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3338发布日期:2019-08-10 00:0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壳程液体流速不高,运行过程中管内容易结垢,并且无法进行机械清洗。几乎只能采用化学清洗方法,但是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清洗均匀性差,效果不好,并且容易引起局部腐蚀。因此,管内污垢无法及时清除,运行效率逐渐下降、恶化,甚至局部阻塞,导致提早设备失效报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包括:机壳1,太阳能采集装置2,信号接收器3,爬行吸附装置4,清洗装置5,污渍探测器6,智能控制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表面设有太阳能采集装置2,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2一侧设有信号接收器3,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位于机壳1顶角表面,爬行吸附装置4数量为4组,所述清洗装置5位于机壳1内部,清洗装置5下表面设有污渍探测器6,所述智能控制系统7为手持式控制;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2、信号接收器3及污渍探测器6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结构的说明。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包括:爬行固定壁4-1,爬行前臂4-2,前置伸缩缸4-3,爬行后壁4-4,后置伸缩缸4-5,固定盘4-6,吸盘4-7,连接法兰4-8,减震弹簧4-9;所述爬行固定壁4-1端部设有爬行前臂4-2,所述爬行前臂4-2与爬行固定壁4-1转动连接,爬行前臂4-2与爬行固定壁4-1之间设有前置伸缩缸4-3,所述前置伸缩缸4-3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爬行后壁4-4位于爬行前臂4-2端部,爬行后壁4-4与爬行前臂4-2转动连接,爬行后壁4-4与爬行前臂4-2之间设有后置伸缩缸4-5,所述后置伸缩缸4-5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固定盘4-6位于爬行后壁4-4下表面,固定盘4-6下方设有吸盘4-7,所述吸盘4-7与固定盘4-6之间通过连接法兰4-8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4-9一端连接固定盘4-6,减震弹簧4-9另一端与连接法兰4-8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爬行固定壁4-1结构的说明。所述爬行固定壁4-1包括: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竖直转动轴4-1-2,竖直转动轴夹块4-1-3,水平转动轴4-1-4,环形散热管组4-1-5,进水口电磁阀4-1-6,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出水口电磁阀4-1-8,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所述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两侧壳身之间设有水平转动轴4-1-4,水平转动轴4-1-4与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转动连接;所述环形散热管组4-1-5套接在水平转动轴4-1-4两端,且环形散热管组4-1-5位于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内部,环形散热管组4-1-5的一侧设有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环形散热管组4-1-5的另一侧设有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所述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和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均与环形散热管组4-1-5贯通连接,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上部设有进水口电磁阀4-1-6,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上部设有出水口电磁阀4-1-8;所述进水口电磁阀4-1-6和出水口电磁阀4-1-8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竖直转动轴夹块4-1-3固定连接在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一侧,竖直转动轴夹块4-1-3的数量为2个,相邻竖直转动轴夹块4-1-3之间设有竖直转动轴4-1-2,竖直转动轴4-1-2与竖直转动轴夹块4-1-3转动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前置伸缩缸4-3结构的说明。所述前置伸缩缸4-3包括:前置伸缩缸锁钉4-3-1,伸缩缸液压机构4-3-2;所述前置伸缩缸锁钉4-3-1设在水平转动轴4-1-4上,前置伸缩缸锁钉4-3-1与水平转动轴4-1-4转动连接;所述前置伸缩缸锁钉4-3-1的一侧设有伸缩缸液压机构4-3-2,伸缩缸液压机构4-3-2的一端与前置伸缩缸锁钉4-3-1固定连接,伸缩缸液压机构4-3-2的另一端与爬行前臂4-2转动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伸缩缸液压机构4-3-3结构的说明。所述伸缩缸液压机构4-3-3包括:液压机构壳体4-3-3-1,1#进油端口4-3-3-2,1#进油阀4-3-3-3,液压机构油泵4-3-3-4,通油杆4-3-3-5,活塞左侧腔室4-3-3-6,2#进油阀4-3-3-7,2#进油端口4-3-3-8,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活塞右侧腔室4-3-3-11,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所述液压机构壳体4-3-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置伸缩缸锁钉4-3-2一侧,液压机构壳体4-3-3-1为中空结构;所述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位于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部,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与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壁滑动连接,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将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部分为活塞左侧腔室4-3-3-6和活塞右侧腔室4-3-3-11;所述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位于活塞左侧腔室4-3-3-6内,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的一端与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固定连接,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的另一端与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固定连接,其中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与爬行前臂4-2连接;所述1#进油阀4-3-3-3和2#进油阀4-3-3-7分别设在液压机构壳体4-3-3-1一侧的两端,1#进油端口4-3-3-2通过1#进油阀4-3-3-3与活塞右侧腔室4-3-3-11贯通连接,2#进油阀4-3-3-7通过2#进油端口4-3-3-8与活塞左侧腔室4-3-3-6贯通连接;所述液压机构油泵4-3-3-4位于1#进油端口4-3-3-2一侧,液压机构油泵4-3-3-4与1#进油端口4-3-3-2贯通连接;所述1#进油阀4-3-3-3、2#进油阀4-3-3-7和液压机构油泵4-3-3-4均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吸盘4-7结构的说明。所述吸盘4-7包括:吸盘吸附底面4-7-1,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气量调节装置4-7-3,吸盘通气块4-7-4,水平气体输送管4-7-5,吸盘通气钵4-7-6,吸盘进气管4-7-7,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所述吸盘吸附底面4-7-1位于整个吸盘4-7底部,吸盘吸附底面4-7-1为伞状结构;所述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位于吸盘吸附底面4-7-1上方,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的底端与吸盘吸附底面4-7-1连通,并对吸盘吸附底面4-7-1进行输气和抽气;所述吸盘通气块4-7-4设在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顶端一侧,吸盘通气块4-7-4的数量为2个,相邻吸盘通气块4-7-4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气体输送管4-7-5;所述水平气体输送管4-7-5的一端通过左侧吸盘通气块4-7-4与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贯通连接,水平气体输送管4-7-5的另一端与吸盘通气钵4-7-6贯通连接,其中吸盘通气钵4-7-6位于右侧吸盘通气块4-7-4内部;所述气量调节装置4-7-3固定连接在吸盘通气块4-7-4上方,气量调节装置4-7-3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吸盘进气管4-7-7设在右侧吸盘通气块4-7-4外部一侧,吸盘进气管4-7-7的两端分别与吸盘通气钵4-7-6与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贯通连接,其中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设在吸盘进气管4-7-7右侧。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结构的说明。所述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包括: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清洁装置壳体4-7-8-2,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杂质吸附块4-7-8-4,气体过滤网4-7-8-5,清洗液泵4-7-8-6,清洗液导入管4-7-8-7,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出气口盖板4-7-8-9,盖板转动器4-7-8-10;所述清洁装置壳体4-7-8-2的一侧设有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清洁装置壳体4-7-8-2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所述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上部,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端口处设有出气口盖板4-7-8-9;所述出气口盖板4-7-8-9的一侧设有盖板转动器4-7-8-10,盖板转动器4-7-8-10中轴与出气口盖板4-7-8-9固定连接,出气口盖板4-7-8-9在盖板转动器4-7-8-10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其中盖板转动器4-7-8-10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的数量为2组;所述杂质吸附块4-7-8-4设在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下部,杂质吸附块4-7-8-4的数量为4个,所述杂质吸附块4-7-8-4由多孔性活性炭压模组成,相邻杂质吸附块4-7-8-4之间等距离分布,杂质吸附块4-7-8-4下方设有气体过滤网4-7-8-5;所述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杂质吸附块4-7-8-4和气体过滤网4-7-8-5均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液泵4-7-8-6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外部一侧,清洗液泵4-7-8-6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通过清洗液导入管4-7-8-7连接,且清洗液导入管4-7-8-7一端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并以水雾形式分散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所述清洗液泵4-7-8-6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法兰4-8结构的说明。所述连接法兰4-8包括:连接法兰外盘4-8-1,防变形钢板4-8-2;所述连接法兰外盘4-8-1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法兰外盘4-8-1的厚度为5cm~8cm,连接法兰外盘4-8-1的直径为25cm~40cm;所述防变形钢板4-8-2位于连接法兰外盘4-8-1内部,防变形钢板4-8-2为圆形网状结构,防变形钢板4-8-2的直径小于连接法兰外盘4-8-1的直径,防变形钢板4-8-2的数量为2个,相邻防变形钢板4-8-2之间的距离为2cm~4cm。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减震弹簧4-9结构的说明。所述减震弹簧4-9包括:减震弹簧顶杆4-9-1,弹簧体4-9-2,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减震弹簧底托4-9-4;所述减震弹簧底托4-9-4位于整个减震弹簧4-9底部,减震弹簧底托4-9-4两侧与连接法兰4-8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设在减震弹簧底托4-9-4上方,且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底部与减震弹簧底托4-9-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体4-9-2设在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外部,弹簧体4-9-2的直径大于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的直径,弹簧体4-9-2底端与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4-9-1固定连接在弹簧体4-9-2顶端,减震弹簧顶杆4-9-1两侧与固定盘4-6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减震弹簧顶杆4-9-1结构的说明。所述减震弹簧顶杆4-9-1包括: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减震弹簧顶杆压盘4-9-1-6;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设在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轴体上部,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与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垂直且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位于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两端,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与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的数量均为2个,且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与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均与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位于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内部;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压盘4-9-1-6固定连接在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轴体下部。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结构的说明。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包括:冷却系统外壳4-9-1-2-1,冷却液回流管4-9-1-2-2,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所述冷却系统内胆4-9-1-2-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内部,冷却系统内胆4-9-1-2-4和冷却系统外壳4-9-1-2-1均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冷却系统内胆4-9-1-2-4上下贯通,冷却系统内胆4-9-1-2-4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的直径;所述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内部上方设有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内部贯通,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上的进液口与外部添加剂泵连接;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的下方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直径大小一致,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由多个上下贯通通道组成;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下部,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9-1-2-1底部并插入冷却系统内胆4-9-1-2-4中;所述冷却液回流管4-9-1-2-2设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上部,冷却液回流管4-9-1-2-2的一端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贯通,冷却液回流管4-9-1-2-2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贯通,其中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连接在冷却液回流管4-9-1-2-2顶端。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结构的说明。所述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包括: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催化剂注入口4-9-1-2-3-3,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后置输送器进液口4-9-1-2-3-5,后置输送器出液口4-9-1-2-3-6,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所述后置输送器进液口4-9-1-2-3-5和后置输送器出液口4-9-1-2-3-6分别设在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的两端,且两者均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内部贯通,其中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为水平布置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位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内部,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两侧设有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与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转动连接,且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的两端设有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与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固定连接,每端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的数量不少于20个;所述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的中部设有催化剂注入口4-9-1-2-3-3,催化剂注入口4-9-1-2-3-3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贯通,催化剂注入口4-9-1-2-3-3的数量为4个;所述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固定连接在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外壁上,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的数量为3个,相邻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之间等距离分布。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结构的说明。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包括:冷却系统进管4-9-1-2-7-1,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冷却水输送箱4-9-1-2-7-3,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顶冲盖帽4-9-1-2-7-5,冷却系统出管4-9-1-2-7-6,冷却系统支管4-9-1-2-7-7,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所述冷却系统进管4-9-1-2-7-1位于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下方,冷却水输送箱4-9-1-2-7-3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上方,冷却系统进管4-9-1-2-7-1的一端穿过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连接;所述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设在冷却系统进管4-9-1-2-7-1上,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出管4-9-1-2-7-6设在冷却水输送箱4-9-1-2-7-3上方,冷却系统出管4-9-1-2-7-6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连接,冷却系统出管4-9-1-2-7-6的上部设有顶冲盖帽4-9-1-2-7-5,两者之间相距50cm;所述冷却系统支管4-9-1-2-7-7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4-9-1-2-7-3两侧,且冷却系统支管4-9-1-2-7-7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每侧冷却系统支管4-9-1-2-7-7上设有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其中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结构的说明。所述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包括:风冷装置基座4-9-3-1,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冷风释放孔4-9-3-3,风冷装置立管4-9-3-4,冷风分配器4-9-3-5,风冷装置进风管4-9-3-6;所述冷风分配器4-9-3-5位于风冷装置基座4-9-3-1内部中心处,风冷装置基座4-9-3-1为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风冷装置进风管4-9-3-6从风冷装置基座4-9-3-1外壁一侧插入,并与冷风分配器4-9-3-5底部贯通连接;所述风冷装置立管4-9-3-4位于冷风分配器4-9-3-5上方,风冷装置立管4-9-3-4与冷风分配器4-9-3-5贯通连接,风冷装置立管4-9-3-4为中空结构;所述冷装置立管4-9-3-4上端设有冷风释放孔4-9-3-3,冷风释放孔4-9-3-3的数量为6个,相邻冷风释放孔4-9-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设在风冷装置立管4-9-3-4外部,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的直径大于风冷装置立管4-9-3-4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与冷风分配器4-9-3-5贯通。

优选地,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清洗装置5结构的说明。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清洗电机5-1,叶轮装置5-2,齿轮系统5-3,清洗盘5-4,清洗刷5-5,供水系统5-6;所述清洗电机5-1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清洗电机5-1输出端设有叶轮装置5-2;所述齿轮系统5-3位于叶轮装置5-2下方,齿轮系统5-3与清洗电机5-1输出主轴啮合连接;所述清洗盘5-4位于齿轮系统5-3下表面,清洗盘5-4数量为3组,清洗盘5-4下表面设有清洗刷5-5;所述供水系统5-6位于齿轮系统5-3上表面,供水系统5-6与清洗盘5-4相互贯通。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其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合理紧凑,清洗效果良好;该装置清洗刷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清洗速度提升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爬行固定壁4-1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前置伸缩缸4-3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伸缩缸液压机构4-3-3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吸盘4-7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法兰4-8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4-9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顶杆4-9-1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所述清洗装置5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去除地下水卤代烃传热管内旋转清洗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看出,包括:机壳1,太阳能采集装置2,信号接收器3,爬行吸附装置4,清洗装置5,污渍探测器6,智能控制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表面设有太阳能采集装置2,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2一侧设有信号接收器3,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位于机壳1顶角表面,爬行吸附装置4数量为4组,所述清洗装置5位于机壳1内部,清洗装置5下表面设有污渍探测器6,所述智能控制系统7为手持式控制;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2、信号接收器3及污渍探测器6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爬行吸附装置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爬行吸附装置4包括:爬行固定壁4-1,爬行前臂4-2,前置伸缩缸4-3,爬行后壁4-4,后置伸缩缸4-5,固定盘4-6,吸盘4-7,连接法兰4-8,减震弹簧4-9;所述爬行固定壁4-1端部设有爬行前臂4-2,所述爬行前臂4-2与爬行固定壁4-1转动连接,爬行前臂4-2与爬行固定壁4-1之间设有前置伸缩缸4-3,所述前置伸缩缸4-3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爬行后壁4-4位于爬行前臂4-2端部,爬行后壁4-4与爬行前臂4-2转动连接,爬行后壁4-4与爬行前臂4-2之间设有后置伸缩缸4-5,所述后置伸缩缸4-5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固定盘4-6位于爬行后壁4-4下表面,固定盘4-6下方设有吸盘4-7,所述吸盘4-7与固定盘4-6之间通过连接法兰4-8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4-9一端连接固定盘4-6,减震弹簧4-9另一端与连接法兰4-8连接。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爬行固定壁4-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爬行固定壁4-1包括: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竖直转动轴4-1-2,竖直转动轴夹块4-1-3,水平转动轴4-1-4,环形散热管组4-1-5,进水口电磁阀4-1-6,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出水口电磁阀4-1-8,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所述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两侧壳身之间设有水平转动轴4-1-4,水平转动轴4-1-4与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转动连接;所述环形散热管组4-1-5套接在水平转动轴4-1-4两端,且环形散热管组4-1-5位于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内部,环形散热管组4-1-5的一侧设有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环形散热管组4-1-5的另一侧设有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所述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和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均与环形散热管组4-1-5贯通连接,爬行固定壁进水口4-1-7上部设有进水口电磁阀4-1-6,爬行固定壁出水口4-1-9上部设有出水口电磁阀4-1-8;所述进水口电磁阀4-1-6和出水口电磁阀4-1-8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竖直转动轴夹块4-1-3固定连接在爬行固定壁u型壳4-1-1一侧,竖直转动轴夹块4-1-3的数量为2个,相邻竖直转动轴夹块4-1-3之间设有竖直转动轴4-1-2,竖直转动轴4-1-2与竖直转动轴夹块4-1-3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前置伸缩缸4-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前置伸缩缸4-3包括:前置伸缩缸锁钉4-3-1,伸缩缸液压机构4-3-2;所述前置伸缩缸锁钉4-3-1设在水平转动轴4-1-4上,前置伸缩缸锁钉4-3-1与水平转动轴4-1-4转动连接;所述前置伸缩缸锁钉4-3-1的一侧设有伸缩缸液压机构4-3-2,伸缩缸液压机构4-3-2的一端与前置伸缩缸锁钉4-3-1固定连接,伸缩缸液压机构4-3-2的另一端与爬行前臂4-2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伸缩缸液压机构4-3-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伸缩缸液压机构4-3-3包括:液压机构壳体4-3-3-1,1#进油端口4-3-3-2,1#进油阀4-3-3-3,液压机构油泵4-3-3-4,通油杆4-3-3-5,活塞左侧腔室4-3-3-6,2#进油阀4-3-3-7,2#进油端口4-3-3-8,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活塞右侧腔室4-3-3-11,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所述液压机构壳体4-3-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置伸缩缸锁钉4-3-2一侧,液压机构壳体4-3-3-1为中空结构;所述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位于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部,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与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壁滑动连接,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将液压机构壳体4-3-3-1内部分为活塞左侧腔室4-3-3-6和活塞右侧腔室4-3-3-11;所述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位于活塞左侧腔室4-3-3-6内,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的一端与液压机构移动活塞4-3-3-10固定连接,液压机构伸缩杆4-3-3-9的另一端与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固定连接,其中液压机构尾部锁钉4-3-3-12与爬行前臂4-2连接;所述1#进油阀4-3-3-3和2#进油阀4-3-3-7分别设在液压机构壳体4-3-3-1一侧的两端,1#进油端口4-3-3-2通过1#进油阀4-3-3-3与活塞右侧腔室4-3-3-11贯通连接,2#进油阀4-3-3-7通过2#进油端口4-3-3-8与活塞左侧腔室4-3-3-6贯通连接;所述液压机构油泵4-3-3-4位于1#进油端口4-3-3-2一侧,液压机构油泵4-3-3-4与1#进油端口4-3-3-2贯通连接;所述1#进油阀4-3-3-3、2#进油阀4-3-3-7和液压机构油泵4-3-3-4均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吸盘4-7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吸盘4-7包括:吸盘吸附底面4-7-1,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气量调节装置4-7-3,吸盘通气块4-7-4,水平气体输送管4-7-5,吸盘通气钵4-7-6,吸盘进气管4-7-7,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所述吸盘吸附底面4-7-1位于整个吸盘4-7底部,吸盘吸附底面4-7-1为伞状结构;所述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位于吸盘吸附底面4-7-1上方,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的底端与吸盘吸附底面4-7-1连通,并对吸盘吸附底面4-7-1进行输气和抽气;所述吸盘通气块4-7-4设在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顶端一侧,吸盘通气块4-7-4的数量为2个,相邻吸盘通气块4-7-4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气体输送管4-7-5;所述水平气体输送管4-7-5的一端通过左侧吸盘通气块4-7-4与吸附底面弯状导管4-7-2贯通连接,水平气体输送管4-7-5的另一端与吸盘通气钵4-7-6贯通连接,其中吸盘通气钵4-7-6位于右侧吸盘通气块4-7-4内部;所述气量调节装置4-7-3固定连接在吸盘通气块4-7-4上方,气量调节装置4-7-3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吸盘进气管4-7-7设在右侧吸盘通气块4-7-4外部一侧,吸盘进气管4-7-7的两端分别与吸盘通气钵4-7-6与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贯通连接,其中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设在吸盘进气管4-7-7右侧。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吸盘气体清洁装置4-7-8包括: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清洁装置壳体4-7-8-2,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杂质吸附块4-7-8-4,气体过滤网4-7-8-5,清洗液泵4-7-8-6,清洗液导入管4-7-8-7,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出气口盖板4-7-8-9,盖板转动器4-7-8-10;所述清洁装置壳体4-7-8-2的一侧设有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清洁装置输气口4-7-8-1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清洁装置壳体4-7-8-2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所述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上部,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清洁装置出气口4-7-8-8端口处设有出气口盖板4-7-8-9;所述出气口盖板4-7-8-9的一侧设有盖板转动器4-7-8-10,盖板转动器4-7-8-10中轴与出气口盖板4-7-8-9固定连接,出气口盖板4-7-8-9在盖板转动器4-7-8-10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其中盖板转动器4-7-8-10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的数量为2组;所述杂质吸附块4-7-8-4设在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下部,杂质吸附块4-7-8-4的数量为4个,所述杂质吸附块4-7-8-4由多孔性活性炭压模组成,相邻杂质吸附块4-7-8-4之间等距离分布,杂质吸附块4-7-8-4下方设有气体过滤网4-7-8-5;所述波浪形缓降板组4-7-8-3、杂质吸附块4-7-8-4和气体过滤网4-7-8-5均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液泵4-7-8-6位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外部一侧,清洗液泵4-7-8-6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通过清洗液导入管4-7-8-7连接,且清洗液导入管4-7-8-7一端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贯通,并以水雾形式分散于清洁装置壳体4-7-8-2内部;所述清洗液泵4-7-8-6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法兰4-8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连接法兰4-8包括:连接法兰外盘4-8-1,防变形钢板4-8-2;所述连接法兰外盘4-8-1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法兰外盘4-8-1的厚度为5cm~8cm,连接法兰外盘4-8-1的直径为25cm~40cm;所述防变形钢板4-8-2位于连接法兰外盘4-8-1内部,防变形钢板4-8-2为圆形网状结构,防变形钢板4-8-2的直径小于连接法兰外盘4-8-1的直径,防变形钢板4-8-2的数量为2个,相邻防变形钢板4-8-2之间的距离为2cm~4cm。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4-9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减震弹簧4-9包括:减震弹簧顶杆4-9-1,弹簧体4-9-2,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减震弹簧底托4-9-4;所述减震弹簧底托4-9-4位于整个减震弹簧4-9底部,减震弹簧底托4-9-4两侧与连接法兰4-8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设在减震弹簧底托4-9-4上方,且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底部与减震弹簧底托4-9-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体4-9-2设在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外部,弹簧体4-9-2的直径大于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的直径,弹簧体4-9-2底端与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4-9-1固定连接在弹簧体4-9-2顶端,减震弹簧顶杆4-9-1两侧与固定盘4-6连接。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顶杆4-9-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减震弹簧顶杆4-9-1包括: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减震弹簧顶杆压盘4-9-1-6;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设在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轴体上部,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与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垂直且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位于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两端,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与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的数量均为2个,且减震弹簧顶杆紧固栓4-9-1-5与减震弹簧顶杆压块4-9-1-4均与减震弹簧顶杆固定横轴4-9-1-3连接;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位于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内部;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压盘4-9-1-6固定连接在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4-9-1-1轴体下部。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4-9-1-2包括:冷却系统外壳4-9-1-2-1,冷却液回流管4-9-1-2-2,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所述冷却系统内胆4-9-1-2-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内部,冷却系统内胆4-9-1-2-4和冷却系统外壳4-9-1-2-1均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冷却系统内胆4-9-1-2-4上下贯通,冷却系统内胆4-9-1-2-4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的直径;所述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内部上方设有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内部贯通,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上的进液口与外部添加剂泵连接;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9-1-2-5的下方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直径大小一致,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9-1-2-6由多个上下贯通通道组成;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下部,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9-1-2-1底部并插入冷却系统内胆4-9-1-2-4中;所述冷却液回流管4-9-1-2-2设于冷却系统外壳4-9-1-2-1上部,冷却液回流管4-9-1-2-2的一端与冷却系统内胆4-9-1-2-4贯通,冷却液回流管4-9-1-2-2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贯通,其中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连接在冷却液回流管4-9-1-2-2顶端。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冷却系统后置输出器4-9-1-2-3包括: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催化剂注入口4-9-1-2-3-3,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后置输送器进液口4-9-1-2-3-5,后置输送器出液口4-9-1-2-3-6,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所述后置输送器进液口4-9-1-2-3-5和后置输送器出液口4-9-1-2-3-6分别设在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的两端,且两者均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内部贯通,其中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为水平布置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位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内部,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两侧设有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与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转动连接,且后置输送器电机4-9-1-2-3-7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的两端设有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与后置输送器转轴4-9-1-2-3-8固定连接,每端后置输送器搅拌叶4-9-1-2-3-4的数量不少于20个;所述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的中部设有催化剂注入口4-9-1-2-3-3,催化剂注入口4-9-1-2-3-3与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贯通,催化剂注入口4-9-1-2-3-3的数量为4个;所述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固定连接在后置输送器壳体4-9-1-2-3-1外壁上,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的数量为3个,相邻后置输送器固定缸环4-9-1-2-3-2之间等距离分布。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4-9-1-2-7包括:冷却系统进管4-9-1-2-7-1,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冷却水输送箱4-9-1-2-7-3,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顶冲盖帽4-9-1-2-7-5,冷却系统出管4-9-1-2-7-6,冷却系统支管4-9-1-2-7-7,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所述冷却系统进管4-9-1-2-7-1位于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下方,冷却水输送箱4-9-1-2-7-3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上方,冷却系统进管4-9-1-2-7-1的一端穿过冷却水输送箱基台4-9-1-2-7-4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连接;所述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设在冷却系统进管4-9-1-2-7-1上,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4-9-1-2-7-2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出管4-9-1-2-7-6设在冷却水输送箱4-9-1-2-7-3上方,冷却系统出管4-9-1-2-7-6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连接,冷却系统出管4-9-1-2-7-6的上部设有顶冲盖帽4-9-1-2-7-5,两者之间相距50cm;所述冷却系统支管4-9-1-2-7-7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4-9-1-2-7-3两侧,且冷却系统支管4-9-1-2-7-7与冷却水输送箱4-9-1-2-7-3贯通,每侧冷却系统支管4-9-1-2-7-7上设有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其中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4-9-1-2-7-8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减震弹簧风冷装置4-9-3包括:风冷装置基座4-9-3-1,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冷风释放孔4-9-3-3,风冷装置立管4-9-3-4,冷风分配器4-9-3-5,风冷装置进风管4-9-3-6;所述冷风分配器4-9-3-5位于风冷装置基座4-9-3-1内部中心处,风冷装置基座4-9-3-1为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风冷装置进风管4-9-3-6从风冷装置基座4-9-3-1外壁一侧插入,并与冷风分配器4-9-3-5底部贯通连接;所述风冷装置立管4-9-3-4位于冷风分配器4-9-3-5上方,风冷装置立管4-9-3-4与冷风分配器4-9-3-5贯通连接,风冷装置立管4-9-3-4为中空结构;所述冷装置立管4-9-3-4上端设有冷风释放孔4-9-3-3,冷风释放孔4-9-3-3的数量为6个,相邻冷风释放孔4-9-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设在风冷装置立管4-9-3-4外部,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装置散风管4-9-3-2的直径大于风冷装置立管4-9-3-4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与冷风分配器4-9-3-5贯通。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清洗装置5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清洗电机5-1,叶轮装置5-2,齿轮系统5-3,清洗盘5-4,清洗刷5-5,供水系统5-6;所述清洗电机5-1与智能控制系统7无线控制连接,清洗电机5-1输出端设有叶轮装置5-2;所述齿轮系统5-3位于叶轮装置5-2下方,齿轮系统5-3与清洗电机5-1输出主轴啮合连接;所述清洗盘5-4位于齿轮系统5-3下表面,清洗盘5-4数量为3组,清洗盘5-4下表面设有清洗刷5-5;所述供水系统5-6位于齿轮系统5-3上表面,供水系统5-6与清洗盘5-4相互贯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