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除菌膜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736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装置,具体涉及过滤滤芯。



背景技术:

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取水水源进行了细心选择,并往往进行一些后续处理。比如人们选择水质较好的水井或泉作为水源,对取出的水进行晾晒和沉淀。现在人们往往对取出的水进行更细致的处理,生成自来水。

虽然人们对饮用水进行了多道处理工序,但是仍然不能保证饮用水中不含有有害成分。因此近年来,带过滤用滤芯的过滤水壶越来越受欢迎。

虽然可以通过过滤水壶进一步去除有害成分,但过滤水壶过滤后的水仍不能直接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除菌膜的滤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带除菌膜的滤芯,包括用于水过滤的滤芯,所述滤芯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装有过滤模块,所述壳体上开有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超滤膜,所述超滤膜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超滤膜设有一进水端口、出水端口,所述进水端口与所述进水口之间设有所述过滤模块,所述出水端口正对所述出水口,且所述出水端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将超滤膜应用在了滤芯上,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本专利利用超滤膜,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出水口的允吸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水进一步净化的目的。经测试,在国产的大部分滤芯上加装超滤膜后,过滤出的水基本都符合直接饮用的要求,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水壶过滤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还在于,本专利将超滤膜设置在了传统滤芯的壳体内,使之与滤芯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不需要单独安装,操作方便。

所述壳体由侧壁、底、顶围成,所述顶的中央开有所述进水口。以使所述滤芯安装到水壶内时,容易保持平衡。为了增加进水量,还可以在顶上密布进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的左侧、右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出水口,各所述出水口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所述超滤膜。以通过两个出水口分散水流,提高过滤效率。

所述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椭圆形。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上开有四个所述出水口,四个所述出水口以所述进水口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围成环状。以进一步分散水流,提高过滤效率。

所述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圆形。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上开有一呈环状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上方的所述超滤膜呈环状,所述出水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进水口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圆形。

所述超滤膜包括至少三十根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侧壁上开有孔径不大于0.01微米的微孔,所述中空管的弯折呈U形,所述中空管的两个端部位于下方,所述端部到所述底的距离在1mm到10mm之间。

所述中空管为毛细管或中空纤维管。

本专利优化了超滤膜的中空管的结构,通过将中空管的弯折呈U形,使水在到达出水口前至少要穿过一根中空管,提高了过滤质量。

所述超滤膜还可以包括一罩体,所述罩体扣在所述底上,与所述底连接,所述中空管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上开有进水端口。以通过进水端口位置的选择,更改水流方向。更关键的是,可对中空管与过滤模块隔离,从而避免过滤模块中的颗粒进入中空管,堵塞管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带除菌膜的滤芯,包括用于水过滤的滤芯,滤芯包括一壳体2,壳体2内装有过滤模块,壳体2上开有进水口1、出水口4,出水口4的上方设有超滤膜3,超滤膜3位于壳体2内。超滤膜3设有一进水端口、出水端口,进水端口与进水口1之间设有过滤模块,出水端口正对出水口4,且出水端口与出水口4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将超滤膜3应用在了滤芯上,超滤膜3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3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本专利利用超滤膜3,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3为过滤介质,在出水口4的允吸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3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水进一步净化的目的。经测试,在国产的大部分滤芯上加装超滤膜3后,过滤出的水基本都符合直接饮用的要求,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水壶过滤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还在于,本专利将超滤膜3设置在了传统滤芯的壳体2内,使之与滤芯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不需要单独安装,操作方便。壳体2由侧壁、底、顶围成,顶的中央开有进水口1。以使滤芯安装到水壶内时,容易保持平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底的左侧、右侧各设有一个出水口4,各出水口4的上方均设有一个超滤膜3。以通过两个出水口4分散水流,提高过滤效率。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椭圆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底上开有四个出水口4,四个出水口4以进水口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围成环状。以进一步分散水流,提高过滤效率。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圆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底上开有一呈环状的出水口4,位于出水口4上方的超滤膜3呈环状,出水口4的中心轴线与进水口1的中心轴线重合。侧壁的外轮廓优选呈圆形。

超滤膜3包括至少三十根中空管,中空管的侧壁上开有孔径不大于0.01微米的微孔,中空管的弯折呈U形,中空管的两个端部位于下方,端部到底的距离在1mm到10mm之间。中空管为毛细管或中空纤维管。本专利优化了超滤膜3的中空管的结构,通过将中空管的弯折呈U形,使水在到达出水口4前至少要穿过一根中空管,提高了过滤质量。超滤膜3还可以包括一罩体,罩体扣在底上,与底连接,中空管位于罩体内,罩体上开有进水端口。以通过进水端口位置的选择,更改水流方向。更关键的是,可对中空管与过滤模块隔离,从而避免过滤模块中的颗粒进入中空管,堵塞管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