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43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利用物理的、生物的等多重作用净化河水的组合式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湖泊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是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湖泊的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在低流速河道、湖泊的治理中,采用水体修复技术达到强化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的目的是常用的技术手段。目前主要的技术为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等生态措施,对河、湖进行水质改善与保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通过过滤、吸附、生化等方式有效削减河、湖中各种污染物,提高河水水质,从而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的水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包括若干净化管和用于约束净化管的箍架,净化管内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管体两端封口,管体上设有多个孔径小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粒径的交换孔。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管为25根长1米、直径200mm的PE管。

进一步的:所述交换孔数量为80个,孔径D15mm。

进一步的:在箍架上焊接有若干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组合装置内填料利用管的孔隙与河水、湖水接触,有利于微生物菌剂附着和水生动物的生长,可以形成良好的微观生态系统。通过低流速河水、湖水缓缓流动,使附着在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上的微生物发挥作用,净化河水、湖水,同时填料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拦截水中有机质与大颗粒。组合装置可以通过固定于岸边的链条悬浮于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为净化管、2为箍架、3为微生物固定化填料、4为交换孔、5为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包括若干净化管1和用于约束即起将管束紧作用的净化管的箍架2,如图2中右下方剖视部分所示净化管内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3,管体两端封口,管体上设有多个孔径小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粒径的交换孔4。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管为25根长1米、直径200mm的PE管。

进一步的:所述交换孔数量为80个,孔径D15mm。

进一步的:在箍架上焊接有四个吊耳5。

具体的,一种用于河、湖水质净化的管式组合净化装置,包括25根直径200mm的PE管,长1米,每根PE管穿孔80个,孔径D15mm,每根管内填充用专利CN201510113356.0生产出的粒径30mm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两端封口后组合,每5根一排,并列摆放,相邻两根焊接2道,共5排,每排之间同样通过焊接固定。共同组成一个约1立方米的块状组合体。整体外圈做两道PE板箍架,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可根据河道污染情况选用不同数量的组合装置,同时使用。每个装置模块以长宽高均为1米为宜,水流可通过交换孔管进入净化管内部从而通过过滤、吸附、生化等方式得到净化。使用范围为水深1.0-3.0米水域。流动水体1m3/s水量可以使用2个本装置,以此为计算依据。

每个装置模块,可使用钢丝绳穿过吊耳固定于桥头或者岸边,有效防止淤泥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根据实际使用可得,使用本系统后,污染物主要指标削减率可达到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