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在大中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工厂企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由于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如何提高目前设备的利用率就成为最现实的问题。而对于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由于小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呈面源或分散点源分布,难以大规模收集,无法集中处理而直接排入周边水系,造成江河湖泊的污染。因此如何对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更加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394911.9公开了一种悬浮于水中的球形生态基,但是其存在检修不方便,效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检修、净化效率高的生态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基,包括浮体,还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球形壳体,所述球形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球形壳体内设有若干吸附体,所述空心管顶端贯穿所述浮体后设有漏斗,所述空心管底端设置有堵头,所述空心管上对应每个球形壳体设有一个加料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堵头底部连接有配重块。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附体包括织物本体和设置在织物本体表面的吸附绒毛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心管将多个球形壳体串联在一起,方便检修;空心管上对应每个球形壳体设有一个加料孔,方便向球形壳体内添加营养源,而且使营养源直接与吸附体上附着的微生物接触;在球形壳体内添加活性炭,加快了污水净化效率;在漏斗内增设挡板,在挡板上对应每个加料孔均设有一个入料孔,每个加料孔与其对应的入料孔通过加料管连接,在添加营养源或活性炭的时候可以使营养源或活性炭直接通过加料管进入球形壳体内部,避免了营养源或活性炭残留在空心管内造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体;2、空心管;3、漏斗;4、堵头;5、配重块;6、吸附体;7、加料孔;8、加料管;9、球形壳体;10、活性炭;11、挡板;12、入料孔;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生态基,包括浮体1和空心管2,所述空心管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球形壳体9,所述球形壳体9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13,所述球形壳体9内设有若干吸附体6,所述空心管2顶端贯穿所述浮体1后设有漏斗3,所述空心管2底端设置有堵头4,所述空心管2上对应每个球形壳体9设有一个加料孔7,所述加料孔7位于所述球形壳体9内部。
优选的,所述堵头4底部连接有配重块5。
优选的,所述吸附体6包括织物本体和设置在织物本体表面的吸附绒毛层。
使用时,将该生态基放置于需要净化的水域,当需要添加营养源时,将营养源通过漏斗3注入空心管2内,营养源在水中扩散通过加料孔7进入球形壳体9内直接与吸附体6上附着的微生物接触。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净化效率,所述球形壳体2内还设有活性炭10,所述漏斗3内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上对应每个加料孔7均设有一个入料孔12,每个加料孔7与其对应的入料孔12通过加料管8连接。在添加营养源的时候可以使营养源直接通过加料管8进入球形壳体2内部,减少营养源从漏斗3进入到球形壳体9的时间,避免了营养源残留在空心管2内造成的浪费。而且,也可以通过加料管8向球形壳体2内补充活性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