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0654发布日期:2019-04-23 23:3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完整的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装置前需要用到保安过滤器,以确保反渗透膜所要求的进水水质。通常采用多只管式保安过滤器,每只保安过滤器的进、出水均分别直接与主管道相连,即每只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口均与进水管连接,出水口均与出水管连接,如图1-4所示,进水管和出水管并排布设,管式保安过滤器架设在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端。如此铺设,使得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长度必须与管式保安过滤器的数量相配合,布设距离较长,造成管道和机架材料的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在保证进水水质的情况下,有效节省管道和机架材料的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泵、管式保安过滤装置、高压水泵和反渗透装置,所述管式保安过滤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若干管式保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出水管与高压水泵连通,所述管式保安过滤器均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管式保安过滤器包括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若干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所述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通,所述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设于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之间,相邻的两个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与进水端、出水端与出水端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均设有进水口,出水端均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连接口,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设有第二进水口、出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第二连接口,所述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三进水口、第三连接口,出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三出水口、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一连接口、第一出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三进水口、第四连接口连通,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三连接口、第三出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三进水口、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二进水口、第二连接口分别与相邻的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三连接口、第三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口设置在与第一进水口相对或相错开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接口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口相对或相错开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连接口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连接口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式保安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的数量为二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的公称直径为10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管式保安过滤器和进水管、出水管、以及管式保安过滤器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外径为108mm,管壁厚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材料为316不锈钢或316l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所有相邻的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与进水端连通,出水端与出水端连通,同时,与进水管连通的只有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与出水管连通的只有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无需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使得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布设不受管式保安过滤器的数量的影响,使得进水管、出水管的长度大大减小,节省了管道和机架耗材;在处理时,未处理的水由进水管通过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进入过滤系统,首先由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对水进行过滤,同时,多余的未处理水则顺着相通的进水端进入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由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同时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水则由相连通的出水端汇总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的出水端后通过出水管进入后续的反渗透装置进行处理,因此水的过滤处理质量仍然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水流走向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水流进水走向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水流出水走向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管式保安过滤器和进、出水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增压泵、管式保安过滤装置、高压水泵和反渗透装置的连接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增压泵、管式保安过滤装置、高压水泵和反渗透装置的连接关系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管式保安过滤装置和水流走向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管式保安过滤装置的水流进水走向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管式保安过滤装置的水流出水走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水流走向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水流走向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增压泵,2、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1、进水管,22、出水管,23、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3、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1、第一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2、第二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3、高压水泵,4、反渗透装置,5、第一进水口,6、第一连接口,7、第一出水口,8、第二进水口,9、第二出水口,10、第二连接口,11、第三进水口,12、第三连接口,13、第三出水口,14、第四连接口,1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10、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式保安过滤与反渗透系统,包括增压泵1、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高压水泵3和反渗透装置4,且依次连通。

参见图7-9,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包括进水管21、出水管22和若干管式保安过滤器23。

进水管21与增压泵1连通,将经过增压泵1增压的水导入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进行过滤。出水管22与高压水泵3连通,将经过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过滤处理的水送入高压水泵3内,由高压水泵3将水送入反渗透装置4中进行处理。

管式保安过滤器23均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管式保安过滤器23包括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若干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

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的进水端与进水管21连通,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出水端与出水管22连通,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设于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之间,相邻的两个管式保安过滤器23的进水端与进水端、出水端与出水端依次连通。

参见图7,将所有相邻的管式保安过滤器23的进水端与进水端连通,出水端与出水端连通,同时,与进水管21连通的只有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与出水管22连通的只有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无需与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连通,使得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的布设不受管式保安过滤器23的数量的影响,使得进水管21、出水管22的长度大大减小,节省了管道和机架耗材;在处理时,未处理的水由进水管21通过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的进水端进入过滤系统,首先由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对水进行过滤,同时,多余的未处理水则顺着相通的进水端进入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由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和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同时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水则由相连通的出水端汇总到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出水端后进入出水管22,因此水的过滤处理质量仍然得到了保证。

管式保安过滤器23的进水端均设有进水口,出水端均设有出水口。

参见图7,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的进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5、第一连接口6,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口7,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进水端设有第二进水口8,出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9、第二连接口10,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的进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三进水口11、第三连接口12,出水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三出水口13、第四连接口14。在本实施例中,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的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1和第二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2。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的数量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口5设置在与第一进水口4相对的位置,第三连接口11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口5相对的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口设置在与第一进水口相错开的位置,第三连接口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口相错开的位置。当待过滤的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再通过第一连接口进入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时,需要在管式保安过滤器中顺着滤芯流动,流到设置第一连接口的位置时,才能进入到后面的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中。待过滤的水顺着滤芯流动的时候,其在水流中产生流动性可以有效地对滤芯表面产生冲刷作用,防止滤芯表面受到杂质的堵塞,从而导致过滤效率降低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

参见图7-9,四个管式保安过滤器23按照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第一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第二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位置铺设。四个管式保安过滤器23依次连通,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与进水管21连通,用于将待处理的水引入过滤系统;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与出水管22连通,用于将处理后的水导出过滤系统,用于后续作业。

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的第一连接口6、第一出水口7分别与第一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1的第三进水口11、第四连接口14连通。第一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1的第三连接口12、第三出水口13分别与第二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2的第三进水口11、第四连接口14连通。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第二进水口8、第二连接口10分别与第二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2的第三连接口12、第三出水口13连通。

管式保安过滤器23和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管式保安过滤器23之间均通过连接管1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5的材料为316不锈钢,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管15的材料也可以为316l不锈钢。连接管15的外径为108mm,管壁厚为3mm。第一进水口5、第二进水口8、第三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9、第三出水口13、第一连接口6、第二连接口10、第三连接口12和第四连接口14的公称直径均为100mm,内径为108mm。

参见7-9,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的第一进水口5、第一出水口7和第一连接口6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的第二进水口8、第二出水口9和第三连接口1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的第三进水口11、第三出水口13、第三连接口12和第四连接口14也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将第一管式保安过滤器231、中间管式保安过滤器233、第二管式保安过滤器232以及进水管21、出水管22通过连接管15连接起来之后,各个管式保安过滤器23、进水管21、出水管22、连接管15均可处于同一平面上,大大降低了过滤装置的空间占比,提高了整个过滤装置的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流量为40m3/h的管式保安过滤器23,服务于一套产水为100m3/h的反渗透装置4,管式保安过滤器23的外径为24cm。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的外径为20cm,各连接管15的长度为15cm。参见图1-6,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管式保安过滤器23架设在两根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之上,以连接管15垂直连接,再加上用于设置系统的基台的高度,现有技术中的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总高度达到65cm。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进水口、出水口和连接口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安装完成后,进水管21、管式保安过滤器23、出水管22和连接管15整体上呈平面铺设,总高度为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高度和基台的总高度,为30cm,比现有技术中的高度大大减小,有效地减小了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空间占比。

参见图10、11,同时,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设置于反渗透装置4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装置4占地面积为6.5m×2.5m,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占地面积为1.8m×1.5m,故而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能够完全设置于反渗透装置4之下,被完全覆盖。同时,由于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高度大大降低,反渗透装置4本身的高度约为1.6m,将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设置于反渗透装置4的下方之后,整套系统的整体高度增加到1.9m,仍然处于人工可操作的范围内,故此,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小了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将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设置在反渗透装置4下方之后,可将增压泵1和高压水泵3设置在管式保安过滤装置2的同一侧,从而进一步减小系统的整体占地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