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单元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4337发布日期:2022-08-27 00: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制冰单元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冰单元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带有子机的空调器,子机的制冷功能由子机自带的压缩机进行即时制冷;或者,子机回到空调器的主机内后在子机内进行蓄冷,子机完成蓄冷之后才可实现制冷功能。子机的上述制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子机携带压缩机,占用大量子机空间,影响子机制冷能力以及其他功能的空间排布,压缩机重量大,造成子机耗电量大;(2)子机如果即时制冷,会在机器后部吹热风进行冷却,容易造成环境局部不适;子机如果进主机内后在子机内进行蓄冷,子机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蓄冷,在子机通过长时间的蓄冷完成之后,子机才可实现制冷功能,需要用户等待较长时间,无法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冰单元,该制冰单元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主机内,通过主机的制冰单元实现蓄冷,在需要子机进行制冷时,子机可以连接至主机,使得主机的制冰单元预先制成的冰块快速输送至子机,使得子机具有制冷功能。由于子机内无需设置压缩机,可以有效改善子机内空间利用,并且由主机蓄冷,蓄冷时间更短,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并且,通过该制冰单可以方便地实现冰块的产生以及脱冰,并可以对冰块进行储存,在子机需要制冷时,可以将储存在贮冰盒内的冰块输送至子机内,无需用户等待较长时间。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冰单元,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换热送风单元和所述制冰单元,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设于所述主机,所述子机包括制冷单元,在所述子机连接至所述主机时,所述制冰单元产生的冰块可输送至所述制冷单元内,所述制冰单元包括:制冰模块,所述制冰模块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所述供水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冰组件供水,所述制冰组件用于产生冰块,所述脱冰组件用于将所述制冰组件产生的冰块脱出至所述贮冰盒内。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冰单元,该制冰单元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主机内,通过主机的制冰单元实现蓄冷,在需要子机进行制冷时,子机可以连接至主机,使得主机的制冰单元预先制成的冰块快速输送至子机,使得子机具有制冷功能。由于子机内无需设置压缩机,可以有效改善子机内空间利用,并且由主机蓄冷,蓄冷时间更短,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并且,通过将制冰单元的制冰模块设置为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可以方便地实现冰块的产生以及脱冰,并可以对冰块进行储存,在子机需要制冷时,可以将储存在贮冰盒内的冰块输送至子机内,无需用户等待较长时间,即可使得子机具有制冷功能。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件和制冰盒,所述制冰
部件用于对所述制冰盒释放冷量,所述供水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冰盒供水,所述脱冰组件用于将所述制冰盒内的冰块脱落至所述贮冰盒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制冰盒内具有制冰槽,所述制冰槽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物料口,水适于从所述物料口进入所述制冰盒内,冰块适于从所述物料口脱出所述制冰盒。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贮冰盒位于所述制冰盒的下方,在所述制冰盒处在脱冰位置时,所述冰块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制冰槽内脱落至所述贮冰盒内。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冰盒处在所述脱冰位置时,所述制冰槽的下壁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在邻近所述物料口的方向上朝向下倾斜延伸。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脱冰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制冰盒释放热量的脱冰部件。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脱冰部件与所述制冰部件为同一部件。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供水组件包括:用于贮存水的贮水盒;运水部件,所述运水部件具有运水通道;供水泵,所述供水泵用于将所述贮水盒内的水通过所述运水通道输送至所述制冰盒。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贮水盒位于所述贮冰盒的下方,所述贮冰盒的底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贮冰盒和所述贮水盒的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贮冰盒的底壁的最低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模块包括:制冰壳体,所述制冰组件和脱冰组件均设于所述制冰壳体内,所述贮冰盒和所述贮水盒均位于所述制冰盒的下方,所述制冰壳体内设有隔板以分隔出所述贮冰盒和所述贮水盒。
15.可选地,所述贮水盒位于所述贮冰盒的下方,所述隔板构成所述贮冰盒的底壁。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形成有出冰口;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水平部相连,所述倾斜部的另一端朝向上倾斜延伸。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贮冰盒的底壁形成有出冰口,所述出冰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冰口的冰口开关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制冰模块还包括:开关门支架和冰口驱动机构,所述开关门支架设在所述贮冰盒的底部,所述开关门支架具有适于与所述出冰口连通的出冰通道,所述冰口开关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开关门支架,以隔断和导通所述出冰口和所述出冰通道,所述冰口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开关门支架并与所述开关门支架相连,以驱动所述冰口开关门移动。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邻近所述出冰口的方向上,所述贮冰盒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下倾斜延伸。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冰模块还包括:搅冰机构,所述搅冰机构用于搅动所述贮冰盒内的冰块。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搅冰机构包括:搅动棒,所述搅动棒设于所述贮冰盒内;搅冰驱动机构,所述搅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贮冰盒外并与所述搅动棒相连,
以驱动所述搅动棒运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冰模块包括:制冰壳体,所述制冰壳体包括:外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制冰组件、脱冰组件和所述贮冰盒均设于所述内壳体内。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冰单元。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制冰单元,通过主机的制冰单元实现蓄冷,在需要子机进行制冷时,子机可以连接至主机,使得主机的制冰单元预先制成的冰块快速输送至子机,使得子机具有制冷功能。由于子机内无需设置压缩机,可以有效改善子机内空间利用,并且由主机蓄冷,蓄冷时间更短,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并且,通过将制冰单元的制冰模块设置为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可以方便地实现冰块的产生以及脱冰,并可以对冰块进行储存,在子机需要制冷时,可以将储存在贮冰盒内的冰块输送至子机内,无需用户等待较长时间,即可使得子机具有制冷功能。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子机连接至所述主机时,所述制冷单元内产生的水可输送至所述供水组件内。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29.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30.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31.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立体剖视图;
32.图5是图4中部分剖视图;
3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单元和子机的连接图;
3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单元和子机的另一角度的连接图;
3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对接组件和子机的连接图,图8中的箭头方向为水的输送方向;
3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对接组件和子机的另一角度的连接图,图9中的箭头方向为冰块的输送方向;
3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子机的示意图;
38.图11是图10中的子机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3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对接组件的立体图;
40.图13是图12中的对接组件的分离图;
41.图14是图12中的对接组件的制冰对接模块的立体图;
42.图15是图12中的对接组件的制冷对接模块的立体图;
43.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单元的蓄冷工作原理示意图;
44.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单元的蓄冷工作原理示意图;
45.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模块的示意图;
46.图19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爆炸图;
47.图20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主视图;
48.图21是沿图20中b-b线的剖视图;
49.图22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俯视图;
50.图23是沿图22中c-c线的剖视图;
51.图24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部分结构图;
52.图25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隔板与制冰壳体的配合图;
53.图26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隔板的立体图;
54.图27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开关门支架的立体图;
55.图28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组件的立体图;
56.图29是图18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57.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冰模块的示意图,图30中的箭头方向为水和冷媒的流动方向;
58.图31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爆炸图;
59.图32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主视图;
60.图33是沿图32中d-d线的剖视图;
61.图34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制冰盒处在制冰位置;
62.图35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制冰盒处在脱冰位置;
63.图36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部件的示意图;
64.图37是沿图36中e-e线的剖视图,图37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65.图38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制冰部件此时对制冰盒释放冷量,图38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66.图39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制冰部件此时对制冰盒释放热量,图39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67.图40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冰盒驱动组件与冰盒的配合示意图;
68.图41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连杆支架的立体图;
69.图42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连杆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70.图43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连杆的立体图;
71.图44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制冰盒的立体图,其中制冰盒处在制冰位置;
72.图45是图30中的制冰模块的搅冰机构与隔板的示意图。
73.附图标记:
74.空调室内机1000;
75.主机100;
76.主机壳10;底座11;顶盖12;后壳13;面板14;上面板141;下面板142;出风框15;第
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第三腔室103;主机进风口104;开关门16;换热送风单元17;换热器组件171;风道组件172;
77.制冰模块20;
78.制冰部件2;冷媒进管21;冷媒出管22;制冰分支23;第一集流管231;第二集流管232;冷媒支管233;分支凸起234;流动腔2340;第一流动通道2341;第二流动通道2342;连通口2343;隔片2344;
79.脱冰部件24;
80.制冰盒31;制冰槽311;物料口312;支撑面313;转动柱314;安装架315;
81.连杆支架32;主体板321;滑槽322;制冰端3221;脱冰端3222;转孔323;围板 324;容纳槽325;连杆33;凸柱331;连杆驱动机构34;电机压板35;轴套36;
82.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运水管421;喷淋管422;喷淋孔4221;运水主管423;运水支管424;出水孔4241;供水泵43;辅助水箱44;通水孔441;溢流件45;溢流通道451;输水管46;贮冰盒47;
83.制冰壳体5;外壳体51;上外壳体511;下外壳体512;内壳体52;上内壳体521;下内壳体522;支撑臂53;连通通道531;支撑凸起54;支撑架55;隔板56;水平部561;出冰口5611;漏水孔5612;倾斜部562;
84.冰口开关门571;开关门支架572;出冰通道5721;安装槽5722;冰口驱动机构573;排冰管574;搅冰机构58;搅动棒581;搅冰驱动机构582;
85.制冰管路61;回气管路62;脱冰管路63;控制阀64;制冰冷凝器65;制冰压缩机 66;排气口661;回气口662;节流装置67;进媒管路68;
86.制冰对接模块70;安装座71;对接部件72;第一排冰入口721;第一排冰出口722;第一输水入口723;第一输水出口724;定位凸起725;霍尔元件726;对接驱动机构73;充电座74;
87.子机200;
88.子机本体8;制冷单元80;制冷壳体81;制冷腔811;子机出风口812;冷源腔813;制冷对接模块82;第二排冰入口821;第二排冰出口822;第二输水入口823;第二输水出口824;定位孔825;磁体826;循环水泵83;
89.子机底盘9;
90.冰块300。
具体实施方式
9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93.参照图1-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主机100和子机200,主机100可以包括换热送风单元17和制冰单元。换热送风单元17可以包括换热器组件171 和风道组件172,风道组件172包括风道部件以及设于风道部件的风机部件,在需要主机100进行
的制冰单元实现蓄冷,在需要子机200进行制冷时,子机200可以连接至主机100,使得主机100的制冰单元预先制成的冰块300快速输送至子机200,使得子机200具有制冷功能。由于子机200内无需设置压缩机,可以有效改善子机200内空间利用,并且由主机100蓄冷,蓄冷时间更短,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1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9,在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时,制冷单元80内产生的水可输送至制冰单元内。子机200内的冰块300释放冷量融化成水,在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时,不仅可以使得主机100内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还可以使得子机200内的水输送至主机100的制冰单元,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其中,在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时,主机100向子机200输送冰块300和子机200 向主机100输送水,可以同时进行,实现主机100与子机200的冰水互换,减少子机200 从主机100获取冰块300的时间。
1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9,在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时,制冰单元产生的冰块300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输送至制冷单元80内。这样可以不用另外设置用于将制冰单元产生的冰块300输送至制冷单元80的动力输送装置,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使得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1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10,制冰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冰块300的制冰模块20,在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时,可以使得制冰模块20将产生的冰块300 输送至子机200的制冷单元80内。主机100包括主机壳10,主机壳10内可以具有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以及第三腔室103。其中,换热送风单元17可以设于第一腔室 101,第一腔室101的侧壁上形成有主机进风口104和主机出风口,例如主机进风口104 可以形成在第一腔室101的后侧,主机出风口可以形成在第一腔室101的前侧,换热送风单元17可以包括风道组件172和换热器组件171,风道组件172包括风道部件以及风机部件,在需要主机100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时,风机部件工作,驱动室内空气从主机进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进入第一腔室101的空气与换热器组件171换热后从主机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制热。
107.制冰模块20设于第二腔室102,子机200可分离地设于第三腔室103,子机200位于第三腔室103内时,可以实现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在子机200与主机100脱离连接时,子机200可以从第三腔室103内分离出。通过将主机100的主机壳10内限定出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以及第三腔室103,方便将换热送风单元17、制冰模块20以及子机200的排布放置,实现主机壳10内的结构的模块化,方便维护,且结构紧凑。
108.可选的,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可以依次排布。即第一腔室101位于最上方,第三腔室103位于最下方,第二腔室102位于第一腔室101和第三腔室103之间。通过将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 由上至下依次排布,这样在子机200位于第三腔室103时,子机200位于制冰模块20 的下方,从而可以实现制冰模块20产生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输送至子机200内。另外,通过在将用于容纳子机200的第三腔室103设置在最下方,方便子机 200进入第三腔室103以及从第三腔室103分离。例如,在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时,若子机200可以自动移动,可以实现子机200通过自动移动,自动移动至第三腔室 103内以及自动移动出第三腔室103。
1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5,空调器可以包括对接组件,对接组件用于对接制冰模块20和制冷单元80,对接组件可以包括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
模块82。其中,制冰对接模块70连接于制冰模块20,制冷对接模块82连接于制冷单元80,制冷对接模块82适于与制冰对接模块70可分离地连接。通过设置的对接组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以及分离。其中,制冰对接模块70可以位于第三腔室103,由此方便子机200的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进行连接。例如,在子机200位于第三腔室103内时,可以使得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连接,从而实现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这样主机100的制冰模块20可以通过对接组件与子机200的制冷单元80相连且可以实现连通,制冰模块20产生的冰块 300可以输送至子机200内;在子机200需要从主机100分离时,例如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完成之后,可以使得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分离,从而可以实现子机200与主机100的分离,此时子机200可以移动出第三腔室103。
1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6并结合图16-图17,制冰单元包括制冰压缩机66,制冰压缩机66作为制冰单元的制冷动力,可以实现制冷单元80的制冰。制冰压缩机66可以设在第三腔室103,制冰压缩机66与制冰模块20可以通过冷媒管道相连,其中制冰压缩机66可以位于制冰对接模块70的远离制冰模块20的一侧,例如在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时,制冰压缩机 66可以位于制冰模块20的下侧且邻近第三腔室103的后侧,制冰压缩机66还可以位于制冰对接模块70的后下方。在子机200位于第三腔室103内时,子机200位于制冰压缩机66的前方。通过将制冰单元的制冰压缩机66设置在第三腔室103,可以使得主机 100内结构布局合理、紧凑。
111.例如,在图1-图10的示例中,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上述的主机100和子机200,主机100包括主机壳10、换热送风单元17、制冷单元80、子机200以及对接组件。主机壳10沿上下方向延伸,主机壳10包括底座11、顶盖12、后壳13、面板14和出风框15,后壳13 的前侧敞开,后壳13上形成有主机进风口104,出风框15连接在后壳13的前侧且出风框15与后壳13相连,出风框15的上部形成有出风风道,出风风道的出风端形成为主机出风口,面板14包括上下排布的上面板141和下面板142,上面板141和下面板142 均设在出风框15的前侧且上面板141和下面板142均与出风框15相连。后壳13和出风框15均在底座11上且后壳13和出风框15均位于底座11的上方,顶盖12盖设在后壳13、出风框15以及上面板141的顶部,
112.主机壳10内限定出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以及第三腔室 103,换热送风单元17设在第一腔室101内,换热送风单元17包括换热器组件171和风道组件172,风道组件172可以设置在换热器组件171的前侧,出风风道构成第一腔室101的一部分,下面板142的上端面高于第三腔室103的最高位置,例如下面板142 的上端面可以高于第二腔室102的最低位置且低于第二腔室102的最高位置。制冰单元可以包括制冰压缩机66和制冰模块20,制冰模块20可以设在第二腔室102,制冰压缩机66可以设在第三腔室103,子机200可分离地设在第三腔室103,第二腔室102与第一腔室101之间可以隔断设置,第三腔室103与第一腔室101之间隔断设置。
113.其中,下面板142可运动地设在第三腔室103的前侧,以打开和关闭第三腔室103。在下面板142打开第三腔室103时,子机200可以从前侧进入第三腔室103或是从第三腔室103出来。例如,可以使得下面板142先向前运动,然后再控制下面板142向上移动,以打开第三腔室103,这样通过先使得下面板142先向前运动而后再向上运动,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下面板142打开第三腔室103,并且可以避免在下面板14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上面板141发
生干涉。与上述打开第三腔室103的运动过程相反,在下面板 142关闭第三腔室103,可以使得下面板142先向下运动,而后再控制下面板142向后运动,最终关闭第三腔室103。在下面板142关闭第三腔室103,下面板142的前表面可以与上面板141的前表面齐平。
114.参照图1和图2,主机100还可以包括开关门16,开关门16用于打开和关闭主机出风口,开关门16沿主机壳10的周向可移动地设于主机壳10,通过控制开关门16的移动,可以方便地实现主机出风口的关闭和打开。
115.参照图5,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对子机200进行充电的充电座74,充电座74可以设置在第三腔室103内,例如充电座74可以设置在第三腔室103的底壁上,充电座74可以位于制冰压缩机66的前侧。在子机200移动至第三腔室103内时,子机 200上的充电接口可以与主机100上的充电座74插接,实现主机100对子机200进行充电。在子机200与主机100脱离连接时,子机200的充电接口与主机100的充电座74 脱离连接,例如子机200自动移动至第三腔室103内时,子机200的充电接口可以与主机100的充电座74自动插接;在子机200移动出第三腔室103的过程中,子机200的充电接口与主机100的充电座74自动分离。
1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6,制冰单元和主机100分别单独采用压缩机,制冰单元采用单独的压缩机进行制冰蓄冷,主机100采用单独的压缩机进行制冷/制热。在制冰单元和主机100分别单独采用压缩机时,换热送风单元17包括换热器组件171和风道组件172,风道组件172包括风道部件以及设于风道部件的风机部件,制冰单元可以与主机100共用风机部件的至少部分,制冰单元中作为冷凝器的部分为制冰冷凝器65,制冰冷凝器65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一腔室101内,并且可以利用换热送风单元17的风机部件对制冰单元的制冰冷凝器65进行散热。在上述风机部件包括一个风机时,该风机可以对制冰冷凝器65进行散热;在上述风机部件包括多个风机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个风机对制冰冷凝器65进行散热。
117.需要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1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制冰单元可以与主机100共用压缩机,由此可以减少压缩机数量。制冰单元中作为冷凝器的部分为制冰冷凝器65,在制冰单元与主机 100共用压缩机时,主机100的换热器组件171中的换热器可以作为上述的制冰冷凝器 65。
1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15,制冰单元可以包括用于产生冰块 300的制冰模块20,空调器还包括对接组件,对接组件用于对接制冰模块20和制冷单元80,对接组件包括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制冰对接模块70连接于制冰模块20。制冷对接模块82适于与制冰对接模块70可分离地连接。通过设置的对接组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以及分离。
120.其中,制冰对接模块70可以具有第一排冰入口721以及第一排冰出口722,第一排冰入口721和第一排冰出口722相互连通,第一排冰入口721适于与制冰模块20连通,例如第一排冰入口721可以通过排冰管574与制冰模块20连通。制冷对接模块82连接于制冷单元80,制冷对接模块82具有第二排冰入口821以及第二排冰出口822,第二排冰入口821和第二排冰出口822相互连通,第二排冰出口822适于与制冷单元80连通。在子机200连接于主机100时,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连接,第一排冰出口722与第二排冰入口821对接且连通,制冰模块20内的冰块300可以通过第一排冰入口721进入制冰对接模块70内,并依次经过第一排冰出口722、第二排冰入口 821进入制冷对接模块82内,最后从第二排冰出口
822排出至子机200的制冷单元80 内。在将主机100内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内完成之后,子机200需要从主机100 分离时,可以使得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分离,从而可以使得子机200顺利地脱离主机100。
1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4-图15,制冰对接模块70还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输水入口723和第一输水出口724,第一输水出口724适于与制冰模块 20连通,制冷对接模块82还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输水入口823和第二输水出口824,第二输水入口823适于与制冷单元80连通,在子机200连接于主机100时,制冷对接模块82适于与制冰对接模块70连接,第二输水出口824与第一输水入口723对接且连通。由此,在主机100与子机200通过对接组件实现主机100的制冰模块20与子机200 的制冷单元80之间的对接时,不仅可以实现将主机100内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 内,还可以实现将子机200内的水输送至主机100的制冰模块20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122.具体地,子机200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输水入口823进入制冷对接模块82内,而后依次经过第二输水出口824、第一输水入口723进入制冰对接模块70,最后通过第一输水出口724进入制冰模块20内,制冰模块20可以利用从子机200输入的水进行制冰,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123.可选地,制冷单元80可以包括循环水泵83,循环水泵83的出口与第二输水入口823 连通,循环水泵83用于将制冷单元80内的水输送至制冰模块20内。在子机200与主机100通过对接组件连接时,可以控制循环水泵83开启,将制冷单元80内的水通过循环水泵83加压加速后,依次通过第二输水入口823、第二输水出口824、第一输水入口 723以及第一输水出口724进入制冰模块20内。
1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1-图15,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中的一个上具有定位凸起725,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中的另一个上具有定位孔825。例如,制冰对接模块70上具有定位凸起725时,制冷对接模块82 上具有定位孔825;制冷对接模块82上具有定位凸起725时,制冰对接模块70上具有定位孔825。在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对接时,定位凸起725配合至定位孔825内。由此,可以实现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快速准确对接,并且可以提高制冷对接模块82与制冰对接模块7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
1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1-图15,制冰对接模块70包括:安装座71、对接部件72和对接驱动机构73。对接部件72可运动地设于安装座71,例如对接部件72可滑动地设于安装座71,对接部件72具有第一排冰入口721和第一排冰出口 722,第一排冰入口721和第一排冰出口722可以位于对接部件72的相对两侧。对接驱动机构73设于安装座71,对接驱动机构73与对接部件72相连以驱动对接部件72运动,以使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对接或分离,对接驱动机构73可以设置在对接部件72的背离第一排冰出口722的一侧。通过将制冰对接模块70设置为包括上述的安装座71、对接部件72和对接驱动机构73,可以实现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的自动对接和自动分离。另外,通过将对接驱动机构73设置于主机100,可以减少子机200上的零部件数量,使得子机200的结构简单,有利于子机200的小型化,使得子机200的使用更为灵活方便。
126.例如,在子机200需要通过对接组件与主机100连接时,子机200的制冷对接模块 82与主机100的制冰对接模块70相对,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 73驱
动对接部件72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实现对接;在需要子机200 从主机100脱离时,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 朝向远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分离。
127.其中,在制冰对接模块70上具有上述的第一输水入口723和第一输水出口724,制冷对接模块82具有上述的第二输水入口823和第二输水出口824时,在子机200需要通过对接组件与主机100连接时,子机200的制冷对接模块82与主机100的制冰对接模块70相对,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实现对接,同时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输水入口723 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输水出口824实现对接;在需要子机200从主机100脱离时,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远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 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分离,同时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输水入口723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输水出口824分离。
128.在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中的一个上具有上述定位凸起725,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上述定位孔825时。在子机200需要通过对接组件与主机100连接时,子机200的制冷对接模块82与主机100的制冰对接模块70相对,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实现对接,同时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输水入口723 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输水出口824实现对接,并且定位凸起725插入至定位孔 825内,从而实现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的对接;在需要子机200从主机 100脱离时,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工作,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远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排冰出口722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排冰入口821分离,同时对接部件72上的第一输水入口723与制冷对接模块82上的第二输水出口824分离,并且定位凸起725脱离定位孔825,从而实现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的分离。
129.可选地,对接驱动机构73可以为推杆电机等可以实现直线运动输出的驱动机构。
1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1-图15,对接组件还可以包括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是否对接到位或分离到位,检测传感器与对接驱动机构73电连接。例如,在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 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实现对接时,可以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并判断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是否对接到位,在确认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对接到位时,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 停止工作;在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远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实现分离时,可以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并判断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是否分离到位,在确认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分离到位时,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停止工作。
131.可选地,检测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在检测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时,检测传感器可
以包括霍尔元件726和磁体826,磁体826可以产生磁场,磁体826可以为永磁体。霍尔元件726可以设在制冰对接模块70上,例如霍尔元件726可以设在对接部件72上,磁体826可以设在制冷对接模块82上。在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制冰对接模块70的对接部件72与制冷对接模块82的距离越来越小,霍尔元件726检测到的磁场信号越来越强,在霍尔元件726检测到的磁场强度达到第一磁场强度时,说明此时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82对接到位,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停止工作。在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远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制冰对接模块70的对接部件72与制冷对接模块82的距离越来越大,霍尔元件726检测到的磁场信号越来越弱,在霍尔元件 726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磁场强度时,说明此时制冰对接模块70与制冷对接模块 82分离到位,可以控制对接驱动机构73停止工作。其中,第二磁场强度小于第一磁场强度。
132.例如,在图11-图15的示例中,制冰对接模块70包括上述的安装座71、对接部件 72和对接驱动机构73,对接部件72可移动地设于安装座71,对接部件72具有第一排冰入口721、第一排冰出口722、第一输水入口723以及第一输水出口724,第一排冰入口721和第一排冰出口722位于对接部件72的相对两侧,第一输水入口723和第一输水出口724位于对接部件72的相对两侧,第一排冰出口722和第一输水入口723均位于对接部件72的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一侧,第一排冰入口721和第一输水出口724 均位于对接部件72的背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一侧。
133.对接驱动机构73设在对接部件72的背离制冷对接模块82的一侧,对接驱动机构 73与对接部件72相连。对接部件72的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一侧还形成有上述的定位凸起725。对接组件还可以包括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包括霍尔元件726和磁体826。霍尔元件726设在对接部件72的中部,第一排冰出口 722和第一输水入口723位于霍尔元件726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对接部件72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凸起725,两个定位凸起725位于霍尔元件726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且两个定位凸起725中的一个位于第一排冰出口722的远离霍尔元件726的一侧,两个定位凸起725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一输水入口723的远离霍尔元件726的一侧。
134.制冷对接模块82具有上述第二排冰入口821、第二排冰出口822、第二输水入口823 以及第二输水出口824,第二排冰入口821和第二排冰出口822位于制冷对接模块82 的相对两侧,第二输水入口823和第二输水出口824位于制冷对接模块82的相对两侧,第二排冰出口822和第二输水入口823均位于制冷对接模块82的背离制冰对接模块70 的一侧,第二排冰入口821和第二输水出口824均位于制冷对接模块82的邻近制冰对接模块70的一侧。磁体826设在制冷对接模块82的中部,第二排冰入口821和第二输水出口824位于磁体826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制冷对接模块82上还形成有两个定位孔825,两个定位孔825位于磁体826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且两个定位孔 825中的一个位于第二排冰入口821的远离磁体826的一侧,两个定位孔825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输水出口824的远离磁体826的一侧。
13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冰单元。
136.参照18-图24以及图30-图35,制冰单元可以包括制冰模块20,制冰模块20可以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供水组件可以用于对制冰组件供水,制冰组件可以用于产生冰块300,供水组件将水输送至制冰组件,制冰组件将水凝固成冰块300。脱
冰组件用于将制冰组件产生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通过将制冰模块20设置为包括上述的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在需要主机100 制冰时,供水组件将水输送至制冰组件,制冰组件将水凝固成冰,在制冰组件将水凝固成冰之后,脱冰组件将制冰组件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待使用,在脱冰组件对制冰组件进行脱冰的过程中,供水组件可以停止供水,制冰组件可以停止制冰。
137.制冰组件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制冰、脱冰,例如在脱冰组件将制冰组件产生的冰块300 脱出至贮冰盒47内后,可以使得供水组件再次向制冰组件供水,制冰组件进行制冰,脱冰组件再次将制冰组件产生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通过反复多次的制冰、脱冰,可以使得贮冰盒47内储存的贮冰量达到要求后,可以停止制冰。其中,上述制冰对接模块70与贮冰盒47相连,制冰对接模块70的第一排冰入口721可以通过排冰管574与贮冰盒47连通。
138.在子机200内水可以输送至制冰模块20时,制冰对接模块70的第一输水出口724 可以与供水组件相连,子机200内的水可以输送至制冰模块20的供水组件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139.通过将制冰模块20设置为包括上述的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可以方便地实现冰块300的产生以及脱冰,并可以对冰块300进行储存,在子机200需要制冷时,可以将储存在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内,无需用户等待较长时间,即可使得子机200具有制冷功能。
1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18-图24以及图30-图35,制冰组件可以包括制冰部件2和制冰盒31,供水组件用于对制冰盒31供水,制冰部件2用于对制冰盒31 释放冷量,通过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可以使得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为冰块300,脱冰组件用于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其中,制冰部件 2可以连接于制冰盒31,或者制冰部件2可以邻近制冰盒31,从而可以使得制冰部件2 释放的冷量尽可能多地被制冰盒31吸收,提高制冰效率,节约能耗。
1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6、参照18-图24以及图30-图35,并结合图16,制冰单元包括上述的制冰模块20、制冰压缩机66、制冰冷凝器65、制冰管路61和回气管路62,其中制冰模块20包括上述的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制冰组件包括上述的制冰部件2和制冰盒31,制冰部件2作为制冰单元的蒸发器使用。制冰部件2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制冰管路61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661相连,制冰管路61的另一端与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相连。制冰冷凝器65串接在制冰管路61上,制冰部件2的冷媒出口通过回气管路62与制冰压缩机66的回气口 662相连,制冰管路61上串接有节流装置67,节流装置67串接在制冰冷凝器65的下游侧。在主机100需要进行制冰时,制冰压缩机66工作,制冰部件2作为蒸发器,可以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从而可以实现制冰;在制冰压缩机66停止工作时,制冰组件停止制冰。
1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脱冰组件包括用于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的脱冰部件 24。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成冰之后,可以通过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使得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或者其他作用力下与制冰盒31分离,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通过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实现脱冰,该脱冰方式简单,且脱冰速度较快、效率较高。
1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7,脱冰部件24与制冰部件2可以为同
一部件。由此,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使得制冰模块20的结构简单。制冰单元可以包括脱冰管路63,脱冰管路63的一端可以与制冰压缩机66的排气口661相连,脱冰管路63的另一端可以与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相连,例如脱冰管路63的另一端与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之间通过进媒管路68连接,制冰管路61可以通过上述进媒管路68与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相连。脱冰管路63上可以串接有控制阀64,该控制阀64用于控制脱冰管路63的截断和导通。在需要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以制冰时,控制阀64关闭,制冰压缩机66的排气口661排出的高温冷媒流经制冰管路61,并通过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流入制冰部件2内,冷媒在制冰部件2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冰部件2 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制冰部件2内冷媒通过制冰部件2的冷媒出口流出制冰部件2,并通过回气管路62、压缩机的回气口662流入压缩机内重新被压缩。
144.在需要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以脱冰时,控制阀64打开,由于制冰管路上连接有制冰冷凝器65、节流装置67等,因此制冰管路61的流动阻力远远大于脱冰管路63的流动阻力,从制冰压缩机66的排气口661排出的高温冷媒优先且基本流经脱冰管路63,极少量的冷媒流经制冰管路61,因此流经制冰管路61的冷媒可以忽略。制冰压缩机66的排气口661排出的高温冷媒流经脱冰管路63,并通过制冰部件2的冷媒进口流入制冰部件2内,冷媒在制冰部件2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制冰部件2内冷媒通过冷媒出口流出制冰部件2,并通过回气管路62、压缩机的回气口662流入压缩机内重新被压缩。
1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1-图14、图28以及图33-图35,制冰盒31 内具有制冰槽311,制冰槽31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物料口312,供水组件输出的水适于从物料口312进入制冰盒31的制冰槽311内,制冰槽311内的水凝固成冰块300后,冰块300适于从物料口312脱出制冰盒31。通过在制冰盒31上设置物料口312,方便水进入制冰盒31内且方便冰块300从制冰盒31内脱出,并且使得水和冰块300均从物料口312进行输送,可以使得制冰盒31结构简单。
1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图14、图28以及图33-图35,贮冰盒47 可以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这样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制冰槽311内经物料口312脱落至贮冰盒47内。从而借助冰块300自身重力作用即可将使得冰块300脱落至贮冰盒47内,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的动力机构以使得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另外,在脱冰的过程中,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在自身作用力掉落至贮冰盒47内,同时由于在利用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时,会产生少量的水,制冰盒31内由于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时产生的少量水也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制冰槽311内经物料口312掉落至贮冰盒47内。
147.可选地,在制冰盒31处在脱冰位置时,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制冰槽311内脱落至贮冰盒47内,并且在制冰盒31处在脱冰位置时,制冰槽311 的下壁面为支撑面313,支撑面313在邻近物料口312的方向上朝向下倾斜延伸。通过将制冰槽311的下壁面设置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可以实现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制冰槽311的支撑面313滑落经物料口312掉落至贮冰盒47内。
1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9、图20、图27以及图33,贮冰盒47的底壁形成有出冰口5611,出冰口5611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的冰口开关门 571。上述制冰对接模块70的第一排冰入口721与出冰口5611之间连接有排冰管574。在子机200与
主机100通过上述对接组件实现对接之后,冰口开关门571打开出冰口 5611,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出冰口5611落入排冰管574内,而后通过对接组件上的第一排冰入口721、第一排冰出口722、第二排冰入口821、第二排冰出口822,进入子机200的制冷单元80内。在排冰结束后,可以使得冰口开关门571 关闭出冰口5611。
1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9、图20、图27以及图33,制冰模块 20还可以包括:开关门支架572和冰口驱动机构573,开关门支架572设在贮冰盒47 的底部,开关门支架572具有适于与出冰口5611连通的出冰通道5721,冰口开关门571 可移动地设于开关门支架572,以隔断和导通出冰口5611和出冰通道5721,冰口驱动机构573设于开关门支架572并与冰口开关门571相连,以驱动冰口开关门571移动,例如开关门支架572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冰口驱动机构573的安装槽5722,安装槽 5722可以位于上述出冰通道5721的一侧,安装槽5722与出冰通道5721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布。通过设置的开关门支架572且将开关门支架572设在贮冰盒47外,并且将冰口驱动机构573设置在开关门支架572,可以减少对贮冰盒47内的空间占用,并且可以方便地安装冰口驱动机构573以及冰口开关门571。通过冰口驱动机构573驱动冰口开关门571移动,可以方便地实现驱动冰口开关门571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在冰口开关门571打开出冰口5611时,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出冰口5611、出冰通道5721落入上述排冰管574内,再经对接组件输送至子机200内。
150.可选地,冰口驱动机构573可以为推杆电机。
151.可选地,在邻近出冰口5611的方向上,贮冰盒47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可以使得脱出至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贮冰盒47的倾斜底壁朝向出冰口5611的方向滑落,使得冰块300更多地集中在出冰口5611处,在出冰口5611打开时,位于出冰口5611处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出冰口 5611、出冰通道5721落入上述排冰管574内,再经对接组件输送至子机200内。在出冰口5611处的冰块300依次从出冰口5611排出贮冰盒47后,远离出冰口5611处的冰块300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贮冰盒47的倾斜底壁朝向出冰口5611的方向滑落,冰滑落至出冰口5611处,通过出冰口5611、出冰通道5721落入上述排冰管574内,再经对接组件输送至子机200内,直至排冰结束。
1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9、图23、图31和图45,制冰模块20还可以包括:搅冰机构58,搅冰机构58用于搅动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通过设置的搅冰机构58,可以防止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发生粘连而无法正常排出至子机200内。在贮冰盒47内储存有冰块300时,搅冰机构58可以保持工作,可以更好地防止贮冰盒 47内的冰块300发生粘连而无法正常排出至子机200内。
1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至,参照图19、图23、图31和图45,搅冰机构58 可以包括:搅动棒581和搅冰驱动机构582,搅动棒581设于贮冰盒47内,搅冰驱动机构582设于贮冰盒47外并与搅动棒581相连,以驱动搅动棒581运动。在需要搅冰机构58对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进行搅动以防止粘连时,搅冰驱动机构582可以开启以驱动搅动棒581运动,通过搅动棒581的运动,以带动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运动,防止冰块300之间发生粘连。另外,通过将搅冰驱动机构582设于贮冰盒47外,可以防止贮冰盒47内的水进入搅冰驱动机构582内,保证搅冰驱动机构582的稳定可靠性,延长搅冰驱动机构582的使用寿命。
154.可选地,搅冰驱动机构582可以驱动搅动棒581转动,搅冰驱动机构582可以为电
机,搅冰驱动机构582可以为两个,两个搅冰驱动机构582分别连接在搅动棒581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搅冰驱动机构582同步转动。
1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5,供水组件包括: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和供水泵43,贮水盒41用于贮存水,运水部件42具有运水通道,供水泵43可以设于运水部件42,供水泵43用于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 42的运水通道输送至制冰盒31。通过设置的贮水盒41,可以使得贮存一定量的水,在制冰组件进行制冰时,可以使得供水泵43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42的运水通道输送至制冰盒31。
156.可选地,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5,贮水盒41可以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通过将贮水盒41设置在贮冰盒47的下方,可以使得贮冰盒47与制冰盒31之间没有其他的部件遮挡,从而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顺利脱落至贮冰盒47内。
157.进一步地,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5,在贮水盒41可以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时,贮冰盒47的底壁上可以形成有漏水孔5612,该漏水孔5612可以连通贮冰盒47 和贮水盒41,这样可以使得贮冰盒47内的水通过漏水孔5612向下流入贮水盒41内,使得水贮冰盒47内的水回收通过漏水孔5612回收至贮水盒41内。其中,漏水孔5612 可以位于贮冰盒47的底壁的最低处,从而可以使得贮冰盒47内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至漏水孔5612,更好地保证贮冰盒47内的水可以通过漏水孔5612流入贮水盒41 内。
1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5,制冰模块20 包括:制冰壳体5,制冰组件和脱冰组件均设于制冰壳体5内,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 均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制冰壳体5内设有隔板56以分隔出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通过在制冰壳体5内设置隔板56,可以方便地形成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例如,贮水盒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隔板56沿上下方向在制冰壳体5内分隔出上述贮冰盒47 和贮水盒41。
159.其中,在贮水盒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时,隔板56可以构成贮冰盒47的底壁,上述漏水孔5612可以形成在隔板56上。
1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1、图26、图33和图45,隔板56可以包括:水平部561和倾斜部562,水平部561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平部561形成有出冰口5611,倾斜部562的一端与水平部561相连,倾斜部562的另一端朝向上倾斜延伸。通过将隔板56设置为包括上述的水平部561和倾斜部562,并且将出冰口5611设置在水平部561,这样从制冰盒31脱落至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倾斜部562滑落至水平部561,从而使得冰块300更多地集中在出冰口5611处,在出冰口 5611打开时,方便将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通过出冰口5611排出。
161.可选地,在隔板56在制冰壳体5内分隔出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时,隔板5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固定在制冰壳体5内。例如,制冰壳体5的内可以设置用于支撑隔板 56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在制冰壳体5的内侧壁上的支撑凸起54,该支撑结构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制冰壳体5内的支撑架55。例如,在隔板56包括上述的水平部 561和倾斜部562时,倾斜部562可以支撑在支撑凸起54或支撑架55上,水平部561 可以支撑在制冰壳体5的底壁上,例如,制冰壳体5的底壁上可以形成有环形的支撑臂 53,水平部561可以支撑在支撑臂53上,支撑臂53位于出冰口5611的下方且环绕出冰口5611设置,支撑臂53内限定出连通出冰口5611和开关门支架572上的出冰通道 5721的连通通道531。在其他示例中,水平部561也可以支撑在上述的开关门支架572 上。
1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3,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冰壳体5,制冰壳体5包括:外壳体51、内壳体52和保温层,内壳体52设在外壳体 51内,保温层设在外壳体51与内壳体52之间,制冰组件、脱冰组件和贮冰盒47均设于内壳体52内。通过将制冰壳体5设置为具有保温夹层设置的结构,可以减少制冰模块20所产生冰块300的冷量损失。
163.例如,在图18-图24以及图30-图33的示例中,制冰壳体5包括上述的外壳体51、内壳体52和保温层,其中外壳体51包括上外壳体511和下外壳体512,内壳体52包括上内壳体521和下内壳体522,保温层包括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上内壳体521以及上外壳体511的下侧均敞开,下内壳体522以及下外壳体512的上侧均敞开,上内壳体521 设在上外壳内,上保温层夹设在上内壳体521的外壁与上外壳体511的内壁之间,下保温层夹设在下内壳体522的外壁与下外壳体512的内壁之间。上外壳体511盒下外壳体 512可拆卸地连接,例如上外壳体511和下外壳体512通过紧固件相连,由此可以方便制冰壳体5的拆装以及对制冰壳体5内部件的维护。
16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15,子机200的制冷单元80可以包括制冷壳体81和制冰模块20,制冷壳体81内限定出制冷腔811和冷源腔813,制冷腔811 可以位于冷源腔813的上方,其中制冰模块20设于制冷腔811内。上述制冷对接模块 82连接于冷源腔813的侧壁,上述制冷对接模块82的第二排冰出口822位于冷源腔813 内且与冷源腔813连通,冰块300可以通过第二排冰出口822排入至冷源腔813内。在制冷对接模块82具有上述的第二输水入口823和第二输水出口824时,第二输水入口 823位于冷源腔813内且与冷源腔813连通,制冷单元80还可以包括上述的循环水泵 83,循环水泵83可以设在冷源腔813内,循环水泵83的进口与冷源腔813连通,循环水泵83的出口与第二输水入口823相连。在子机200与主机100进行冰水交换时,可以将冰块300输送至冷源腔813内,循环水泵83可以将冷源腔813内的水输送至主机 100的供水组件内。其中,上述制冰对接模块70的第一输水出口724与上述贮水盒41 之间可以通过输水管46连通,例如循环水泵83可以将冷源腔813内的水通过上述的对接组件以及输水管46输送至贮水盒41内。
165.其中,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冷风机和制冰部件2,制冷腔811的侧壁上形成有子机进风口,制冷腔811的顶壁可以形成有子机出风口812,制冷风机可以为离心风机,制冰部件2包括换热管和翅片,翅片穿设在换热管上,换热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制冷单元80还包括制冷循环泵,制冷循环泵与换热管串接,制冷循环泵可以设在冷源腔813 内,冷源腔813内的冰块300可以融化为低温冷水,制冷循环泵可以将冷源腔813内的低温冷水经进水口输送至换热管内,流经换热管后从出水口回流至冷源腔813内,实现冷源腔813内的低温冷水在换热管内循环流动。制冷风机运转,驱动子机200外部的空气从子机进风口进入制冷腔811内,与制冰部件2换热后,空气温度降低,并从子机出风口吹出至室内,从而可以降低子机200周围环境温度,实现局部制冷。在冷源腔813 内的冰块300全部融化或者在检测到冷源腔813内的水温高于设定值时,可以看做子机 200内的冷量用完,若子机200需要继续制冷,可以使得子机200连接至主机100,将主机100内的预先制好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
166.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67.在本实施例中,制冰模块20包括上述的制冰组件、供水组件、制冰组件和贮冰盒 47,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168.主机100接收制冰指令,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遥控器向主机100发送制冰指令,主机100接收到制冰指令;
169.在主机100接收到制冰指令后,供水组件向制冰组件供水,例如供水泵43将贮水盒 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42的运水通道输送至制冰盒31的制冰槽311内,例如运水通道将水通过上述的物料口312流入制冰槽311内,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使得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成冰块300,可以在向制冰盒31内供水的同时使得制冰部件2 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也可以在向制冰盒31内供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再使得制冰部件2 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从而使得制冰组件产生冰块300;
170.脱冰组件将制冰组件产生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例如脱冰组件的脱冰部件 24可以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以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在冰块300与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离连接后,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上述的物料口312脱落至位于下方的贮冰盒47内;
171.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制冰、脱冰,在制冰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贮冰盒47内的冰块 300重量,在确定贮冰盒47内的冰量达到预设重量时,可以停止制冰,贮冰盒47内储存的预先制好的冰块300,可以在后续需要的时候使用;
172.在子机200需要冷量时,用户可以向主机100和子机200发送排冰指令,主机100 和子机200接收排冰指令;
173.在主机100接收到排冰指令后,确定当前贮冰盒47内的冰量是否达到预设重量,若当前贮冰盒47内的冰量达到预设重量,子机200可以移动至主机100的第三腔室103 内,子机200上的充电接口可以与主机100上的充电座74插接,子机200上的制冷对接模块82与主机100内的制冰对接模块70对应,对接驱动机构73驱动对接部件72朝向邻近制冷对接模块82的方向运动,使得制冰对接模块70和制冷对接模块82实现对接,从而实现子机200和主机100的连接;
174.贮冰盒47的出冰口5611打开,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通过出冰口5611、排冰管 574以及对接组件输送至制冷单元80的冷源腔813内。
175.在主机100接收到排冰指令后,确定当前贮冰盒47内的冰量是否达到预设重量,若当前贮冰盒47内的冰量未达到预设重量,制冰模块20进行制冰,直至贮冰盒47内的冰量达到预设重量。
176.其中,在子机200可以将冷源腔813内的水输送至主机100的贮水盒41内时,在主机100接收到排冰制冷后,不仅可以将主机100内的冰块300输送至子机200,还可以将子机200内的水输送至主机100,实现主机100与子机200之间的冰水交换。可选地,子机200将冷源腔813内的水输送至贮水盒41内的工作可以与主机100的排冰工作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子机200先将冷源腔813内的水输送至贮水盒41内,然后主机100 再进行排冰工作。
177.下面参照图18-图2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制冰模块20。
178.参照图图18-图29,在本实施例中,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件2和固定的制冰盒31,制冰盒31内限定出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冰槽311,制冰部件2用于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供水组件用于对制冰盒 31供水,脱冰组件用于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落至贮冰盒47内。
179.可选地,制冰盒3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180.在需要进行制冰时,供水组件向制冰盒31内供水,可以使得水进入制冰盒31的多个制冰槽311内,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使得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为冰块 300。在制冰盒31内的水都凝固成冰块300后,通过脱冰组件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 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
181.固定的制冰盒31是指制冰盒31不运动,制冰盒31的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为同一个位置。例如,制冰模块20可以包括:制冰壳体5,制冰组件和脱冰组件均设于制冰壳体 5内,制冰盒31连接于制冰壳体5且相对制冰壳体5固定。
182.通过将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件2和具有多个制冰槽311的制冰盒31,并且制冰盒31 是固定的,可以使得制冰组件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实现一次制成较多的冰块300。
183.其中,脱冰组件可以包括用于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的脱冰部件24,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从而可以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并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落至贮冰盒47内。
184.可选地,脱冰部件24可以与制冰部件2为同一部件。在需要将制冰盒31内的水形成冰块300时,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在需要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时,可以通过控制使得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具体如何通过控制实现使得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以及使得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 释放热量,可以参照上述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18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1-图24以及图28、图29,制冰盒31内具有制冰槽311,制冰槽31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物料口312,水适于从物料口312进入制冰盒31内,冰块300适于从物料口312脱出制冰盒31,贮冰盒47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在脱冰时,冰块300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物料口312从制冰槽311内脱落至贮冰盒47内。通过设置的物料口312,可以使得水的供应和冰块300的脱出均共用该物料口312,使得制冰盒31的结构简单。
186.例如,参照图21-图24,贮冰盒47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冰块300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制冰槽311内脱落至贮冰盒47内,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制冰盒31内的冰块 300脱落至贮冰盒47内。
187.可选地,参照图21和图28,制冰盒31的多个物料口312均朝向水平或朝向斜下。从而方便实现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物料口312滑出制冰槽311 冰掉落至贮冰盒47内。
188.进一步地,制冰槽311的下壁面为支撑面313,支撑面313在邻近物料口312的方向上朝向下倾斜延伸。由于位于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的支撑面313在邻近物料口312 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在通过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以使得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支撑面313滑动,并从物料口312滑出制冰槽311冰掉落至贮冰盒47内。
1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1-图24以及图28、图29,多个物料口312形成于制冰盒31的同一侧。由此,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可以从制冰盒31 的同一侧实现脱冰,使得制冰盒31的结构简单且脱冰方便。
190.可选地,制冰盒31的多个物料口312的朝向相同,由此可以使得制冰盒31的结构简单,且方便多个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经对应的物料口312内脱出。
191.可选地,多个制冰槽311可以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上呈阵列式排布。由此,使得制冰盒31的结构简单,并且在多个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向下脱落的过程中,制冰盒31上的结构不会对冰块300形成阻挡而影响冰块300的脱落。
19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8和图29,制冰部件2设在制冰盒31的背离物料口312的一侧,制冰部件2可以呈蛇形布置在制冰盒31的背侧。由此,使得制冰组件的结构紧凑,并且可以避免制冰部件2对于冰块300脱落的影响,使得制冰盒31 内的冰块300脱落地更为顺利。
19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贮冰盒47的底壁形成有出冰口 5611,出冰口5611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的冰口开关门571。制冰模块20 还可以包括:开关门支架572和冰口驱动机构573,冰口驱动机构573设于开关门支架 572并与开关门支架572相连,以驱动冰口开关门571移动,从而实现冰口开关门571 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对于贮冰盒47、开关门支架572以及冰口开关门571,具体可以参照上述,这里不再赘述。
19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制冰模块20还包括:搅冰机构 58,搅冰机构58用于搅动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通过设置的搅冰机构58,可以防止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发生粘连而无法正常排出至子机200内。对于搅冰机构58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他相关可以参照上述,这里不再赘述。
19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供水组件适于将水喷淋至制冰槽311内。通过喷淋的方式将水输送至制冰盒31的制冰槽311内,可以有效地排走水中的空气,减少冰块 300内的气泡含量,提高形成的冰块300质量。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供水组件将水喷淋至制冰槽311内的同时,控制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
19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9-图24以及图28、图29,供水组件可以包括: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和供水泵43,贮水盒41用于贮存水,运水部件42 具有运水通道,供水泵43用于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42输送至制冰盒31。运水部件42包括运水管421和喷淋管422,运水管421沿上下方向延伸,喷淋管422 连接在运水管421的上端,喷淋管422沿水平方向延伸,喷淋管422上形成有向制冰槽311内喷淋水的多个喷淋孔4221,多个喷淋孔4221可以沿喷淋管42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供水泵43可以连接在运水管421的下端,供水泵43可以设置在贮水盒41内。在需要供水组件向制冰盒31内供水时,供水泵43工作,抽取贮水盒41内的水经过运水管421进入喷淋管422内,流入喷淋管422内的水通过喷淋管422上的多个喷淋孔4221 向制冰盒31内喷淋水。
197.可选地,参照图19-图24以及图28、图29,喷淋管422可以设在制冰盒31的顶部,喷淋管422位于最上方的制冰槽311的上方,例如制冰盒31的顶部可以设有安装架315,喷淋管422可以安装在安装架315上。喷淋孔4221形成在喷淋管422的下部且朝向斜下方。由此,进入喷淋管422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喷淋孔4221朝向下喷淋,由于制冰盒31上的所有的制冰槽311均在喷淋管422的下方,喷淋管422向下喷淋的水可以经物料口312喷淋至多个制冰槽311内。
19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8-图24,贮水盒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贮冰盒47的底壁上形成有连通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的漏水孔5612,贮冰盒47 内水可以通过漏水孔5612流入贮水盒41内进行循环利用。
19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9-图24,贮冰盒47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供水组件可以包括: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供水泵43和辅助水箱44,贮水盒41用于贮存水,运水部件42具有运水通道,供水泵43用于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42输送至制冰盒31。辅助水箱44设在制冰盒31的水平方向的一侧,辅助水箱44 位于贮冰盒47的上方,辅助水箱44与贮水盒41连通。子机200的冷源腔813内的水可以通过循环水泵83以及输水管46输送至辅助水箱44,辅助水箱44内水可以补充至贮水盒41内。通过设置的辅助水箱44,可以增大制冰模块20的存水能力。并且,通过将辅助水箱44设在制冰盒31的水平方向的一侧且位于贮冰盒47的上方,可以使得制冰模块20的结构紧凑。
2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9-图24,辅助水箱44设在制冰盒31 的形成有物料口312的一侧,辅助水箱44的顶部敞开,辅助水箱44的上边沿邻近物料口312的一侧设有溢流件45,溢流件45具有溢流通道451,溢流通道451与辅助水箱 44连通且溢流通道451朝向物料口312的方向延伸,在辅助水箱44的水较多并高于辅助水箱44的上边沿时,通过溢流通道451的导流作用,辅助水箱44内溢出的水可以通过溢流通道451导流至制冰盒31内,从溢流通道451流出的水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水可以经物料口312流入至制冰槽311内。在制冰的过程中,在供水泵43用于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部件42输送至制冰盒31的过程中,若辅助水箱44的水较多,辅助水箱44内溢出的水可以通过溢流通道451导流至制冰盒31内,提高供水效率,进而提高制冰效率。
20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8-图24以及图28,制冰模块20包括上述的制冰壳体5、隔板56、制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可以包括: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供水泵43和辅助水箱44,运水部件42包括上述的运水管421 和喷淋管422,贮冰盒47的底壁上形成有连通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的漏水孔5612。隔板56设在制冰壳体5内,使得制冰壳体5内分隔出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贮水盒 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隔板56构成贮冰盒47的底壁。制冰组件包括制冰盒31和制冰部件2,脱冰组件包括脱冰部件24,制冰部件2和脱冰部件24为同一部件,制冰组件和辅助水箱44均设在制冷壳体81内且均位于贮冰盒47的上方,制冰组件和辅助水箱44沿水平方向排布,制冰盒31的邻近辅助水箱44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制冰槽311,多个制冰槽311的物料口312均朝向水平方向且均朝向辅助水箱44,多个制冰槽311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上呈阵列式排布,制冰部件2设在制冰盒31的背离物料口312 的一侧。制冰盒31于制冰壳体5相连,辅助水箱44安装固定在制冰壳体5上。辅助水箱44的底壁形成有连通辅助水箱44和贮冰盒47的通水孔441,辅助水箱44内的水可以通过通水孔441流入贮冰盒47内,贮冰盒47内的水可以通过漏水孔5612流入贮水盒41内进行循环利用。
202.下面参照图30-图4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具体实施例的制冰模块20。
203.参照图30-图45,在本实施例中,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冰组件、脱冰组件、供水组件和贮冰盒47,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件2和多个彼此均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多个制冰盒31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均间隔开设置。每个制冰盒31均可在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之间可运动,例如每个制冰盒31在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之间可转动。供水组件用于对制冰盒31供水,制冰部件2用于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其中,在制冰位置,供水组件向制冰盒31供水,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在脱冰位置,脱冰组件将制冰盒31 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
204.在需要进行制冰时,使得制冰盒31位于制冰位置,供水组件向制冰盒31内供水,制
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使得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为冰块300。在制冰盒31 内的水都凝固成冰块300后,使得制冰盒31运动至脱冰位置,通过脱冰组件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
205.通过将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件2和多个彼此均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由于多个制冰盒31之间均间隔开设置,在各个制冰盒31内的水凝固成冰块300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或减少各个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之间发生粘连,避免出现由于在制冰的过程中由于相邻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发生粘连而使得冰块300过大而无法排出或者在排出的过程至造成排冰管路的堵塞问题,使得冰块300的大小易于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保证后续排冰过程的顺利。
206.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冰模块20停止工作时,所有的制冰盒31可以保持在制冰位置。
207.其中,脱冰组件可以包括用于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的脱冰部件24,在脱冰位置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从而可以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并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落至贮冰盒47内。
208.可选地,脱冰部件24可以与制冰部件2为同一部件。在制冰位置,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在脱冰位置,可以通过控制使得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具体如何通过控制实现在制冰位置使得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以及在脱冰位置使得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可以参照上述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2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4,制冰盒31内具有制冰槽311,制冰槽31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物料口312,水适于从物料口312进入制冰盒31 内,冰块300适于从物料口312脱出制冰盒31,贮冰盒47位于制冰盒31的下方,在制冰盒31处在脱冰位置时,冰块300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物料口312从制冰槽311 内脱落至贮冰盒47内。通过设置的物料口312,可以使得水的供应和冰块300的脱出均共用该物料口312,使得制冰盒31的结构简单。
210.其中,在制冰位置,物料口312可以朝向上,从而使得供水组件供入至制冰槽311 内的水可以保持在制冰槽311内;在脱冰位置,物料口312朝向水平、朝向下或朝向斜下,从而方便实现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物料口312滑出制冰槽 311冰掉落至贮冰盒47内。
21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4,在制冰盒31 处在脱冰位置时,物料口312可以朝向水平或朝向斜下,制冰槽311的下壁面为支撑面 313,支撑面313在邻近物料口312的方向上朝向下倾斜延伸。在制冰盒31处在脱冰位置时,由于位于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的支撑面313在邻近物料口312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在通过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以使得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支撑面313滑动,并从物料口312滑出制冰槽311冰掉落至贮冰盒47内。
2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贮冰盒47的底壁形成有出冰口 5611,出冰口5611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的冰口开关门571。制冰模块20 还可以包括:开关门支架572和冰口驱动机构573,冰口驱动机构573设于开关门支架 572并与开关门支架572相连,以驱动冰口开关门571移动,从而实现冰口开关门571 打开和关闭出冰口5611。对于贮冰盒47、开关门支架572以及冰口开关门571,具体可以参照上述,这里不再
赘述。
2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制冰模块20还包括:搅冰机构 58,搅冰机构58用于搅动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通过设置的搅冰机构58,可以防止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发生粘连而无法正常排出至子机200内。对于搅冰机构58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他相关可以参照上述,这里不再赘述。
2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在制冰组件的制冰盒31从脱冰位置运动至制冰位置的过程至以及从制冰位置运动至脱冰位置的过程中,所有制冰盒31同步运动,从而可以减少所有制冰盒31在脱冰位置和制冰位置之间的运动时间,提高制冰效率。
215.例如,在制冰盒31处在制冰位置时,制冰盒31的物料口312朝向上,供水组件将水通过物料口312输送至制冰盒31的制冰槽311内,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使得制冰槽311内的水凝固成冰块300;在制冰盒31内的水均凝固成冰块300后,制冰组件中所有的制冰盒31由制冰位置同步转动至脱冰位置,此时制冰盒31的物料口312 朝向水平方向,脱冰组件的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物料口312脱落至贮冰盒47内。在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均脱落至贮冰盒47内之后,制冰组件中所有的制冰盒31由脱冰位置同步转动至制冰位置。
216.其中,在制冰位置,可以先使得供水组件将水输送至制冰盒31内达到要求之后停止供水,再使得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也可以是,供水组件将水输送至制冰盒31的同时,制冰部件2对制冰盒31释放冷量,在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达到要求后,供水组件停止供水。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达到要求后,后续进行脱冰操作。
217.若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的重量还未达到要求,可以继续进行制冰脱冰操作,直至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的重量满足要求,可以停止制冰。
218.其中,制冰组件的所有制冰盒31同步运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该实施例中,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每个制冰盒31在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之间可转动,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冰壳体5,制冰组件、脱冰组件和贮冰盒47均设于制冰壳体5内,用于驱动制冰组件的所有制冰盒31同步转动的冰盒驱动组件包括:连杆支架32、连杆 33和连杆驱动机构34。连杆支架32设于制冰壳体5,连杆支架32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制冰壳体5且相对制冰壳体5固定。连杆支架32上形成有弧形的滑槽322,滑槽322 的数量与制冰盒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杆33可移动地设于连杆支架32,连杆 33具有容纳于滑槽322的凸柱331,凸柱331与滑槽3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制冰盒31均与连杆33相连,制冰盒31的外侧壁上可以形成有配合孔,配合孔可以为盲孔,连杆33上的凸柱331容纳于滑槽322且伸入至制冰盒31上的配合孔内,每个制冰盒31均与连杆支架32可转动地相连,每个制冰盒31的外侧壁上形成有转动柱314,连杆支架32上形成有转孔323,转孔323的数量与转动柱31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转动柱314可转动地容纳在对应的转孔323内,每个转孔323的中心可以与对应的滑槽322的曲率中心重合。连杆驱动机构34与连杆33相连,以驱动连杆33移动。在连杆33移动时,每个凸柱331沿对应的滑槽322的延伸方向滑动。
219.在需要将制冰盒31从制冰位置转动至脱冰位置或者是从脱冰位置转动至制冰位置,可以控制连杆驱动机构34工作,连杆驱动机构34驱动连杆33移动,在连杆33移动的过程中,连杆33上的凸柱331沿连杆支架32上的滑槽322移动,从而使得连杆33可以做弧形运动。
在连杆33运动的过程中,连杆33带着与连杆33相连的多个制冰盒31 转动,每个制冰盒31绕其转动柱314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制冰盒31同步转动,使得多个制冰盒31从制冰位置同步转动至脱冰位置或者是从脱冰位置同步转动至制冰位置。
220.可选地,连杆驱动机构34可以为推杆电机。在连杆驱动机构34可以为推杆电机时,连杆支架32可以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例如连杆支架32可以为塑料件,在连杆驱动机构 34驱动连杆33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杆支架32的弹性变形,使得连杆33可以沿着弧形的滑槽322运动。在连杆驱动机构34可以为推杆电机时,连杆驱动机构34可以与连杆33之间活动连接,在连杆驱动机构34驱动连杆33移动的过程中,使得连杆33 可以沿着弧形的滑槽322运动。
221.例如,在图31、图34、图35和图40的示例中,连杆驱动机构34为推杆电机,连杆33上形成有配合槽,冰盒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压板35和轴套36,轴套36套设在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的外周侧,电机压板35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杆33上,电机压板35盖设在配合槽的敞开侧,电机压板35与配合槽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轴套36的配合腔,从而可以实现连杆驱动机构34与连杆33的连接。
2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滑槽322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制冰端3221和脱冰端3222,制冰端3221为滑槽322的最低位置,脱冰端3222为滑槽322的最高位置,在制冰盒31处在制冰位置时凸柱331位于制冰端 3221,在制冰盒31处在脱冰位置时凸柱331位于脱冰端3222。例如,在多个制冰盒31 均处在制冰位置时,连杆33上的每个凸柱331容纳在对应滑槽322的制冰端3221,在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形成之后,需要将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出至贮冰盒47内时,可以控制连杆驱动机构34工作,连杆驱动机构34驱动连杆33移动,在连杆33移动的过程中,连杆33上的凸柱331沿连杆支架32上的滑槽322移动,从而使得连杆33 沿着弧线朝向斜向上的方向运动。在连杆33运动的过程中,连杆33带着与连杆33相连的多个制冰盒31同步转动,每个制冰盒31绕其转动柱314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制冰盒31同步转动,在连杆33运动至连杆33上的凸柱331容纳在滑槽322的脱冰端3222时,可以使得连杆33保持在连杆33上的凸柱331容纳在滑槽322的脱冰端3222 的位置,从而使得多个制冰盒31均保持在脱冰位置,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以使得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与制冰盒31脱离连接,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以及少量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物料口312脱落至贮冰盒47内。
223.在多个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脱落之后,连杆驱动机构34驱动连杆33沿反方向运动,连杆33上的凸柱331沿连杆支架32上的滑槽322移动,从而使得连杆33沿着弧线朝向斜向下的方向运动。在连杆33运动的过程中,连杆33带着与连杆33相连的多个制冰盒31同步转动,每个制冰盒31绕其转动柱314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制冰盒31同步转动,在连杆33运动至连杆33上的凸柱331容纳在滑槽322的制冰端3221 时,可以使得连杆33保持在连杆33上的凸柱331容纳在滑槽322的制冰端3221的位置。若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量不够,可以继续制冰;若贮冰盒47内的冰块300量达到要求,可以停止制冰。
224.通过将制冰端3221设置在滑槽322的最低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脱冰时间相对制冰时间要短很多,在连杆33的凸柱331保持在滑槽322的制冰端3221时,可以控制连杆驱动机构34停止工作,在连杆驱动机构34不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连杆33自身重力的作用,可以使得连杆33保持在连杆33的凸柱331保持在滑槽322的制冰端3221,节约能耗。
2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连杆支架32可以包括:主体板321和围板324,主体板321形成上有滑槽322,每个制冰盒31均与主体板 321可转动地相连,围板324设在主体板321的远离制冰盒31的一侧,围板324沿主体板321的周向延伸,围板324可以呈环形,例如主体板321呈矩形板状,围板324可以呈矩形框状,围板324邻近主体板321的外周沿设置,围板324与主体板321之间限定出容纳槽325,连杆支架32和连杆驱动机构34均设于容纳槽325,连杆驱动机构34可以设置在连杆33的下方且与连杆33的底部相连。通过将连杆支架32内限定出容纳槽325,方便连杆支架32和连杆驱动机构34的安装,并且可以使得连杆驱动机构34以及连杆支架32与制冰盒31通过连杆支架32隔开,避免在向制冰盒31内供水的过程中,水溅射到连杆驱动机构34而影响连杆驱动机构34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2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在制冰组件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制冰盒31时,多个制冰盒31分为多组制冰盒组,多组制冰盒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每组制冰盒组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通过将制冰盒31设置为间隔开设置的多层,可以实现分层制冰,可以实现单次大量制冰,制冰效率高。
227.例如,在图31-图35以及图40-图44的具体示例中,制冰模块20包括制冰壳体5,制冰组件和脱冰组件均设在制冰壳体5内,制冰壳体5内设有隔板56以使得制冰壳体5 分隔出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贮水盒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制冰盒31位于贮冰盒 47的上方。在制冰组件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制冰盒31时,多个制冰盒31分为多组制冰盒组,多组制冰盒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每组制冰盒组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例如,多个制冰盒31分为两组制冰盒组,两组制冰盒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每组制冰盒组包括三个沿第一方向(例如参照附图中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
228.其中,用于驱动制冰组件的所有制冰盒31同步转动的冰盒驱动组件为两组,两组冰盒驱动组件分别位于制冰盒组的沿第二方向(例如参照附图中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每组冰盒驱动组件均包括上述的连杆支架 32、连杆33以及连杆驱动机构34,每个制冰盒31沿第二方向延伸,每个制冰盒31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转动柱314以及配合孔。每组冰盒驱动组件的连杆33上可以形成有六个凸柱331,六个凸柱331分成两组,两组凸柱331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每组凸柱33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三个。连接支架包括上述的主体板321和围板 324,主体板321上形成有上述的滑槽322和转孔323,滑槽322为六个,六个滑槽322 分成两组,两组滑槽322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每组滑槽32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三个;转孔323为六个,六个转孔323分别与六个滑槽322一一对应,每个转孔323 的中心位于对应的滑槽322的曲率中心所在位置。
229.每组冰盒驱动组件的连杆支架32均与制冰壳体5可拆卸地连接,每组冰盒驱动组件的连杆支架32内形成有容纳槽325,每组冰盒驱动组件的连杆支架32与制冰壳体5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容纳腔,通过制冰壳体5封盖连杆支架32的容纳槽325的敞开侧以形成较为封闭的容纳腔,连杆33以及连杆驱动机构34均设于该容纳腔内,可以更好地避免水进入容纳槽325内而影响连杆驱动机构34。
230.在本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1-图40,制冰组件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制冰盒31,多个制冰盒31分为多组制冰盒组,多组制冰盒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每组制冰盒组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制冰盒31。制冰部件2包括:冷媒进管21、冷媒出管22和多个制冰分支23,冷媒进管21具有冷媒进口,冷媒出管22具有冷媒出口,多个制冰分支23沿上下方向排布,制冰分支23的数量与制冰盒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制冰分支23的进口端与冷媒进管21相连且连通,每个制冰分支 23的出口端与冷媒出管22相连且连通。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媒进管21内,流入冷媒进管21内的冷媒可以流入至每个制冰分支23内,每个制冰分支23可以对对应的制冰盒组释放冷量。每个制冰分支23的冷媒流入至冷媒出管22,再经冷媒出口流出制冰部件2。
231.上述已经描述过制冷单元80的结构,利用制冰压缩机66,可以实现冷媒在制冰部件2内循环流动。通过将制冰部件2设置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制冰分支23,可以使得每组制冰盒组均可以得到较为充足的冷量,使得冷量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每组制冰盒31的结冰较为均匀且制冰时间较为一致,提高制冰效率。
2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1-图40,每个制冰分支23位于对应的制冰盒组的上方,每个制冰分支23包括分支本体和多个分支凸起234,分支本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分支本体的进口端与冷媒进管21相连且连通,分支本体的出口端与冷媒出管22相连且连通,分支凸起234连接在分支本体的下侧且向下延伸,分支凸起234内具有与分支本体内的流道连通的流动腔2340。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媒进管21内,流入冷媒进管21内的冷媒可以经分支本体的进口端流入至每个制冰分支23的分支本体内,在冷媒流经分支本体的过程中,一部分冷媒会向下流经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2340,每个制冰分支23可以对对应的制冰盒组释放冷量。每个制冰分支23的冷媒经分支本体的出口端流入至冷媒出管22,再经冷媒出口流出制冰部件2。
233.在制冰盒31处在制冰位置时,制冰盒31的物料口312朝向上,分支凸起234适于通过物料口312伸入至制冰槽311内或伸入至物料口312处,通过设置的分支凸起234 且使得分支凸起234伸入至制冰槽311内,可以使得制冰部件2的冷量更好地释放至制冰槽311内,使得制冰槽311内的水可以快速地接收到制冰部件2释放的冷量,提高制冰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制冰槽311内的水位控制制冰槽311内冰块300 的厚度,保证分支凸起234与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分支凸起234 与制冰槽311内的冰块300粘连在一起。在制冰盒31内的冰块300形成冰达到要求之后,制冰盒31运动至脱冰位置,此时物料口312朝向水平方向,制冰部件2可以作为脱冰部件24对制冰盒31释放热量,实现脱冰。
234.可以理解的是,上下相邻两个制冰盒31之间以及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制冰盒31之间均会留足间距,保证每个制冰盒31可以顺利转动,避免制冰盒31之间发生干涉。另外,在制冰盒31处在制冰位置时,制冰盒31在上下方向上高度可以小于制冰盒3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保证制冰盒31转动时,制冰盒31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并且,通过合理设置制冰分支23与每组制冰盒31之间的距离,保证制冰盒31转动过程中不会与制冰分支23发生干涉。
2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7,每个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2340 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隔片2344,隔片2344的顶部与分支本体的顶壁相连,隔片2344 的底部与流动腔2340的底壁间隔开以形成连通口2343,连通口2343连通分支本体内的流道位
于隔片2344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部分,每个分支凸起234内的隔片2344与流动腔2340的内壁之间限定出上述的连通口2343以及第一流动通道2341和第二流动通道2342,第一流动通道2341和第二流动通道2342位于隔片2344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流动通道2341和第二流动通道2342之间通过位于底部的连通口2343连通。
236.在冷媒流经每个制冰分支23的过程中,分支本体内的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冷媒会向下流入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2340内,分支本体内的部分冷媒向下流入至流动腔2340的第一流动通道2341内,而后通过连通口2343流入第二流动通道2342内,而后向上流入分支本体内继续流动,最后从分支凸起234的出口端流入冷媒出管22内。通过在每个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2340内设置上述的隔片2344,可以使得分支凸起234 内形成回路,能使得冷量更好地传递,提高制冰效果和制冰效率。
237.可选地,参照图31-图40,分支凸起234的下端的横截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减小,例如分支凸起234的下端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圆弧面,具体地,分支凸起234的下端可以形成为半球形。由此,可以减少分支凸起234的下端占用的空间。
2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31-图40,每组制冰盒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制冰盒31,每个分支本体包括:第一集流管231、第二集流管232以及多个冷媒支管233,第一集流管231和第二集流管232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集流管231和第二集流管23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冷媒支管23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冷媒支管233位于第一集流管231与第二集流管232之间,每个冷媒支管233 沿第二方向延伸,每个冷媒支管2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231、第二集流管232相连,每个冷媒支管23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集流管231、第二集流管232。第一集流管 231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构成分支本体的进口端,第二集流管232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构成分支本体的出口端。
239.每个冷媒支管233的下侧均连接有分支凸起234。每个冷媒支管233的下侧可以连接有多个分支凸起234,多个分支凸起234沿每个冷媒支管23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制冰分支23中的冷媒支管233的数量与每组制冰盒组中制冰盒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例如在每组制冰盒组中制冰盒31为三个时,每个制冰分支23中的冷媒支管233 的数量为三个,每个冷媒支管233位于对应的制冰盒31的上方,每个冷媒支管233上的分支凸起234向下延伸。
240.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媒进管21内,流入冷媒进管21内的冷媒可以流入多个制冰分支23内,冷媒在每个制冰分支23内的流动过程为:经第一集流管231的进口端流入第一集流管231,流入第一集流管231内的冷媒可以分别流入多个冷媒支管233内,在冷媒流经多个冷媒支管233的过程中,冷媒支管233内的部分冷媒向下流入至分支凸起 234内,具体地,向下流动至流动腔2340的第一流动通道2341内,而后通过连通口2343 流入第二流动通道2342内,而后向上流入冷媒支管233内继续流动,流入第二集流管 232内,冷媒经第二集流管232后从第二集流管232的出口端流入冷媒出管22。
241.其中,第一集流管231的流道截面大于冷媒支管233的流道截面,第二集流管232 的流道截面大于冷媒支管233的流道截面,第一集流管231的流道截面和第二集流管232 的流道截面可以相同,多个冷媒支管233的流道截面可以相同。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 2340的截面可以小于冷媒支管233的流道截面,所有分支凸起234的流动腔2340的截面可以相同。冷媒进管21的流道截面不小于第一集流管231的流道截面,冷媒出管22 的流道截面不小于
第二集流管232的流道截面。例如,第一集流管231的内径大于冷媒支管233的内径,第二集流管232的内径大于冷媒支管233的内径,第一集流管231的内径和第二集流管232的内径可以相同,多个冷媒支管233的内径可以相同。分支凸起 234的内径可以小于冷媒支管233的内径,所有分支凸起234的内径可以相同。冷媒进管21的内径不小于第一集流管231的内径,冷媒出管22的内径不小于第二集流管232 的内径。通过将冷媒进管21的流道截面、冷媒出管22的流道截面以及第一集流管231 的流道截面、第二集流管232的流道截面设置较大,可以避免冷媒流速有较大衰减,保证冷媒的循环效率,保证制冰效率。
2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1-图40,每组制冰盒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制冰盒31,供水组件包括:贮水盒41、运水部件42和供水泵43。贮水盒41用于贮存水,子机200的冷源腔813内的水可以通过循环水泵83以及输水管46 输送至贮水盒41内,在贮水盒41内的水不足时,也可以向贮水盒41内补充水。运水部件42具有运水通道,供水泵43用于将贮水盒41内的水通过运水通道输送至制冰盒 31。
243.具体地,运水部件42包括运水主管423和运水支管424,运水主管423沿上下方向延伸,运水支管424沿第一方向延伸,运水支管424为多个且多个运水支管424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运水支管424可以连接在运水主管423的上部。每个运水支管424的一端与运水主管423相连且连通,每个运水支管424的另一端封闭。运水支管424的数量与制冰盒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例如制冰盒组为三组,运水支管424为对应的三个。每个运水支管424位于对应的制冰盒组的正上方,每个运水支管424与对应的制冰盒组的制冰盒31对应位置形成有出水孔4241,每个运水支管424上形成的出水孔4241的数量不小于对应的制冰盒组的制冰盒31的数量,每组制冰盒组中的每个制冰盒31对应至少一个出水孔4241。
244.在供水组件需要对制冰盒31供水时,供水泵43工作,抽取贮水盒41内的流经运水主管423,运水主管423内的水可以流入多个运水支管424内,流入每个运水支管424 内水通过出水孔4241流入对应的制冰盒31的制冰槽311内,从而可以实现对每个制冰盒31进行供水。
2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1-图40,贮水盒41位于贮冰盒47的下方,贮冰盒47的底壁上形成有连通贮冰盒47和贮水盒41的漏水孔5612,贮冰盒47 内水可以通过漏水孔5612流入贮水盒41内进行循环利用。
2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