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泥及其他有害物质,若直接排放则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价格高昂,成本较高,并且净化效率较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不适合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CN204874079U揭示了一种工业污泥废水离心净化装置,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进水口、导流板、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本体上方设有有多个进水口;所述本体内部顶端位置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本体侧壁对称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部分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端头连接有多个压滤板;所述压滤板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本体下方设置有储液池;所述储液池和本体之间设置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部分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端头设置有转筒;所述本体和储液池之间设置有出水管;其主要达到的有益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净化效果好和使用方便。然而其无法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沉淀作用,从而无法有效的清除掉污水中的杂质;并且没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效果有效;同时没有加入絮凝剂,使得污水中带负电的颗粒无法有效的聚集起来,从而不会沉淀下去,因此无法有效的清除带负电的颗粒;并且颗粒杂质容易堵塞在过滤层上,影响过滤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影响整个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过滤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二框体装置、第三框体装置、搅拌装置、第二管道装置及第四框体装置,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一管道、第一水泵、第一阀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第一密封环,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横板、第一挡板、第一过滤网、第一推动杆、第一竖杆、第一握持杆、第一弹簧、第二过滤网、第一支架、第三弹簧、第三过滤网,本发明可以充分的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掉,并且吸附其中的杂质,过滤效果显著,效率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上的搅拌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及第四框体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水泵、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横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密封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左侧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右侧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上方的第三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右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下方的凸轮、位于所述凸轮下方的第六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上的第二密封环及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分料斗、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右侧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方的进料斗、位于所述进料斗左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上方的第四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四阀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搅拌杆、位于所述电机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五阀门、位于所述第五管道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五管道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五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框体装置包括第四框体、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第八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下方的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下方的第九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下方的第十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框体右侧的排出管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六阀门。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呈环状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环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一密封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握持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横截面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四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框体轴转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第二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二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六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分料斗呈空心的圆锥体,所述分料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料斗位于所述第七通孔的上方,所述分料斗的下端设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七过滤网,所述第七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分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进料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进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方,所述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三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管道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管道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四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十通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与所述第八过滤网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九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九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九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十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九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首先可以将污水抽入到本发明中,然后对其进行初步的过滤,将过滤掉的粒径较大的颗粒集中起来,然后在对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过滤,从而可以清除掉其中大部分的颗粒杂质,然后对其进行沉淀作用,沉淀出其中的部分杂质,然后在对其进行第四过滤,由于此时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较少,可以将过滤的杂质集中在过滤网上,然后通过凸轮的搅动,使得污水流动起来,同时可以带动过滤网的上下振动,可以防止颗粒堵塞住过滤网,同时又可以提高过滤效率,然后将污水与絮凝剂结合,将其中含有负电的粒径较小的颗粒集中起来,然后沉淀下去,方便将其过滤掉,然后再将污水经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其中的杂质,最终将其排出。其可以充分的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掉,并且吸附其中的杂质,过滤效果显著,效率较高,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体装置;11-第一框体;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2-第一管道;13-第一水泵;14-第一阀门;15-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17-第一密封环;2-过滤装置;21-第一横板;22-第一过滤网;23-第一推动杆;24-第一竖杆;25-第一握持杆;26-第一弹簧;27-第二过滤网;28-第一支架;29-第三弹簧;20-第二挡板;201-第四过滤网;3-第一管道装置;31-第二管道;32-第二阀门;33-第二支架;34-第一支撑杆;4-第二框体装置;41-第二框体;411-第四通孔;412-第五通孔;42-第五过滤网;43-凸轮;44-第六过滤网;45-第二密封环;46-第二弹簧;5-第三框体装置;51-第三框体;511-第六通孔;512-第七通孔;513-第八通孔;52-分料斗;521-第七过滤网;53-第三管道;54-第三阀门;55-进料斗;56-第三支架;57第三横杆;6-搅拌装置;61-电机;62-转轴;63-第一斜杆;64-搅拌杆;65-第二支撑杆;66-第一固定杆;7-第二管道装置;71-第五管道;72-第五阀门;73-第四支架;74-第三支撑杆;75-第五支架;76-第四支撑杆;8-第四框体装置;81-第四框体;811-第九通孔;812-第十通孔;82-第八过滤网;83-第四弹簧;84-海绵块;85-第九过滤网;86-第十过滤网;87-排出管;88-第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内的过滤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3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5上的搅拌装置6、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5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7及第四框体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左侧的第一管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的第一水泵13、第一阀门1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的第一横杆15、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5下方的第二横杆1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的第一密封环17。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1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113,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2的下端可以放置在污水池内。所述第一水泵13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污水池内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所述第一阀门1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1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横杆15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1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6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1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水泵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17呈环状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17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13内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横板2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上方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左侧的第一过滤网2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右侧的第一推动杆23、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3右侧的第一竖杆2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4右侧的第一握持杆25、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4左侧的第一弹簧26、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下方的第二过滤网27、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7左侧的第一支架28、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7上方的第三弹簧29、位于所述第三弹簧29上方的第三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7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挡板20。所述第一横板2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2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3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环17且与所述第一竖杆2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3与所述第一密封环17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2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竖杆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握持杆25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握持杆2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竖杆2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弹簧26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2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2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竖杆2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过滤网27的横截面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第二过滤网2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8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9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29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20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挡板20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挡板2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2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20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四过滤网201,所述第四过滤网201呈长方体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四过滤网201与所述第二挡板2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3包括第二管道3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上的第二阀门3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右侧的第二支架33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左侧的第一支撑杆34。所述第二管道31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3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3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3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33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撑杆3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包括第二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41内的第五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42下方的凸轮43、位于所述凸轮43下方的第六过滤网44、设置于所述第六过滤网44上的第二密封环45及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44下方的第二弹簧46。所述第二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4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4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412,所述第四通孔411及第五通孔4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3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4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42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五过滤网4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四通孔411的下方。所述凸轮43与所述第二框体4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凸轮43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41内旋转,所述凸轮43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凸轮43旋转。所述第六过滤网4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过滤网44位于所述凸轮43的下方。所述第二密封环45呈环状,所述第二密封环45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45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六过滤网4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45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44与第二密封环45可以共同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4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4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六过滤网44起到支撑作用。当所述凸轮43旋转时,可以顶靠到所述第六过滤网44上,向下挤压所述第六过滤网44,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44向下移动,然后第六过滤网44在所述第二弹簧46的作用下恢复至原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框体装置5包括第三框体5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51内的分料斗52、位于所述第三框体51右侧的第三管道53、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53上的第三阀门54、位于所述第三管道53上方的进料斗55、位于所述进料斗55左侧的第三支架56、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6上的第三横杆57、位于所述第三框体51上方的第四管道58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58上的第四阀门59。所述第三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5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六通孔5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512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513,所述第六通孔511、第七通孔512及第八通孔513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分料斗52呈空心的圆锥体,所述分料斗5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料斗52位于所述第七通孔512的上方,所述分料斗52的下端设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七过滤网521,所述第七过滤网52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分料斗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53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5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513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53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53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三阀门5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53内絮凝剂的流量。所述进料斗55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5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管道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料斗55的内部与所述第三管道5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5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架56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7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横杆57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7的右端与所述进料斗5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58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管道58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58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58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58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阀门59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58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装置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管道58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装置6包括电机61、位于所述电机61下方的转轴62、设置于所述转轴62上的第一斜杆63、位于所述第一斜杆63下方的搅拌杆64、位于所述电机6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65及设置于所述电机61上的第一固定杆66。所述电机61位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上方,所述电机61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转轴62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6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6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61带动所述转轴62旋转,所述转轴62贯穿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轴62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转轴62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杆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6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6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63的上端与所述转轴6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63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杆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64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搅拌杆64可以对废水进行充分的搅拌。所述第二支撑杆6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5的上端与所述电机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电机6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杆6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66的一端电机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6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7包括第五管道71、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71上的第五阀门72、位于所述第五管道71下方的第四支架73、位于所述第五管道71右侧的第三支撑杆74、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74右侧的第五支架75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架75上方的第四支撑杆76。所述第五管道71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7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5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7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阀门72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7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四支架7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73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管道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73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7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75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7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75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撑杆76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76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7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7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管道5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管道53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框体装置8包括第四框体81、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81内的第八过滤网82、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82上方的第四弹簧83、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82下方的海绵块84、位于所述海绵块84下方的第九过滤网85、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85下方的第十过滤网86、位于所述第四框体81右侧的排出管87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87上的第六阀门88。所述第四框体8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四框体81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框体8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8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十通孔812,所述第九通孔811及第十通孔8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7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811且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71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支架73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4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7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八过滤网82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八过滤网82可以在所述第四框体81内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83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83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8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3的下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8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八过滤网8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海绵块8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海绵块84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84与所述第八过滤网82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八过滤网82压住活性炭。所述第九过滤网8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九过滤网85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8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九过滤网8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8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十过滤网8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8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九过滤网8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九过滤网8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排出管87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812且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87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阀门88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87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管道12的下端放置在工业废水池内。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4,并且启动第一水泵13,使得废水池内的废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且集中到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上方,然后逐渐的经过第一过滤网22的过滤后流动到其右侧,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可以将污泥或者粒径较大的杂质过滤掉,且将杂质集中到其左侧。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持环25向左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23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22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将杂质集中到所述第一横板21上方的左侧。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右侧的废水经过第三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然后顺着所述第二过滤网27的侧面移动到其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27可以将杂质有效的过滤掉。然后经过第四过滤网201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挡板20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通孔112且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31内,打开第二阀门32,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内的废水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41内,然后经过第五过滤网4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41内。然后启动与凸轮4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凸轮43旋转,当所述凸轮43旋转时,其可以向下按压第六过滤网44,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44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弹簧46对所述第六过滤网44起到支撑作用,当所述凸轮43不再顶靠在所述第六过滤网44上时,所述第六过滤网44在所述第二弹簧4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使得第六过滤网44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堵塞住所述第六过滤网44,使得过滤效果更好,所述凸轮43的旋转可以搅动废水。经过第六过滤网44过滤后的废水进入到所述第四管道58内,打开第四阀门59,使得废水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51内,然后将絮凝剂放入到所述进料斗55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53内,打开第三阀门54,使得絮凝剂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51内,且与废水结合。然后启动电机61,使得所述转轴62带动所述第一斜杆63及搅拌杆64随之旋转,从而可以搅动废水与絮凝剂,从而可以促进废水与絮凝剂的接触,然后关闭电机61,使得絮凝剂与废水中的负电粒子结合并且沉淀到第三框体51内部的底部。然后分离出的负电粒子逐渐的累积并且无法穿过所述第七过滤网521,从而被排除在所述第七过滤网521的外侧。然后经过絮凝作用后的废水经过第七过滤网521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分料斗5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71内,打开第五阀门72,使得废水进入到所述第四框体81内,且与所述海绵块84上方的活性炭接触,所述第八过滤网82稳稳的压住活性炭,使得活性炭可以更加的稳固,对废水的吸附效果更好。然后废水经过海绵块84、第九过滤网85及第十过滤网86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排出管87内,打开第六阀门88,使其排出即可,此时排出的废水环保无污染,经济环保,适合推广应用。至此,本发明工业污水过滤净化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