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9380发布日期:2019-03-05 18:4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行业变压器油等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玻璃器皿,如注射器、磨口具塞玻璃瓶。为达到既保证分析测试质量又能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上述相关玻璃器皿需经过清洗后反复多次使用。而清洗的洁净程度将直接影响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可信性和正确性。目前,电力行业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方法最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清洗法,个别单位有采用超声波清洗法。

手工清洗法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①需要人工一个一个清洗,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②劳动伤害:工作人员易患腰肌劳损、风湿及皮肤干燥粗糙等职业疾病;③器皿损耗大:清洗时,注射器嘴容易碰坏;注射器拆解后再恢复时常匹配不上,匹配错误会导致注射器卡涩或气密性降低;④清洗效果受不同技术水平人员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⑤清洗和烘干互相分离,清洗完后需人工将被洗器皿转移到烘箱,工作效率低。

超声波清洗法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①噪音污染:超声波清洗法严重的噪音污染会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②劳动伤害:若超声波中含有次声波,当其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耳鸣、心悸、视物模糊、肝功能失调甚至破坏大脑神经系统,所以长时间接触此种设备对人体极为有害;③器皿损耗:超声波清洗会造成部分玻璃器皿特别是壁厚较薄的注射器碎裂,长期用超声波清洗对器皿表面光洁度有较大损伤;④清洗设备能耗大;⑤自动化程度不高:清洗和烘干互相分离,清洗完后需人工润洗,再将被洗器皿转移到烘箱,工作效率低。

正是因为手工清洗法和超声波清洗法等都存在诸多缺点,而市面上又没有适合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的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该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清洗效率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设在机体内的清洗腔室,所述清洗腔室内竖设有多根立管,所述立管上端头设有喷水头,在立管上套设有可升降固定的锁套,所述锁套上横设有横杆和设于横杆端头的压片,每个立管旁侧均设有位于低位的内喷头。

进一步的,上述内喷头和立管的下端头伸出清洗腔室的底板,并与位于底板下方横、纵交错设置的布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依次与电加热器、水泵和储水罐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清洗腔室呈矩形,所述立管包括设于前壁面、后壁面的各7根和位于中部的6根。

进一步的,上述清洗腔室的壁面均由不锈钢制成,立管为不锈钢罐,清洗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的,上述锁套为不锈钢环形套,在不锈钢环形套上穿设有螺栓孔,在螺栓孔内穿接有带旋钮螺栓。

本实用新型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的工作方法:将待清洗的器皿一一放入清洗腔室内,待清洗器皿的口朝下并罩着内喷头,升降调节锁套,使压片压住待清洗器皿的底面后固定锁套,保证待清洗器皿的稳定,启动喷水,通过内喷头对待清洗器皿的内壁面进行喷水,实现内壁面的清洁,通过立管上端头的喷水头对待清洗器皿外围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水,实现待清洗器皿内、外面进行喷水清洗。

本实用新型通过九个月的运用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清洗器皿,试验人员一致认为该装置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该装置能够进行一次性批量清洗作业,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清洗效果不均或不干净带来的试验误差,提高了试验准确度和水电利用率且减小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清洗腔室内部件布局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包括机体1和设在机体1内的清洗腔室2,所述清洗腔室2内竖设有多根立管3,所述立管3上端头设有喷水头4,在立管3上套设有可升降固定的锁套5,所述锁套5上横设有横杆6和设于横杆端头的压片7,每个立管3旁侧均设有位于低位的内喷头8。

进一步的,上述内喷头8和立管3的下端头伸出清洗腔室2的底板9,并与位于底板下方横、纵交错设置的布水管10连通,所述布水管10依次与电加热器11、水泵12和储水罐13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清洗腔室2呈矩形,所述立管包括设于前壁面14、后壁面15的各7根和位于中部的6根。

进一步的,上述清洗腔室的壁面均由不锈钢制成,立管为不锈钢罐,清洗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水口16。

进一步的,上述锁套为不锈钢环形套,在不锈钢环形套上穿设有螺栓孔17,在螺栓孔内穿接有带旋钮螺栓18。

在清洗腔室的壁面内具有保温层结构,内腔保温层结构及材料采用高纤维纳米技术保温棉。

保温棉是将高纯度的黏土熟料、氧化铝粉、硅石粉、铬英砂等原料在工业电炉中高温熔融,形成流体。然后采用压缩空气喷吹或用甩丝机甩丝成纤维状,经过集棉器集棉,形成保温棉。保温棉可进一步加工成纤维毯、板、纸、布、绳等制品。陶瓷纤维是一种高效绝热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氧化、导热率低、柔软性好、耐腐蚀、热容小及隔音等特点。

保温棉是玻璃棉防寒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不会产生任何有害作用,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新型保温材料。

其特点为:

①颜色洁白、尺寸精确、易切割安装,施工方便、节省工时。

②不含任何结合剂,在中性、氧化气氛下长期使用。

③低热容、低导热率、高耐火度和高热敏性。

④优良的抗风蚀性能和抗机械冲击性能。

⑤优良的吸音及防火性能。

在清洗腔室的底板下表面设有电加热丝,该电加热丝可对清洗腔室进行烘热,实现对清洗腔室内清洁后的器皿进行烘干处理。

本实用新型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的工作方法:将待清洗的器皿K一一放入清洗腔室内,待清洗器皿的口朝下并罩着内喷头,升降调节锁套,使压片压住待清洗器皿的底面后固定锁套,保证待清洗器皿的稳定,启动喷水,通过内喷头对待清洗器皿的内壁面进行喷水,实现内壁面的清洁,通过立管上端头的喷水头对待清洗器皿外围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水,实现待清洗器皿内、外面进行喷水清洗。

清洗试验对比

取两只100mL的注射器和两个500mL的磨口具塞玻璃瓶,分别采用自动清洗法(本装置)和人工清洗法对其进行清洗、烘干,并同时从同一变压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油样,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其它试验项目的对比试验见表2。

表1 油中溶解气体对比试验 单位:μL/L

根据GB/T 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对精密度的要求,当“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大于10μL/L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10%。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小于等于10μL/L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15%加2倍该组分气体最小检测浓度之和。”。从表1的试验结果可看出,两次测定值之差均在允许差范围内,采用自动清洗法的测试结果能够满足国标的要求。

表2 其它试验项目的对比试验

根据GB/T 7600-1987、GB/T 507-2002、GB/T 5654-2007、GB 6541-1986、GB/T 7599-1987分别进行油中水分、击穿电压、介质损耗、界面张力和酸值对比试验。从表2的试验结果可看出,两次测定值之差均在允许差范围内,采用自动清洗法的测试结果能够满足相关试验项目的国标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九个月的运用电力行业油化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装置清洗器皿,试验人员一致认为该装置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该装置能够进行一次性批量清洗作业,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清洗效果不均或不干净带来的试验误差,提高了试验准确度和水电利用率且减小了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