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多种高效组合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65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填料,尤其涉及球形生物填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了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均采用生物膜处理法,填料作为生物膜赖以栖息的场所,不仅起着截流悬浮物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群落空间分布,是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投资成本及运作费用。

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用填料都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小、空隙率低、填充度不够、稳定性差、生物膜附着度低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填料在污水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交生物膜附着度,防止菌种流失,并且可进行微电解反应的生物除臭多种高效组合填料。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生物除臭多种高效组合填料,包括上下半球形壳体,上下壳体的对接面设置有相互配接的卡扣卡接,构成一球形结构,上下壳体表面为网格状,其特征在于上下壳体内外表面均设置有长短不一的针状凸柱,内表面的针状凸柱将球形壳体内空间分隔成多个错层, 上壳体内从外向内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填料块层、活性碳颗粒层,下壳体从外向内填充有铁刨花与钼金属丝层以及活性碳颗粒层。

作为优选,针状凸柱包括长针和短针,长针长度为30~40mm,直径为3~4mm,短针长度为10~15mm,直径为8~10mm。

作为优选,聚氨酯发泡填料块插接于长针上。

作为优选,铁刨花与钼金属丝缠绕于短针上。

作为优选,活性碳颗粒层内混加有直径为5~8mm的陶瓷颗粒。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上下壳体内填充不同的填料,使球形壳体的重心位于下壳体上(铁刨花与钼金属丝层质量大),上壳体悬浮于水面,下壳体浸没于水体内,使其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构成微电解层,上层构成生物膜层,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生物除臭多种高效组合填料,包括上下半球形壳体(1.1、1.2),上下壳体(1.1、1.2)的对接面设置有相互配接的卡扣卡接,构成一球形结构,上下壳体(1.1、1.2)表面为网格状,上下壳体(1.1、1.2)内外表面均设置有长短不一的针状凸柱2,内表面的针状凸柱2将球形壳体内空间分隔成多个错层, 上壳体1.1内从外向内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填料块层3、活性碳颗粒层4,下壳体1.2从外向内填充有铁刨花与钼金属丝层5以及活性碳颗粒层4。针状凸柱2包括长针2.1和短针2.2,长针2.1长度为30~40mm,直径为3~4mm,短针2.2长度为10~15mm,直径为8~10mm。聚氨酯发泡填料块3插接于长针2.1上。铁刨花与钼金属丝5缠绕于短针2.2上。活性碳颗粒层4内混加有直径为5~8mm的陶瓷颗粒。

设计水量为200立方米/天,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0小时,仅15天挂膜成功,出水即能稳定达标,且无污泥排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