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01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的治理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沟渠、湖泊和其他景观水体因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的新陈代谢以及人类向水体中过度排放污染物引起严重的水体污染,从而使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我们将该水体成为黑臭水体,由于黑臭水体分布广泛,涵盖范围比较大,且其治理技术不够完善,效果欠佳,尤其对于湖泊、沟渠等面积大、且没有活水水源,水流静止的黑臭水体其治理难度更大,且适用于城市污水的治理设备结构复杂,无法应用于户外的黑臭水体的治理,而目前黑臭水体的治理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在黑臭水体内整体铺设曝气管路,通过持续不断的向黑臭水体中通入氧气,来达到降解黑臭水体的目的,然而采用该方法,氧气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治理效果一般,远远不能达到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理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包括设置于黑臭水体中的若干个治理单元,相邻治理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区,所述治理单元包括好氧区、缺氧区,设置于好氧区和缺氧区之间的第二过渡区以及提供氧气的气源,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空气管路、第一生态基系统和至少2个第一溶氧监测装置,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若干第一空气释放器,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源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释放器的出气口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一生态基浮子,悬挂于所述第一生态基浮子下方的若干第一生态基,所述第一生态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生态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绳绑定于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上,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二生态基系统和至少2个第二溶氧监测装置,所述第二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二生态基浮子,悬挂于所述第二生态基浮子下方的若干第二生态基,所述第二生态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生态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绳绑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第二过渡区和缺氧区的面积比为10~40:2~4:4~10;所述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面积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第二过渡区和缺氧区沿黑臭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治理单元还包括活水装置,所述活水装置包括活水管道,和设置于所述活水管道上的转流泵;所述活水管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的上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口端朝向缺氧区的方向。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为锥形罩,上端细下端粗;所述出水口为倒锥形管,下端细,上端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为管状,从而形成第二空气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若干第二空气释放器;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源通过第二氧气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释放器的出气口竖直向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黑臭水体中设置若干治理单元,且每个治理单元有好氧区、缺氧区以及第二过渡区组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缺氧区以转化为主,而在好氧区以降解为主,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持续不断的作用于黑臭水体,从而完成黑臭水体的微生物充分发挥作用,完成黑臭水体的治理,其治理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设置第一空气管路和第一生态基,而在缺氧区仅设置第二生态基,仅对好氧区进行曝气,采用该装置较传统的在黑臭水体中整体铺设曝气管路,进行全面曝气,缩小了曝气面积,降低了曝气的能耗;且第二过渡区的设置使黑臭水体中的氧气利用更充分,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设置第一溶氧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好氧区内的溶解氧的量,从而实现了好氧区内溶氧量的实时调节,溶氧量过大时,减小曝气量,溶氧量过小时,增大曝气量,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缺氧区设置第二溶氧监测装置对缺氧区的溶氧量进行实时监测,缺氧区溶氧量过高时,减小好氧区的曝气量,从而降低流入缺氧区内的黑臭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量;本实用新型将好氧区、第二过渡区和缺氧区的面积比为设置为10~40:2~4:4~10;采用该比例能够黑臭水体中氧气的利用率最高,缺氧转化和好养降解的时间设置最为合理,从而使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最佳,且曝气量最低,能耗最少,成本最低,而将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面积比设置为1:1,采用该比例黑臭水体中氧气的利用率最高、曝气量最低,能耗最少;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治理单元中分别设置活水装置,其更适用于湖泊等没有活水来源的静止不流动的死水,活水装置能够使这些不流动的死水流动起来,从而使好氧、缺氧区充分发挥作用;本实用新型出水口的口端朝向缺氧区的方向从而使水流的流动更顺畅;本实用新型进水口为锥形罩,上端细下端粗;增加了进水口处的进水量,而出水口为倒锥形管,下端细,上端粗,大量的水流至出水口时,由于管道变细,从而使管道内的压力增大,流速增大,从而加速的水的流动,使水流更顺畅;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固定杆设置为管状,从而形成第二空气管路,第二通气管路通过第二氧气输送管道与气源相连通,从而可以将缺氧区变为好氧区,而关闭好氧区上设置的第一流量控制阀,可以实现好氧区变为缺氧区,每间隔一端时间之后,将好氧区和缺氧区进行互换,治理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治理单元,2、第一过渡区,3、好氧区,4、缺氧区,5、第二过渡区,6、气源,7、第一空气管路、8、第一溶氧监测装置,9、第一空气释放器,10、第一氧气输送管道;11、第一生态基浮子,12、第一生态基,13、第一连接绳,14、第二固定杆、15、第二溶氧监测装置,16、第二生态基浮子,17、第二生态基,18、第二连接绳,19、第一流量控制阀,20、活水管道,21、转流泵;22、进水口,23、出水口,24、第二空气管路,25、第二空气释放器;26、第二氧气输送管道,27、第二流量控制阀,28、第三固定杆,29、第三生态基浮子,30、第三生态基,31、第三连接绳,32、第四固定杆,33、第四生态基浮子,34、第四生态基,35、第四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设置于黑臭水体中的若干个治理单元1,相邻治理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区2,所述治理单元1包括好氧区3、缺氧区4,设置于好氧区3和缺氧区4之间的第二过渡区5以及提供氧气的气源6,所述好氧区3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空气管路7、第一生态基系统和至少2个第一溶氧监测装置8,所述第一空气管路7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若干第一空气释放器9,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源6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道10相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释放器9的出气口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一生态基浮子11,悬挂于所述第一生态基浮子11下方的若干第一生态基12,所述第一生态基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绳13,所述第一生态基1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绳13绑定于所述第一空气管路7上,所述缺氧区4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4、第二生态基17系统和至少2个第二溶氧监测装置15,所述第二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二生态基浮子16,悬挂于所述第二生态基浮子16下方的若干第二生态基17,所述第二生态基1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绳18,所述第二生态基17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绳18绑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4上。进一步的,第二溶氧监测装置15和第二溶氧监测装置15均为溶解氧在线监测仪。

在黑臭水体的治理中,好氧和缺氧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都对有机物的降解起到作用,但是结果不同,缺氧以转化为主,好氧以降解为主,其治理的核心都是利用附着于生态基上的微生物菌群,而缺氧和好氧的最本质区别则是溶解氧的溶度;它决定着缺氧和好氧的性质归属,即0mg/L<DO>0.5mg/L为缺氧,2mg/L<DO>4mg/L为好氧;采用这种组合方式的治理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黑臭水体中设置若干治理单元1,且每个治理单元1设置有好氧区3、缺氧区4以及第二过渡区5,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缺氧区4以转化为主,而在好氧区3以降解为主,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持续不断的作用于黑臭水体,从而完成黑臭水体的微生物充分发挥作用,完成黑臭水体的治理,其治理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3设置第一空气管路7和第一生态基12,而在缺氧区4仅设置第二生态基17,对好氧区3进行曝气,采用该装置较传统的在黑臭水体中整体铺设曝气管路,进行全面曝气,缩小了曝气面积,降低了曝气的能耗;且第二过渡区5的设置使黑臭水体中的氧气利用更充分,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3设置第一溶氧监测装置8,能够实时监测好氧区3内的溶解氧的量,从而实现了好氧区3内溶氧量的实时调节,溶氧量过大时,减小曝气量,溶氧量过小时,增大曝气量,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缺氧区4设置第二溶氧监测装置15对缺氧区4的溶氧量进行实时监测,缺氧区4溶氧量过高时,减小好氧区3的曝气量,从而降低流入缺氧区4内的黑臭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道10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9。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好氧区3、第二过渡区5和缺氧区4的面积比为10~40:2~4:4~10;采用该比例能够黑臭水体中氧气的利用率最高,缺氧转化和好养降解的时间设置最为合理,从而使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最佳,且曝气量最低,能耗最少,成本最低;所述第二过渡区5与所述第一过渡区2的面积比为1:1,采用该比例黑臭水体中氧气的利用率最高、曝气量最低,能耗最少。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3、第二过渡区5和缺氧区4沿黑臭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治理单元1还包括活水装置,所述活水装置包括活水管道20,和设置于所述活水管道20上的转流泵21;所述活水管道20包括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所述进水口22设置于所述缺氧区4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缺氧区4的黑臭水体的底部,所述出水口23设置于所述好氧区3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好氧区3的黑臭水体的上部。活水装置的设置更适用于湖泊等没有活水来源的静止不流动的死水,活水装置能够使这些不流动的死水流动起来,从而使好氧、缺氧区4充分发挥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出水口23的口端朝向缺氧区4的方向;从而使水流的流动更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水口22为锥形罩,上端细下端粗;所述出水口23为倒锥形管,下端细,上端粗。本实用新型进水口22为锥形罩,上端细下端粗;增加了进水口22处的进水量,而出水口23为倒锥形管,下端细,上端粗,大量的水流至出水口23时,由于管道变细,从而使管道内的压力增大,流速增大,从而加速的水的流动,使水流更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杆14为管状,从而形成第二空气管路24,所述第二空气管路24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若干第二空气释放器25;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源6通过第二氧气输送管道26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释放器25的出气口竖直向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道26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27;从而可以将缺氧区4变为好氧区3,而关闭好氧区3上设置的第一流量控制阀19,可以实现好氧区3变为缺氧区4,每间隔一端时间之后,将好氧区3和缺氧区4进行互换,治理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过渡区5的黑臭水体中设置有第三固定杆28和第三生态基30系统;所述第三生态基30系统包括第三生态基浮子29,悬挂于所述第三生态基浮子29下方的若干第三生态基30,所述第三生态基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连接绳31,所述第三生态基3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绳31绑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杆28上;所述第一过渡区2的黑臭水体中设置有第四固定杆32和第四生态基34系统;所述第四生态基34系统包括第四生态基浮子33,悬挂于所述第四生态基浮子33下方的若干第四生态基34,所述第四生态基34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绳35,所述第四生态基34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绳35绑定于所述第四固定杆32上。

进一步的,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第一溶氧监测装置和第二溶氧监测装置检测的溶氧溶度,并根据其溶氧溶度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的氧气流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