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329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料桶清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生产塑料制品需要对原料进行转运。目前,料桶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物料的转移、储存。当需要更换原料时,需要对料桶进行清洗,否则会对下一次装运的原料造成污染,所以料桶的清洗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有技术的清洗装置主要由主体和清洗条组成,主体和清洗条一体构成,这样会导致无法更换清洗条,清洗条损坏过后只能将整个清洗装置丢弃,造成浪费;并且现有清洗装置没有设置固定的清洗液输送结构,需要不断的沾取清洗液,这样会导致清洗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以解决料桶清洗装置不易更换清洗条、清洗效率低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包括主体和清洗条,主体为中空圆柱形,主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固定有倒钩,主体顶面上开有进液孔,进液孔远离位于主体顶面上的倒钩,进液孔内安装有进液管,主体侧面上开有若干通孔;清洗条沿主体侧面螺旋缠绕在主体上,清洗条两端有卡扣,卡扣与倒钩连接。

本方案中的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的技术原理是,以主体为支撑基础,清洗条用于清洗料桶内壁,空心圆柱形主体利于清洗条缠绕在主体侧面,清洗液通过进液管进入主体内部,通过主体侧面上的通孔排出,吸附在清洗条上。清洗条螺旋式缠绕在主体侧面,使清洗条与料桶内壁的有更多的接触面积,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条通过卡扣与倒钩的配合连接在主体上,利于更换清洗条。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本方案中的主体上设置有清洗液输送结构,保证了清洗液的持续供应,保证有足够多的清洗液与料桶接触,提高了清洗效率;清洗条在保证与料桶内壁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的同时,通过卡扣与倒钩的配合连接在主体上,利于更换清洗条。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清洗条有两根,两根清洗条均缠绕在主体上,并形成双螺旋结构。与一根清洗条相比,两根清洗条的双螺旋结构在单位时间内能增大清洗条与料桶的接触面积,提高清洗效果;同时,两根清洗条与料桶内壁摩擦,和一根清洗条与料桶内壁摩擦相比,清洗速度更快,清洗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主体顶面上固定有把手。便于人对主体施加作用力。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清洗条为吸水树脂材质。利于清洗条吸收清洗液,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主体1、清洗条2、卡扣3、通孔4、进液管5、把手6。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螺旋式料桶清洗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为空心圆柱体,主体1的地面和顶面上均设有倒钩,倒钩用于连接清洗条2;主体1顶面上还开有通孔4,通孔4内安装有进液管5,清洗液通过进液管5进入主体1内部,主体1顶面上还固定有把手6,便于人对主体1施加作用力,方便使用清洗装置,主体1侧面开有若干通孔4,用于排出清洗液。还包括清洗条2,清洗条2与料桶内壁摩擦,从而达到清洗料桶的效果;清洗条2有两根,并呈双螺旋结构缠绕在主体1侧面,利于增大清洗条2与料桶的接触面,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条2覆盖在部分通孔4上,主体1内部的清洗液通过通孔4流入清洗条2,从而可持续性向清洗条2提供清洗液,提高清洗效率。清洗条2通过卡扣3与倒钩配合连接在主体1上,利于更换清洗条2;清洗条2为吸水树脂材质,利于清洗条2吸收清洗液,利用清洗液清洗料桶内壁,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使用时,将清洗装置放入料桶,向主体1内通入清洗液,清洗液由通孔4流向清洗条2,人对把手6施加作用力,使清洗条2与料桶内壁摩擦,从而实现对料桶的清洗。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