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30秒的情况、2)从用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EOS检测出的蒸发器14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减去用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EIS检测出的蒸发器14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而获得的温度差超过5°C的状态、或者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50C的温度(SP - 0.50C )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3)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2°C的温度(SP - 0.20C )的状态持续30分钟的情况等。
[0085]然后,在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二冷却不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9 ;“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切换为BSV控制模式(步骤S25)。
[0086]此外,作为第二冷却不足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I)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0.5°C的温度(SP+0.50C )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1°C的温度(SP+1°C )的状态持续5分钟的情况、3)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13°C以下且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850KPa的情况、或者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高于13°C且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1350KPa的情况下,处于除霜电磁阀44打开的状况、且用喷出温度传感器DCHS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100°C、且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SP、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预先规定的范围(例如OkPa至3000kPa)内的情况、4)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高于25°C,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该设定温度SP加上0.6°C的温度(SP+0.60C )的状态持续3小时的情况等。
[0087]此外,在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三过冷却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30 ;“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H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从DSV控制模式切换为HSV控制模式(步骤S31)。
[0088]另外,作为第三过冷却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I)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5°C的温度(SP - 0.50C )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处于用喷出温度传感器DCHS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超过105°C的状态的情况等。
[0089]然后,在以H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三冷却不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32 ;“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H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D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切换为DSV控制模式(步骤S28)。
[0090]另外,作为第三冷却不足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I)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在设定温度SP加上0.5°C的温度(SP+0.50C )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在设定温度SP加上1°C的温度(SP+1°C )的状态持续5分钟的情况等。
[009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根据被设定的运转模式,将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转移条件切换为步骤S3或步骤S4的任一个。因此,例如在库内保管有热装货物的情况下,选择热装货物模式来作为运转模式,并通过进行下拉控制直至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库内的设定温度SP,从而与将通常货物模式设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
[0092]也就是说,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即使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与将通常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变低,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能力控制使库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SP所需的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0093]此外,在库内保管有不是热装货物的货物的情况下,将通常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并进行下拉控制直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库内的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Λ T的温度为止,从而与将热装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的温度。
[0094]也就是说,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与选择热装货物模式作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库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SP的可能性,能够减轻过于冷却货物而使其损伤的可能性。
[0095]此外,在进行能力控制时,例如在蒸发器14附着霜等而不能以原有的冷却能力进行冷却从而处于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Τ2的温度的状态时,认为处于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已不能使库内完全冷却的状况。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在进行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6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如上所述的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不能使库内完全冷却的状况。
[0096]另一方面,在进行能力控制时,例如在蒸发器14未附着霜但是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打开至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切换时初期设定的初期开度APO以上,也就是说,成为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与吸入调整阀35的初期开度APO对应的温度、且吹出空气的温度并不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预先规定的温度Τ2的温度但是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预先规定的温度Tl的温度的情况的持续时间比预先设想的时间Td长的状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如上所述地进行能力控制时,通过是否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来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的情况。
[0097]此外,在步骤S6使用的第一预先规定的温度Tl是低于在步骤S8使用的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Τ2的温度。因此,通过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而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情况下,与通过满足步骤S6而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情况相比较,以吹出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因此,能够减轻能力控制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0098]此外,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而进行步骤S10,也就是说,判定为处于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等而库内温度上升的状况,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则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时,当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22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因此,以与冷却能力不是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成为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的可能性。
[0099]另外,在第一次切换为能力控制的情况以及并不全部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而未进行步骤SlO的情况下,当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34,根据压缩机1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适当地切换是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还是以冷却能力低于循环量控制模式的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能够减轻过于冷却库内的可能性。
[0100]另外,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设定为大于在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初期设定的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例如50% )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60% )来开始能力控制。
[0101]根据该构成,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并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为比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大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以下。也就是说,与将吸入比例阀35调整为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时相比较,能够增大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0102]此外,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膨胀阀13的开度为作为能力控制中的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而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 )以上时,也可以将膨胀阀13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根据外气温度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例如35%至50% )的开度(例如75% )来开始能力控制。
[0103]另一方面,当膨胀阀13的开度低于上述的膨胀阀13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 )时,也就是说,当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低于与上述的膨胀阀13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 )相对应的温度时,也可以不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而直接开始能力控制。
[0104]根据该构成,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并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膨胀阀13的开度为能力控制中的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以上,也就是说,外气温度为与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相对应的温度以上,要求提高冷却能力的状况时,与将膨胀阀13的开度调整为与外气温度相对应的初期开度时相比,能够使流入蒸发器14的制冷剂量增多,据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0105]第二实施方式
[0106]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I。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I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制冷装置I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冷却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6的库内。图7所示的制冷装置I具备上述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10。
[0107]如图7所示,制冷装置I以堵塞呈矩形状箱体的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的方式被安装。在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设有主体壁2和分隔壁5。主体壁2由隔热件等形成,被固定于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而堵塞开口部。主体壁2包含上部3和下部4,下部4构成与上部3相比向内侧(库内侧)凹陷的凹状部。分隔壁5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与主体壁2相比被设置在库内S4侧。
[0108]主体壁2的下部4(凹状部4)在库内S4的外侧形成外侧空间SI。此外,主体壁2的上部3与分隔壁5之间形成有内侧上部空间S2。主体壁2的下部4与分隔壁5之间形成有内侧下部空间S3。在外侧空间SI配置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库外风扇15等。在内侧上部空间S2配置有蒸发器14、库内风扇16a、16b等。在库内S4(货物室S4)收容货物。
[0109]在分隔壁5的上部设有将内侧上部空间S2与库内S4连通的吸入口 5a,在分隔壁5的下部设有将内侧下部空间S3与库内S4连通的吹出口 5b。如果库内风扇16a、16b运转,库内S4的空气通过吸入口 5a流入内侧上部空间S2,并输送到蒸发器14。被输送到蒸发器14的吸入空气在蒸发器14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经由内侧下部空间S3并通过吹出口 5b而向库内S4吹出。被吹向库内S4的吹出空气在库内S4循环,并通过吸入口 5a再次流入内侧上部空间S2。图7中,用箭头表示了在库内S4循环的空气的大致的流动,但空气流动并不限定于该箭头所示的路径。
[0110]吸入温度传感器RS在内侧上部空间S2设置在蒸发器14的上游侧,检测被输送到蒸发器14的库内S4的空气的温度(吸入空气的温度)。吹出温度传感器SS在内侧下部空间S3被设置在吹出口 5b附近,检测被吹出到库内S4的空气的温度(吹出空气的温度)。
[0111]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为固定值(即设定温度SP),而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这些构成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2]图8是表示制冷装置I的控制系统以及主要机构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8所示,控制部50基于各种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压力等,进行压缩机11、膨胀阀13、库外风扇15、库内风扇16a、16b等的运转控制。
[0113]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I中,控制部50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 —样的构成,而且还具备作为温度修正部53的功能和作为库内风扇控制部54的功能。温度修正部53根据库内S4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形成吸入空气以及吹出空气的流动的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即,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库内风扇16a、16b的风量。库内风扇16a、16b是能够变更旋转速度的风扇。库内风扇控制部54能够从速度互不相同的多个旋转速度中选择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能从高速和低速中选择,但也可以从速度互不相同的三个以上的多个旋转速度中选择。
[011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预先规定有多个控制目标值。多个控制目标值被存储在例如控制部50的存储器等,也可由用户变更设定。
[011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包含第一控制目标值、第二控制目标值以及第三控制目标值。第一控制目标值是与库内S4的目标温度(设定温度SP)相同的值(例如10°C)。第二控制目标值是在吸入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S卩,库内S4的温度高的情况),为了促进库内S4的冷却而设置的值,是小于第一控制目标值的值(例如8°C )。第三控制目标值是在从第二控制目标值返回到第一控制目标值时为了将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而设置的值,是小于第一控制目标值且大于第二控制目标值的值(例如9°C)o此外,各控制目标值的具体的数值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
[0116]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先规定有作为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时的基准的基准值和作为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时的基准的基准值。这些基准值被存储在例如控制部50的存储器等,也可由用户变更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