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菌芯结构的生物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3708发布日期:2019-07-06 10:1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菌芯结构的生物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菌芯结构的生物发生器,特别适用于微生物生化工艺的污水处理项目使用。



背景技术:

在生化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突遇水体进出水量陡增或其它意外原因导致代谢条件、环境或负荷发生较大变化,微生物无法正常代谢时,生化系统负荷处置能力和污水生化质量就会随之下降,如果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补加补救,有可能会导致生化系统停滞失效而造成生产事故,采用生物发生器装置将明显缓解类似问题的发生。另外,发生器中的菌种随着繁殖代龄增加或其它原因,造成微生物的活性逐步衰弱退化,污水分解生化能力逐步下降,届时需要更换生物发生器装置。一般情况下,发生器释放的微生物菌种对污水生化能力下降很难及时判断,当明确显现问题更换发生器时,往往污水生化质量已明显下降或超标。如果进水水流或循环水流速率过高时,对发生器菌体料冲刷过强,生物发生器释放高活性微生物的周期会缩短,发生器使用周期会缩短,也加大了污水生化运行成本。特别是较大型的普通发生器装置虽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工艺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体积偏大、单次有效期偏短等方面的问题。

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公开的专利申请号201810767463.9,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微生物活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若干个微生物菌块以及一个微生物发生器;所述微生物菌块以及一个微生物发生器,所述微生物菌块包裹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所述微生物发生器成筒状,且在筒壁上设置过孔,微生物发生器用于微生物生长扩散,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之间的距离在10-30cm,其不足之处是,发生器中的菌种随着繁殖代龄增加或其它原因,造成微生物的活性逐步衰弱退化,污水分解生化能力逐步下降,届时需要更换生物发生器装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是高效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是组合使用,更换时就需成套更换,故造成成本增加,更换时费时费工。

如何能让生物发生器长期缓释高活性微生物,降低运行成本,是本领以技术人员长期创新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能够稳定缓释高活性微生物,并可以连续使用数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一种带有菌芯结构的生物发生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包括发生器壳体、发生器菌孔、底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壳体上加工有进出混有菌剂的污水发生器菌孔,且发生器壳体内腔里置放有一个或多个菌芯壳体,且菌芯壳体里置放有菌体料,所述菌芯壳体的本体上加工有释放到发生器内腔中的菌芯通孔,且发生器内腔里置有发生器菌体,且发生器的一端通过上挡板密封,所述发生器上挡板上设置有补液管,发生器壳体的另一端是封闭端,且封闭端焊接有将生物发生器竖垂置于水池中的底座板,在底座板与生物发生器之间焊接有一个斜筋板。所述菌芯壳体位于发生器内腔中心位置固定,且菌芯壳体一端通过上支架限位,且菌芯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菌芯下支架与发生器的封闭端焊接固定。菌芯壳体包括外壳和微孔类软包装两部分,外壳材质是不锈钢或pvc材料制作。菌芯壳体上的菌芯通孔孔径小于发生器菌孔。所述菌芯壳体里置放的菌体料采用酵母菌,且菌芯壳体至少一个。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方案壳体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菌芯结构通过更换菌芯装置或定期补液,从而提高了生物发生器向污水释放菌种的能力,而且可以根据生物发生器大小、水体流速和使用周期参数等实际情况,设计菌芯的多少,减小大中型生物发生器的体积,且延长使用寿命,还利于污水生化项目稳定运行,菌芯具有以下特点:

1、自繁性。发生器中的微生物自带大量必须培养基养分,置入水体后,通过合成代谢会进行自动繁殖微生物。

2、便捷性。菌剂添加工艺操作十分方便。

3、保护性。主要用于在生物毒性较高、水质稳定性较差的环境,对微生物菌种的保护作用。

4、缓释性。可以避免菌种流失速度过快而影响污水生化质量。

5、稳定性。因具有耐冲击性和缓释性而提高了污水生化的稳定性。

6、减量性。比传统方法减少菌剂总用量。

7、长周期性。通过更换菌芯或补充菌液的方法,可有效延长连续使用多年。

8、经济性。稳定污水生化处置质量,降低企业污水生化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菌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上挡板,2、发生器菌孔,3、发生器壳体,4、斜筋板,5、底座板,6、菌芯上支架,7、发生器菌体,8、菌芯壳体,9、菌体料,10、菌芯下支架,11、补液管,12、菌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生物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壳体3,发生器菌孔2、底座板5,所述发生器壳体上加工有进出混有菌剂的污水发生器菌孔2,且发生器壳体内腔里置放有一个菌芯壳体8,且菌芯壳体里置放有菌体料9,所述菌芯壳体的本体上加工有释放到发生器内腔中的菌芯通孔12,且发生器内腔里置有发生器菌体7,且发生器的一端通过上挡板1密封,所述发生器上挡板上设置有补液管11,发生器壳体的另一端是封闭端,且封闭端焊接有将生物发生器竖垂置于水池中的底座板5,为了增加底座板的稳固性,在底座板与生物发生器之间焊接有一个斜筋板4,所述菌芯壳体位于发生器内腔中心位置固定,且菌芯壳体一端通过上支架6限位,且菌芯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菌芯下支架10与发生器的封闭端焊接固定,所述发生器菌体7是由由菌种与蛋白粉、多糖、水溶性多维等培养基养分材料和易附着的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用淀粉水溶液喷洒固化形成颗粒,表面干化后形成生物包膜,经过多层包膜处理后,微生物可以利于生物包膜自由进出,对有毒有害成分进行拦阻,可以使菌种保持很高活性,增加菌种对污水恶劣环境的保护性和适应性能力。将包膜的微生物菌种集中在包装和壳体内部构成菌体。在实际应用中,菌体的微生物菌种可以是单一菌种,也可以是复合菌种。

所述菌芯壳体8形状和大小要根据污水的组分、有机质含量、进水量、生物毒性、盐分含量、使用环境、水位高低和水停留时间以及环境等条件设计可大可小,菌芯壳体和发生器壳体形状采用圆柱形、方形、三角形、菱形、多边形、椭圆形、塔形、串珠形、平板形和组合形,可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参数设计。

菌芯壳体包括外壳和微孔类软包装两部分,外壳材质可以是不锈钢或pvc材料,微孔类软包装包括不锈钢网和塑料网或无纺布等。菌芯结构根据方案工艺需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单体形状结构,也可以是单体或多层结构,根据发生器的使用环境,设计个体的大小,菌芯也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所述菌芯菌体料9是为发生器菌体延长提供微生物和部分养分的内置装置,结构和作用于发生器类似,只是微生物密度和养分含量更高,菌芯释放的菌种和部分养分与发生器菌体料中的菌种相同,作用相同,繁殖出大量微生物菌剂由菌孔释放到水体中。

所述菌芯下支架10用于固定菌芯下端在发生器中的位置。

所述补液管11用于定期为菌芯补充菌液和养分。

所述菌芯壳体菌孔是将微生物释放到发生器中的通孔,菌芯壳体上的菌芯通孔孔径小于发生器菌孔。

菌芯结构要满足发生器的形状、大小和使用周期等条件的要求,其结构常见的是管状结构,也包括柱状、蝶状、球状以及多层结构的能与发生器匹配的形状均可。

菌芯的数量

(1)单菌芯生物发生器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一个发生器设一个菌芯。

(2)多菌芯生物发生器结构形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中型生物发生器由于个体大,为了解决菌种和养分补给问题,通常需要设计成多个菌芯。

(3)菌芯特殊结构,根据发生器的大小,菌芯结构可以变通,即菌芯中再增加一个小个体的菌芯,构成多层菌芯或组合菌芯结构。

发生器菌种包括国家允许使用的各种微生物菌种,具体菌种根据污水生化工艺设计要求添加使用,菌体中的菌种与菌芯中的菌种相同。

本发生器专利的菌种是改性酵母菌。

菌芯生物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1、与原生物发生器使用方法一样。

启用新污水池:选择合适的发生器,置于污水进口或流经通道处,通过进口污水动力将发生器菌种混合携带分布均匀。

老污水池:选择合适的菌种发生器装置,置于污水进口或流经通道处,进行局部水池搅拌或循环,保证微生物菌种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和均匀分布。然后用循环泵将污水进行间歇式循环1—2个月的生化时间。

、菌芯生物发生器配合使用方法

添加菌剂:在添加菌剂污水生化工艺中,根据污水水量添加一定比例的液体菌剂进行生化,使污水尽快腐熟肥化和控臭,达到设计质量水平。

设置发生器:根据污水量等技术参数情况,设计微生物菌种发生器装置的外形和大小,选择设施设备中合适位置置入发生器装置,可以长期维持水体专用微生物菌种密度和活性,保持污水生化质量的稳定性。

生物发生器定期补液:投入污水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补液管定期为发生器菌芯补营养液,以维持发生器微生物的活性和密度,保持污水生化质量。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