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9594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属于空调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冷却装置一般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和多个连接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的扁管,该多个扁管平行排列,扁管的内部设有与集流管连通的微通道,相邻的扁管之间设有翅片。在换热器工作时,流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扁管中的微通道在两个集流管之间流动,并通过扁管和翅片与外界交换热量。
[0003]在制冷剂通过扁管从一个集流管流向另一个集流管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较佳的换热效率,应该确保制冷剂可以被较为平均地分配到两个集流管之间的多个扁管中。但是在现有的多数冷却装置中,制冷剂一般是气液两相的,而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在集流管中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即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别聚集成全部或绝大部分为气态的气态制冷剂层与全部或绝大部分为液态的液态制冷剂层。这种分层现象会阻碍制冷剂被平均地分配到多个扁管中,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制冷剂在集流管中出现气液两相分层现象,从而获得更好的换热性能的冷却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装置,包括集流管和多个与集流管连通的扁管,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长度小于所述集流管的长度的一半;所述隔板固定地装设在所述集流管内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倾斜地设置,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主体部上贯通地开设有多个扰流通孔,所述扰流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6毫米,且所述多个扰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之和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集流管内的截流面积的比值大于0.2,小于0.5。
[0007]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形成大于O度、小于或等于60度的夹角。
[0008]优选地,所述集流管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扁管插入的冲孔,且所述集流管的位于所述冲孔周围的部分管壁从所述集流管的内壁上凸出,在所述集流管的内壁上形成多个中部设有开口的凸起部,所述扁管的一端从所述凸起部中部的开口插入所述集流管内;所述隔板还包括平板状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形成大于90度、小于或等于120度的夹角,且所述定位部插在两个相邻的上述凸起部之间;所述主体部和/或定位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集流管的内壁上。
[0009]优选地,所述隔板将所述集流管分隔成流入段和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和所述流出段分别与不同的扁管连通,所述冷却装置通过与所述流入段连通的扁管向所述流入段灌入制冷剂,通过所述流出段将制冷剂分配到与所述流出段连通的扁管中。
[0010]优选地,所述多个扰流通孔在所述主体部上排列成矩阵形状,在所述多个扰流通孔排列成的矩阵中,扰流通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是等间距地排列的。
[0011]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形成大于O度、小于或等于20度的夹角。
[0012]优选地,所述隔板还包括平板状的支持部,所述支持部垂直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主体部的侧边连接或连成一体;所述支持部的外部侧面与所述集流管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或者焊接在所述集流管的内壁上,从而将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集流管内部。
[0013]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流管的端部并将所述集流管的端部封闭的端板,所述隔板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端板的内壁上。
[0014]优选地,所述扰流通孔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扰流通孔在所述主体部上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地排成一列。
[0015]优选地,所述扰流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4毫米。
[0016]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冷却装置中,在集流管内设有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并开设有扰流通孔的隔板,流体状态的制冷剂在集流管中流动时,其流动方向会被隔板改变,同时扰流通孔则会使得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变得较为紊乱。这样就可以使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混合得更加充分,有效地防止制冷剂在集流管中出现气液两相分层现象,有利于将制冷剂在多个扁管中平均分配,获得较佳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6是图4所示的冷却装置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装置100,其可以应用在制冷系统(例如空调)中作为蒸发器。该冷却装置100包括四个形状为直管状且相互平行的集流管3、4、5、6、多个扁管7、多个翅片8及边板9。集流管3、4、5、6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圆柱形直管、棱柱形直管等等,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四棱柱形的直管;其中集流管3、5彼此靠近设置,集流管4、6彼此靠近设置。在集流管3和4之间连接有一组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地排列的扁管7、集流管5和6之间连接有另一组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地排列的扁管7。将扁管7连接到对应的集流管上的具体方法是:在集流管的同一侧形成多个与扁管7的形状对应的冲孔,例如图2所示的冲孔34及冲孔44,该等冲孔沿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地排列;在与该集流管对应的多个扁管7中,每个扁管7的一端插入该集流管上一个对应的冲孔中。扁管7中设有与对应的集流管连通的,供制冷剂流通的微通道,在该换热器100的每一层中的相邻的扁管7之间设置有百叶窗形的翅片10(此处为了使图示较为简明,仅示出了部分翅片10),用于提高换热效率。这样,集流管3和4及二者之间的扁管7和翅片8组成该冷却装置100的第一层,集流管5和6及二者之间的扁管7和翅片8组成该冷却装置100的第二层。
[0025]该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入口管1、出口管2、第一分隔片33和第二分隔片53。其中第一分隔片33设置在集流管3的中部,将集流管3分隔成两个不直接相互连通的管段31和32。在本实用新型中,“不直接相互连通”的具体含义指的是集流管的两个相邻的管段在集流管自身的结构中被完全隔离开来,不能通过集流管的任何一部分内部空间来实现相互连通;若要使流体在这两个相邻管段之间流通,只能通过设置在集流管之外,与这两个管段分别连通的外部流通结构来实现,而不能通过集流管自身的任何结构来实现。第二分隔片53设置在集流管5的中部,将集流管5分隔成两个不直接相互连通的管段51和52。其中管段31和管段52相互平行地设置,管段32和管段51相互平行地设置,且管段32和管段51相互连通。管段32和管段51的具体连通方式可以是换热器领域的现有技术,例如在管段32和管段51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开设连通孔以相互连通,这里无需赘述。入口管I设置在管段31末端,出口管2设置在管段52末端。入口管I和出口管2可以是铝制的弯管,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冷却装置100的具体使用环境加以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