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248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通常采用的是具有压缩机的机械制冷系统,其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而压缩机需要提供电力能源才能够运转起来提供能量,导致冰箱的放置位置非常不自由,严格地限制了冰箱的使用范围。并且,压缩机的耗电量很大,对于电力能源缺乏甚至没有电力能源的特殊地区或紧急情况下,采用这种机械制冷系统的冰箱就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插电、结构简单、能耗低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冰箱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冰箱的制冷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以及

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所述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其中

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裸露于所述箱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所述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以通过所述过冷器促使所述冷凝端换热器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进气管相连,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其中

所述过冷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

可选地,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储液器,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所述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

可选地,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毛细管,以对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

可选地,所述蒸发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壁,以便于与所述储物间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相对设置,以用于驱动环境空气流向所述冷凝端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下方,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底板;其中

所述底座的底板与所述箱体的底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环境空间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底座还至少包括两个沿竖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横向侧板,两个所述横向侧板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以便于根据所述温度调节所述风机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将传统冰箱的机械制冷系统替换为具有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的热管制冷系统,并将冷凝端换热器设置在箱体底部、在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和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置过冷器,可通过过冷器促使冷凝端换热器内的液态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蒸发端换热器内的气态制冷剂可在热管本身的特性下回流至冷凝端换热器,从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就可以实现热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自循环,省去了压缩机,一方面,可使得冰箱无需插电即可使用,提高了冰箱使用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冰箱来说,本申请的冰箱结构非常简单、且能耗非常低。

进一步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之间的进气管上的储液器,可通过储液器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便于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从而使得冰箱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下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冰箱还包括位于箱体底部并与冷凝端换热器相对设置的风机,可通过风机促使更多量的环境空气更快速地流向冷凝端换热器,从而提高了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图2中所示的单向直线箭头表示冰箱制冷时的制冷剂流向。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冰箱1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110的箱体10。箱体10可具有保温层,以避免冷量泄漏。进一步地,冰箱1还可以包括可活动地连接在箱体10前侧的门体60,以通过门体60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110。

特别地,冰箱1还包括用于为储物间室110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以便于制冷剂在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之间循环流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端换热器21意指热管的冷凝段部分形成的换热器,其可以仅包含热管的冷凝段,还可以同时包含热管的冷凝段和设置在冷凝段上的换热翅片等。相应地,蒸发端换热器22意指热管的蒸发段部分形成的换热器,其可以仅包含热管的蒸发段,还可以同时包含热管的蒸发段和设置在蒸发段上的换热翅片等。

冷凝端换热器21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并裸露于箱体10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冷凝端换热器21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冷凝端换热器21中的制冷剂所包含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空间。蒸发端换热器22设置于箱体10上,用于与储物空间11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储物空间110内空气中的热量,即完成了向储物间室110提供冷量的目的。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27,以通过过冷器27促使冷凝端换热器21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1。具体地,过冷器27可以为过冷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1将传统冰箱的机械制冷系统替换为具有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的热管制冷系统,并将冷凝端换热器21设置在箱体10底部、在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和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置过冷器27,可通过过冷器27促使冷凝端换热器21内的液态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蒸发端换热器22内的气态制冷剂可在热管本身的特性下回流至冷凝端换热器21,从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就可以实现热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自循环,省去了压缩机,一方面,可使得冰箱1无需插电即可使用,提高了冰箱1使用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冰箱来说,本申请的冰箱1结构非常简单、且能耗非常低。由于热管的特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进气管25相连,以便于从冷凝端换热器2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进气管25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出口与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回气管26相连,以便于从蒸发端换热器22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经回气管26返回冷凝端换热器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里所述的进气管25和回气管26均可以是热管的不具有换热功能的连接管段。

进一步地,过冷器27设置在进气管25上。具体地,过冷器27可与进气管25的管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二者内部流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25上的储液器23,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储液器23中可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便于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从而使得冰箱1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下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制冷效果。具体地,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时,参与热管制冷系统循环的制冷剂量减少,储液器23可以将过量的制冷剂储存起来。当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时,热管制冷系统需要较多的制冷剂量进行循环,储液器23储存的制冷剂又参与制冷循环,由此使得冰箱1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下都能获得较好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25上的毛细管24,以对从冷凝端换热器21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进行节流。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是,热管本身具有能够节流降压的毛细管,毛细管24可以进一步提高节流的作用。由于毛细管24的节流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过冷器27、储液器23和毛细管24均位于从冷凝端换热器21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流路中。更进一步地,过冷器27比储液器23和毛细管24更加靠近冷凝端换热器21,以便于及时地驱动从冷凝端换热器21流出的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毛细管24比储液器23更加靠近蒸发端换热器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端换热器22可设置于储物间室110的后壁,以便于与储物间室11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具体地,蒸发端换热器22可直接裸露于储物间室110,也可以通过隔板与储物间室110相隔离,只要确保蒸发端换热器22位于箱体10的保温层内侧即可。

进一步地,进气管25和回气管26可均位于箱体10后侧的保温层内,便于连通位于箱体10底部的冷凝端换热器21和位于箱体10后部的蒸发端换热器22。具体地,进气管25整体可沿竖向延伸,以有利于液体制冷剂沿进气管25向上流动。过冷器27所在的进气管管段可整体沿竖向延伸,储液器23所在的进气管管段可以沿横向延伸或倾斜向下延伸,毛细管24所在的进气管管段也可以沿横向延伸或倾斜向下延伸。回气管26可沿竖向延伸,以便于气态的制冷剂沿回气管26竖直流动,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并与冷凝端换热器21相对设置,以用于驱动环境空气流向冷凝端换热器21。由此,可通过风机30促使更多量的环境空气更快速地流向冷凝端换热器21,从而提高了冷凝端换热器21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冰箱1的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底座40,底座40设置在箱体10的下方,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底板41。底座40的底板41与箱体10的底板11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环境空间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冷凝端换热器21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地,风机30也可以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由此,可避免灰尘、水等杂物落在冷凝端换热器21或风机30上对其功能产生影响。

具体地,底座40与箱体1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的横向四周均可镂空,以便于更多的环境空气进入容置空间与冷凝端换热器21接触,从而保证冷凝端换热器21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此时,底座40可通过多个支撑柱支撑在箱体10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0还至少包括两个沿竖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横向侧板42,两个横向侧板42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43,风机30设置于进风口处。进风口和出风口43可相对设置,以便于风机30驱动的气流流经冷凝端换热器21后不用改变方向即可从出风口43流出,减小了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流流速,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凝端换热器21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底座40还可以包括其他两个相对的侧板,以避免用户直接看到容置空间内的冷凝端换热器21,从而使得冰箱1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0,温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以便于根据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调节风机30的转速,使得风机30的转速与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相匹配,从而确保冷凝端换热器21在各种温度的外部环境下都能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具体地,当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较高时,冰箱1可控制风机30的转速调至高档,以促使更多的环境空气与冷凝端换热器21进行换热,从而通过更多的环境空气带走冷凝端换热器21放出的热量。当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较低时,冰箱1可控制风机30的转速调至低档,此时,通过少量的环境空气与冷凝端换热器21进行换热就可以带走冷凝端换热器21放出的热量,从而通过不同环境温度下风机档位的匹配调节达到了节约能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冰箱1的环境适应性。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50可设置在冰箱1的门体60前侧,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0上,只要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冰箱1所处外部环境的温度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冰箱1可以为通常所说的冰箱,也可以为冷藏箱、冷藏罐、酒柜、其他具有冷藏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顶”、“底”、“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冰箱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