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霜管、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49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化霜管、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霜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国内冷冻冷藏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冷冻冷藏产品用于低温环境下,结霜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挖掘不同化霜方式对大力发展冷冻冷藏产品有积极意义。

冷冻冷藏产品中最为常见使用的是冷媒循环系统及蒸发器,但在低温环境下,换热器(蒸发器)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结霜现象。长时间结霜问题会严重影响换热器(蒸发器)的使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的化霜方式化霜效率低、化霜不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化霜管、换热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化霜方式化霜效率低、化霜不完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管路通道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出结构和/或凹陷结构。

进一步地,管路通道整体形成弯折通道。

进一步地,弯折通道呈波浪状通道。

进一步地,管路通道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出结构和多个凹陷结构,多个凸出结构沿粘性工质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凸出结构之间形成一个凹陷结构。

进一步地,凸出结构为锥形凸起,凹陷结构为锥形槽。

进一步地,锥形凸起和锥形槽依次相连,所有锥形凸起和锥形槽形成弯折通道。

进一步地,凸出结构为弧形凸起,凹陷结构为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弧形凸起和弧形凹槽平滑过渡并依次相连,所有弧形凸起和弧形凹槽形成波浪状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管路通道的内表面为非光滑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管路通道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化霜管。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化霜管与换热管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安装在换热管上的翅片,化霜管与翅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换热器。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化霜循环管路,化霜循环管路包括通过流体管路依次连通的压力泵和化霜管,流体管路内流通粘性工质。

进一步地,化霜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箱,流体管路至少部分穿过冷却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化霜管中,管路通道内表面在凸出结构和/或凹陷结构的结构改进下,形成凹凸不平的内表面,而粘性工质经过管路通道时,由于粘性工质流动性较差,粘性工质会因为凹凸不平的内表面产生紊流现象,在较大阻力下粘性工质间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化霜管将热量传导出去,使换热器上的霜被除掉,从而实现化霜功能。化霜管的化霜方式能够直接发热对换热器进行化霜,化霜方式更加直接,而且是单独的结构,这样使其化霜效率高,而且化霜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10,管状本体10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11,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出结构21和/或凹陷结构22。

本实用新型的化霜管中,管路通道11内表面在凸出结构21和/或凹陷结构22的结构改进下,形成凹凸不平的内表面,而粘性工质经过管路通道时,由于粘性工质流动性较差,粘性工质会因为凹凸不平的内表面产生紊流现象,在较大阻力下粘性工质间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化霜管将热量传导出去,使换热器上的霜被除掉,从而实现化霜功能。化霜管的化霜方式能够直接发热对换热器进行化霜,化霜方式更加直接,而且是单独的结构,这样使其化霜效率高,而且化霜更加彻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粘性工质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粘度大的工质,其中包括有蓖麻油、玉米糖浆、甘油、hfo380、机油等。这些粘性工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产生大量的热。

优选地,管路通道11整体形成弯折通道。参见图1所示的弯折通道,箭头方向是粘性工质的流动方向,弯折通道可以加强粘性工质的紊流效果,从而增加粘性工质之间的摩擦,进而产生更多热量。

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出结构21和多个凹陷结构22,多个凸出结构21沿粘性工质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凸出结构21之间形成一个凹陷结构22。凸出结构21和凹陷结构22的连贯性能够保证粘性工质的基本流动,不会造成部分粘性工质沉积在某一位置,避免其影响发热效果。进一步地,锥形凸起和锥形槽依次相连,所有锥形凸起和锥形槽形成弯折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化霜管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10,管状本体10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11,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出结构21和/或凹陷结构22。

优选地,管路通道11整体形成弯折通道,弯折通道呈波浪状通道。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出结构21和多个凹陷结构22,多个凸出结构21沿粘性工质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凸出结构21之间形成一个凹陷结构22。凸出结构21和凹陷结构22的连贯性能够保证粘性工质的基本流动,不会造成部分粘性工质沉积在某一位置,避免其影响发热效果。

凸出结构21为弧形凸起,凹陷结构22为弧形凹槽。弧形凸起和弧形凹槽平滑过渡并依次相连,所有弧形凸起和弧形凹槽形成波浪状曲面。弧形凸起和弧形凹槽整体形成的波浪状曲面能够提升粘性工质的流动,流动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10,管状本体10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11,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为非光滑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化霜管中,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非光滑表面,而粘性工质经过非光滑表面的管路通道时,由于粘性工质流动性较差,粘性工质会因为非光滑表面产生紊流现象,在较大阻力下粘性工质间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化霜管将热量传导出去,使换热器上的霜被除掉,从而实现化霜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管,化霜管包括管状本体10,管状本体10内具有供粘性工质流动的管路通道11,管路通道11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化霜管中,管路通道11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而粘性工质经过管路通道时,由于粘性工质流动性较差,粘性工质会因为凹凸不平的内表面产生紊流现象,在较大阻力下粘性工质间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化霜管将热量传导出去,使换热器上的霜被除掉,从而实现化霜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结构参见图2,换热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化霜管。换热器包括换热管30,化霜管与换热管30对应设置,化霜管可以穿插在换热管30中间,或者相互交错分布,当然也可以与换热管30紧贴设置,主要目的是进行化霜。优选地,换热器包括安装在换热管30上的翅片,化霜管与翅片连接。翅片结构辅助化霜管散热,尽快地将热量扩散出去,实现提升换热器整体化霜速度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

参见图3的系统管路图,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和化霜系统,其中,化霜系统由化霜循环管路组成,化霜循环管路包括通过流体管路依次连通的压力泵43和化霜管45,流体管路内流通粘性工质。制冷系统为常规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冷媒循环中的压缩机41、其中一个换热器(蒸发器)42、节流元器件48、另一个换热器(冷凝器)49,制冷系统还设置有传感器47(用于检测换热管46的压力传感器)。

结合图3和图4,当制冷情况下,化霜系统不工作不制热。空调系统还是与一般制冷机组一样,按照一般制冷机组进行正常工作。当机组出现冰堵换热差等问题使,传感器47检测到制冷系统中出现系统压力过低时信号,压缩机停止运作,制冷系统不制冷,机组运行转为化霜模式。

化霜模式下,压缩机41停止工作,制冷系统停止运行,压力泵43启动,按照设定的输入功率产生相应管路压力。粘性工质在压力泵43压力下,沿着流体管路送至化霜管45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化霜管45的热通过蒸发器翅片传导出去,从而实现化霜,蒸发器上的霜从而被除掉。

优选地,化霜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箱44,流体管路至少部分穿过冷却箱44内部。完成制热后的工质会回到冷却箱44(水冷却箱)中重新冷却,保证系统温度维持稳定。制冷系统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正常,化霜完成后,压力泵43关闭。压缩机41重新启动,制冷系统重新开启进行制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