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4452发布日期:2020-04-17 22:3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河道等自然流域,水体表面常悬浮有大量污染物,流域内排放的污染物早已超过了流域的自我净化能力,大量的污染物随水流在下游水域堆积,污染严重,迫切需要人为对流域内的水体进行净化,去除水体内的污染物。现有对水体的处理设备多需要电能等能源驱动,一方面浪费能源,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电线电缆等布置不便,水体处理设备无法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可净化流域内的水体,无须额外动力,节约能源,且便于布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包括水力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滚筒、固定架和污物收集篮,所述滚筒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水力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水力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滚筒的旋转轴与水流方向垂直,所述污物收集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污物收集篮在所述滚筒的上方,所述污物收集篮的敞口朝向所述水流的上游方向,所述水力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滚筒在所述水流上游侧朝向所述污物收集篮方向转动,所述滚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用于在所述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将水面悬浮的大块不可降解的污染物拨入所述污物收集篮,所述固定架用于与流域河岸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架将装置固定在利用流域河岸,滚筒的上沿在水面处,水体流通冲刷水力驱动组件提供动力,在水力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滚筒及其表面的拨动件转动,转动的拨动件可将水体表面悬浮的污物拨动到滚筒上方的污物收集篮内储存,一定时间后再统一对污物收集篮内的污物进行处理,可净化流域内的水体,无须额外动力,节约能源,且可布置于各种偏远流域,便于从上游开始对水体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摆动架和水体过滤组件,所述摆动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水体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摆动架的另一端,所述水体过滤组件在所述滚筒的下游方向,所述水体过滤组件用于对水体中的悬浮污染物进行过滤,所述水体过滤组件悬浮于水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拨动件将水面悬浮的大块的不可降解的污染物拨入污物收集篮后,水流进入水体过滤组件,对水体进行进一步过滤净化,自然流域内水体流动会有起伏,摆动架带动水体过滤组件随水流起伏,保证水体过滤组件悬浮于水面。

进一步的,所述水体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横腔和第一竖腔,所述第一横腔悬浮于水面,所述第一横腔朝向水流上游和下游侧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竖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横腔和/或所述第一竖腔与所述摆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竖腔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横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竖腔内设置有碰撞板,所述碰撞板与所述第一竖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碰撞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竖腔内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所述碰撞板上下设置有多块,所有所述碰撞板交错分布,上方所述碰撞板对应的所述水流通道向下的投影在与其相邻的下方的所述碰撞板内,所述第一竖腔内还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在所有的所述碰撞板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拨动件将水面悬浮的大块的不可降解的污染物拨入污物收集篮后,水流通过第一横腔的进水端进入,经过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后,进入第一竖腔内,进入第一竖腔内的水体利用其自重从上至下依次碰撞上下设置的各个碰撞板,使水体被打散均匀化,水体经过第一过滤组件时,流速降低,利于水体打散,被打散均匀化的水体进入第二过滤组件,进行第二次过滤,净化过滤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水体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横腔和第二竖腔,所述第二横腔朝向水流上游和下游侧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二竖腔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竖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横腔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竖腔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横腔的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横腔底面固定有翘板,所述翘板摆动的两侧分别在所述第一竖腔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竖腔的进水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横腔内还具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二竖腔的进水端下方,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竖腔的底面和所述翘板的下侧面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过第二过滤组件净化过滤后的水体进入第二横腔内,第二横腔内设置翘板和弹性件,流域水面的起伏会带动第二横腔晃动,第二横腔晃动会使其内的水体晃动,水体进入第二横腔后逐渐流向具有弹性件侧,水体会将此侧翘板下压并压缩弹簧,在第二横腔晃动和水体的流动下,弹性体会突然失去压缩力,使得连接有弹性体一侧的翘板翘起,推动第二横腔内的水体提升进入第二竖腔,并从第二竖腔上端排出进入自然流域,处理后的水从第二竖腔上端出水呈喷射状,出水进入自然流域时具有曝气效果,可增加自然流域内的溶解氧,提高自然水域内自我净化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水体过滤组件还包括出水头,所述出水头的进水端朝下且与所述第二竖腔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头的出水端朝向水流的下游方向,所述出水头的出水端具有过滤孔板,所述出水头悬浮于水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出水从水面上方进入自然流域,保证曝氧效果,过滤孔板可避免污染物通过出水头反渗污染物,造成处理装置内部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轴和叶片,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叶片与所述驱动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中间转轴、第二齿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转轴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中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滚筒的旋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链条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将驱动转轴下方的叶片至于水面下方,驱动转轴上方的叶片至于水面上方,水流冲刷驱动转轴下方的叶片使转轴转动,为保证滚筒带动拨动件转动能将污物拨入污物收集篮内,滚筒转动方向须与驱动转轴转动方向相反,通过驱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经过中间转轴、第二齿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的传动,可驱动滚筒转动绕与驱动转轴相反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污物收集篮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清理污物收集篮内的污物。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中空,所述滚筒的侧面为镂空的网状,所述水力驱动组件在所述滚筒的下游方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力驱动组件在滚筒下游,可避免大块不可降解的漂浮污染物影响水力驱动组件,滚筒侧面为镂空的网状,水流可经网状的侧面流过,不会影响水流为水力驱动组件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污物收集篮敞口的下沿与所述滚筒的上沿相切,所述污物收集篮敞口的下沿具有与所述拨动件适配且用于供所述拨动件穿过的缺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污物收集篮敞口的下沿与滚筒的上沿相切,具有刮刀的效果,利于拨动件将污染物拨入污物收集篮,缺口可确保拨动件将污物拨入污物收集篮后再转出。

进一步的,所述污物收集篮的底面从上游方向到下游方向由上向下倾斜,所述污物收集篮的底面的上沿为所述污物收集篮敞口的下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入污物收集篮内的污物自动下移到下游方向,避免污物堆积在污物收集篮的敞口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滚筒和污物收集篮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污物收集篮示意图;

图中:1、滚筒;11、拨动件;12、连接条;13、拦污环;14、连接盘;2、水力驱动组件;21、叶片;22、驱动转轴;3、传动组件;31、第一齿轮;32、第一链轮;33、中间转轴;34、第二齿轮;35、链条;36、第二链轮;4、污物收集篮;41、缺口;5、固定架;6、摆动架;7、水体过滤组件;71、第一横腔;72、第一过滤组件;73、第一竖腔;74、碰撞板;75、第二过滤组件;76、第二横腔;761、翘板;762、弹性件;77、第二竖腔;78、出水头;781、过滤孔板;8、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的无动力水体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水力驱动组件2,传动组件3、滚筒1、固定架5和污物收集篮4,滚筒1安装在固定架5上并与固定架5转动连接,水力驱动组件2设置在固定架5上,水力驱动组件2通过传动组件3与滚筒1传动连接,滚筒1的旋转轴与水流方向垂直,污物收集篮4设置在固定架5上,污物收集篮4在滚筒1的上方,污物收集篮4的敞口朝向水流的上游方向,水力驱动组件2通过传动组件3驱动滚筒1在水流上游侧朝向污物收集篮4方向转动,滚筒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拨动件11,拨动件11用于在滚筒1转动的过程中将水面8悬浮的大块不可降解的污染物拨入污物收集篮4,固定架5用于与流域河岸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摆动架6和水体过滤组件7,摆动架6的一端与固定架5转动连接,水体过滤组件7设置于摆动架6的另一端,水体过滤组件7在滚筒1的下游方向,水体过滤组件7用于对水体中的悬浮污染物进行过滤,水体过滤组件7悬浮于水面8。

具体的,水体过滤组件7包括第一横腔71和第一竖腔73,第一横腔71悬浮于水面8,第一横腔71朝向水流上游和下游侧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竖腔7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横腔71和/或第一竖腔73与摆动架6固定连接,第一横腔71的出水端与第一竖腔73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一横腔7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72,第一竖腔73内设置有碰撞板74,碰撞板74与第一竖腔73的侧壁固定连接,碰撞板74的边缘与第一竖腔73内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碰撞板74上下设置有多块,相邻两个碰撞板74之间间距为10-12mm,所有碰撞板74交错分布,上方碰撞板74对应的水流通道向下的投影在与其相邻的下方的碰撞板74内,第一竖腔73内还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75,第二过滤组件75在所有的碰撞板74的下方。

水体过滤组件7还包括第二横腔76和第二竖腔77,第二横腔76朝向水流上游和下游侧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二竖腔77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为其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竖腔73的出水端与第二横腔7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二竖腔77的进水端与第二横腔76的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二横腔76底面固定有翘板761,翘板761摆动的两侧分别在第一竖腔73的出水端和第二竖腔77的进水端的下方,第二横腔76内还具有弹性件762,弹性件762在第二竖腔77的进水端下方,弹性件7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腔77的底面和翘板761的下侧面抵接,翘板761为跷跷板结构,弹性件762可选用弹簧箱。

水体过滤组件7还包括出水头78,出水头78的进水端朝下且与第二竖腔77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头78的出水端朝向水流的下游方向,出水头78的出水端具有过滤孔板781,过滤孔板781滤口为5-6mm,出水头78悬浮于水面8。

第一竖腔73、第二横腔76和第二竖腔77连接后呈“u”型,第一横腔71和出水头78分别连接在“u”型两端,第一横腔71的进水端和出水头78的出水端分别朝向相反的两侧,第一横腔71、第一竖腔73、第二横腔76、第二竖腔77和出水头78均悬浮在自然流域的水体内并随水面8起伏而起伏。

第一过滤组件72可选用陶瓷膜过滤管,第二过滤组件75可选用陶瓷膜过滤件,陶瓷膜过滤件内有多孔陶瓷球,当流速被碰撞板74降低后的水体进入第二过滤组件75后能充分与多孔陶瓷球接触混合,被多孔陶瓷球吸收悬浮污染物后再从下方流入第二横腔76内。

水力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转轴22和叶片21,驱动转轴22与固定架5转动连接,叶片21与驱动转轴22的侧壁固定连接,沿驱动转轴22的周向可等距离设置4块叶片21,叶片21与驱动转轴22的连接边与驱动转轴22的轴线平行,安装于自然流域时,部分叶片21在水面8上方,部分叶片21在水面8下方,传动组件3包括第一齿轮31、中间转轴33、第二齿轮34、第一链轮32、第二链轮36和链条35,第一齿轮31与驱动转轴22同轴固定连接,中间转轴33与固定架5转动连接,第二齿轮34和第一链轮32与中间转轴33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4啮合,第二链轮36与滚筒1的旋转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32和第二链轮36通过链条35传动连接。

叶片21与转轴类似于水车结构,也可直接选用现有的水车结构作为水力驱动组件2,水力驱动组件2还可选用设置于水面8下方的螺旋叶轮,轮旋叶轮的旋转轴可通过相互配合的转轴和锥齿轮组件与滚筒1传动连接,使滚筒1按照需要的方向转动。

污物收集篮4与固定架5可拆卸连接。

滚筒1中空,滚筒1的侧面为镂空的网状,水力驱动组件2在滚筒1的下游方向,水力驱动组件2在滚筒1和水体过滤组件7之间。

具体的,滚筒1包括两端的连接盘14、拦污环13和连接条12,连接盘14为圆盘且两端的连接盘14同轴设置,连接条12与连接盘14的轴线平行,连接条12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连接盘14的外沿固定连接,连接条12有多条,所有连接条12沿连接盘14的圆周等间隔设置形成圆柱面,相邻连接条12之间的间隔镂空,拦污环13与连接盘14同轴,拦污环13固定在多条连接条12形成的圆柱面上,拦污环13有多个,所有拦污环13沿圆柱面的周向等间距设置,相邻的拦污环13之间的间隔镂空,拦污环13外壁具有盘齿,盘齿作为上述拨动件11,两端的连接盘14分别与固定架5转动连接。

污物收集篮4敞口的下沿与滚筒1的上沿相切,污物收集篮4敞口的下沿具有与拨动件11适配且用于供拨动件11穿过的缺口41。

污物收集篮4的底面从上游方向到下游方向由上向下倾斜,污物收集篮4的底面的上沿为污物收集篮4敞口的下沿。

使用时,通过固定架5将滚筒1两端分别与自然流域两侧的河岸连接,滚筒1的上沿在水面8处,污物收集篮4在水面8上方,第一横腔71和出水头78悬浮于水面8,至少有1片叶片21的下端在水面8下方,水流从镂空的滚筒1侧面流过,冲刷叶片21,使驱动转轴22转动,经过传动组件3,使滚筒1带动拨动件11转动将滚筒1拦住的污物拨动到污物收集篮4内,水流冲刷叶片21后,进入第一横腔71的进水口,经过第一过滤组件72进行过滤,然后从上到下依次与上下设置的各个碰撞板74碰撞,水体被打散,打散后的水体进入第二过滤组件75进行再一次过滤,然后进入第二横腔76,第二横腔76随水面8波动晃动,第二横腔76内的水体在晃动、翘板761和弹性件762的共同作用下,被推动提升,从出水头78喷出,回到下游的自然流域。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