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3005发布日期:2021-10-30 10: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酒柜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


背景技术:

2.葡萄酒的优质储藏温度是:干白葡萄酒8-10℃、半干白葡萄酒8-12℃、半甜/甜型葡萄酒10-12℃、干红葡萄酒12-15℃、半干红葡萄酒16-18℃、半甜/甜型葡萄酒14-16℃、白兰地酒5-15℃、起泡葡萄酒(即香摈)5-10℃。
3.现有市场上的酒柜在制冷温区内设置温度检测器,检测该制冷温区的实时温度,并将该温度反馈给主机以控制制冷进程;目前的温度检测存在如下问题:
4.1)当温度检测器出现故障时,反馈给控制系统的温度不是柜体内的真实温度,会导致箱内温度不会控制在用户的设置温度范围,不符合酒品储藏要求;
5.2)当有异物覆盖或温度检测器出现非正常操作而脱落等原因,也会导致感应到的温度不是柜体内真实的温度,同样会使柜内温度不会控制在用户的设置温度范围,保藏效果差。
6.3)在温度检测器出现轻微故障时,柜内温度与用户设置温度相差不是太大时,用户也无法感知此酒柜已经出现了故障,造成红酒储存在错误的温度环境而损坏,影响红酒口感。
7.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采用两个ntc探头进行互相校验,可以解决ntc探头出现故障或感应温度不准确而导致控温不准的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包括柜体、控制器、压缩机、蒸发器、风机、第一ntc探头和第二ntc探头,柜体内具有冷藏室,第一ntc探头设置在冷藏室内,第二ntc探头设置在冷藏室内并与第一ntc探头之间紧邻设置,控制器设置在柜体上,控制器根据第一ntc探头和/或第二ntc探头所检测的温度控制压缩机、蒸发器和风机的启停。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报警器,在第一ntc探头和第二ntc探头所检测的温度之间超过设定差值后,控制器通过报警器发出报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设定差值为3℃。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警示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能够显示第一ntc探头和第二ntc探头所检测温度的显示面板。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检测蒸发器处温度的第三ntc探头,第三ntc探头设置于蒸发器处,在化霜周期内,控制器根据第三ntc探头所检测的
温度控制压缩机、蒸发器和风机的启停。
15.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ntc探头、第二ntc探头进行互相校验,可以有效解决ntc探头出现故障或感应温度不准确而导致控温不准的问题,具有控温精度高、保藏效果好的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三ntc探头在化霜周期内进行温度检测,以保证在化霜周期完成之前,不进行开启风机的操作,保证表面的结冰全部融化,再进行后续的制冷周期。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酒柜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酒柜系统实施例2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
24.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控制器、压缩机、蒸发器2、风机3、第一ntc探头4、第二ntc探头5、第三ntc探头6、报警器和显示面板。
25.其中柜体1内具有冷藏室7,第一ntc探头4设置在冷藏室7内,第二ntc探头5设置在冷藏室7内并与第一ntc探头4之间紧邻设置,控制器设置在柜体1上,控制器根据第一ntc探头4和/或第二ntc探头5所检测的温度控制压缩机、蒸发器2和风机3的启停。
26.第三ntc探头6设置于蒸发器2处,在化霜周期内,控制器根据第三ntc探头6所检测的温度控制压缩机、蒸发器2和风机3的启停。
27.其中在化霜周期内,优选不进行冷藏室7内温度的检测过程。
28.报警器为蜂鸣器、警示灯,在第一ntc探头4和第二ntc探头5所检测的温度超过设定差值时,和第一ntc探头4、第二ntc探头5所检测的温度明显超过设定阈值温度时,控制器通过报警器发出报警。
29.例如冷藏室7的正常工作温度在5℃-18℃之间,设定阈值温度的下限值为0℃、预设阈值温度的上限值为25℃,设定冷藏室7进行冷藏的预设温度信号为8℃,则如果第一ntc探头4/第二ntc探头5所检测到的温度超出0℃-25℃的区间范围,则通过控制器直接发出报警;
30.优选的设定差值为3℃,如果第一ntc探头4和第二ntc探头5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超过3℃,也会通过控制器直接发出报警。
31.显示面板设置在柜体1外,可以直接显示第一ntc探头4、第二ntc探头5和第三ntc探头6所检测温度。
32.实施例2
33.一种多温度检测的酒柜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第三温度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比较模块。
34.第一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酒柜内,用于检测酒柜内的温度,例如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为第一ntc探头。
35.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酒柜内,用于检测酒柜内的温度,并且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与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之间紧邻,以消除不同位置温度存在略微差异而带来的影响,例如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为第二ntc探头。
36.控制模块用于设置阈值温度并发出报警指令;
37.比较模块用于将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温度与控制模块所设置的阈值温度进行比较;
38.其中控制模块还包括获取模块、修正模块和故障分析模块;
39.获取模块用于当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温度在设定阈值温度范围内时获取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一温度信号,和用于当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温度在设定阈值温度范围内时获取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模块接收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后,综合比较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并且在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的差值超过3℃时发出报警指令。
40.修正模块用于在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的差值小于3℃时根据第一温度信号来修正第二ntc探头的检测灵敏度,以控制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的差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41.故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信号和酒柜内的预设温度信号的第一差值、第二温度信号和酒柜内的预设信号的第二差值,并且判断:
42.当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判定第二检测模块故障;
43.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判定第一检测模块故障。
44.第三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酒柜的蒸发器处,例如第三温度检测模块为第三ntc探头,其与控制模块相接;
45.在化霜周期内,通过第三温度检测模块检测蒸发器的温度并且在第三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温度超过预设风机开机阈值温度时,化霜结束,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启下一制冷周期,以保证在化霜周期完成之前,不进行开启风机的操作,保证表面的结冰全部融化后,再进行后续的制冷周期,提高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46.一种采用本实施例的酒柜结构为:
47.将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紧邻设置在酒柜的冷藏室内,将第三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酒柜的蒸发器处。
48.通过控制模块设置冷藏室内的正常温度在5℃-18℃之间,设定预设阈值温度的下限值为0℃、预设阈值温度的上限值为25℃,设定冷藏室进行冷藏的预设温度信号为8℃。
49.通过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冷藏室的温度;
50.如果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温度超出0℃-25℃的区间范围,则通过控制模块直接发出报警;
51.如果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温度在0℃-25℃的区间
范围,则通过获取模块将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
52.控制模块接收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后,综合比较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
53.如果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的差值超过3℃,发出报警指令;
54.例如第一温度信号为8℃,第二温度信号为12℃,二者之间的差值为4℃,超过了3℃,则此时发出报警信号,需要对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进行检修。
55.同时通过故障分析模块分析,第一温度信号与预设温度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值为0℃,第二温度信号与预设温度信号之间的第二差值4℃,则通过故障分析模块可以判定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故障;
56.如果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的差值未超过3℃,则继续制冷;此时如果第一温度信号与第二温度信号不相同,例如第一温度信号为8℃,第二温度信号为10℃,二者之间的差值为2℃,未超过3℃,此时不发出报警信号,通过修正模块根据第一温度信号的反馈值对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灵敏度进行修正,调整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灵敏度,最好是将其调整为8℃,如果在后续的多个检测周期内,第一温度信号基本没有变化,依旧为8℃,然而第二温度信号逐渐增大为9℃,再次修正后第二温度信号依旧具有增大趋势,此时通过故障分析模块可以判定第二ntc探头故障,需要进行检修。
57.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