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对甲肝、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病毒检验中,现在医院化验室所用的微孔反应板的处理过程是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是用一种装置将清洗液注入相应的微孔中进行反复清洗;第二步靠人力拍板清除微孔内的残留水。由于整个过程是分清洗和清除残留液体,这就要分两次完成洗板工作。因此,医院现在应用的清洗板技术和装置就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主要的有:①第一步是清洗工序所用的装置是将液体注入微孔内,再将其吸出。这样反复的注入、吸出的过程就会使标本中的纤维蛋白粘附于清洗头中,不仅清洗后残留水量大,清洗的速度慢,而且在清洗过程中易堵清洗头孔;②在第一步工序完成后,需用现场操作者把微孔板从清洗装置中取出,利用人工拍板来进行第二步工序,即最后清除残留的水分。这种靠人直接拍打反应板才能完成的工作方式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存在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特别对操作者本身的安全存在隐患。因此,进一步解决对微孔反应板的清洗和去除残留水分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0820069020.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于2008年12月17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包括筒体,注射板以及清洗液瓶,筒体内腔的底部设置回转电机,筒体腔的上部设置回转托盘,回转托盘固定在回转电机的回转轴上,在回转托盘的圆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微孔反应板的托盘盒,在筒体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注射板,注射板为中空机构,在注射板的内侧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液注射喷头,注射板通过连接管和设置在筒体外部的清洗液瓶连接,注射板的外侧连接有注射板移动机构。该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前述的技术问题,但却存在结构庞大、运转稳定性差、对电机防水性要求高、微管残留液甩干效果差的缺陷。
因此,现有技术缺少一种结构紧凑、运转稳定性高、对电机无防水性要求、微管残留液甩干效果好的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运转稳定性高、对电机无防水性要求、微管残留液甩干效果好的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其包括筒体、注射板以及清洗液瓶,筒体外部设置回转电机,筒体内腔的中部设置回转轴,回转轴水平方向设置,其两端通过轴承座承载,回转托盘固定在回转轴上,回转电机通过皮带轮向回转轴传递动力,在回转托盘的圆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微孔反应板的托盘盒,在筒体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注射板,注射板为中空机构,在注射板的内侧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液注射喷头,注射板通过连接管和设置在筒体外部的清洗液瓶连接,注射板的外侧连接有注射板移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回转电机设置于筒体的外部,由于无残留液的影响,对其防水性无特殊要求。电机外移后,筒体内腔的中部设置回转轴,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垂直高度大大降低,回转电机通过皮带轮向回转轴传递动力,外移的电机与筒体等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回转轴水平方向设置,其两端通过轴承座承载,该结构使得回转电机在旋转过程中非常稳定,设备的使用期限大大延长。并且,由于微孔反应板清洗液通常采用磷酸盐缓冲液,虽然该缓冲液的PH值一般在6.7左右,但是部分盐的成分仍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将电机外移并将回转轴水平布置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电机被缓冲液腐蚀,且更加有利于电机的日常维护和问题检修,进而大大增加清洗机的使用寿命。还有,回转托盘固定在回转轴上,由于回转轴水平方向设置,回转轴旋转时带动回转托盘转到最低端位置时可以利用残留液的自身重力和残留液的离心力的双重影响将残留液甩干,使得甩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2的左视图。
图中:1、残留液体收集瓶,2、回转电机,3、回转轴,4、回转托盘测速器,5、回转定位器,6、筒体,7、回转托盘,8、托盘盒,9、微孔反应板,10、清洗液注射喷头,11、注射板,12、左限位开关,13、右限位开关,14、驱动装置,15、连接管,16、电磁阀,17、空气泵,18、清洗液瓶,19、轴承座,20、定位板,21、移动板,22、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包括筒体6,注射板11以及清洗液瓶18,筒体6内腔的底部设置回转电机2,筒体腔的上部设置回转托盘7,回转托盘7固定在回转电机2的回转轴3上,在回转托盘7的圆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微孔反应板9的托盘盒8,托盘盒8在回转托盘7对称设置。托盘盒8的盒壁上设置有通孔,其中托盘盒8的外侧盒壁上的通孔和微孔反应板9上的试剂管口相对应。在筒体6-侧的侧壁上设置注射板11,注射板11为中空结构,在注射板11的内侧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液注射喷头10。清洗液注射喷头10的数量和微孔反应板上的试剂管数量相同,且注射液清洗喷头10与托盘盒的外侧盒壁上的通孔相对应。注射板11 通过连接管15和设置在筒体6外部的清洗液瓶18连接,注射板11的外侧设置有注射板移动机构。注射板移动机构由定位板20、移动板21以及驱动装置14 构成,定位板20设置在筒体6的外部,在定位板20上设置有导槽,移动板21 设置在导槽上,移动板21的一端和注射板1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和驱动装置14连接,驱动装置14可采用电机。在定位板20上的导槽内设置有左限位开关12和右限位开关13,其与设置在移动板21上的引导孔相对应,限位开关和驱动装置的开关连接。筒体底部设置有出液孔和设置在筒体外部的残留液体收集盒连接。在橡胶软管15和清洗液瓶18之间设置电磁阀,在清洗液瓶一侧设置空气泵,空气泵通过通气管分别和清洗液瓶连接。在回转托盘7下方的筒体壁上设置有回转托盘测速器4,把回转托盘的实际转速反馈到控制电路中,实现转速的控制。回转定位器5的作用是使回转托盘准确定位在设定的位置,以便与注射板的位置相对应,进行液体的冲洗。为了增加操作人员的安全,在筒体内设置紫外线消毒器。
如图1所示,在圆筒体腔中央的底部安装可调整电机2,与电机轴连接的驱动轴杆3上固定着回转托盘7。回转托盘两端用于放置反应板的矩形托盒8,在腔壁中装有用于冲洗微孔板的9的孔转到相应的清洗工位时,注射板11在移动板的21的带动下向左移动,并准确将清洗液注射喷头10插入到玻璃微管中。待喷头与托盒中的反应板对准后,根据要求实施清洗(水速,时间可自行设置),清洗结束后,水平喷水装置自动返回,回转托盘在电机等带动下,产生旋转,利用离心的作用将反应板各孔中残留水甩出;废液由筒体内腔底部的排水口经软管引入废液回收瓶中1。喷药液及喷水动力由小型空气压缩泵17提供。泵产生的空气压力,通过软管进入清洗液瓶、纯清水瓶,连接药瓶与软管15之间的 (液体的流动〕的开、关是由该处的电磁阀3控制。液瓶中空气压力适量的增加使相应的液体流向喷水头,进行相应的清洗。药液清洗过程在数秒后,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关闭,随即进入纯清水清洗。在清洗数秒后,自动进入甩残留液体的过程。整个清洗和甩干过程中的残留液体,由圆筒体6防止外出污染,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注射板及注射头可利用喷气进行清洗。在工作时,注射滑动机构将注射喷头定时、定位进入相应的微孔管中,并将药液和纯水注入适量适时、适量注入微孔板管中,并延时,在清洗结束后,注射滑动机构退回。随后回转机构使反应板回转,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去除残留在微管中液体,结束工作。
另外,在垂直插、拔式的矩形托盘盒机构的设计中,将矩形托盘盒对称地安装回转托盘上,提高了运转的稳定性,同时矩形托盘盒下部增设了排水槽,这些措施均提高了冲洗和甩干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1说明现有技术的实际工作过程:
A、操作者将微孔反应板9放入矩形托盘盒8。
B、调速回转电机2启动,带动回转轴3,最终实现回转托盘7的回转。当回转定位器5工作,将矩形托盘盒8在圆周上初定位。
C、当上述步骤完成后,驱动装置电机14工作,通过连杆驱动微孔注射板滑动装置,进而推动注射板11左移。在移动的过程中,当与左限位开关(口)接触时,该板移动定位。此时,注射液清洗喷头10已经进入到了微孔中相应的位子。
D、上述步骤完成后,根据需求,小型空气泵17将空气压入相应的清洗液瓶18,同时控制信号打开相应的电磁阀16。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应的该液体通过连接软管等元件最后到达清洗液注射喷头10将液体喷入微孔管中,完成相应的冲洗工作。
E、上述步骤完成后,滑移机构驱动装置14再次工作,带动微孔注射板返回(右移),与右限位开关13接触时,发出信号民,回转电机2启动,带动矩形托盘7回转。回转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微孔中存在的残留液体去除(回转的时间可以设定)。
F、上述步骤结束后,回转电机2反向制动,快速停下,整个清洗过程结束。
A-F各步骤的控制,是通过编好的程序控制的。因此,根据需求,通过用该装置上的操作面板,操作人员就可预先设定每个过程中所用时间和速度,通过机构中的机械装置,完成整个过程的控制,进而实现清洗与清除微孔内的残留水一次合成的工作要求。矩形托盘的回转速度是通过速度检测装置4测出,并在操作面板上以数字方式直接显示。通过装置的底部回收孔,残留液体最后流入残留液体收集盒1整个操作是在封闭状态下连续工作,体现了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特点。
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各工步操作时间和动作顺序是由程序控制装置中设定的相应参数决定的。因此,根据需求,操作人员可对其相应的参数进行适应的调整,达到预期的操作要求。
为了保证操作的方便性,该装置中设计了垂直插、拔式的矩形托盘盒机构,操作者可以方便地将微孔反应板9快速插入(或拔出)矩形托盘盒。该设计不仅保证了微孔板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便于拆装与清理。同时,整个矩形托盘盒机构可以方便地安装到回转托盘7上,以便定期进行清理。
图2至图4是俯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现着重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改造之处:
一种微孔反应板全自动快速清洗机,包括筒体6,注射板11以及清洗液瓶 18,筒体6外部设置回转电机2,筒体内腔的中部设置回转轴3,回转轴3水平方向设置,其两端通过轴承座19承载,回转托盘7固定在回转轴3上,回转电机2通过皮带轮22向回转轴3传递动力,在回转托盘7的圆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微孔反应板9的托盘盒8,在筒体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注射板11,注射板为中空机构,在注射板11的内侧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液注射喷头10,注射板 11通过连接管15和设置在筒体外部的清洗液瓶18连接,注射板的外侧连接有注射板移动机构。
由图2至图4来看,本实用新型将回转电机2设置于筒体6的外部,由于无残留液的影响,对其防水性无特殊要求。回转电机2外移后,筒体内腔沿高度方向中部位置设置回转轴3,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垂直高度大大降低,回转电机2通过皮带轮22向回转轴3传递动力,外移的回转电机2与筒体6等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回转轴3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两端通过轴承座19承载,该结构使得回转电机2在旋转过程中非常稳定,设备的使用期限大大延长。并且,由于微孔反应板清洗液通常采用磷酸盐缓冲液,虽然该缓冲液的PH值一般在6.7 左右,但是部分盐的成分仍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将电机外移并将回转轴水平布置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电机被缓冲液腐蚀,且更加有利于电机的日常维护和问题检修,进而大大增加清洗机的使用寿命。还有,回转托盘7固定在回转轴3上,由于回转轴3水平方向设置,回转轴旋3转时带动回转托盘7转到最低端位置时可以利用残留液的自身重力和残留液的离心力的双重影响将残留液甩干,使得甩干效果更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