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湖泊(或水库)水流速度较为缓慢,水力停留时间较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的排放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水质不断恶化,水体底层呈缺氧状态,导致一些鱼类窒息死亡。其中,有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畜的饮水安全也造成了威胁,有些藻类会产生异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对于含藻废水的处理特别是对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诸如一些以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为饮用水水源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景观水体的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含藻水的混凝效果较差,絮体粒径较大但结构较为松散,密度较小,在沉淀池的去除效果较差,会对后续处理工艺造成压力并影响最终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絮凝效果好、沉淀效果好的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包括一体化絮凝沉淀池,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池包括沿原水流向依次设置的微絮凝区、配水区、生物接触絮凝区、沉淀区及清水区,所述微絮凝区与生物接触絮凝区、沉淀区、清水区通过隔板间隔,所述微絮凝区顶部连通原水进水管,所述微絮凝区包括由隔板间隔出的S型流道,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底部为配水区,微絮凝区来水通过配水区向生物接触絮凝区均匀配水,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由多孔的填料组成,所述沉淀区设于生物接触絮凝区上方,且沉淀区连通有排泥管一,所述沉淀区上方设有清水区,所述清水区连通有清水管,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泥管二。
作为对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填料孔径为16-34mm之间。
作为对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絮凝区所连通的原水进水管内的原水为投加絮凝剂并经混合后的原水。
作为对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的填料表面生长有一层生物膜。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原水经投加絮凝剂(混凝剂)混合后,由进水管进入微絮凝区,在此区域内脱稳的胶体逐渐絮凝成粒径较小的微絮体。
(2)含微絮体的水通过配水区均匀配水进入生物接触絮凝区,水流流向为上向流。此区域由多孔的填料组成,孔径为16-34mm。微絮体在沉淀、扩散、惯性、水动力等的作用下会迁移到填料的表面,并在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吸引力的作用下粘附在填料表面,与填料发生接触絮凝反应。粒径不断变大的絮体在沿填料孔隙中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挤压的效果,从而脱去絮体内部的部分水分。另外,在长期运行的填料表面会生长一层生物膜,生物膜中生长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的代谢产物也有助于絮凝,使絮体结构更加致密。
(3)经生物接触絮凝区絮凝后的絮体密度会明显增大,沉淀速度会明显加快,在沉淀区实现泥水分离,即清洁的水由清水区经清水管排出,下沉的泥(絮体)经排泥管一排出。
(4)整座一体化絮凝沉淀池的底泥定期经排泥管二排出。
基于上述,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的处理,其絮凝效果好,形成的絮体粒径大、密度高、沉淀效果好,最终出水浊度比常规混凝沉淀工艺降低2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微絮凝区,2—配水区,3—生物接触絮凝区,4—沉淀区,5—清水区,6—原水进水管,7—隔板,8—填料,9—排泥管一,10—排泥管二,11—清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包括一体化絮凝沉淀池,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池包括沿原水流向依次设置的微絮凝区1、配水区2、生物接触絮凝区3、沉淀区4及清水区5,所述微絮凝区1与生物接触絮凝区3、沉淀区4、清水区5通过隔板7间隔,所述微絮凝区1顶部连通原水进水管6,所述原水进水管6内的原水为投加絮凝剂并经混合后的原水,原水经投加絮凝剂混合后,由原水进水管6进入微絮凝区1,在此区域内脱稳的胶体逐渐絮凝成粒径较小的微絮体;所述微絮凝区1包括由隔板7间隔出的S型流道,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3底部为配水区2,微絮凝区1来水通过配水区2向生物接触絮凝区3均匀配水,所述生物接触絮凝区3由多孔的填料8组成,所述填料8孔径为16-34mm之间,含微絮体的水进入生物接触絮凝区,水流流向为上向流。此区域由多孔的填料组成,孔径为16-34mm;微絮体在沉淀、扩散、惯性、水动力等的作用下会迁移到填料8的表面,并在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吸引力的作用下粘附在填料表面,与填料发生接触絮凝反应。粒径不断变大的絮体在填料8孔隙中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挤压的效果,从而脱去絮体内部的部分水分,另外在长期运行的填料8表面会生长一层生物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的代谢产物也有助于絮凝,使絮体结构更加致密;所述沉淀区4设于生物接触絮凝区3上方,且沉淀区4连通有排泥管一9,所述沉淀区4上方设有清水区5,所述清水区5连通有清水管11,经生物接触絮凝区3絮凝后的絮体密度会明显增大,沉淀速度会明显加快,在沉淀区4实现泥水分离,即清洁的水由清水区5经清水管11排出,下沉的泥(絮体)经排泥管一9排出;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泥管二10,整座一体化絮凝沉淀池的底泥定期经排泥管二10排出。
本实例中,该种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的处理,其絮凝效果好,形成的絮体粒径大、密度高、沉淀效果好,最终出水浊度比常规混凝沉淀工艺降低25%以上。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