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628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磷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磷矿石为原料制磷的生产工艺中,在电炉和受磷槽中,大颗粉尘会包裹吸附部分黄磷,进入黄磷污水中的粉尘会携带大量的黄磷,形成泥磷,将携带泥磷的黄磷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周围环境恶化,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同时这对磷资源也是一个浪费。目前一般采用静置分离,会存在液态黄磷和水层的液-液界面黄磷和粉尘分离不彻底,这样会进一步导致黄磷中粉尘含量高,或导致黄磷污水中黄磷的含量高,黄磷回收率低等问题,既污染环境,又浪费磷资源;同时,装置采用静置分层回收黄磷,导致整个工艺耗时长,黄磷污水的处理效率低,进一步的处理黄磷污水的效果差、效率低,黄磷回收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装置,使其效率较高、黄磷回收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上、下两端均端密封的外筒,外筒的底部半径大于顶部半径,一出料管侧向地连通至外筒底部;与外筒同轴设置的内筒,内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内,内筒的底部半径大于顶部半径,内筒下端密封且上端设有开口;进水管与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朝下穿设外筒后从开口伸入至内筒中,出水管的一端朝下穿设外筒后从开口伸入至内筒中;其中,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内筒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出水管的一端位于内筒的上部,出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一抽水泵;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固定在外筒上并伸入至外筒底部;其中,内筒的筒壁底部开设有沿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通孔。

优选地,内筒的筒底边缘凹陷形成环状凹槽,通孔与凹槽在上下方向上相正对。

优选地,内筒底部中心朝下凸伸形成一转轴,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的筒底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优先实施例的黄磷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黄磷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上、下两端均端密封的外筒1,外筒1的底部半径大于顶部半径,一出料管11侧向地连通至外筒1底部;与外筒1同轴设置的内筒2,内筒2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1内,内筒2的底部半径大于顶部半径,内筒2下端密封且上端设有开口21;进水管4与出水管3,进水管4的一端朝下穿设外筒1后从开口21伸入至内筒2中,出水管3的一端朝下穿设外筒1后从开口21伸入至内筒2中;其中,进水管4的该一端(未标记)位于内筒2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出水管3的该一端(未标记)位于内筒2的上部,出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至一抽水泵(未示出);出液管11,出液管11的一端固定在外筒1上并伸入至外筒1底部。

其中,内筒2的筒壁底部开设有沿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用于通孔22。

本实施例的黄磷污水处理装置,其将内筒通过较低转速的离心,即可连续地将黄磷污水中的残留黄磷集中在内筒的内壁上,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内筒2的内壁向下运动至内筒2的底部,再经通孔22进入外筒1中,最后经出液管回收。因此,本实施例的黄磷污水处理装置的分离效率高、黄磷回收率高、处理效果好,且成本也较底。其中,将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内筒2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内筒2的下部,可以使上部由抽水泵抽取的污水中所含的黄磷含量较低。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筒2的筒底边缘凹陷形成环状凹槽23,通孔22与凹槽23在上下方向上相正对。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筒人底部中心朝下凸伸形成一转轴23,转轴23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1的筒底(未标记)上。其中,转轴23可转动设置在轴承13上,轴承13设置在轴承座12上,轴承座12固定在外筒1的筒底上。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