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62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和全国总供水量的百分之二十来自地下水,我国有四百多个城市开采地下水,北方和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率往往超过供水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许多城市高达百分之八十。在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往往是唯一的供水源。全国195个城市检测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七的城市地下水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百分之四十的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北方十七个省会城市中十六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四十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

地下水污染的类型繁多,涉及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采矿业污染、自然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因素。目前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方法众多,可渗透反应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是一个被动的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的原位处理区,当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流经该活性介质时能够被降解或固定,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修复机理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两种,主要包括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按反应性质可分为吸附反应墙、沉淀反应墙、氧化还原墙以及降解反应墙。该修复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就地修复,工程设施较简单,不需要任何外加动力装置,以及地面处理设施;能够达到对多数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且活性反应介质消耗很慢,可长期有效地发挥修复效能;经济成本低,除初期安装和长 期监测以便观察修复效果外,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可根据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的水力学参数、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高低等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但是目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在使用时仍然遇到了很多有待改进之处,具体反映在:首先,对污染物的处理单一性,处理能力和处理范围不广泛;其次,处理地下水污染时,设备对污染水的处理效率较低,影响处理的最终结果,导致处理不干净;再次,处理的反应时间较长,水处理不彻底,有些直接排放到地下水内的上油性污染浮物处理不彻底;另外还出现涉及范围和面积较小、处理环带较窄、处理区域狭小、不能处理深层水污染等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处理干净彻底,适用范围广,处理污染物源广,处理快速彻底,处理面积大,处理区域广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处理干净彻底,适用范围广,处理污染物源广,处理快速彻底,处理面积大,处理区域广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水地下层并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防渗透墙体,所述的每个防渗透墙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流墙,在两个防渗透墙体之间设置有弧形防护架,在两个弧形防流墙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流板,在防流板和弧形防护架之间设置有处理区,处理区与弧形防护架之间设置有初级处理装置,处理区与防流板之间设置有分流处理装置,处理区的顶部设置有外部处理装置,外部处理装置与回流井相连通。

所述的初级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弧形防护架外侧的第一渗透网、第二渗透网与第三渗透网,在第一渗透网和第二渗透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处理层,在第二渗透网与第三渗透网之间填充有灰岩碎石处理层;所述的分流处理装置活动安装在防流板内侧的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与升降台的底部相连接,升降台底部的地平面上安装有液压升降杆,在防流板和移动板上分别开设有溢流孔和错位孔;所述的外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处理区内的吸水软管,吸水软管与顶部吸水泵相连接,顶部吸水泵通过管道与含油废水处理池相连接,含油废水处理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澄清池相连接,澄清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流井相连接。

所述的弧形防护架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弧形防护架的两端与两个防渗透墙体的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弧形防流墙的形状均为弧形结构,两个弧形防流墙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防渗透墙体的端面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区为半圆弧形槽状结构,弧形防护架的圆心与弧形防流墙的圆心为同一点。

所述的防流板的两端与两个弧形防流墙固定连接,防流板的中线与弧形防护架的中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移动板的长度不低于防流板的长度,移动板的宽度以及厚度与防流板的宽度以及厚度均相等,所述的溢流孔和错位孔的孔径相等,移动板是能够随着升降台上下移动的板状结构。

所述的防渗透墙体和弧形防流墙均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纵向结构体,所述的弧形防护架是采用防锈钢材制成的网格式支撑结构,所述的第一渗透网、第二渗透网与第三渗透网均采用塑料网制成。

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池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池体,在含油废水处理池内填充有滤料层,该滤料层是由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纤维球滤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核桃壳滤料混合制备而成的,所述的澄清池的底部设置有阀门,阀门的一侧与澄清池相连接,阀门的另一侧与回流井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中杂质颗粒、重金属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实现对直接排放至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串联设置,每组系统通入成本低,可以局部进行操控处理,避免了设备过大造成的超载运行和超负荷运行,保证了处理的高效和最终处理后的清洁度,提高了处理的最终效果,成本相对降低,并且节能环保,处理后的地下水干净彻底,适用范围广,处理污染物源广,处理快速彻底,处理面积大,处理区域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水地下层并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防渗透墙体1,所述的每个防渗透墙体1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流墙2,在两个防渗透墙体1之间设置有弧形防护架3,在两个弧形防流墙2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流板10,在防流板10和弧形防护架3之间设置有处理区19,处理区19与弧形防护架3之间设置有初级处理装置,处理区19与防流板10之间设置有分流处理装置,处理区19的顶部设置有外部处理装置,外部处理装置与回流井15相连通。

所述的初级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弧形防护架3外侧的第一渗透网4、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在第一渗透网4和第二渗透网5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处理层20,在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之间填充有灰岩碎石处理层21;所述的分流处理装置活动安装在防流板10内侧的移动板9,移动板9的顶部与升降台7的底部相连接,升降台7底部的地平面上安装有液压升降杆8,在防流板10和移动板9上分别开设有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所述的外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处理区19内的吸水软管11,吸水软管11与顶部吸水泵12相连接,顶部吸水泵12通过管道与含油废水处理池13相连接,含油废水处理池13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澄清池14相连接,澄清池1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流井15相连接。

所述的弧形防护架3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弧形防护架3的两端与两个防渗透墙体1的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弧形防流墙2的形状均为弧形结构,两个弧形防流墙2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防渗透墙体1的端面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区19为半圆弧形槽状结构,弧形防护架3的圆心与弧形防流墙2的圆心为同一点。所述的防流板10的两端与两个弧形防流墙2固定连接,防流板10的中线与弧形防护架3的中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移动板9的长度不低于防流板10的长度,移动板9的宽度以及厚度与防流板10的宽度以及厚度均相等,所述的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的孔径相等,移动板9是能够随着升降台7上下移动的板状结构。所述的防渗透墙体1和弧形防流墙2均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纵向结构体,所述的弧形防护架3是采用防锈钢材制成的网格式支撑结构,所述的第一渗透网4、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均采用塑料网制成。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池13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池体,在含油废水处理池13内填充有滤料层,该滤料层是由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纤维球滤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核桃壳滤料混合制备而成的,所述的澄清池14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阀门16的一侧与澄清池14相连接,阀门16的另一侧与回流井15相连接。

本系统具体修复地下水污染如下:通过两个防渗透墙体1以及弧形防流墙2在被污染地下水方向对地下水进行截断,地下水流水域宽度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同数量的修复系统,每组修复系统串联实施修复,利用防渗透墙体1和弧形防流墙2形成的弧形结构对地下水进行聚拢处理作业,被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弧形防护架3进入到活性炭处理层20,通过活性炭处理层20对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处理处理,处理后流入灰岩碎石处理层21,对被污染的地吸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处理,处理后流入至处理区19,通过吸水软管11对处理处理后的地下水的上层进行抽水作业,吸水软管11设置高度与地下水水平面高度相互配合,保证能够对地下水的上层进行抽取,抽取的上层地下水通过顶部吸水泵12进入到含油废水处理池13中,通过含油废水处理池13对该部分地下水进行处理,处理后通过管道进入澄清池14,并进一步通过回流井15回填给地下水位,经过初级处理地下水处理区19中进一步抽取上部水后,通过升降台7带动移动板9往复上下移动,实现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的错位开合作业,最终通过防流板10上的溢流孔18流向地下水下游方向,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对地下水中杂质颗粒、重金属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实现对直接排放至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

本系统在使用时,防渗透墙体1垂直设置深入地下水层,防渗透墙体1的底部设置在地下水层底部。防渗透墙体1的内侧为地下水污染源及污染未处理的地下水,每个防渗透墙体1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流墙2,形成包围式结构,将地下水从水流方向截断,保证处理时能够对其高效处理。本实用新型对直接排放至地下水中的污染型有很好的作用。一些因环境因素或者认为因素直接排放至地吸水井道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河道溢水等,通过井道进入到地下水底部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水直接排放,没有经过土壤的过滤,并且不被处理,对整个地下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系统结构在地下水流经位置设置至少一组系统,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地下水脉和走势以及宽度来定,实施整体分段式截断处理,防渗透墙体1和弧形防流墙2均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严密的隔水结构,在两堵防渗透墙体1之间的外侧设置弧形防流墙2,并在弧形防流墙2内侧的两堵防渗透墙体1连接位置设置弧形防护架3,设置直接深入地下水层,处理区19位置掏空设计,外部等不设置防溢设备和盖体避免污染。采用三层渗透网,并在其间填充活性炭处理层20和灰岩碎石处理层21,并且设置有吸水软管11和顶部吸水泵12,实现底部内侧面的大颗粒以及重金属的处理,顶部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实现了地下水污染的全面处理。针对含油废水单独设置有外部处理池,含油废水处理池13内填充有滤料层,该滤料层是由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纤维球滤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核桃壳滤料混合制备而成的,所述的澄清池14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阀门16的一侧与澄清池14相连接,阀门16的另一侧与回流井15相连接,实现就地回流,高效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