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7335发布日期:2021-01-05 17:4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软管主要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规格从3mm到150mm。小口径软管(内径3mm-25mm)主要用于精密光学尺之传感线路保护、工业传感器线路保护.按用途主要分为:穿线软管、排水软管、通风软管、花洒软管、线束管。按材质主要分为: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塑料软管。

目前软管冷却装置大多使用水管直接对软管冲水的设计,会使软管表面积水较多,使用风机风干时间较长,浪费能源,而且直接用水管冲水的冷却效果也不是很好,冷却速度较慢,影响软管加工的质量,另外,降温用的水长时间使用后水温升高,导致软管冷却质量降低,影响软管冷却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冷却箱,所述第一冷却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冷却箱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且所述第一冷却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冷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却箱,所述第二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冷却箱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且所述第二冷却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水箱、水泵、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所述水箱设置在第一冷却箱的外部上端,所述水泵设置在第一冷却箱远离第二冷却箱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冷却箱的内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水箱的内部。

优选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冷却箱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皮带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冷却箱的内部顶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喷头,且所述若干组喷头依次排列,且所述若干组喷头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铺设在第一支架的上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固定圈固定在第一支架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若干组喷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箱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冷却箱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皮带轮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二支架、风扇以及蓄电池,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冷却箱的内部顶端,所述风扇在第二支架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组,且所述若干组风扇依次排列在第二支架的正下方,且所述若干组风扇设置在第二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第二冷却箱的外部上端,且所述蓄电池与若干组风扇通过导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设置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一输送机构,软管进入第一冷却箱内,软管在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下,第一冷却机构中的多组喷头同时对第一传送带上的软管进行水冷却水处理,第一次冷却处理过的软管输送至第二冷却箱内,在第二冷却箱内部设置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软管在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下,第二冷却机构中的多组风扇同时对第二传送带上的软管进行风干处理,从而完成了对软管的冷却工作,在对软管的冷却处理中,由于通过喷头首先对软管水冷却,再通过风扇对软管进行风干处理,该过程不仅使得软管的冷却效果较好和冷却速度较快,而且不影响软管加工的质量。

2、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机构,水泵通过第一输送管将第一冷却箱内的水抽出,再由水泵通过第二输送管输送至水箱内,该过程不仅清除了第一冷却箱的水,而且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的第二冷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冷却箱;3-循环机构、301-水箱、302-水泵、303-第一输送管、304-第二输送管;4-第一冷却机构、401-第一支架、402-第一连接管、403-第二连接管、404-喷头;5-第二冷却箱;6-第二冷却机构、601-第二支架、602-风扇、603-蓄电池;7-第一驱动电机;8-第一传送带;9-第二驱动电机;10-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管生产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冷却箱2,所述第一冷却箱2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机构3,所述第一冷却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冷却箱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4,且所述第一冷却机构4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冷却箱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却箱5,所述第二冷却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冷却箱5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6,且所述第二冷却机构6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正上方。

所述循环机构3包括水箱301、水泵302、第一输送管303以及第二输送管304,所述水箱301设置在第一冷却箱2的外部上端,所述水泵302设置在第一冷却箱2远离第二冷却箱5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管303的一端与水泵302的进水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30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冷却箱2的内部,所述第二输送管304的一端与水泵302的出水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304的另一端设置在水箱301的内部,第一冷却箱内的水由第一输送管303通过水泵302的作用下,再由第二输送管304输送至水箱301内;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传送带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设置在第一冷却箱2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传送带8通过皮带轮与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软管进入第一冷却箱内,由第一驱动电机7带动第一传送带8传送,软管在第一传送带8上通过第一冷却机构4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所述第一冷却机构4包括第一支架401、第一连接管402、第二连接管403,所述第一支架401设置在第一冷却箱2的内部顶端,所述第一支架40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喷头404,且所述若干组喷头404依次排列,且所述若干组喷头404设置在第一传送带8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402铺设在第一支架40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管402通过固定圈固定在第一支架401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管402与若干组喷头40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0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40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03的另一端与水箱301通过焊接连接,水箱内部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02、第二连接管403流至喷头404内,喷头404对第一传送带8上的软管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9、第二传送带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设置在第二冷却箱5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二传送带10通过皮带轮与第二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软管在第二传送带10上通过第二冷却机构6进行第二次冷却处理;所述第二冷却机构6包括第二支架601、风扇602以及蓄电池603,所述第二支架601设置在第二冷却箱5的内部顶端,所述风扇602在第二支架60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组,且所述若干组风扇602依次排列在第二支架601的正下方,且所述若干组风扇602设置在第二传送带10的正上方,所述蓄电池603设置在第二冷却箱的外部上端,且所述蓄电池603与若干组风扇602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603为风扇602提供动力,风扇602对第二传送带10上的软管进行第二次的冷却处理即风干处理。

工作原理:该冷却装置进行工作时,当软管进入到第一冷却箱2内时,启动第一电机7,软管在第一传送带8的输送下进行的移动,同时水箱301内得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02、第二连接管403流至喷头404内,喷头404对第一传送带8上的软管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第一次冷却处理过的软管输送至第二冷却箱5内,启动第二电机9,软管在第二传送带10的输送下进行的移动,同时蓄电池603为风扇602提供动力,风扇602对第二传送带10上的软管进行风干处理,于此同时第一冷却箱内的水2通过第一输送管303在水泵302的作用下,再由第二输送管304输送至水箱3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