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196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为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中国土壤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全国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农田已达3600万公顷,污染物类型包括石油类、多环芳烃、农药、有机氯等,其中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而我国作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土壤中的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因此土壤修复的发展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专利CN201320793876.7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张土壤修复加热毯;每张土壤修复加热毯包括加热元件、2个金属网、转换插头和转换插座;加热元件呈长条状,采用不锈钢制成;金属网采用镍铬合金制成,2个金属网分别连接在加热元件的轴向两侧从而组成一个整体件;转换插头和转换插座分别固定安装在加热元件的轴向两端;土壤修复加热毯之间可通过转换插头和转换插座首尾接插连接而电连接;使用时将处于头部或尾部的土壤修复加热毯的空闲的转换插头与供电系统电连接。

但采用加热毯式结构进行土壤修复其成本高、易损坏且不利于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土壤加热效果好、寿命更长、不易被氧化且成本更低、便于重复使用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包括接线盒、测温芯、测温管、镁粉、电热管壳、电热丝、散热翅片、定位板和埋地钢管,所述电热丝设在电热管壳内,所述电热管壳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电热管壳还通过定位板与埋地钢管连接,所述电热管壳的空隙内填充有镁粉,所述电热管壳内中心位置设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内设有测温芯,所述电热管壳的上部设有接线盒。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远红外辐射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与埋地钢管连接是指定位板与埋地钢管间隔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管壳还填充有惰性气体。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加热器的区别在于电热管上螺旋缠绕了散热翅片,增大了散热面积,减小电热管表面热负荷,同时翅片表面喷涂远红外辐射涂层,通过高辐射强化传热,使埋地钢管表面温度增加,电热管表面降低,达到使用寿命更长以及更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电热管壳还通过定位板与埋地钢管的间隔支撑,来提供电加热管的定位支撑以及减少电热管顶部与底部温度场的不均匀性,容器内与加热管外充入惰性气体,保护电加热管不会高温氧化,当不需加热后可以整个拔出重复使用,利用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接线盒,2、测温芯,3、测温管,4、镁粉,5、电热管壳,6、电热丝,7、散热翅片,8、定位板,9、埋地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包括接线盒1、测温芯2、测温管3、镁粉4、电热管壳5、电热丝6、散热翅片7、定位板8和埋地钢管9,所述电热丝6设在电热管壳5内,所述电热管壳5上设有散热翅片7,所述电热管壳5还通过定位板8与埋地钢管9连接,所述电热管壳5的空隙内填充有镁粉4,所述电热管壳5内中心位置设有测温管3,所述测温管3内设有测温芯2,所述电热管壳5的上部设有接线盒1;所述散热翅片7上设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所述定位板8与埋地钢管9连接是指定位板8与埋地钢管9间隔支撑;所述电热管壳5还填充有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土壤修复电加热器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加热器的区别在于电热管上螺旋缠绕了散热翅片,增大了散热面积,减小电热管表面热负荷,同时翅片表面喷涂远红外辐射涂层,通过高辐射强化传热,使埋地钢管表面温度增加,电热管表面降低,达到使用寿命更长以及更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电热管壳还通过定位板与埋地钢管的间隔支撑,来提供电加热管的定位支撑以及减少电热管顶部与底部温度场的不均匀性,容器内与加热管外充入惰性气体,保护电加热管不会高温氧化,当不需加热后可以整个拔出重复使用,利用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