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33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120与内壳体1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并未设置辅助的隔热材料,并且该空间被保持为真空状态以执行隔热。
[0079]换言之,真空空间130形成在外壳体120与内壳体110之间,从而去除了壳体110与120之间的传热介质。
[0080]因此,能够防止外壳体120之外的热空气的热量传递到内壳体。
[0081]同时,为了方便起见,图1示出了构成壳体的内壳体110、外壳体120以及间隔件150,但未不出稍后将描述的气液换热器200。
[0082]参照图2和图3,现将描述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冰箱的真空空间中的气液换热器200。
[0083]图2是示出在冰箱的冷却循环中气液换热器的功能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气液换热器的功能的莫里尔图(P_i曲线图或压焓图)。
[0084]冷却循环是指一种制冷剂循环,其被配置为用以提供冷空气,同时制冷剂经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而与外部空气热交换。
[0085]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40中蒸发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0中被压缩,然后在冷凝器20中被冷凝成液态制冷剂。该液态制冷剂在经过膨胀阀30的同时膨胀并在蒸发器中蒸发而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产生冷空气。
[0086]然而,为了使从冷凝器20排出的制冷剂液体充分冷却(overcool,过冷),以及为了恰好同时使制冷剂气体充分加热,可以如图2所示的那样安装气液换热器200。
[0087]换言之,如果制冷剂液体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则液态制冷剂可能因经过制冷剂管时产生的阻力而使其压力降低。或者,该液体的压力可能因液体管的定常状态(standingstate)而降低,或者热渗透可能因周围空气的高温而产生。由此,在制冷剂液体中可能产生闪蒸气体,管阻力会因此而显著增大。尤其是,膨胀阀的性能会显著下降,从而使冷冻性能变差。
[0088]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情况,制冷剂液体被过冷却。换言之,在经过冷凝器之后、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图3所示的③的状态)的制冷剂液体被过冷却至④的状态。
[0089]如图3的莫里尔图中所示,当已经过膨胀阀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被蒸发时,这种过冷却可以使制冷剂冷却Aia,从而使冷冻效果提高Aia。
[0090]基于这种类型的蒸发器,不能够说被抽入吸入管中的沸腾的制冷剂完全处于蒸发的蒸气状态。例如,当沸腾的制冷剂被吸收时,在泛滥式蒸发器(flooded typeevaporator)中余留液体颗粒。基于操作条件,处于潮湿的蒸汽状态的制冷剂在另一种蒸发器中能够被吸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气液换热器200被用于提高被吸收的气体的过加热度。
[0091]另外,在泛滥式蒸发器中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而且液体表面保持较高,因而油可与来自蒸发表面制冷剂一起被吸收到吸入管中。
[0092]在这种情况下,气液换热器200加热制冷剂,以使制冷剂能够在合适的过加热水平下被吸进吸入管中。同时,使油与制冷剂分离,然后制冷剂经由吸入管被再次供给到压缩机。
[0093]如图3的曲线图所示,从蒸发器4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具有例如①的焓,而且制冷剂的过加热水平在制冷剂经过气液换热器200的同时被增加到②。焓增加Aib的制冷剂可以被抽入压缩机。
[0094]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包括气液换热器200,用以使流向膨胀阀30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却并且同时使被吸进压缩机10中的制冷剂气体过加热,从而提高冷却循环的制冷效率。
[0095]参照图4和图5,以下将描述具有气液换热器200的冰箱的结构。
[0096]图4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冰箱的设于形成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真空空间中的气液换热器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与间隔件的组装结构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
[0097]外壳体120是非透明的,真空空间130的内部不可见。然而,为了方便起见,在图4中,可以看到真空空间130的内部。
[0098]根据该冰箱,壳体I包括:内壳体110,其中形成一储存空间;容纳该内壳体的外壳体120,与内壳体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真空空间130,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同时被封闭以保持真空状态,以便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起到隔热功能;以及气液换热器200,构造为用于使经过蒸发器的制冷剂与被吸入蒸发器之前的制冷剂之间发生热交换。
[0099]具体而言,气液换热器200被设置在真空空间130中,并形成长通道,而且该气液换热器可以使经过蒸发器之后的低温制冷剂气体与被吸入蒸发器之前的常温制冷剂液体之间发生热交换。
[0100]同时,气液换热器200被设置在真空空间130中,而且能够通过传导发生热交换。如果真空空间130的真空度很高,则在真空空间130中不会通过传导发生热交换。
[0101 ] 气液换热器200的两个管端部可以分别被焊接至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以确保充分的固定力。
[0102]另外,气液换热器由金属材料形成。为了减少热传递,优选的是减小气液换热器的金属管与内壳体110、外壳体120或设置在真空空间130中的其它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0103]如图4和图5所示,可设置多个间隔件150以保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真空空间130保持其轮廓。这种间隔件150可以支撑第一支撑板以保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
[0104]上述多个间隔件150可固定在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上述多个间隔件150可作为固定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
[0105]第一支撑板160可设置为与内壳体110、外壳体120具有的相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接触。
[0106]在图4和图5中,不出了第一支撑板160被设置为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可选择地,第一支撑板160可被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
[0107]第一支撑板160被设置为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并且还可以设置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二支撑板170,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的间隔件150的端部可与第二支撑板170的内表面接触。
[0108]如图5所示,壳体I还可包括第二支撑板170,该第二支撑板17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具有的相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并且面对第一支撑板。
[0109]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70被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间隔件150固定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以保持第一支撑板160与第二支撑板170之间间隔开的距离。
[0110]第一支撑板160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而第二支撑板170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间隔件150可支撑地保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
[0111]如图4所示,如果没有如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70,则间隔件150的端部可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0112]如图5的放大图中所示,第二支撑板170可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中的多个凹槽175,用以分别在其中插入间隔件150的端部。
[0113]当第二支撑板170安置在与第一支撑板160 —体形成的间隔件150上时,在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的多个凹槽175可以便于相对于间隔件15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0114]真空空间130必须形成在组成壳体I的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例如,形成壳体I的一个表面的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两者的边缘部必须彼此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与该一个表面的尺寸对应的尺寸。
[0115]相反地,第一支撑板单元和第二支撑板单元以比内壳体110或外壳体120的尺寸更小的尺寸被制造。此后,制造组装后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组(间隔件150定位在其间),并且组装后的板的组被插入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
[0116]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60和第二支撑板170均以与内壳体110及外壳体120相同的尺寸被制造和组装。
[0117]图5部分地示出位于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呈多层结构的组装结构。
[0118]每个间隔件150的端部均可以是凹形曲面。
[0119]如图5中的圆中所放大示出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