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66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乳化液泵站是煤矿井下现代化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矿用乳化液泵站进行乳化液输送。而乳化液的配置对水质有一定要求,若实际矿井用水中存在大量的浊度、悬浮物、粒度、酸碱等有害物质,将会对井下液压设备的磨损和腐蚀,造成液压支架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处理后的清水水质外观无色、无异味、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防止有害物质对井下液压设备的磨损和腐蚀,保证支架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的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包括:絮凝预处理装置、过滤装置、软水装置、pH调节装置和储水装置;

絮凝预处理装置具有矿井用水进水口,其上设有絮凝剂罐以及搅拌机构,絮凝预处理装置、过滤装置、软水装置、pH调节装置和储水装置依次通过管道连通;

过滤装置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位于上部的石英砂过滤网以及位于下部的活性炭过滤网,过滤装置与絮凝预处理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净水泵;

软水装置与过滤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减压装置;

pH调节装置上设有酸性药剂罐和碱性药剂罐,酸性药剂罐和碱性药剂罐之间均通过出料管道连通,所述出料管道上设有电控阀,pH调节装置上具有供pH传感器穿入的接口、用于固定循环泵的安装部,pH调节装置与软水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净水泵;

储水装置具有净水出口,其与pH调节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净水泵。

优选地,絮凝预处理装置底部设有粗过滤网,粗过滤网位于絮凝预处理装置出水口上方。

优选地,絮凝预处理装置上还具有排料口,排料口位于粗过滤网上方,可通过所述排料口将沉淀物排除,保证了絮凝预处理装置处理效率。

优选地,储水装置内设有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可采集储水装置液位,在储水装置液位降低时,该净水装置能够自动向储水装置内加液。

优选地,储水装置具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管道与pH调节装置连通,储水装置内液位高时,清水能够通过管道回流至pH调节装置连通内。

优选地,絮凝预处理装置的矿井用水进水口内设有进水控制阀,对进水流量进行控制。

优选地,储水装置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增压泵,可实现对清水的输送。

优选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驱动连接的搅拌叶片,可充分对清水进行混匀,从而提高絮凝处理的进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矿井用水由进水口进入絮凝预处理装置内,根据水质情况由絮凝剂罐内向絮凝剂预处理装置内倾倒一定量的絮凝剂,启动搅拌机构搅动矿井用水一定时间,矿井用水中的部分颗粒杂质发生絮凝作用,并与水分离,通过第一净水泵将絮凝预处理过的矿井用水泵入过滤装置,矿井用水由上往下依次通过多层过滤网,使水中的杂质、悬浮物以及气味等被有效去除,从而得到无色无味的清水。过滤后的清水通过减压装置减压达到软水装置的工作要求,并在软水装置内进行软化处理,使清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为CaCO3和Mg(OH)2,从而得到软化后的清水。通过第二净水泵将软化后的清水泵入pH调节装置内,pH传感器采集pH调节装置内清水的pH值,系统根据pH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调整与酸性药剂罐和碱性药剂罐连接的相应的电控阀的工作状态,使清水的pH值能够稳定在6~9范围内,以满足配置乳化液时的用水要求。通过第三净水泵将pH调整后的清水泵入储水装置内,以进行水存储。当需要用水时,直接由储水装置内输出清水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能够有效去除矿井用水中存在大量的浊度、悬浮物、粒度、酸碱等有害物质,使得水质外观无色、无异味、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PH值稳定在6~9的范围内,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不大于400mg/L,防止有害物质对井下液压设备的磨损和腐蚀,避免液压支架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支架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包括:絮凝预处理装置1、过滤装置4、软水装置6、pH调节装置8和储水装置15;

絮凝预处理装置1具有矿井用水进水口,其上设有絮凝剂罐2以及搅拌机构3,絮凝预处理装置1、过滤装置4、软水装置6、pH调节装置8和储水装置15依次通过管道连通;

过滤装置4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位于上部的石英砂过滤网41以及位于下部的活性炭过滤网42,过滤装置4与絮凝预处理装置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净水泵5;

软水装置6与过滤装置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减压装置7;

pH调节装置8上设有酸性药剂罐9和碱性药剂罐10,酸性药剂罐9和碱性药剂罐10之间均通过出料管道连通,所述出料管道上设有电控阀11,pH调节装置8上具有供pH传感器12穿入的接口、用于固定循环泵13的安装部,pH调节装置8与软水装置6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净水泵14;

储水装置15具有净水出口,其与pH调节装置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净水泵16。

参照本方案在配置乳化液前,矿井用水由进水口进入絮凝预处理装置1内,根据水质情况由絮凝剂罐2内向絮凝剂预处理装置1内倾倒一定量的絮凝剂,启动搅拌机构3搅动矿井用水一定时间,矿井用水中的部分颗粒杂质发生絮凝作用,并与水分离,通过第一净水泵5将絮凝预处理过的矿井用水泵入过滤装置4,矿井用水由上往下依次通过多层过滤网,使水中的杂质、悬浮物以及气味等被有效去除,从而得到无色无味的清水。过滤后的清水通过减压装置7减压达到软水装置6的工作要求,并在软水装置6内进行软化处理,使清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为CaCO3和Mg(OH)2,从而得到软化后的清水。通过第二净水泵14将软化后的清水泵入pH调节装置8内,pH传感器12采集pH调节装置8内清水的pH值,系统根据pH传感器12采集的数据调整与酸性药剂罐9和碱性药剂罐10连接的相应的电控阀11的工作状态,使清水的pH值能够稳定在6~9范围内,以满足配置乳化液时的用水要求。通过第三净水泵16将pH调整后的清水泵入储水装置15内,以进行水存储。当需要用水时,直接由储水装置15内输出清水即可。

调节pH过程中,酸性药剂或碱性药剂未充分混合,会导致清水pH上下分布均匀,因此,本方案中的循环泵13可有效杜绝上述影响。

在絮凝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中带相反电荷物质能够压缩或中和可溶解悬浮物类型物质的电位,并使悬浮物失去相对稳定性,相互碰撞融合,最终沉降或上浮,本方案在絮凝预处理装置1底部设有粗过滤网17,粗过滤网17位于其出水口上方,通过粗过滤网17可将大颗粒的沉淀物分离出来,减轻后续的过滤负担,保证了过滤装置4的过滤效率。此外,絮凝预处理装置1上还具有排料口18,排料口18位于粗过滤网17上方,在沉淀物沉积到一定程度后,可通过所述排料口18将沉淀物除去。

在乳化液配置过程中需要保证水的稳定供应,在水量不足时,将影响配置出来的乳化液的浓度,进而影响矿井下液压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储水装置7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19能够实时采集储水装置7内的液位,方便相关人员感知储水量,从而作出相应处理。当然,此过程也可自动进行,当系统中的控制器对液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处理后,得到储水装置7液位不足,控制器即控制搅拌机构3、软化装置6、第一净水泵5、第二净水泵14、第三净水泵16、电控阀11工作。具体设计时,储水装置7具有溢流口20,溢流口20通过管道与pH调节装置8连通,储水装置液位过高时,水能够自行进入pH调节装置内。

为方便对进水流量进行控制,絮凝预处理装置1的矿井用水进水口内设有进水控制阀21。

在配置乳化液过程中,需要向乳化液箱内输入本方案中的清水,为方便此过程的进行,储水装置15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增压泵22。

在具体设计时,搅拌机构3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驱动连接的搅拌叶片,可充分对清水进行混匀,从而提高絮凝处理的进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乳化液配液用净水装置,能够有效去除矿井用水中存在大量的浊度、悬浮物、粒度、酸碱等有害物质,使得水质外观无色、无异味、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PH值稳定在6~9的范围内,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不大于400mg/L,防止有害物质对井下液压设备的磨损和腐蚀,避免液压支架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支架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