排出冷媒时,第二支路开关661打开,第二支路66导通,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可以经第二支路66、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和冷媒排出流路62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流向储液罐5。由此,使得冷媒可以按照特定的流路在空调器200和冷媒调节系统100中循环。

参照图5,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第三支路67和第四支路68,第三支路67与流量计63和第二子开关6512并联连接,第三支路67上设有第三支路开关671,用于控制第三支路67的通断。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第三支路67的一端与流量计63的左端相连,第三支路67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支路653的远离流量计63的一端相连。当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排出冷媒时,第一子开关6411和第三支路开关671可以均打开,此时,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依次流经第一子支路642、第三支路67、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冷媒排出流路62、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流向储液罐5。

参照图4,第四支路68与第三支路67并联连接,第四支路68上设有第四支路开关681,用于控制第四支路68的通断。第四支路68的一端与第二支路66的一端相连,第四支路68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支路653的一端相连。当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加注冷媒时,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四支路开关681和第二子开关6412可以均打开,此时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经冷媒加注流路61、流量计63、第二子支路643和第四支路68流向空调器200。如此设置,当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排出或加注冷媒时,第三支路开关671和第四支路开关681可以分别控制第三支路67和第四支路68的导通,使得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可以经不同的流路加注或排出冷媒,以保证空调器200内的冷媒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

可选地,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一子开关6511和第二子开关6512、旁路开关641、第二支路开关661、第三支路开关671和第四支路开关681可以均为电磁阀。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100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如图1-图5所示,冷媒调节系统100的第二支路66的远离流量计63的一端连接在空调器200的节流装置202和室外换热器204之间,第一子支路652的远离流量计63的一端连接在节流装置202和室内换热器203之间。其中,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621可以均为电子膨胀阀。

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200为制冷模式,且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接收到冷媒加注信号,打开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一子开关6511和第二子开关6512,关闭旁路开关641、第二支路开关661、第三支路开关671和第四支路开关681,且调小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621的开启度,此时,冷媒加注流路61和第一支路65导通,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经冷媒加注流路61、流量计63、第一支路65流向空调器200。其中,冷媒加注条件可以包括同时满足空调压缩机201的排气温度t0大于最大排气温度t0max、空调压缩机201的当前运行功率p小于参考功率δp以及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l小于冷媒量上限值lmax。参考功率δp是空调器200换热能力的最低值qmin与空调器200的能效下限eermin的比值,空调器200的能效下限eermin是空调器100换热能力与消耗功率之比的最低允许值。冷媒量上限值lmax指的是空调器100内允许冷媒循环的最大值。

当向空调器200内加注冷媒的时间持续一个周期δt后停止加注冷媒,并关闭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一子开关6511和第二子开关6512,使得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在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储液罐5之间循环,为空调器200加注冷媒随时提供加注点。流量计63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2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其中,l为空调器200加注或排出冷媒前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

当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持续一定时间后,重新判断空调器200是否满足上述冷媒加注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向空调器200内加注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加注模式,执行冷媒排出模式,直至空调器200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如图3所示,当空调器200为制冷模式,且满足冷媒排出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接收到冷媒排出信号,打开旁路开关641和第二支路开关661,关闭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一子开关6511、第二子开关6512、第三支路开关671和第四支路开关681,且调大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621的开启度,此时,第二支路66、冷媒加注旁路64以及冷媒排出流路62导通,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经第二支路66、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冷媒排出流路62、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流向储液罐5。其中,冷媒排出条件可以包括同时满足空调压缩机201的排气温度t0小于最大排气温度t0max和空调压缩机201的当前运行功率p大于参考功率δp或者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l大于冷媒量上限值lmax。

当空调器200向外排出冷媒的时间持续一个周期δt后停止排出冷媒,并关闭旁路开关641和第二支路开关66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在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储液罐5之间循环,为空调器200排出冷媒随时提供排出点。流量计63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2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持续一定时间后,重新判断空调器200是否满足上述冷媒排出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使空调器200向外排出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排出模式,执行冷媒加注模式,直至空调器200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由此,当空调器200为制冷模式时,空调器200的冷媒和储液罐5的冷媒可以经不同的流路在空调器200和冷媒调节系统100之间循环加注或排出,以保证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

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200为制热模式,且满足上述冷媒加注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接收到冷媒加注信号,打开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二子开关6412和第四支路开关681,关闭第一子开关6411、旁路开关641、第二支路开关661和第三支路开关671,且调小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621的开启度,此时,冷媒加注流路61、第二子支路643和第四支路68导通,储液罐5中的冷媒可以经媒加注流路、流量计63、第二子支路643和第四支路68流向空调器200。

当向空调器200内加注冷媒的时间持续一个周期δt后停止加注冷媒,并关闭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二子开关6412和第四支路开关68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在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储液罐5之间循环,为空调器200加注冷媒随时提供加注点。流量计63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2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100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持续一定时间后,重新判断空调器200是否满足上述冷媒加注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向空调器200内加注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加注模式,执行冷媒排出模式,直至空调器200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如图5所示,当空调器200为制热模式,且满足上述冷媒排出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接收到冷媒排出信号,打开旁路开关641、第一子开关6411和第三支路开关671,关闭第一开关6111、第二开关6121、第二子开关6412、第二支路开关661和第四支路开关681,且调大第一节流装置4和第二节流装置621的开启度,此时,第一子支路642、第三支路67、冷媒加注旁路64以及冷媒排出流路62导通,空调器200中的冷媒可以经第一子支路642、第三支路67、流量计63、冷媒加注旁路64、冷媒排出流路62、第一换热器2、压缩机1和第二换热器3流向储液罐5。

当空调器200向外排出冷媒的时间持续一个周期δt后停止排出冷媒,并关闭旁路开关641、第一子开关6411和第三支路开关67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100中的冷媒在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和储液罐5之间循环,为空调器200排出冷媒随时提供排出点。流量计63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63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2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100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持续一定时间后,重新判断空调器200是否满足上述冷媒排出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使空调器200向外排出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排出模式,执行冷媒加注模式,直至空调器200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由此,当空调器200为制热模式时,空调器200的冷媒和储液罐5的冷媒可以经不同的流路在空调器200和冷媒调节系统100之间循环加注或排出,以保证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200的冷媒调节方法,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200的冷媒调节方法,通过采用上述冷媒调节系统100,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200内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同时保证空调器200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