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5798发布日期:2022-01-26 21: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现代装备技术要求:高速度、高精度、高智能、高可靠性。为满足这些要求,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对电机、主轴、加工工件、刀具甚至机床床身等温度要求进行精确的恒温控制,以上几种应用均为工作时发热并需要冷量进行冷却且需要进行温度的精确控制,为了解决温度精确控制问题,目前采用压缩机制冷技术对油、水、切削液、切削油进行温度的精确控制,然后通过油、水、切削液、切削油等将需要冷却的设备或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这些设备的温度精确控制。
3.对电机、主轴等设备冷却一般采用油、水等没有杂质的液体进行换热,而对于加工工件、刀具等换热一般采用切削液、切削油,其工作过程中是和加工的铁削等杂质一起循环的,这些载冷剂和制冷系统的换热均是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的,对于油、水等纯净液体一般采用不锈钢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一般较少出现故障;对于切削液、切削油等含有杂质的液体换热一般采用不锈钢盘管式、壳管式、套管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因为切削液、切削油等含有杂质所以不锈钢盘管、壳管、套管换热器很容易发生堵塞、漏液等损坏,换热器(蒸发器)一旦损坏这些液体就会进入压缩机制冷系统,从而损坏整个制冷系统,所有配件(压缩机、膨胀阀、干燥过滤设备等)均需更换,造成重大损失。
4.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解决蒸发器泄露的检测问题,为了检测蒸发器泄露可以通过监测制冷系统低压侧压力的方法实现,传统的制冷机组控制系统只是在压缩机启动运行后若干秒(一般采用180s,在此时间内压缩机吸真空,如检测会出现低压力报警)后开始监测直到压缩机停止运行,这种监测一般采用的是监测极限值,接近零压力,其实在制冷系统充注完制冷剂以后制冷系统会有一个平衡压力(以r22为例约6~10bar),当压缩机运行后低压侧压力会由 0bar以下逐渐回复到4~6.5bar,这种回复时间一般<180s,因此通过利用此现象开发一款新的制冷系统控制系统以解决蒸发器泄露的检测问题。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解决了蒸发器泄露的检测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包括:
8.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和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把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吸收水分和过滤杂质的干燥过滤设备,所述干燥过滤设备通过管和所述蒸发器连接;
9.其中,所述低压开关用于监测制冷机组的吸气压力,所述高压开关用于监测制冷
机组的排气压力。
10.优选的,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用于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
11.优选的,所述干燥过滤设备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液体截流降压的热力膨胀阀。
12.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制冷机组的冷却液体流量的流量开关。
13.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用于对经过流量开关的液体进行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
14.优选的,还包括导流气盘,所述导流气盘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的一侧;
15.导流弯管,所述导流弯管设置于所述冷凝风机的一侧;
16.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的外表面用于所述导流弯管和所述冷凝风机的安装。
17.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法兰固定于所述导流弯管的一端。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可使液体冷却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幅度提升,提前发现压缩机循环系统的泄漏隐患,避免发现不及时而使冷却液体进入压缩机循环系统而造成冷却系统报废,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机床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从而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第一实施例的组构成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型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制冷机组的一种实施例;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型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制冷机组程序控制原理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导流气盘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4所示导流弯管取下后冷凝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
27.1、压缩机,2、高压开关,3、低压开关,4、冷凝风机,5、储液罐,6、干燥过滤设备,7、热力膨胀阀,8、蒸发器,9、低压开关,10、出液口,11、进液口,12、流量开关,13、温度传感器,14、导流气盘,15、导流弯管,16、连接装置,161、第一法兰,162、第二法兰,163、螺栓,17、第二法兰,19,冷却液箱、20,水冷电机、21,力矩电机、22,主轴电机、23,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第一实施例
3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第一实施例的组构成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型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制冷机组的一种实施例;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型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制冷机组程序控制原理框图。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包括:包括:
31.低压开关9和高压开关2和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蒸发器8,所述蒸发器8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把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的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液罐5,所述储液罐5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吸收水分和过滤杂质的干燥过滤设备6,所述干燥过滤设备6通过管和所述蒸发器8连接;
32.其中,所述低压开关9用于监测制冷机组的吸气压力,所述高压开关用于监测制冷机组的排气压力。
33.在制冷机组中设有控制系统进行自检的保护性能,当每次机组时,整个控制系统会进行自检,若无报警,则机组正常运行。
34.所述冷凝器3的一侧设置有冷凝风机4,所述冷凝风机4用于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
35.冷凝风机4使过热蒸气逐渐变成饱和蒸气,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36.所述干燥过滤设备6和所述蒸发器8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液体截流降压的热力膨胀阀7。
37.通过膨胀阀的液体可以变为低压液体。
38.所述蒸发器8上设置有出液口10和进液口11,所述进液口11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制冷机组的冷却液体流量的流量开关12。
39.所述进液口11上设置有用于对经过流量开关12的液体进行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13。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41.s1、制冷系统工作过程:通过温度传感器13监测实时液体温度,通过实时液体温度与设定温度值比较,当实时液体温度>设定温度值时开启压缩机1、冷凝风机4工作,此时压缩机1把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压缩蒸气,从压缩机1排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气进入冷凝器3后同冷凝风机4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过热蒸气逐渐变成饱和蒸气,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冷凝器3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储液罐5 自动根据负载调整制冷剂液体通过量,再通过干燥过滤设备6吸收水分过滤杂质后到达热力膨胀阀7,通过热力膨胀阀7节流降压,变为低压液体,然后再进入蒸发器8重复上述蒸发过程,通过热力膨胀阀7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液体 (混有饱和蒸气)进入蒸发器8,在蒸发器8内吸收需要冷却的液体的热量蒸发成气体,实现制冷。
42.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保持不变:从蒸发器8出来的制冷剂已成为干饱和蒸气或稍有过热度的过热蒸气了,重复上述过程且不断循环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43.用户需要冷却的液体经过进液口11流入蒸发器8换热释放热量,被冷却后的液体从出液口10流出供用户使用。
44.s2、低压力保护系统的工作过程:系统上电后就通过低压开关9监测整个制冷机组的低压侧压力值,对比提前设定好的两个报警压力值(例如4bar和 2bar),当冷却机开机后压缩机1未为启动时低压开关9监测低压力值与低压力预设值4bar进行比较,如低压开关9
监测低压力值<4bar,即可输出系统压力低报警信号;当冷却机开机后压缩机1为启动时低压开关9监测低压力值与低压力预设值2bar进行比较,如低压开关9监测低压力值<2bar,即可输出系统压力低报警信号。
45.制冷机组的保护功能:高压开关2监测制冷系统的排气压力>高压力设定值,输出报警信号;低压开关9监测制冷系统的吸气压力<低压力设定值,控制系统输出报警信号;流量开关12监测制冷机组的冷却液体流量<流量开关设定值,控制系统输出报警信号;温度传感器13监测的实时液体温度>超温报警设定值或<低温报警设定值,控制系统输出报警信号。
4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7.可使液体冷却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幅度提升,提前发现压缩机1循环系统的泄漏隐患,避免发现不及时而使冷却液体进入压缩机循环系统而造成冷却系统报废,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机床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从而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48.第二实施例
49.请结合参阅图4-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基于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0.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还包括
51.导流气盘14,所述导流气盘14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4的一侧;
52.导流弯管15,所述导流弯管15设置于所述冷凝风机4的一侧;
53.连接装置16,所述连接装置16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4的外表面用于所述导流弯管15和所述冷凝风机4的安装。
54.导流气盘14固定在冷凝风机4进气的一侧,导流弯管15通过连接装置 16固定在导流弯管15的出气口一侧。
55.所述连接装置16包括第一法兰161和第二法兰162,所述第一法兰161 和所述第二法兰162通过螺栓1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161固定于所述冷凝风机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法兰162固定于所述导流弯管15的一端。
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57.通过螺栓163将第一法兰161和第二法兰162固定在一起,将导流弯管 15固定到冷凝风机4出气一侧的外部,使得导流弯管15可以套在冷凝风机4 的外侧,通过取下螺栓163可以旋转导流弯管15,使得导流弯管15可以将气流输送至不同的方向。
5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液体冷却机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通过设置导流气盘14方便外部的气流被吸入到冷凝风机4再通过导流弯管15排出,同时转动导流弯管15可以拆下后转动,再安装到冷凝风机4上,方便通过导流弯管15将气流输送至不同的方位。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